登陆注册
1218600000065

第65章 南游受阻(2)

此外,郭沫若1937年也发表《质问胡适》(1946年改题为《驳“说儒”》)一文,对胡适的文章进行批驳。他首先指出《说儒》的基础是建立在一个对比上,即拿孔子与耶稣基督对比,孔子的地位完全和耶稣一样:耶稣是犹太本民族败亡后,他立志出来做文化复兴的事业;孔子为殷人,本民族亡国后,他出来做了复兴儒家文化。郭认为,这样对比是很成问题的,缺乏根据。于是他指出“三年之丧并非殷制”,从殷代出土文献(甲骨文)来考察,结果发现殷代没有三年丧制之痕迹,这是周以后的事情。所以他断言说,“根据上举铁证,我们可以断言:殷代,就连王室都是没有行三年之丧的。”其次,郭又从文字训诂上进行分析,他认为:胡文牵强附会寻找一些莫须有的根据,这种态度是所谓“公式主义”所谓“观念论”的典型。接着他谈了自己看法。他认为:“儒”先起于邹鲁而不先起于周或其他各国。原因是鲁国行“初税亩”制农业经济发展,土地私有逐渐集中,这样内部的发展与外来的压迫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权力重心推移,官制改革,于是便产生了儒者这项职业。由此可见,郭是以唯物史观来考察这个问题的,故批驳胡适的论点,也是很有力的。此外,1942年钱穆在《学思》第一卷上也发表《驳胡适之“说儒”》一文。他们两人可代表否定方面的意见。但这个问题后来并没有探入讨论下去,只是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而已。

上述的批驳,胡适没有理会,这大概是他不太相信甲骨、金文的缘故吧?因为他在写给丁声树的一封信中曾说过:他“深觉今日学者之过于大胆,敢用未认得的金文来做论据,我愧未能也。”所以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晚年的“口述自传”中,还说“三年之丧”毫无疑问的是一种殷商的制度。关于这问题1934年他对历史学家孟森(心史)曾解释过,他说,“我对此事,致思至17年之久,近年始觉得惟有三年丧制为殷人古礼之说足以解决一切疑难矛盾。凡立一说,必取能解决最多矛盾疑难之假设。”并称,“《说儒》一文是数年来积思所得,所用材料皆人人所熟知,但解释稍与前人所见异耳。”而且他还很自信地说:《说儒》一篇提出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的一个新鲜看法,我自信这一个看法将来大概可以渐渐得着史学家的承认,虽然眼前还有不少怀疑的评论。胡适不大相信甲骨、金文,这种态度应该说是不对的。但在30年代学坛上对上述出土文物,还不太认识,研究不够,这也可能影响了他的认识。因此使他陷入保守,只凭古代经典来研究,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他的论证主观成分较多一些。

次年1月5日胡适的知友丁文江(字在君)在长沙逝世,他感到十分悲痛。九日写信给周作人说:“朋友雕丧,只使我更感觉任重道远。”又说:“在君之死,真是一大损失,此君治学外,实有办事的干才,不像我们书生只能拿笔杆,不能做事。”逾月,又写了《丁在君这个人》一文述其生平以资纪念。在这篇文章里,胡适说,在君的政治信念是改良政治,不主张暴力革命。他认为:政治不良,一切实业、教育都办不好,所以他强调首先从改良政治做起。他曾说: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胡适加以解释说:我们是来救火的,不是来放火的。他们认为用暴力革命总免不了是“放火”,更不免要容纳无数“趁火打劫”的人。所以他们期待着“少数里的少数,优秀里的优秀”出来担负改良政治的责任,而不能提倡“放火”式的大革命。这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所不同的是胡适强调要从文化教育方面下手,而丁文江则注重于政治的改良。在政治上,胡适常请教于丁文江,这是他们朋友之间都知道的。1933年4月,汪精卫准备请胡适出任驻德公使,写信征求同意。汪怕他有顾虑,于是写信告诉他说:“如有不决,何不与‘二四六’(按笔画计指丁文江)先生商量,我想他必然赞成……”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及丁对他的影响。在生活上他们彼此也十分相得的。大约在1923年前后,胡适北平的住宅条件不甚好,他就主动另找了一所房子,硬逼着胡适的夫人搬家。胡适说:“我的夫人嫌每月80元的房租太贵,那时我不在北京,在君和房主说妥,每月向我夫人收70元,他自己代我垫付10元!这样热心爱管闲事的朋友是世间很少见的。”1956年胡适写了《丁文江的传记》一书在台湾公开发行。

是书对丁的一生作了比较详细叙述,并对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思想和事迹作了实事求是的介绍,其中有一段政治生活,即1926年在上海任淞沪总办时的情形,胡适也如实地作了澄清,他说:丁在君在上海就职之后一个月,国民革命军就开始北伐了。在君当时的地位是很困难的。他对于张作霖的奉军一系是向来厌恶的。他对于国民革命军是有相当同情的,也有过一些贡献。当时北伐军与吴佩孚军大战于汀泗桥,吴要求孙传芳派兵支援。在此关键时刻,丁受人之托,劝孙不要发兵。结果,吴未得孙助,被北伐军打败,此事说明丁顺乎潮流,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贡献的。不久因车祸,借机辞掉北洋系的官职,回北方从事学术工作。之后为我国地质工作培养人才,并亲自到全国各地考察;不幸在湖南考察时,冬天因中煤气,抢救无效而死。胡适在此书的末尾评论说:在君是为了“求知”死的,是为了国家的备战工作死的,是为了工作不避劳苦而死的。他的最适当的墓志铭应该是他最喜欢的句子:

明天就死又何妨

只拼命做工,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

反对学生罢课

日本帝国主义自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而又鲸吞热河。1935年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华北地区,以“自治”为名,妄图分割我国神圣领土。当年10月,利用汉奸殷汝耕在河北省东部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宣布脱离中国政府。这样,冀东22个县的大片国土便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了。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并未以此为满足,进一步要搞“华北自治”,扩大侵略。当时,国民党政府软弱无能,在敌人软硬兼施之下屈服了,于是宣布撤销北平军分会;并下令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指派宋哲元为委员长,以满足日本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11月19日宋哲元与北平市长秦德纯、天津市长萧振瀛在居仁堂宴请北平教育界各大学校长、院长等50余人征询对时局意见。会上由萧说明华北自治运动情况,并宣布冀察自治的方案。胡适和傅斯年在会上首先起立慷慨陈词竭力反对,其他与会者也表示不同意的意见。宋哲元见此情形不妙,敷衍了几句话便散会了。胡适回到学校与大家商量对策,他常鼓励人们说:“只要能在北平一天,就要做20年的打算。若是北平失陷了,我们在后方任何一个地方搭茅棚也可讲学。”并称:“我一向主张世界主义,从现在起我是爱国主义。11月24日,他与蒋梦麟、梅贻琦、徐诵明、陆志韦、李蒸等20余人发表宣言坚决反对一切脱离中央和组织特殊机构的阴谋举动,要求政府用全国力量维持国家领土及行政的完整。是日晚作《华北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说:我们对于近日发生的所谓“华北问题”,只有两句话可说,第一,华北人民并没有所谓“自治”或“独立”的运动。第二,华北今日的当局不可忘了他们自己的责任。随即指出:“在今日形势之下,一切委曲求全的计划都是空谈,决不能‘枉尺而直寻’只有我退一寸,人进一丈。屈辱是永无止境的,求全是决不可能的。只有我们能守御的力量是屈辱的止境。”(《独立评论》179号)从上面情形看来,胡适对当时国民党委曲求全搞“华北自治”是坚决反对的。他主张“召集一个华北各省疆吏的特别会议,在中央的指导之下,商订整个华北的守卫计划”抵抗侵略者。但另方面他又反对学生为了抗议政府而举行的罢课、游行、示威等活动,而主张学生不管发生什么大事,任务就是要读好书,但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形下这是绝对行不通的。

当时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仍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决定于12月9日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满足帝国主义的要求。这个消息传出后,北平学生联合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准备发动全市大中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以表示抗议。12月9日这天上午,城内学生一两千人齐集在新华门前要求面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代委员长何应钦。何害怕抗日群众早已躲到小汤山去了,后由他的秘书侯成接见。学生代表向他提出要求:反对“防共自治运动”;保障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停止一切内战;不得任意捕人,并要求立即开放西直门,让清华、燕京等校学生队伍进城参加游行。侯成支吾其词,推诿说这不是他职权范围内的事,于是激起群愤;学生便结队游行,沿途高呼“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当游行队伍行至在西单及王府井南口时先后遭到宋哲元第二十九军及警察的木棍、皮鞭、水龙、大刀的袭击。学生们在寒风凛冽中与军警进行英勇搏斗,结果百余人受伤,30余人被捕。广大学生通过这次血的教训,对国民党政府失去信心,认为再不能依赖政府来抗日了,请愿示威已无济于事,于是北平学联提出从10日起开始总罢课,用实际行动来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同类推荐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溢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二嘲青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热门推荐
  •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人的成长,关乎国民素质的高低,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习则是接受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如何看待治学与教育这一人生的发展话题?本书精选了中外作家、教育家、艺术家、经济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化名人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章,让您在耳目一新的观点碰撞中深悟治学与教育的真谛。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凤凰玄女

    凤凰玄女

    “借来的,总是要还的。”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的三世的情劫,那一战,注定了她和他们的宿怨。再相逢,一桩桩,一件件,爱、恨、情、仇的纠结。到底是一念执着,还是命运如此?
  • 长白山下好种田

    长白山下好种田

    一时善心救人,没想到竟然香消玉殒,魂魄穿越到了一个不知道朝代的时空中去。欣悦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娃。家在长白山山下,靠种人参为生,可是日子过的却清苦的很。好在爹爹娘亲不包子,爷爷奶奶不偏心。好吧,那就全家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学生要做好的100件事

    中学生要做好的100件事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励的时代,社会需要的,不是温室中长大的脆弱花朵,也不是只知道死啃书本的书呆子,更不是只会消费不会创造的废物,而是掌握了各种技能的社会精英。没有技能,走出校门的你就无法找到称心的工作;无法适应将来的岗位;最终将会被社会抛弃!
  • 江湖生存手册

    江湖生存手册

    穿越成人见人爱的女主角,挺好。为嘛她司宝灵偏偏穿成了人见人恨,江湖仇恨值到爆棚的魔教护法?她要为自己洗白,决定先找个算命的算算自己的未来之路,却遇到一个唠唠叨叨的瞎子……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