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9

第29章 从事于教育改革(1)

胡适回国不久,1918年1月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发表了一篇《归国杂感》,其中对那时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提出批评和建议。他说:我有十几年没有到内地去了。这回回家,看到家乡小学堂经费不足,但他们却能花60块钱去请一个中学堂学生来教英文、唱歌,又花了20元钱买了一架风琴;其他课程也很齐备:有图画、国文、体操、修身等等。他认为,在这山区里的小学教英文没有用,也学不好,倒不如学些实用的,比如农家常识、蚕桑常识、卫生常识等等。“修身”课大可不必,难道“教他们做圣贤!”风琴也不要买,这些钱都可以省下,到乡村里找个会吹笛子的,唱昆腔的人来教,这不是很好吗?所以他说:“我奉劝列位办学堂,切莫注重课程的完备,须要注意课程的实用。”至于那些中学堂,他说:“如今中学堂毕业的人才,高又高不得,低又低不得,竟成了一种无能的游民。这都由于学校里所教的功课和社会上的需要毫无关涉”。最后他很有感慨地说:“社会所需要的是做事的人才,学堂所造成的是不会做事又不肯做事的人才,这种教育不是亡国的教育吗?”

1920年3月,胡适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了《中学国文的教授》一文,在文章里他根据过去教育部的规定及自己的经验,对中学毕业生国文应达到的标准,提出四条要求:(一)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谈话。(二)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之类。(三)人人能作文法通顺的古文。(四)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关于课程安排,特别强调实习,因此后两年设“演说”与“辩论”,以代国文课。他说:“凡能演说、能辩论的人,没有不会做国语文的。做文章的第一个条件只是思想有条理,有层次。演说辩论最能帮助学生养成有条理系统的思想能力。”关于如何教授古文,他主张用“看书”代替“讲读”。他说:“我自己从来背不出一篇古文,但是因为我自小就爱看小说,看史书,看杂书,所以我还懂得一点古文的文法。”又说:“与其读林琴南的一部‘古文读本’,不如读他译的一本《茶花女》。”他还提醒大家注意:现在学制的大弊就是把学生求知识的能力看得太低了。现在各级学堂的课程,都是为下下的低能儿定的,所以没有成绩。胡适从实验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一整套的计划,尽管不太切合实际,但在当时新旧交替混乱的情况下,对中学教育,特别是国文课的教学改革是有贡献并起了积极作用的。两年后,他又写了篇《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对先前的标准和主张,作了一些修正。其中主要是对古文的要求过高,他说在短时期内,难望学生能作长篇的古文;即使能作,也没有用处。为了配合白话文运动和教学需要,他对国语文法也作了一些研究。早在1919年7月,廖仲恺就写信鼓励他说:“我辈对先生鼓吹白话文学,于文章界兴一革命,使思想能借文学之媒介传于各级社会,以为所造福德较孔孟大且十倍。”“我国无成文的语法,孙中山先生以为先生宜急编此书,以竞文学革命之大业,且以裨益教育。”这说明社会各方面对此要求是迫切的。在这种形势下,当时他写了《国语文法概论》的长文。在这篇文章里,他对国语文法的研究,提出三点意见:(一)归纳研究法。(二)比较研究法。(三)历史研究法。其中归纳法是基本的而比较法是帮助归纳法的,是供给我们假设的资料。而历史研究法是纠正归纳法的,因时代的变迁,限制归纳法;一面又推广归纳法的效用,使他组成历史系统。他提出的这个理论,对当时的研究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后来又写了《国语文法的研究法》作为《国语文法概论》的第三章发表。之后就没有继续写了。国语文法虽没有最后完成,但他为后来者作了铺路的工作,这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小的。

这年4月教育部在北京办了一个国语讲习所,各省选派代表来学习两个月,胡适被邀请在里面讲了十多次课。学生毕业时,他写了一篇《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鼓励大家回各省去当传播国语的先锋。同时他又讲了国语的产生及其标准等问题。他说:推行国语便是定国语标准的唯一方法;等到定了标准再推行国语,是不可能的事。举例来说:你要想学国语,就不要怕南腔北调的国语。你不经过南腔北调的国语,如何能有真正标准的国语呢?这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国语产生的条件,而且回答了那种“没有标准,哪有国语”的批评,从而坚定了同学们回去推行国语的信心。同月,教育部下属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临时大会召开,胡适被举为大会主席及审查委员会的主席。会议通过了《教授国音时不必点声的议案》。此外,由于胡适及国语会其他会员的努力,这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国音字典》,并明令废止全国小学的古体文,而改用语体文,正其名曰“国语”。这两件事在国语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说来,《国音字典》的公布,对“国语统一”是创造了条件;而在小学校里停止教授古文,对“文言一致”是极其有利的。所以从此以后,民众文艺便得到相当的地位,这也可说是“文学革命”的结果。国语会过去提出的主张,算是基本实现了。

从这年起,教育部每年都办有“国语讲习班”,直到1922年为止。这中间胡适都是积极支持,出席讲课。他的《白话文学史》一书,就是在这个班上的讲稿,也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1923年黎锦熙、钱玄同主办的《国语周刊》出版“汉字改革”专号,时胡在病中,也作了一篇《卷头言》支持文字改革工作。在文章里他热情赞扬民众对文字的改革精神,他说:“在语言文学的沿革史上,往往小百姓是革新家,而学者文人却是顽固党”,并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证明。但他并不完全否定专家的作用,认为他们还是有力量的。所以他说:“现在又轮到学者文人来做审查与追认的一步工夫了。”同期载有钱玄同表示感谢的文章,称颂胡的见解有历史眼光。

胡适在极力宣传白话文教学的时候,社会的发展又提出了平民教育的课题。“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两个热潮:一是白话刊物像雨后春笋似的发展起来,二是平民教育的兴起。所以蔡元培说:“(五四)后的唯一好结果,是平民教育。”那时,蔡对此很有兴趣,胡适也积极参与了这项教育改革的运动。他们首先从北大做起,开办了平民夜校,使工友能够有受教育的机会。从前在京师大学堂里当个所差的,不过是赚几个钱,养家糊口而已,如今在北大当校役(工友)却可入夜校读书识字,这是何等的好!此外,以蔡元培为首,北大师生陈独秀、胡适、***、周作人、李辛白、徐彦之、罗家伦、王光祈等16人参加,共同发起了一个“工读互助团”,并于1919年12月21日宣布成立。在启事里说:“做工的穷人,没有力量读书受教育,这不是民智发达一种缺憾吗?……同人等因此种种理由,特组织‘工读互助团’来帮助北京的青年,实行半工半读主义,庶几可达教育和职业合一的理想,倘然试办有效,可以推行全国”。简章规定:(一)宗旨以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二)入团者,需一人之介绍,经全体团员认可,方得为本团团员。(三)团员每日每人必须作工四小时;收入、消费都由团体支付。(四)凡团员不能入校听讲者,可由本团请教员来讲、每日教授二小时。(五)一切事务,由《新潮社》徐彦之同学负责等等。此宣言公布后,全国舆论认为是青年学生前途的一线曙光。后来在北京组织了三处,作为试验,团员有章铁民、施存统、赵世炎、易群先(女)等人。开始人数较多,后来由于种种困难,人数递减。当时大概的情形,可由徐彦之给胡适的一封信里看到一些,徐报告说:“工读团第一组去过了,定三个办法:(一)凡有工作的,一元半住费,五元食费,再有余数方可自由去用。(二)上项事务由团员九人轮流担任管理,每月将详细情形报告发起人。(三)无工作者,其食住仍暂由发起人接济。”谈到内部事务时说:“又有两个人,有工也不肯作。好在现在有房子住,有四个月的伙食。吃了、住了,再讲。我去时只有七个人在座,所谓二人者,大概就是那两位……大概此二人别有所图,故有此态度”。最后提出困难,问道“介绍工作一层,近日有无头绪,这层颇不易措词,守常先生亦很为难,怎样好呢?”这是一个组的情况;其他那两个组的情形也差不多。总之没有经费,内部矛盾多,组织松散,生活难以维持,出路无着。为了解决困难,胡适、***、徐彦之三人联名于1920年4月10~12日在《晨报》上连登三天“介绍工作”启事,目的是向社会征求工作,以便介绍学生去应聘,略谓“京内各机关的各位先生,若有学生能做的事,无论短工长工,都请通知下面签名的三个人……我们介绍相当的人来接洽。”这个启事登出后,没有收到一封招工的信,相反却收到了一大批社会青年的求职信,要求胡适等人替他们介绍工作,其中有一封是张清夫从湖北宜昌写来的,他说:“我因为在《晨报》看见先生等三人的启事,所以我忙商定寄信与先生。”望作介绍(他)姐姐受了家庭结婚苦决定离开,以求自立。还有一个名叫李欣淑的女青年,左眼失明,为逃避封建婚姻,由湖南到北京,要求胡适帮助,她信中说:“前天我会了黎儆非先生,他说先生很想设法救我出来做个人,又因我有目疾,也想替我设法诊好……现在俱然有希望求学了,这是我莫大之幸。”另一封是北大预科生易世伟的求职信,他说:“我因为经济关系,久抱了一个作工的念头,无奈无门可入……先生提倡新文学,我们青年受赐已属不少,近又介绍作工,替一般穷学生打算,尤令人佩服……”以上是很多信中的几封,从里面可以看出青年求学心切,但拿不出钱来读书。这是社会问题,胡适等人当然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胡适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总结这次试验的效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说,自从北京发起工读互助团以来,工读的计划很受各地青年欢迎,天津、上海等处都有同样发起,但我近来观察北京工读互助团的试验,很有几种感想:(一)是工作时间太多,每人七时以上、十时以下,只有工作时间、没有做学问的机会。(二)是做的工作,大都是粗笨的,简单的,不能引起做工人精神上的反应。只有苦趣,没有乐趣。因此他认为试验是失败了。根本大错,在于只做到了“工”的方面,不能顾到“读”的方面。而且“读”的问题很难解决。他说:“今年正月一日,我在天津‘觉悟社’谈话时,他们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读主义试行以后,求学的方法应该如何?’我的答案,简单说来,是用自己的工作去换一个教育机会的人。若还去受那既不经济又无趣味的学校生活,自然不能满意了。”最后结论,他说:我以为实行工读的人应该注重自修的工夫;提倡的人应该替团员创造一个环境,设图书馆、自修室,提供义务教师等等。做工时间不得超四小时。如果做不到这些,请不要乱挂“工读主义”的招牌。显然胡适所提的条件,是做不到的,于是轰动一时的“工读主义”,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衰败了。

1920年初,湖南“驱张代表团”到京后,旋即展开活动。1月28日该代表团与北京部分革命群众组成游行队伍,在毛泽东等人的率领下,手执控诉湖南督军的小旗子到新华门,向北洋军阀政府请愿,要求撤办张敬尧。张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率兵进入湖南,爬上督军兼省长的宝座。他上台后对湖南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杀人如麻,有“张屠户”之称,可见他的政绩如何了?“五四”运动时,他又对教育界进行了镇压,因此激起民愤。湖南各界联合起来与他斗争。为了争取胜利扩大影响,湖南教育会、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等组织,成立“驱张代表团”到北京控诉张敬尧的罪行,希望获得各界人士的同情与支持。毛泽东早年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从事革命工作,“五四”后又办起《湘江评论》。这份刊物当时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胡适曾在《每周评论》第36号上,特予以介绍,宣称:“现在新出版的周报和小日报,数目很不少了。北自北京,南至广州,东从上海苏州,西至四川,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这类新派的报纸……现在我们特别介绍我们新添的两个小兄弟,一个是长沙的《湘江评论》,一个是成都的《星期日》(吴虞等人办的)。”接着他对《湘江评论》里,毛泽东所写的《民众大联合》一文给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这篇长文“眼光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并赞扬说:“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出这样的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但可惜《湘江评论》只办了五期,就被张敬尧下令查禁了。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史海回眸李鸿章

    史海回眸李鸿章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 李煜与《花间词》

    李煜与《花间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唐是一个永远不能被忽视的时代,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出现了一位足以彪炳千秋的词坛巨匠,他就是享有“千古词帝”蛊誉的李煜。即使时隔千年,当我们翻开书卷诵读他的词作时,脑海中仍然会浮现出那清新俊朗的“词帝”形象。那么,李煜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才情融入到词作当中的?
  •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亨利·福特有着工程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也是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也正是基于此,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理念。
热门推荐
  • 世界上最励志的故事

    世界上最励志的故事

    在这里,你能自由地飞向遥远的星空、潜入深邃的海洋,饱览世界上最奇妙的景观;在这里,你注定要与高贵的灵魂、不朽的人物相逢,领略他们的睿智、豁达与优雅;在这里,你可以拒绝命运的安排,为生命画一条优美的抛物线,抵达梦想的极地;在这里,你渐渐地发现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你的心灵花园蓬勃葱茏、气象万千,勇气与力量在激越跳动,想象与激情在奔腾汹涌;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惊人的奇迹,世界上最有趣的现象,世界上最重大的发现,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世界上最成功的名人,世界上最不朽的名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虎峰山传奇

    虎峰山传奇

    这部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黑瞎子沟传奇》、《豹子沟传奇》、《野狼沟传奇》、《兴安野猪王》以及《虎峰山传奇》。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英雄事迹,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论人生(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宦世家,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在剑桥大学三一院校深造时,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和人生。此本《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散文集,分为上卷《论人生》和下卷《古人的智慧》,并以上卷名来命名。固然,丰富渊博的培根在科学界、自然界、哲学界都有着出类拔萃的成就,我们不能割裂他的社会思想和哲学思想来阅读他的文,然而,大师的造诣,即在于融会贯通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于以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魅力凝结成优美华丽的文字,供后来人感悟。
  • 月照映我心

    月照映我心

    四年前,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有那么一个人,在她退无可退的时候,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终于把她的心一点一点地缝补起来。四年后,不得不回来,那个伤她的男人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只觉着一别已天涯,再回首仍是咫尺天涯。
  • 堂冥猎魂者

    堂冥猎魂者

    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可灯灭之后被人重燃,必是有违常理之事。数个性格各异之人因各种意外失去生命,一切本已划上终点,他们却突然死而复生,身赋异能,逆天而行的他们只能以人魂血肉为食。原以为只是良心与本能的较量,却接连牵扯出越来越多的危机与秘密:同类的绑架、暗处的猎杀、隔绝城市的诡异大雾、神秘组织浮出水面,看似平常的D市,在一夜之间危机四起,陷入一片混乱。面对全市的围剿与地表之下的隐匿之物,既然他们已经无路可退,那就只好破釜沉舟。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