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0

第20章 母亲 未婚妻与女朋友(2)

然而,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因此,当胡适的心倾向韦女士的时候,对家里的未婚妻冬秀,自然要冷淡了。这期间他也没有给冬秀去信了,也不再吟诵他那“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的诗句了。相反他写信给他母亲,埋怨冬秀文化低微等等。言下之意,是对此婚约表示不满。他母亲当然能理解到儿子的意思,故于1915年4月2日写信劝他说:“所谈冬秀各节,然天壤间物不两美,此事大都如是,况冬秀程度虽不大高,而在侪辈中,似亦可勉强敷过。若在吾乡一带,妇人中有此,固为翘楚者矣。居常来吾家时,予每谓其得暇宜读书作字,以无辜负儿望。今乃殷殷引咎如是。平心而论,尔之咎,固予之咎也。时势使然,惟望尔曲谅此中苦心而已。”胡适接来信后知母亲于心不安,对他有怀疑,这时他与韦女士之交往已趋正常,于是5月19日赶忙写信安慰母亲并解释说:“第三号信内所言冬秀之教育各节,乃儿一时感触而发之言,并无责备冬秀之意,尤不敢归咎吾母。儿对于儿之婚事并无一毫怨望意。盖儿深知吾母为儿婚姻一事,实已竭尽心力,为儿谋美满之家庭幸福;儿若犹存怨望之心,则真成不识事势,不明人情、不分好歹之妄人矣。……若儿悬智识平等四字以为求耦之准则,则儿终身鳏居无疑矣。”最后说:“以上各节,以母书中有‘时势使然,惟望尔曲谅此中苦心而已’故书近来阅历所得之言,以释吾母之疑虑焉。”经过胡适的解释,其母疑虑虽然消释,然而还是心有余惧,对儿子的婚事总有点不放心。

至于说到冬秀家,风闻胡适在国外已经结婚了,这可把冬秀母亲急坏了。她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时常生病在床;女儿这么大了,还未成婚,早就忧心忡忡,如今听到这个消息,虽未证实,病情却加重了许多。为此,胡适母亲于8月28日写信给儿子,要他写信给岳母,表明心迹,免得她思念,加重病情,并称:“近尔叔岳母(即子隽德配)于8月19号,来我家说及尔岳母病状,并言外间有一种传说,皆言尔已行别婚。尔岳母心虽不信,然无奈疾病缠绵,且以爱女心切,见尔未宣布确实归期……心中愁愁,诚恐一朝莫测,双目不瞑。尔岳母疑虑,故病情时愈时复,终难起色……此后得闲,亦可时致函奉与尔岳母,以联感情,勿得耽误。”这时胡适正忙于转学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又忙与任鸿隽、梅光迪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但还是抽出时间写了一封长信,向母亲表白,并请母亲转告岳母家。10月3日他在信中向母亲说:“儿决不为儿女婚姻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亦不为此邦友朋之乐,起居之适,而忘祖国与故乡。此二语可告吾母,亦可告冬秀,亦可告江氏岳母。儿远在三万里外,亦无法证此言之无虚。吾母之信儿,儿所深知,若他人不信,儿亦无可如何,只好听其自然。至于外间谣传,儿已另行娶妻壹说,无稽之谈,本不足辩。惟既有人信之,自不容不斥其妄。

①儿若别娶,何必瞒人?何不早日告知岳氏,令其另为其女择婿?何必瞒人,以贻误冬秀之终身乎

②儿若有别娶之心,宜早令江氏退婚。今江氏之婚,久为儿所承认,儿若别娶,于法律上为罪人,于社会上为败类。儿将来之名誉,岂不扫地以尽?此虽下愚所不为,而谓儿为之乎

③儿久已认江氏之婚约为不可毁,为不必毁,为不当毁。儿久已认冬秀为儿未婚妻,故儿在此邦与女子交际往来,无论其为华人、美人,皆先令彼知儿为已聘未婚之男子,儿既不存择偶之心,人亦不疑我有觊觎之意,故有时竟以所交女友姓名、事实告知吾母。正以此心无愧,无诈,故能坦白此耳。

④儿主张一夫一妻之制,谓为文明通制,生平最恶多妻制,今岂容自蹈之。

⑤试问此风从何得来。此种谣言,若有人寻根追觅,便知为市虎之恶言,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何足为轻重耶

以上所云,望吾母转达岳氏,以释其疑……”从上所言,胡适对这个问题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信也有说服力。他母亲能信任他,只是他岳母就未必能为此了罢?然而,不管怎么说,他岳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到1916年1月7日便与世长辞了。胡母很快将此耗告诉了儿子,并说,尔岳母濒死时,犹以女儿婚嫁未了为遗憾。胡适接到信后,在日记里对岳母之死,表示痛心,并引咎自责说,“游子久客,遂令夫人抱憾以殁,余不得辞其责也”。同年4月9日他母亲信中又说:“尔岳母已于阴历2月12日出殡,吾家除吊仪外,又做祭文一篇送去,托伊家代奠。此项祭文,本意尔自撰就寄回,后因时日匆促,难以更待,故由家中撰拟……待尔自撰之稿寄来,再行录存。”后来胡适没有写祭文,而是寄了一副挽联回去,表示沉痛哀悼。其联曰:

故国隔太平洋万里,侧身东瞩,徒唤奈何!负籍滞天涯,漫劳外母多情,老眼望穿未婚婿。

归鞭指蓬莱岛三山,撒手西行,从前已矣。吞声翻电耗,徒觉寒灯无焰,梦魂驰赴悦心堂。(即岳母家住宅之堂名)

至于善后,冬秀的归宿问题,胡母的意思是想接过家来常住,问胡适意见,她说:“伊(冬秀)之母亲既殁,现系兄嫂当家,不如即来吾家住为佳,不知尔心下如何?尔或与予同意,或另有妥策,务望拨冗函知冬秀,以便遵行,是为至要。”6月又去信说:“冬秀形亦清减许多,盖母氏云亡,身未出阁,积忧樱心,亦难怪其然也。”7月的信又说:“伊之闺怨虽未流露,但标梅之思,人皆有之,伊又新失慈母之爱,独居深念,其情可知,是以近来颇觉清减,然亦毋怪其然也。”近数月的信,总的意思围绕一个中心,如何安置冬秀?其次是望子速归。胡适原告诉家里说,丙辰(1916)年归,而今又延期一年,所以家里甚感失望,而且还疑心他在外另婚了。因此在同一封信里,他母亲说道:“原计今秋可归,不料睁睁望到今年,而来奉又复展至明年,其中展期之理又未说明,令予骤聆之,陡觉偏身冷水浇灌,不知所措,况外闻屡有人传尔另婚不归云云。虽此等无据之谈,予皆当作耳风,但尔屡稽归期之故,实令予无从捉摸。”最后他母亲不得不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告诉他(过去是有病不说的)希望他早日归来,免得又是一个遗憾终身。她说:“予自近来疾病缠身,虽行未笃老,而情景已类风烛,春冬之时,困顿尤甚,中夜自思,所欲然不足者,系尔等婚事未完耳。尔何不善体予志,令予望眼几穿耶。今与尔约,尔能尽年内归,自属最妙,万一不能,亦望明年趁春归来,万万不可再延……”胡适回信安慰母亲,今秋开学后,即以全力预备考试,倘能如上学期之中完事,则春归国。后来在另一封信里又告诉他母亲说,决定明夏不再耽延。对于冬秀之归宿,胡适主张“任其自便”,并已向冬秀表示了这个意思。胡适既决定归期,合家欢喜。他母亲更是高兴,准备为他办喜事了。9月13日去信说:“今夏因尔归家在即,故将家内屋宇稍为油洗,地面略加油,而工料已费六七十元矣。”在10月22日的信里,又告诉胡适说,“冬秀现已于10月22日遄回江村。大约须俟迎娶,再来吾家矣。”由此可见,过去胡家为儿子婚事的许多怀疑和恐惧的情绪,现在已一扫而空。之后,胡适与冬秀的书信又多起来了。

1917年元旦,他在病中收到冬秀的来信,心里很有感触,于是写了一首白话诗来抒发胸中相思情。诗云:

病中得他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我不认得他,他不认得我,我却能念他,这是为什么。

岂不因我们,分定长相亲,由分生情意,所以非路人。

天边一游子,生不识故里,终有故乡情,其理亦如此。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这首诗,他在1月17日给母亲的信中附上,并对他母亲说:“冬秀信甚好,此信较几年前在吾家所作寄其祖母之信,胜几十倍矣。”

此外他又作了一首白话词《沁园春·新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意和对来年的希望。这首词每句话,以“年”字作韵,胡称“此亦一尝试也。”词曰:

早起开门,送出病魔、迎入新年。你来得真好,相思已久,自从去国,直到今年。更有些人,在天那角,欢喜今年第七年。何须问,到明年此日,谁与过年。

回头请问新年:那能使今年胜去年?说:“少做些诗,少写信,少说些话,可以长年。莫乱思维,但专爱我,定到明年更少年。”多谢你,且暂开诗戒,先贺新年。

(注:胡适于1916年中共收1210封信,写出1040封信)

在这首词里,隐约地可以看出胡适即将回国后的愉快心情,所以他在信中对母亲说:“儿婚事之预备,望母不必早日为之,俟儿归国时,再为之不迟也。”胡母接到儿子信后,多年的希望总算快要实现了,心里自然高兴。但回国后,做什么工作,又为儿子担心了。

1917年1月20日她给胡适信说:“顷有人自都门来,道尔明年将受蔡元培先生之聘,担任京师大学文科教务。此说想自有因。谈者又谓,尔与尔二兄信道及此事,果系如此,自属的确予极为赞成。予意尔回国后,当以置身教育界惟最佳。以尔平日志行,万不可居政界,因近来政界龌龊特甚,且党同伐异,倾轧之风,若出一辙故也。”可见胡适的工作,已早在联系之中,回国任教北大,是当教授,或是文科学长,从以上信件所披露的讯息来看,似乎尚未最后确定。

胡适留学期间,与韦莲司女士交往过程中,据以上资料来看,是有过一段暧昧的关系,但他们终未形成三角恋爱关系,可以说是“发乎情、止乎礼”。这一点也可从他后来在1921年与高梦旦的对话中得到证明。高赞扬胡与冬秀的婚事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胡答对说:“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又说:“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可见思想上是有斗争的。然而,胡适毕竟是自幼受传统教育很深的人,母命难违,所以他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就是他对待家庭、婚姻、朋友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的朋友很多。在留学时经常往来的有赵元任、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张奚若、张慰慈等;女朋友除韦莲司女士外,与廋琴女士、陈衡哲女士等都很要好。胡适提倡文学革命、试作白话诗,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帮助。但梅光迪反对白话文最力,他曾劝胡适“不要用新潮流去哄国人”。胡适回答他说:“法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表示了决不后退的奋斗精神,并指出使用白话文的深远意义。任、杨等人,虽然反对过他,但后来态度有变化,与他作白话诗,互相唱和,事实上给他许多帮助。他与陈衡哲女士认识较晚,此前虽未见面,但见解较一致,积极支持他的文学革命主张,所以通信很多。他们1916年同为《留美学生季报》编辑,1917年胡任主编,陈为编辑之一(15人中排第一名)。第一期上,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及多篇诗文。陈刊出白话小说《平和与争战》。第二期上,陈又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诗《寒月》、《西风》两首及《记某军官之言》等诗文。在我国文学史上,作白话文小说,她算是较早的一位。之前,她翻译外国小说,还是用文言文哩!显然她作白话文是受了胡适的影响,可见他们这时在“文学革命”的旗帜下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这种友谊当然是很珍贵的。所以胡适在未见面前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竟向她写了40多封信,这是可以理解的。胡适在总结自己的文学生涯时说,“若无叔永、杏佛,定无《去国集》。若无叔永、觐庄,定无《尝试集》。”又说,“回首四年来,积诗可百首。‘烟士披里纯’,大半出吾友。”由此可见,胡适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就,是与其朋友的切磋问难分不开的。当初谁也没想到他们讨论白话文,试作白话诗竟会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创了新文学革命的新篇章。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有贡献的,值得纪念。

1917年5月22日,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的最后考试,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于是结束了7年的留学生活。之前陈独秀来信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既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将虚位以待。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没有等拿到博士文凭,毅然决然,决定回国。在一首“将归之诗”里,他说:

“此身非吾有:

一半属父母,

一半属朋友。

便即此一念,

足鞭策吾后。

今当重归来,

为国效奔走。”

以此来表达自己回国的心愿及那时的思想情绪。行前胡适曾拜访杜威教授,杜威嘱咐他说,今后有关于远东时局的言论,可以寄来,当代为找地方发表,表示十分关切,为此他十分感激!随后胡适于1917年6月9日离开纽约,即到绮色佳,与康奈尔大学的师友们辞行。时住韦莲司女士家。他说:“在绮五日,殊难别去,韦夫人与韦女士见待如家人骨肉,尤难为别。”(见留学日记)14日离绮色佳,经加拿大乘船过日本,与张慰慈同行回国;张为胡适在上海澄衷读书时的老同学,1912年来美,后在埃阿瓦大学(University of Iowa)得博士学位。舟中无事,一天胡适在日记中节录了国内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社员柳亚子寄杨杏佛信一则。其中有批评胡适的白话诗的话,略谓“彼创文学革命。文学革命非不可倡,而彼所言殊不了了。所作白话诗直是笑话。”又说:“文学革命所革在理想不在形式。形式宜旧,理想宜新,两言尽之矣。”胡在节录了上述言论后,反驳说:此书未免有愤愤之气。其言曰:“形式宜旧、理想宜新。”理想宜新,是也。形式宜旧,则不成理论。若果如此说,则“南社”诸君何不作《清庙》、《生民》之诗,而乃作“近体”之诗,与更“近体”之词乎?从上所述,可见当时一些较进步的诗人,对白话文作诗也是持有异议的。

7月5日船进横滨港,得知国内张勋拥宣统复辟之消息。他认为,复辟之无成,固可断言。但今后国家将处于混战之中,使他心忧,所以他说:“此时之稳健派似欲利用武人派之反对复辟者以除张勋一派,暂时或有较大的联合,他日终将决裂。如此祸乱因仍,坐失建设之机会,世界将不能待我矣。”(见留学日记)胡适原以为自己回国是参加建设工作的。没想到国内情况竟糟糕到如此地步,事与愿违,故发出“世界将不能待我”之感慨。

7月10日到上海,他的二哥绍之,侄儿思聪及老友汪孟邹、节公、章洛声等到码头迎接。久别重逢,大家都有不胜今昔之感。胡适见他二哥年仅四十一,而须发皆已花白,感慨地说:境遇之易老人也。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热门推荐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一世情真:若爱,擦肩过

    一世情真:若爱,擦肩过

    若爱擦肩而过,那么剩下的会是什么?是悔恨,懊恼,不甘,遗憾,还是痛苦,估计以上兼而有之吧。放弃爱的代价是什么?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那么就祈祷吧……如果上苍愿意再给你一次机会话,你会怎么做?
  • 瘦楼

    瘦楼

    鲍贝,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霸汉第三卷

    霸汉第三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盛世娇宠之契约宠婚

    盛世娇宠之契约宠婚

    陆叶被他阴郁的目光打量得有点发毛,却也还是恭恭敬敬地道了声:“东哥。”客人是上帝嘛。身后的莉姐有些焦急地拉拉陆叶,东哥是个什么人,陆叶不清楚,她莉莉却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个最不按排理出牌的货,阴损,却得罪不起。“出台么?”沉默了好一会,东哥的话却让众人都惊了一把,底下人都在猜东哥是口味变了,还是又想出什么折磨人的有趣方法,于是看陆叶的眼神也就幸灾乐祸起来。陆叶拿着……
  • 异界幻龙

    异界幻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众神历四千五百二十六年的中秋,唐灿懒洋洋地坐在树杈上,仰望着头顶即将相交在一起的两轮圆月,诵出了一句不属于这世界的诗句。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不但这句诗不属于这个世界,连他自己...
  • 相思系有时

    相思系有时

    你觉得我残忍,你觉得我恶心,那我就让你尝尝,被这样一个恶心残忍的人爱着,是什么滋味!赵有时,我等你回来。然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叫做——赵有时。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私人定制之第一冷妻

    私人定制之第一冷妻

    在遇见裴之沛之前,身为钟氏太子女的钟意情,生活从来都是一帆风顺。她从未想到订婚宴的前一天,自己拿着孕检报告去给他一个惊喜时,等来的却是不堪的一幕。她悄无声息在他的车上动了手脚,人生就是如此可笑,他还活得好好的,那个女人只不过跛了脚。父亲却被曝挪用公款跳楼身亡,而她也以故意杀人罪坐了七年的牢。出狱的这一天,她没想到来接她的竟然会是自己最恨的他。……片段一,幽暗的豪华卧室里,伟岸颀长的男人尊贵宛若神祗,凉薄的唇间逸出冰冷的字眼,“钟意情,你最好别去动轻烟,否则我可不保证我手中的淫秽视频会不会流露出去。”一个月后,望着网上疯狂流传与自己相关的淫秽视频,她突然轻笑了出来,裴之沛,你果然够狠。片段二,“裴之沛,你难道还不明白吗?我宁愿我此生从来没有认识过你,又怎会留你的孩子?”她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她的声音委实平静,却仿佛一把生了斑斑锈迹的钝刀,徐徐划下去,刀刀准确无误地划在他千疮百孔的心上,扎得他由窒息到绝望,连呼吸都是那般的痛。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