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600000020

第20章 母亲 未婚妻与女朋友(2)

然而,事物的发展过程,总是要表现出来的。因此,当胡适的心倾向韦女士的时候,对家里的未婚妻冬秀,自然要冷淡了。这期间他也没有给冬秀去信了,也不再吟诵他那“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的诗句了。相反他写信给他母亲,埋怨冬秀文化低微等等。言下之意,是对此婚约表示不满。他母亲当然能理解到儿子的意思,故于1915年4月2日写信劝他说:“所谈冬秀各节,然天壤间物不两美,此事大都如是,况冬秀程度虽不大高,而在侪辈中,似亦可勉强敷过。若在吾乡一带,妇人中有此,固为翘楚者矣。居常来吾家时,予每谓其得暇宜读书作字,以无辜负儿望。今乃殷殷引咎如是。平心而论,尔之咎,固予之咎也。时势使然,惟望尔曲谅此中苦心而已。”胡适接来信后知母亲于心不安,对他有怀疑,这时他与韦女士之交往已趋正常,于是5月19日赶忙写信安慰母亲并解释说:“第三号信内所言冬秀之教育各节,乃儿一时感触而发之言,并无责备冬秀之意,尤不敢归咎吾母。儿对于儿之婚事并无一毫怨望意。盖儿深知吾母为儿婚姻一事,实已竭尽心力,为儿谋美满之家庭幸福;儿若犹存怨望之心,则真成不识事势,不明人情、不分好歹之妄人矣。……若儿悬智识平等四字以为求耦之准则,则儿终身鳏居无疑矣。”最后说:“以上各节,以母书中有‘时势使然,惟望尔曲谅此中苦心而已’故书近来阅历所得之言,以释吾母之疑虑焉。”经过胡适的解释,其母疑虑虽然消释,然而还是心有余惧,对儿子的婚事总有点不放心。

至于说到冬秀家,风闻胡适在国外已经结婚了,这可把冬秀母亲急坏了。她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时常生病在床;女儿这么大了,还未成婚,早就忧心忡忡,如今听到这个消息,虽未证实,病情却加重了许多。为此,胡适母亲于8月28日写信给儿子,要他写信给岳母,表明心迹,免得她思念,加重病情,并称:“近尔叔岳母(即子隽德配)于8月19号,来我家说及尔岳母病状,并言外间有一种传说,皆言尔已行别婚。尔岳母心虽不信,然无奈疾病缠绵,且以爱女心切,见尔未宣布确实归期……心中愁愁,诚恐一朝莫测,双目不瞑。尔岳母疑虑,故病情时愈时复,终难起色……此后得闲,亦可时致函奉与尔岳母,以联感情,勿得耽误。”这时胡适正忙于转学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同时又忙与任鸿隽、梅光迪等讨论文学革命问题,但还是抽出时间写了一封长信,向母亲表白,并请母亲转告岳母家。10月3日他在信中向母亲说:“儿决不为儿女婚姻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亦不为此邦友朋之乐,起居之适,而忘祖国与故乡。此二语可告吾母,亦可告冬秀,亦可告江氏岳母。儿远在三万里外,亦无法证此言之无虚。吾母之信儿,儿所深知,若他人不信,儿亦无可如何,只好听其自然。至于外间谣传,儿已另行娶妻壹说,无稽之谈,本不足辩。惟既有人信之,自不容不斥其妄。

①儿若别娶,何必瞒人?何不早日告知岳氏,令其另为其女择婿?何必瞒人,以贻误冬秀之终身乎

②儿若有别娶之心,宜早令江氏退婚。今江氏之婚,久为儿所承认,儿若别娶,于法律上为罪人,于社会上为败类。儿将来之名誉,岂不扫地以尽?此虽下愚所不为,而谓儿为之乎

③儿久已认江氏之婚约为不可毁,为不必毁,为不当毁。儿久已认冬秀为儿未婚妻,故儿在此邦与女子交际往来,无论其为华人、美人,皆先令彼知儿为已聘未婚之男子,儿既不存择偶之心,人亦不疑我有觊觎之意,故有时竟以所交女友姓名、事实告知吾母。正以此心无愧,无诈,故能坦白此耳。

④儿主张一夫一妻之制,谓为文明通制,生平最恶多妻制,今岂容自蹈之。

⑤试问此风从何得来。此种谣言,若有人寻根追觅,便知为市虎之恶言,一犬吠影,百犬吠声,何足为轻重耶

以上所云,望吾母转达岳氏,以释其疑……”从上所言,胡适对这个问题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信也有说服力。他母亲能信任他,只是他岳母就未必能为此了罢?然而,不管怎么说,他岳母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到1916年1月7日便与世长辞了。胡母很快将此耗告诉了儿子,并说,尔岳母濒死时,犹以女儿婚嫁未了为遗憾。胡适接到信后,在日记里对岳母之死,表示痛心,并引咎自责说,“游子久客,遂令夫人抱憾以殁,余不得辞其责也”。同年4月9日他母亲信中又说:“尔岳母已于阴历2月12日出殡,吾家除吊仪外,又做祭文一篇送去,托伊家代奠。此项祭文,本意尔自撰就寄回,后因时日匆促,难以更待,故由家中撰拟……待尔自撰之稿寄来,再行录存。”后来胡适没有写祭文,而是寄了一副挽联回去,表示沉痛哀悼。其联曰:

故国隔太平洋万里,侧身东瞩,徒唤奈何!负籍滞天涯,漫劳外母多情,老眼望穿未婚婿。

归鞭指蓬莱岛三山,撒手西行,从前已矣。吞声翻电耗,徒觉寒灯无焰,梦魂驰赴悦心堂。(即岳母家住宅之堂名)

至于善后,冬秀的归宿问题,胡母的意思是想接过家来常住,问胡适意见,她说:“伊(冬秀)之母亲既殁,现系兄嫂当家,不如即来吾家住为佳,不知尔心下如何?尔或与予同意,或另有妥策,务望拨冗函知冬秀,以便遵行,是为至要。”6月又去信说:“冬秀形亦清减许多,盖母氏云亡,身未出阁,积忧樱心,亦难怪其然也。”7月的信又说:“伊之闺怨虽未流露,但标梅之思,人皆有之,伊又新失慈母之爱,独居深念,其情可知,是以近来颇觉清减,然亦毋怪其然也。”近数月的信,总的意思围绕一个中心,如何安置冬秀?其次是望子速归。胡适原告诉家里说,丙辰(1916)年归,而今又延期一年,所以家里甚感失望,而且还疑心他在外另婚了。因此在同一封信里,他母亲说道:“原计今秋可归,不料睁睁望到今年,而来奉又复展至明年,其中展期之理又未说明,令予骤聆之,陡觉偏身冷水浇灌,不知所措,况外闻屡有人传尔另婚不归云云。虽此等无据之谈,予皆当作耳风,但尔屡稽归期之故,实令予无从捉摸。”最后他母亲不得不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告诉他(过去是有病不说的)希望他早日归来,免得又是一个遗憾终身。她说:“予自近来疾病缠身,虽行未笃老,而情景已类风烛,春冬之时,困顿尤甚,中夜自思,所欲然不足者,系尔等婚事未完耳。尔何不善体予志,令予望眼几穿耶。今与尔约,尔能尽年内归,自属最妙,万一不能,亦望明年趁春归来,万万不可再延……”胡适回信安慰母亲,今秋开学后,即以全力预备考试,倘能如上学期之中完事,则春归国。后来在另一封信里又告诉他母亲说,决定明夏不再耽延。对于冬秀之归宿,胡适主张“任其自便”,并已向冬秀表示了这个意思。胡适既决定归期,合家欢喜。他母亲更是高兴,准备为他办喜事了。9月13日去信说:“今夏因尔归家在即,故将家内屋宇稍为油洗,地面略加油,而工料已费六七十元矣。”在10月22日的信里,又告诉胡适说,“冬秀现已于10月22日遄回江村。大约须俟迎娶,再来吾家矣。”由此可见,过去胡家为儿子婚事的许多怀疑和恐惧的情绪,现在已一扫而空。之后,胡适与冬秀的书信又多起来了。

1917年元旦,他在病中收到冬秀的来信,心里很有感触,于是写了一首白话诗来抒发胸中相思情。诗云:

病中得他书,不满八行纸,全无要紧话,颇使我欢喜。

我不认得他,他不认得我,我却能念他,这是为什么。

岂不因我们,分定长相亲,由分生情意,所以非路人。

天边一游子,生不识故里,终有故乡情,其理亦如此。

岂不爱自由,此意无人晓,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这首诗,他在1月17日给母亲的信中附上,并对他母亲说:“冬秀信甚好,此信较几年前在吾家所作寄其祖母之信,胜几十倍矣。”

此外他又作了一首白话词《沁园春·新年》,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意和对来年的希望。这首词每句话,以“年”字作韵,胡称“此亦一尝试也。”词曰:

早起开门,送出病魔、迎入新年。你来得真好,相思已久,自从去国,直到今年。更有些人,在天那角,欢喜今年第七年。何须问,到明年此日,谁与过年。

回头请问新年:那能使今年胜去年?说:“少做些诗,少写信,少说些话,可以长年。莫乱思维,但专爱我,定到明年更少年。”多谢你,且暂开诗戒,先贺新年。

(注:胡适于1916年中共收1210封信,写出1040封信)

在这首词里,隐约地可以看出胡适即将回国后的愉快心情,所以他在信中对母亲说:“儿婚事之预备,望母不必早日为之,俟儿归国时,再为之不迟也。”胡母接到儿子信后,多年的希望总算快要实现了,心里自然高兴。但回国后,做什么工作,又为儿子担心了。

1917年1月20日她给胡适信说:“顷有人自都门来,道尔明年将受蔡元培先生之聘,担任京师大学文科教务。此说想自有因。谈者又谓,尔与尔二兄信道及此事,果系如此,自属的确予极为赞成。予意尔回国后,当以置身教育界惟最佳。以尔平日志行,万不可居政界,因近来政界龌龊特甚,且党同伐异,倾轧之风,若出一辙故也。”可见胡适的工作,已早在联系之中,回国任教北大,是当教授,或是文科学长,从以上信件所披露的讯息来看,似乎尚未最后确定。

胡适留学期间,与韦莲司女士交往过程中,据以上资料来看,是有过一段暧昧的关系,但他们终未形成三角恋爱关系,可以说是“发乎情、止乎礼”。这一点也可从他后来在1921年与高梦旦的对话中得到证明。高赞扬胡与冬秀的婚事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胡答对说:“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的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又说:“我不过心里不忍伤几个人的心罢了。”可见思想上是有斗争的。然而,胡适毕竟是自幼受传统教育很深的人,母命难违,所以他说:“吾于家庭之事,则从东方人,于社会国家政治之见解,则从西方人。”这就是他对待家庭、婚姻、朋友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的朋友很多。在留学时经常往来的有赵元任、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张奚若、张慰慈等;女朋友除韦莲司女士外,与廋琴女士、陈衡哲女士等都很要好。胡适提倡文学革命、试作白话诗,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了帮助。但梅光迪反对白话文最力,他曾劝胡适“不要用新潮流去哄国人”。胡适回答他说:“法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表示了决不后退的奋斗精神,并指出使用白话文的深远意义。任、杨等人,虽然反对过他,但后来态度有变化,与他作白话诗,互相唱和,事实上给他许多帮助。他与陈衡哲女士认识较晚,此前虽未见面,但见解较一致,积极支持他的文学革命主张,所以通信很多。他们1916年同为《留美学生季报》编辑,1917年胡任主编,陈为编辑之一(15人中排第一名)。第一期上,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及多篇诗文。陈刊出白话小说《平和与争战》。第二期上,陈又发表白话小说《一日》,诗《寒月》、《西风》两首及《记某军官之言》等诗文。在我国文学史上,作白话文小说,她算是较早的一位。之前,她翻译外国小说,还是用文言文哩!显然她作白话文是受了胡适的影响,可见他们这时在“文学革命”的旗帜下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这种友谊当然是很珍贵的。所以胡适在未见面前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竟向她写了40多封信,这是可以理解的。胡适在总结自己的文学生涯时说,“若无叔永、杏佛,定无《去国集》。若无叔永、觐庄,定无《尝试集》。”又说,“回首四年来,积诗可百首。‘烟士披里纯’,大半出吾友。”由此可见,胡适在文学事业上的成就,是与其朋友的切磋问难分不开的。当初谁也没想到他们讨论白话文,试作白话诗竟会在中国文化史上开创了新文学革命的新篇章。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们都是有贡献的,值得纪念。

1917年5月22日,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的最后考试,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于是结束了7年的留学生活。之前陈独秀来信说,“孑民先生盼足下早日回国,既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授俱乏上选”,将虚位以待。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没有等拿到博士文凭,毅然决然,决定回国。在一首“将归之诗”里,他说:

“此身非吾有:

一半属父母,

一半属朋友。

便即此一念,

足鞭策吾后。

今当重归来,

为国效奔走。”

以此来表达自己回国的心愿及那时的思想情绪。行前胡适曾拜访杜威教授,杜威嘱咐他说,今后有关于远东时局的言论,可以寄来,当代为找地方发表,表示十分关切,为此他十分感激!随后胡适于1917年6月9日离开纽约,即到绮色佳,与康奈尔大学的师友们辞行。时住韦莲司女士家。他说:“在绮五日,殊难别去,韦夫人与韦女士见待如家人骨肉,尤难为别。”(见留学日记)14日离绮色佳,经加拿大乘船过日本,与张慰慈同行回国;张为胡适在上海澄衷读书时的老同学,1912年来美,后在埃阿瓦大学(University of Iowa)得博士学位。舟中无事,一天胡适在日记中节录了国内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社员柳亚子寄杨杏佛信一则。其中有批评胡适的白话诗的话,略谓“彼创文学革命。文学革命非不可倡,而彼所言殊不了了。所作白话诗直是笑话。”又说:“文学革命所革在理想不在形式。形式宜旧,理想宜新,两言尽之矣。”胡在节录了上述言论后,反驳说:此书未免有愤愤之气。其言曰:“形式宜旧、理想宜新。”理想宜新,是也。形式宜旧,则不成理论。若果如此说,则“南社”诸君何不作《清庙》、《生民》之诗,而乃作“近体”之诗,与更“近体”之词乎?从上所述,可见当时一些较进步的诗人,对白话文作诗也是持有异议的。

7月5日船进横滨港,得知国内张勋拥宣统复辟之消息。他认为,复辟之无成,固可断言。但今后国家将处于混战之中,使他心忧,所以他说:“此时之稳健派似欲利用武人派之反对复辟者以除张勋一派,暂时或有较大的联合,他日终将决裂。如此祸乱因仍,坐失建设之机会,世界将不能待我矣。”(见留学日记)胡适原以为自己回国是参加建设工作的。没想到国内情况竟糟糕到如此地步,事与愿违,故发出“世界将不能待我”之感慨。

7月10日到上海,他的二哥绍之,侄儿思聪及老友汪孟邹、节公、章洛声等到码头迎接。久别重逢,大家都有不胜今昔之感。胡适见他二哥年仅四十一,而须发皆已花白,感慨地说:境遇之易老人也。

同类推荐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 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

    《血胆将军·巴顿(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

    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

    我在投资生涯的起初阶段,在同事和前辈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每日在波浪图、江恩线、阴阳K线、均线分析的文字指点下比照实盘进行临摹研究,颇有心得。成为职业操盘手后,每每小有成就必会心生感慨,怀念当年用功的灯下时光。最近两三年,随着职业历练的积累,蓦然回首,发现曾经得心应手的各种分析工具已经被我渐渐放在一旁,就如同荒废农事的农民,忽然发现耕田的锄头落满了灰尘,心中暗吃一惊。仔细再一一想来,那些入门必学的各种技术,其实早已成为我工作习惯的一部分,虽未必日日操练,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支持着我的投资事业。因此,应该不仅沾染不了尘埃,反而是在疾风劲雨中默默挺立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 重生蛇蝎嫡女

    重生蛇蝎嫡女

    堂堂侯门嫡女,家破人亡,身成人彘,魂飘三十载。其仇动苍生,幸上天垂怜,予重生一世,携记忆归来。这一世,她要学会陷害人,她要学会设计人,她要将那些人玩弄在掌心,她要让他们生不如死,她要站在世界的最高端,俯视所有的人。女子,当自强!伪善的庶姐,虚伪的二叔,狠毒的姨娘,奸诈的二婶,恶毒的祖母。你们统统都下地狱吧!使毒计,破贞洁,毁名声,坏容貌,夺家产,杀亲人。今生全部还给你们!上辈子被侮辱惨死的母亲,被坠马捂死的兄长,被生生打死的父亲!这辈子,她要改变一切!她要保护家人!她要守护亲情!她要傲视所有人!什么?二叔一家不是罪魁祸首?有个神秘人在推动这一切?她不甘心,她恨欲狂,她要毁灭所有仇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打造自己势力,她扩大家产,她费尽心机栽培棋子,她心如蛇蝎手段残忍。然而,当有一个男人对她说,让我来为你承担一切的时候,她还是动容了。郎情妾意,多么遥远的词汇。她以为的冰冷的心,逐渐被一个人融化。那些以为会孤军奋战的时刻,却被另一个人护在怀里。那么,就让她携着他手,一起站在这世界的顶峰,笑看沧海。她,不做他背后的女人。她,是可以与他并肩的女人。片段一遍地哭嚎的士兵,以及层层叠叠的尸体,她一身红色长裙,风吹来,摇曳出飒爽的弧度。“降,还是不降!”温柔的声线,却带出冰寒的温度,她绝美的面容,在这一刻仿若来自地狱的修罗。妖冶,却有毒。看之,心惧。片段二白色的衣衫已然被浸成了血色,她单手持剑,昂头傲立,似乾坤尽握在手,怡然不惧。“怎么,祖母,二叔,这是打算对我一家赶尽杀绝么。”她冷笑,绝美的面容配着点点血迹勾出摄魂心魄的妖冶。“可是,你们就要失望了呢。”她冷然轻笑,抛掉手中的剑,转身扑入一个俊朗挺拔的怀抱。“乖。”他轻抚着她零落的长发,一挥手,数万精英持剑飘然而落。不去看那些惊愕的嘴脸,她妩媚的撒娇,“要活的,要玩够再杀。”“好。”她在他怀里的搅动让他声音一沉。蓦地,他抱起她,身轻如燕,火速离开。他的小妖精,只能他看。
  • 一品天医

    一品天医

    小小村医通往一品天医,长路漫漫,与子同行她是视财如命的无良黑医,他是能给她带来无数钱财的病人。她讨好他,帮助他,替他斗姨娘,斗兄长,给他治病,帮他追小妞。他咬她,鄙视她,无视她,毁了她的桃花、她的财主,最后还扑到了她。大主顾:从今往后,我儿子今后就托付给你了她:拜托,我是大夫,可不是你儿媳!等他病好了,我拍拍屁股就走人。他:爱走不走,本少爷不稀罕你*若干年后,她活的风生水起,夫君很好,宝宝很乖,银子很多,地位很高,事业很强大。他从天而降,如豺狼一般扑上来把她吃干抹净,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她沮丧不已:“这么多年过去,你还是不会说话,我的药都给狗吃了。”他只管运动,像是要把这么多年欠下来的都补上。她只能配合,欲语还休,欲拒还迎。末了,他眼睛里突然射出凶光:“小孩是谁的种?”她眨眼:“关你什么事?”他无耻:“只要是你生的,都是我的!”她鄙视他:“小少爷,你现在配不上本郡主。”他无辜状:“没关系,我做你的小妾,不求名分,只求暖床。”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 化天之神

    化天之神

    天下没我必灭亡!上神(神的师父)见我求帮忙!美女金钱多如毛!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共有十二篇小说包括《老人与海》《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世界之都》《世上的光》《先生们,祝你们快乐》《大转变》《你们决不会这样》《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向瑞士致敬》《三天大风》和《永别了 武器》,其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老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他的宽厚仁慈,以及对男孩饱含的爱,都象征了人类的美好品格。而1929年出版的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在当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同时也给海明威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 加油,我可以!

    加油,我可以!

    人人都想要自信,但自信与自卑好像是一对天生的兄弟,两人如胶似漆,颇有演绎“断臂山”的嫌疑。于是,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一个完全自信的人,似乎比一夜之间从穷光蛋变成千万富翁还要困难。然而,不能因为害怕甩不掉自卑就任由自己堕落下去,只要找对方法,要成为一个自信者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