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600000026

第26章 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2)

此又以西洋哲学解释古书,而忘此节之不能有此意也。夫以“恶”为“Negative”,“善”为“Positive”,此乃希腊以来哲学上一种之思想。自斯多噶派(Stoics)及新柏拉图派(New Platonism)之辨神论(Theodicy),以至近世之莱布尼兹(Leibnitz)皆持此说,不独如辜氏注中所言大诗人沙士比亚(Shakespeare)及葛德(Goethe)二氏之见解而已。然此种人生观,虽与《中庸》之思想非不能相容,然与好问察言之事,有何关系乎?如此断章取义以读书,吾窃为辜氏不取也。且辜氏亦闻《孟子》之语乎?《孟子》曰: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此即好问二句之真注脚。至其译“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乃曰:

Taking the two extrem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he applied the mean between the two extremes in his judgement,employment and dealings with people.

夫云“to take the two extremes of good and evil(执善恶之中)”,已不可解,况云“taking the two extrem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乎?且如辜氏之意,亦必二者皆“positive”,而后有“extremes”之可言。以“positive”及“negative”为“twoextremes”,可谓支离之极矣。今取朱注以比较之曰:

然于其言之未善者,则隐而不宣,其善者则播而不匿,(中略)于善之中,又执其两端,而量度以取中,然后用之。

此二解之孰得孰失,不待知者而决矣。

(三)“天下国家可均也。”辜氏译为:

A man may be able to renounce the possesion of Kingdoms and Empire.

而复注之曰:

The word均 in text above,literally “even,equally divided” is here used as a verb “to be indifferent to”(平视),hence to renounce.

然试问“均”字果有“to be indifferent to(漠视)”之训否乎?岂独“均”字无此训而已,即“平视”二字(出《魏志·刘桢传》注),亦曷尝训此。且即令有此训,亦必有二不相等之物,而后可言均之平之。孟子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故若云天下敝屣可均,则辜氏之说当矣。今但云“天下国家可均”,则果如辜氏之说,将均天下国家于何物者哉。至“to be indifferent to”,不过外国语之偶有均字表面之意者,以此释“均”,苟稍知中国语者,当无人能首肯之也。

(四)“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郑注曰:

夫妇谓匹夫匹妇之所知所行。

其言最为精确。朱子注此节曰“结上文”,亦即郑意。乃辜氏则译其上句曰:

The moral law takes its rise in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woman.

而复引葛德《浮斯德》戏曲(Faust)中之一节以证之,实则此处并无此意,不如旧注之得其真意也。

(五)辜氏于第十五章以下,即译“哀公问政”章(朱注本之第二十章),而断以“舜其大孝”、“无忧”、“达孝”三章,又移“鬼神之为德”一章于此下,然后继以“自诚明”章。此等章句之更定,不独有独断之病,自本书之意义观之亦决非必要也。

(六)辜氏置“鬼神”章于“自诚明”章之上,当必以此章中有一“诚”字故也。然辜氏之译“诚之不可掩”也,乃曰:

Such is evidence of things invisible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oubt the spirtual mature of man.

不言“诚”字,而以鬼神代之,尤不可解。夫此章之意,本谓鬼神之为物,亦诚之发现,而乃译之如此。辜氏于此际,何独不为此书思想之统一计也。

(七)“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享之,子孙保之。”此数者,皆指武王言之。朱注:“此言武王之事是也。”乃辜氏则以此五句别为一节,而属之文王,不顾文义之灭裂,甚矣其好怪也!辜氏独断之力如此,则更无怪其以武王未受命,为文王未受命,及周公成文、武之德,为周公以周之王成于文、武之德也。

(八)“礼所生也”之下“居下位”三句,自为错简,故朱子亦从郑注。乃辜氏不认此处有错简,而意译之曰:

For unless social inequalities have a true and moral basis,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ssibility.

复于注中直译之曰:

Unless the lower ord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ose above them,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ssibility.

复于下节译之曰:

If those in authority have not the Confidence of those under them,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is an impossibility.

按“不获乎上”之意,当与《孟子》“是故得乎邱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及“不得乎君则热中”,之“得”字相同。如辜氏之解,则经当云“在上位不获乎下”,不当云“在下位不获乎上”矣。但辜氏之所以为此解者,亦自有故。以若从字句解释,则与上文所云“为天下国家”,下文所云“民不可得而治”不相容也。然“在下位”以下,自当如郑注别为一节,而“在下位者”既云“在位”,则自有治民之责,其间固无矛盾也,况《孟子》引此语亦云“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乎。要之此种穿凿,亦由求古人之说之统一之过也。

(九)“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辜氏译之曰:

To attain to the sovereignty of the world,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things necessary;they may perhaps be summed up in one:blame lessness of life.

以三重归于一重,而即以“寡过”当之,殊属非是。朱子解为“人得寡过”固非,如辜氏之解,更属穿凿。愚按:此当谓王天下者,重视仪礼、制度、考文三者,则能寡过也。

(十)“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此一节承上章而言,“无征”之“征”即“夏礼、殷礼不足征”之“征”。故《朱子章句》解为“虽善而皆不可考”是也。乃辜氏译首二句曰:

However excellent a system of moral truth appealing to Supernatural authority may be,it is not verifiable by experience.

以“appealing to supernatural authority”释“上”字,穿凿殊甚。不知我国古代固无求道德之根本于神意者,就令有之,要非此际子思之所论者也。

至辜氏之解释之善意,如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之“一”为“豫”,此从郑注而善者,实较朱注更为直截。此书之不可没者唯此一条耳。

吾人更有所不慊者,则辜氏之译此书,并不述此书之位置如何,及其与《论语》诸书相异之处,如余于此文首页之所论。其是否如何,尚待大雅之是正,然此等问题,为译述及注释此书者所不可不研究明矣。其尤可异者,则通此书无一语及于著书者之姓名,而但冠之曰孔氏书。以此处《大学》则可矣,若《中庸》之为子思所作,明见于《史记》,又从子思再传弟子孟子书中,犹得见《中庸》中之思想文字,则虽欲没其姓名,岂可得也!又译者苟不信《中庸》为子思所作,亦当明言之,乃全书中无一语及此,何耶?要之,辜氏之译此书,谓之全无历史上之见地可也。唯无历史上之见地,遂误视子思与孔子之思想全不相异;唯无历史上之见地,故在在期古人之说之统一;唯无历史上之见地,故译子思之语以西洋哲学上不相干涉之语。幸而译者所读者,西洋文学上之书为多,其于哲学所入不深耳。使译者而深于哲学,则此书之直变为柏拉图之《语录》、康德之《实践理性批评》,或变为裴希脱、解林之书,亦意中事。又不幸而译者不深于哲学,故译本中虽时时见康德之《知识论》,及伦理学上之思想,然以不能深知康德之《知识论》,故遂使西洋形而上学中空虚广莫之语,充塞于译本中。吾人虽承认中庸为儒家之形而上学,然其不似译本之空廓,则固可断也。又译本中为发明原书故多引西洋文学家之说。然其所引证者,亦不必适合。若再自哲学上引此等例,固当什伯千万于此。吾人又不能信译者于哲学上之知识狭隘如此,宁信译者以西洋通俗哲学为一蓝本,而以中庸之思想附会之,故务避哲学家之说,而多引文学家之说,以使人不能发见其真藏之所在。此又一说也。由前之说则失之固陋;由后之说,则失之欺罔。固陋与欺罔,其病虽不同,然其不忠于古人则一也。故列论其失,世之君子或不以余言为谬乎。

此文作于光绪丙年,曾登载于上海《教育世界杂志》。此志当日不行于世,故鲜知之者。越二十年,乙丑夏日,检理旧箧,始得之。《学衡杂志》编者请转载,因复览一过。此文对辜君批评颇酷,少年习气,殊堪自哂。案辜君雄文卓识,世间久有定论,此文所指摘者 ,不过其一二小疵。读者若以此而抹杀辜君,则不独非鄙人今日之意,亦非二十年前作此文之旨也。国维附记。

同类推荐
  •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情感·温馨卷(散文精品)

    其实,世间好远的事情很多,何苦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呢? 如果能把心思花在一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失业的人也不至失去尊严的气度,反过来做一些无知而折损福德的事,自以为好地,伤害的则是自己的心。
  •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华文学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社科院当代文学研究所的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文从“文学中母题的意义与价值;双重边缘性与母性的声音;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母题的艺术变奏”四个方面进行阐释.遵循四个着眼,及着眼传统,着眼整体,着眼文本,着眼‘和而不同’,对于母题的概念特征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做出新的理论阐释.打破长期以来各抱一段文学,名守一种文体的惯常研究状态,是跨学科跨文类研究的一次实践。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阿坝阿来

    阿坝阿来

    该书是《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集。它以四川阿坝为背景,带着藏族的风土人情,讲述了一个个成长性的小故事。其中还包括一幅阿坝的旅行线路图,相信您可以带着这本书有机会用心灵,甚至用脚步亲自行走在阿坝的天空下,至美的景色、至情的感受、奇异的文字。跟阿来的其它长篇和短篇集不同的是,这部以《阿坝阿来》命名的小说集是以阿来的出生地四川阿坝为全部背景,凸显出他有别于其他汉语写作者的“文学田地”。鲜明的藏族风物人情,“成长性”的内在轨迹,甚至包括一幅阿坝地图,以及到阿坝的旅行线路图,都使这部独特的短篇小说集更像是阿来引领着喜欢他的读者所作的一次从自然到心灵的奇特旅行。
热门推荐
  • 重生农家女

    重生农家女

    ,她重生到乡村。一醒来家徒四壁,且看小女子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
  • 半朵青莲

    半朵青莲

    沈青婵,人称“半朵莲”,不过是稍微不同,年纪轻轻就掌管着醉欢枝里的各色美人。醉欢枝也不过就是个烟花之地,为何惹得几位皇子天骄频频光顾?美人三千,如花美眷,缘何心思各异,自怀鬼胎?到底谁是谁的棋中棋?谁又是谁的谍中谍?一曲青莲舞,婀娜尽姿色。且看性格独具的烟花主事如何翻转半璧江山。《半璧青婵》现更名为《半朵青莲》,每天晚上8:30分左右更新,请大家继续支持关注,谢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夜店老板钟宸惜,死后穿越至深宫后院,生了一儿一女。本该平淡无奇的宫廷生活,却因此改变——儿子慕轩南:身为一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修行已千年的妖,被封了法力投胎为皇子实在是迫不得已。女儿慕轩兰:古代穿越古代达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奸妃,翻得过围墙。连唐宋元明清,都挨着逛过了一遍!风云变幻的皇宫,陌生的架空时代,钟宸惜如何才能做一个好母亲,养育穿越一家子?*钟宸惜:儿子,你本来是什么妖?慕轩南:我本体是一条白色的螭。钟宸惜:我知道,白色的螭,就是白螭(痴)嘛!慕轩南:你才是白痴,你全家都是白痴!(把自己也骂进去了)钟宸惜:果然......人妖殊途!慕轩南:所谓人妖殊途,在我看来就是种族歧视!凭什么人族和妖族要不一样?钟宸惜:......*慕轩兰:清朝康熙他老人家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啊…钟宸惜:胡说,人家康熙长得挺帅的。慕轩兰:你从哪里知道的?钟宸惜:我前世看的书里,都是这么写的。慕轩兰:那些书里的话你也信!钟宸惜:为什么不能信,你又没见过康熙本人,你怎么知道他长得不帅?慕轩兰:呃,不好意思,我前世就是康熙他众多的女儿之一......钟宸惜:......*薛凝采(狐九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美男到此,速来围观!”姬怀胤——“这身材真不错,实在适合让我压在身下的说……”皇上——此人我就不多说了......*本文诙谐搞笑。女主不万能。伪小白,有宫斗情节。言情戏份虽然前面不多,但越到后面越多。讲述不一样的亲情,以及爱情故事。腹黑而温暖的穿越一家子!愿意陪着慕家儿女一起成长的亲,收藏本文,领养他们吧!推荐懒雪的极品搞笑完结文:《颠鸾倒凤》《男科女医生的穿越生涯》友情链接:苏蜜:《惹上饕餮总裁》野蛮DE灵:《天后亦愁嫁》
  • 红楼之禛惜黛玉

    红楼之禛惜黛玉

    她,眉如黛,人如玉他,活阎王,冷面佛的相遇,或许注定了纠缠生命的纠缠,或许注定了相守一部红楼,那是半壁江山。不知道多少人感叹,红楼未完,但是真正的结局却已无人知晓。林黛玉,心中的仙子,文采的化身。一个另类的红楼,一个美丽的黛玉。纯粹个人借红楼黛玉小写,无关名著红楼。爱者则看,不爱者请绕道。******************************此文共分三卷,一共六十万到七十万字左右,也或许会稍有变动,虽是大坑,却坚持每天更新,进者仔细哦!第一卷《玉生香》,讲述康熙在世时雍正和妹妹的情感萌发,一个成熟,一个年轻,但是却互相知心,一点一滴,涓涓如细流,美而纯。第二卷《帝王心》,讲述雍正在位时雍正和妹妹的相互扶持,随着时光的流逝,智慧沉淀,感情越发成熟而妩媚,做出人生更好的抉择。第三卷《指尖柔》,尚且待议。****************************************************梅灵的红楼系列文,欢迎大家去看。红楼之禛惜黛玉:红楼之水掬黛心:情续红楼画眉蹙:红楼之禛心俜玉:红楼之蛊惑香玉:红楼之雍帝霸玉: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

    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

    李梦兰懵了,自己好好的一个白富美咋就这么倒霉嘞?好吧,难不成会被这小小的农家给困死?,李梦兰就是那个倒霉的娃;一不留神穿越了。既来之则安之,这人倒霉起来喝口水都会塞牙,在现代都可以混的风生水起,穿越到了一个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农家;还是一个古代的农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潜伏期

    潜伏期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

    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我亦未曾错过,自读马登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之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娇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现在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大同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