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3700000027

第27章 公孙丑上(2)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它的成为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这种气是积聚正义所产生的,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行为中有内心感到不安的事,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必须要先有集义的事却不停止,心中不要忘记,也不要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似的。宋国有个人嫌他的禾苗不长,就用手去把它们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啦!我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干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这四种言语)从内心发出,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在他政治措施中体现出来,就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说谈论,冉牛、闵子、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兼而有之,说:‘我对于辞令就不擅长了。’如此说来,老师已经称得上圣了吧?”

孟子说:“嗨!这是什么话?过去子贡问孔子说:‘老师称得上圣了吧!’孔子说:‘圣,我还不敢当,我只不过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不感到疲倦罢了。’子贡说:‘学习不感到满足,是智;教诲不感到疲倦,是仁。有仁有智,老师已经称得上圣了。’圣这样的称号,连孔子都不敢自居,你这是什么话?”

公孙丑说:“过去我曾听说,子夏、子游、子张都具有圣人的某一个方面,冉牛、闵子、颜渊则具备了圣人的全体而规模较小,请问夫子自居于哪一种人呢?”

孟子说:“暂且不谈这个。”

公孙丑说:‘伯夷、伊尹怎么样呢?”

孟子说:“他们是不同主张的人。不够格的君主不事奉,不够格的百姓不使唤,世道太平就做官,世道昏乱就退隐,这是伯夷;任何君主都可以事奉,任何百姓都可以使唤,世道太平也做官,世道昏乱也做官,这是伊尹;能做官就做官,能退隐就退隐,能长久就长久,能短暂就短暂,这是孔子。他们都是过去的圣人,我没有能力像他们那样去做,至于我的愿望,则是学习孔子。”

公孙丑说:“伯夷、伊尹与孔子相比,如此相等吗?”

孟子说:“不是!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孔子那样的人。”

公孙丑说:“那么,他们有共同之处吗?”

孟子说:“有的。如果能得到纵横百里的疆土成为君主,都能使诸侯来朝见,拥有天下;如果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公孙丑说:“请问他们不同的地方。”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的智慧都足以了解圣人,他们虽然地位低下,却不至于阿谀他们所喜欢的人。宰我说:‘据我看来,老师比尧、舜强多了。’子贡说:‘见到所行的礼仪就明了它的政事,听到所奏的音乐就明了它的德行,即使从百世之后来评价这百世之中的君王,也没有一个能违背老师的主张。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老师那样的人。’有若说:‘难道仅仅是人类如此吗?麒麟跟走兽,凤凰跟飞禽,泰山跟小丘,河海跟水塘,都是同类啊;圣人跟百姓,也是同类。高出自己的同类,超越自己的群体,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①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②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③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④之服孔子也。《诗》云⑤:‘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⑥不服。’此之谓也。”

注释~~~①假:借,凭借。②待:等待,引申为依靠。③赡:充足。④七十子:指孔子弟子。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⑤《诗》云:引诗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⑥思:音节助词,无义。

译文~~~孟子说:“倚仗武力而假借仁义的,那是霸业,创造霸业必须要有大国作基础。依靠道德实行仁政的,那是王业,创造王业不须大国作基础。商汤王只有纵横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纵横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信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服。’正是说的这个意思啊。”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①,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②:‘迨(dài)③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dù)④,绸缪牖(yǒu)户⑤。今此下民⑥,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pán)乐怠敖⑦,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⑧:‘永言配命⑨,自求多福。’《太甲》⑩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①闲暇:指国家安定,无内忧外患。②《诗》云:引诗见《诗经·豳风·鸱》。该诗以鸱鸮为喻,申述周至危急,表明作者救危扶倾的苦心。据《尚书·金縢》记载,该诗的作者是周公。③迨:趁着。④彻:剥取。桑土:桑树根。土,同“杜”,东齐方言说“根”为“杜”。⑤绸缪:缠结。牖:窗子。户:门。⑥民:人。⑦般:乐。怠:怠慢。敖:同“遨”。出游。⑧《诗》云:引诗见《诗经·大雅·文王》。⑨永:长久。言:语助词,无义。配:合。命:天命。⑩《太甲》:《尚书》中的一篇。违:避。活:赵岐、朱熹均释为“活命”,唯焦循《孟子正义》以《礼记·缁衣》引此句作“不可逭”,则作“逃避”讲。二说皆可通。译文依赵、朱说。

译文~~~孟子说:“行仁政就就能得到荣耀,不行仁政就会蒙受屈辱。如今既厌恶屈辱却又自处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屈辱,不如崇尚仁德,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在位做官,有才能的人在职做事,国家无内忧外患,趁着这个时候整理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即使是大国也一定畏惧他了。《诗经》上说:‘趁着天晴没阴雨,剥些桑树根上皮,补好窗子和门户。现在你们下面的人,有谁还敢欺侮我?’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大概懂得防患的道理呀!能够治理他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如今国家太平无事,却趁着这个时候纵情享乐,怠惰游玩,这是自己找祸啊。祸害和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上说:‘永远配合着天命,自然求得幸福多。’《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避免;自己造成的罪孽,就不能够活命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chán)而不征①,法而不廛②,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③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④,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⑤,无夫里之布⑥,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⑦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⑧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廛:集市中储藏或堆积货物的货栈。这里用作动词。提供处所储藏货物。征:征税。②法而不廛:指官方依据法规收购长期积压于货栈的货物,以保证商人的利益。③讥:稽查,查问。④助而不税:指“耕者九一”的井田制,只帮助种公田而不再对私田收税。⑤廛:这里指民居,与上文“廛而不征”的“廛”所指不同。⑥夫里之布:古代的一种税收名称,即“夫布”、“里布”,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土地税、劳役税。⑦氓:指从外地移居来的移民。⑧天吏:顺从上天旨意的执政者。这里的“吏”不是指小官。

译文~~~孟子说:“尊重贤才,使用能人,杰出的人物都在位做官,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愿意在他的朝廷上立身了;市场上提供储藏货物的地方却不征税,把滞销的货物依法收购不使积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把货物放在这样的市场上了;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路上旅行了;种庄稼的人只帮助耕种公田而不另外征税,那么,天下的农民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土地上耕种了;居民区没有额外的土地税和劳役税,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高兴,愿意成为这里的居民了。真正能够做到这五点,就连邻国的百姓都会把他当父母一样仰慕。(如果有邻国来进攻)就好比率领他的子弟去攻打他的父母,自有人类以来,就没有成功过的。像这样,他就会天下无敌了。天下无敌的人,叫做‘天吏’。做到了这样还不能成就王业,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③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誉④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⑤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⑥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⑦,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⑧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即怜悯心,同情心。②乍:突然、忽然。孺子:小孩子。③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④要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⑤端:开端,源头。⑥我:同“己”。⑦然:同“燃”。⑧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同情别人的心情。古代帝王由于有怜悯同情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同情百姓的政治。用怜悯同情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同情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我说每个人都有怜悯同情别人心情的缘故,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快要掉进井里去了,都会产生惊骇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想因此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想因此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那不是人啊;没有羞耻心,不是人啊;没有谦让心,不是人啊;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啊。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一个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啊。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贤能的人,是自己害自己的人;说他的君主不贤能的人,是害他的国君的人。凡是在自己方面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又知道把它们扩大充实起来,就像火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开始涌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保有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①?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②。故术③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④也,人之安宅⑤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⑥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注释~~~①矢人:造弓箭的人。函人:造铠甲的人。②巫:巫医。匠:匠人,这里特指做棺材的木匠。赵岐注:“巫欲捉活人;匠,梓匠,作棺欲其早售,利在于人死也。”③术:这里指选择谋生之术,也就是选择职业。④尊爵:朱熹《集注》:“仁义礼智皆天所与之良贵,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故曰‘尊爵’。”⑤安宅:朱熹《集注》:仁义礼智“人当常在其中而不可须臾离者也,故曰‘安宅’。”⑥由:同“犹”。好像。

译文~~~孟子说:“造弓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更不仁吗?造弓箭的人唯恐他的箭不能伤人,造铠甲的人唯恐人受伤。巫师和棺材匠也是这样。所以选择职业不可不谨慎啊。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算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间最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拦你却不做仁人,这是不明智啊。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那就是别人的仆役了。做了别人的仆役却觉得是耻辱,就好像做了造弓的人却又以造弓为耻,做了造箭的人却又以造箭为耻一样。如果认为这是耻辱,不如好好行仁。行仁德的人就好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怨恨胜过自己的人,而是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罢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②,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③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注释~~~①有:同“又”。②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③与:偕同。

译文~~~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给人家行拜谢礼。大舜又比这两人更伟大,善于与别人合作,抛弃自己的成见,听从人家的意见,乐意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从他种庄稼、做陶器、打渔一直到做帝王,没有哪个优点不是向别人学习来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所以君子的美德没有比同别人一道行善更伟大的了。”

诵读星级★★

同类推荐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袁天罡与推背图

    袁天罡与推背图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袁天罡略传;袁天罡墓地之说;袁天罡与李淳风;袁天罡叔父袁守诚;初出茅庐;拜师孙思邈;给武则天算命等。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华娱教父

    华娱教父

    千禧年的钟声敲响,烟火璀璨,星空灿烂。陈默重新来过的人生,绚烂的让人不能直视。“四大小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一直努力想要超越,最后却不得不喊他一声老板!“四小花旦”被他集齐,心里都暗骂色狼的时候,他却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拍电影!后来,他去了香港台湾,横扫了日韩,俯瞰整个东南亚!然后,他带领泛华语地区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东西对抗”!最后,他被人们称为——华娱教父!
  • 冷王商妃

    冷王商妃

    爱财腹黑的神偷丁思,因飞机失事,坑爹的小命玩完!魂穿到被活活饿死的丞相府懦弱嫡女丁思玥身上。再次睁眼,脱胎换骨!且看她护生母,整二娘,斗嫡妹,耍庶妹——誓要丞相府后宅变个样!再看她开酒楼,办银楼,创商行,建钱庄,玩的风生水起——谁说女子就只能乖乖呆在家?“姑娘家抛头露面,终归不好。商女焉能嫁贵胄为嫡妻?玥儿莫要再糊涂了。”“玥儿只愿一生一世一双人。否则,宁可不嫁。”众人纷纷摇头。此乃妄言!且不论她出外经商,不安于室。现今,哪个有身份的男子不三妻四妾?她如此固执,即便她是丞相府嫡女,怕也是嫁不到好人家了!然————俊美如俦的毅亲王轩辕毅!他战功赫赫,兵权在握,权倾朝野,却独独为她倾心。为她倾展温柔。助她羽翼更丰。更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且看风华绝世的冷面王爷如何极宠,溺宠,独宠来自异世灵魂的商界小王妃】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你爱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人情、懂世故,别人就容易接纳你、尊重你、帮助你、满足你,你的愿望就容易实现。《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以生动真实的事例及故事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展示了社会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社交技巧,希望《通人情懂世故让你人见人爱》能带给你一个全新的做人、做事理念,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好人情世故的尺度,从而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你心想事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 残王的鬼妃

    残王的鬼妃

    别人穿越都穿越在绝色美人身上,她,很狗血,穿到了一个出了名的无颜傻女身上。一脸红色胎记,遮住她绝美的容颜。疯和尚:“待她的魂魄回归身体之时,便是恶人厄运降临之日!”他,曾经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神,俊美和才华集于一身的天之骄子,可是,却在一场阴谋中,容貌受损,双腿残废,失去了所有的权势和地位。世人称:无颜鬼女配一个残疾皇子,世间绝配。洞房花烛夜,凤冠红衣,红罗暖帐,龙凤红烛,加上一个红面女子,真是再无什么比这个更加喜庆。面具下,那双漆黑如夜的眸子,闪着寒光。性感的薄唇拉扯出一个冷笑,如腊月寒冬的风霜撩过。今日之辱,他日必当百倍奉还。红盖头落下那一瞬间,两双冰冷的眸子相对,她是傻子?她眼里的怒气依旧很清晰,伸手轻轻摸了一下额头上未愈的伤口。我会让你们知道,欺负一个傻子,要付出血的代价!你们都给我好好等着!我会将石幽梦所受的苦,百倍千倍加在你们身上!片段一:京城议论纷纷,关于残王,关于鬼妃,传言不断。“战王曾经叱咤风云,战功赫赫,可是却不知何故,突然双腿瘫痪。”“他曾经是定国最美的皇子,可是却被毁了容貌。”“那无颜女满脸红胎记,其丑无比,连鬼见到都要退避三舍,而且还是痴傻。”“她应该是太子指腹为婚的太子妃,因为痴傻和丑陋,被退了婚。”“她嫁给残王之后,更邪门,只要她看谁一眼,那人都要倒霉一个月,冲谁笑,就更加不得了,那人必活不过当夜。暗地里,大家都叫她残王的鬼妃。”片段二:“你们不知道吧,那鬼妃拥有这千姿百媚的背影,美得出尘,举止优雅,撩人心眩,可是,却不能回头,一回头,你必然被吓得魂飞魄散。她满脸如血,恐怖之极。”“可是本王听闻残王只有这么一个王妃,而且宠爱至极。为了这个鬼妃,屠杀了整个太子府所有的人,定国居然无一人敢质问。”“说来也奇怪,残王还立誓,此生只此一妻。不过,一个女子,拥有再美丽的背影又有何用?”……那夜,他遇到了传说中的倩影,美丽出尘,站起在湖边,牵动着人的心弦,一种蛊惑人心的美感和气质,让他不由自主一步步走向她……片段三:她吃疼爬起来,拿起衣衫裹在身上,无视他散发着浓浓的杀气,受伤的眼神怒道:“南宫无忌,吃完了就弃之如草芥?”“梦儿?”他大惊下床,抱住被他扔下床的绝色女子,紧张解释道:“对不起梦儿,我还以为是别人,才会如此。你的脸……”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蓝得像一页童话

    天蓝得像一页童话

    当署名“米羊”的散文“荣登”当地报纸时,却仿佛来自两个不同世界。家境好,诗文俱佳。米羊品学兼优,米羊俨然成为同学们眼中的明星。相形之下,林新则如被人遗忘的杂草,疯狂成长,野蛮滋生……父母离异是他心上永远的伤,与继母恶言相向,与同学打架斗殴,在学校旷课迟到,米羊和林新是同龄人,成绩下滑,不可救药。命运将这样两个有天壤之别的少年纠缠到了一起。就在矛盾、抵触、冲突如绷紧的琴弦一触即断之时,新乐章訇然而来……歧路少年重返阳光照耀抑或在阴暗角落默然腐烂?作家以纯净如北方碧空般澄明的文字,讲述两个少年的成长故事。故事中弥漫着郁郁葱葱的少年情怀,诗意而极富童话般美好的品质,正如本书书名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