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13

第13章 西晋:国家观念的弱化及骈散的杂陈(3)

汉魏以下,文士撰述,必本旧言,始则资于训诂;继则引录成言。(黄侃自注:汉代之文,几无一篇不采录成语者,观二汉书可见。)终则综辑故事。

这是一个渐趋发展的历史进程。贾谊、司马相如是西汉时重要的作家,但这二人也只是偶引“古事”、“旧辞”,可见这种风尚并不兴盛。只是到了东汉末年,崔骃、班固、张衡与蔡邕等人笔下,才渐渐显示“捃摭经史”的特色,但也更多的是引用经史的“成辞”,多概述其大意。魏、西晋时,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博闻强识”的层面。这一时期博学的如荀悦、应奉、祢衡、曹植、孔融、王粲、尹默、李撰、陈术等著书立说,就并不多加隶事,这是一个时代的风气,并不以个人为转移。至于“以一事不知为耻,以字有来历为高”,只是齐梁间才有的事。为明晓这一点,此举张华《归田赋》与张衡的同题文章比较。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张衡)

育草木之蔼蔚,因地势之丘墟;丰蔬果之林错,茂桑麻之纷敷。用天道以取资,行药物以为娱。时逍遥于洛滨,聊相佯以纵意。目白沙与积砾,玩众卉之同异;扬素波以濯足,溯清澜以荡思。低徊往留,栖迟蓭蔼;存神忽微,游精域外。

从张衡到张华,其间大约经历了六七十年。张衡之作有浓郁的《楚辞》痕迹,甚至多用《楚辞》的语词和意象,并采用杂言句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对句。张华的文章则明显趋于整饬、工整,如首句“育草木之蔼蔚”,竟一连用了四个相同的句子,且多由对句结构篇章。但也显然,二人文中的隶事都不甚多,多为引录成言的语典,语言畅达而不艰涩,读起来也不觉有隔。再者,从现存的《博物志》来看,其类目多是异闻杂事,如山水、异物、药物、异俗、戏术、药论、服食、方士、人名考、文籍考、乐考、史补、杂说等。这些内容,确实如武帝《诏张华》中所说的“记事采言,亦多浮妄”,“惊所未闻,异所未见”,能增广见闻;但是,如若隶事,恐怕不易取资,因为这时骈俪成分最浓厚的是章表等一些实用文体(见第一章第三节《骋辞与藻饰》),或者是润色鸿业、抒发情志的赋作,这一时节时人特别重视赋的写作,见下节论述。这些作品显然不宜用这些街谈巷语,“考验神怪,及世间闾里所说”来隶事,毕竟有不庄重之嫌,自然不能达到书表等“雅正”的要求。为此,这一时期的隶事,多是“捃摭经史”,即在经书、史书里取资,而很少直接在子书里取资。或者说,作为谈资以炫广博,《博物志》是切于实用的:“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武帝倾情的,正是这种“应对如流”,“画地成图”的广博知识;时人欣赏的,也可能是这一点。

但这种追求,自是为宋齐以来隶事的兴盛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四节 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文心雕龙?时序》这样评价西晋的创作:

逮晋宣始基,景文克构,并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胶序篇章,弗简皇虑。降及怀愍,缀旒而已。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

“胶序篇章”是用《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周人养国老于东胶”的故实。郑玄注:“皆学名也。……东序、东胶亦大学。”即学校不在皇帝的考虑之列。钩之史籍,晋武帝确实这样。在刘勰看来,这也是西晋“不文”的重要原因。但这一时期“人才实盛”,他所提到的张华、左思、潘岳、夏侯湛、陆机、陆云、应贞、傅玄、张载、张协、张亢、孙楚、挚虞、成公绥等人,也是西晋最突出的作家。他们似乎很幸运能躬逢盛世,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结束,盛世的曙光就要来临;但是,这些人没能料到,在泰始登禅的熙熙攘攘、一片祥和中,他们的处境并没有想象的美好,甚至还不如处在战乱纷争下的邺下文士。与整个魏晋南朝相比,来自西晋高层对文学的青睐、扶持几乎没有。司马炎虽然一度宽宏纵任、豁达大度,有开国君主的气魄;但对文学并没有特别的关注。惠帝“不慧”,更人所皆知。怀帝时,国家已江河日下、日趋败亡,更遑论提倡文学——这当然谈不上对文学的重视和提倡。众所周知的贾谧“二十四友”、金谷园集会,也只不过是一个个暂时的松散的政治团体,其所提倡者贾谧、石崇并不以文才著称,自然更难以号令、组织群雄。与前面“魏之三祖”,以及后来的宋、齐、梁、陈的君主都几乎不遗余力地提倡文学,并身体力行,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当然,并不是说这是文学兴盛的唯一因素,而是说,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无疑能推动文学更好地发展。西晋一朝,五十余年中,没有一个因文学才华而特意拔擢的,就说明了问题的实质。夏侯湛在泰始中曾作《抵疑》,对这种现实就有所反映。因为在“当路子”看来,一味地沉浸在艺文之中,“独雍容艺文,荡骀儒林;志不缀著述之业,口不释雅颂之音”;结果只能是“徒费情而耗力,劳神而苦心”,最终“陆沉”于世。这显然是现实的一种折射。而东汉末年,扬雄作《解嘲》,其解释“何为官之拓落”的原因,也不过是“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因与“当”、“时”、“适”、“得”、“宜”相悖,不能顺应察举制的要求,而不免“悖”、“惑”、“谬”、“狂”,即落拓的结局。两相比较,正好侧面说明艺文、著述不为时重的现状。

但文士还需要生存,还需要认可来体认一己的存在。然而,在士族制度渐趋形成、稳固的时候,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要浮出水面,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假如他们没能在禅代之际因某种机缘而上升的话;那么他就不得不甘于一介平凡、平庸的角色,或充当一个小小的幕僚,或沉沦下层民众中——不过,有时这反倒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他的创作。这一时期的张华、左思、潘岳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三人都不是魏晋时的高门,父祖仕历均不显,特别是张华,少时孤贫,还放过羊。但有一点,这三人的功名心都比较强。不过,因际遇、遭逢不同,其结果也迥然有异。三人中,张华的年辈稍长(生于魏明帝太和六年,即232年),青年时代正赶上魏晋禅代之际;张华也正以一己才能博得了武帝的信任:一,因博学而受到器重:“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为此,数年间,就拜中书令,后加散骑常侍。二,力劝武帝伐吴,因“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而进封为广武县侯,增邑万户。正是这两点奠定了张华在晋初的地位。之后惠帝时,更因张华出身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受到当权者贾后、贾谧的信任,而成为朝廷的重臣。比较之下,潘、左就没这么幸运了。潘岳弱冠时(这已是泰始三年,即267年)才走上仕途,进入贾充府;但因气性轻躁,为众所疾,一直沉沦下僚。直到加入贾谧二十四友,才有了升迁的机遇。但300年,赵王司马伦杀了贾后,也就阻断了潘岳的仕途。而就是这种姗姗迟来的升迁,对生年又晚于潘岳五年的左思来说,也可望而不可即了。左思只有一段时间当过秘书丞。这虽与左思本人貌寝口讷、性格内向有关;但与士族制度等也不无大的关系。这中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帝以后,忙于争权夺利的杨骏、贾后一干人,是无暇,也没有精力倡言文学了。

这种混乱时局,再加上武帝以来政失准的、士无特操,无疑极大地削弱士人因国家新立而培养出来的崇高情感。无奈之下,就会较少地关注社会内容,或不去关注;多只是从身边、日常细物琐事中发掘一瞬间的情感,“感时而骋思,睹物而兴辞”。这一时期咏物赋的兴盛,就是很好的说明。对咏物赋而言,前代铺张扬厉、雍容揄扬、润色鸿业的赋风是无力为继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们已缺少了汉代士子因昂扬时代而激发出的勃勃激情,奇思异想也没了,就势必踏上征实的路子。这一时期《三都赋》的写作和序都充分说明了这种文风的主流地位。“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征”,“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体国经制,可得按记而验”, 这种严格的征实文风不仅一时兴盛,还得到了身居高位、以文才领袖天下的司空张华的叹服:“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为此,豪贵之家竞相传写,创造了一个后世神往的“洛阳为之纸贵”的神话。张华的高誉,以及洛阳纸贵的故事正说明“征实”文风的盛行和时人的认可。这种“征实”倾向,也正日益渗透到体物小赋的写作上。问题是,对这些琐屑细物,并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可能也谈不上什么寄托;但又要写,就不得不走铺张其辞,“巧用文字,务为妍冶”,穷形尽相的路了。事实上,多数人也正是这样。这种创作上的整体变迁,正如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所说: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余烈,事极江右。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在沈、刘看来,西晋诗风显著的特点就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藻采华丽,“采缛于正始”;至于如何达到,刘勰只是提到“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再结合《丽辞》篇中“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可看出这有两种手段:一、“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即练字,也当是上面说的“析文”;二、至于“剖毫析厘”,则当是描写追求穷形尽相,即“流靡”,追求绮靡。这种情形,具体说有以下三种表现:藻饰、对偶和隶事。隶事在本章第三节已讨论,此处从略;下面只看一下藻饰和对偶。

藻饰,说穿了,主要体现在字词、句意的锤炼:

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托不奇,巧用文字,务为妍冶。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潘)岳为文选言简章,清绮绝伦。

诗家练字琢句,始于景阳,而极于鲍明远。

能看出对这些人的品评中,张华“巧用文字,务为妍冶”、潘岳“选言简章,清绮绝伦”、张协“练字琢句”等都是侧重于字词的雕琢、锤炼方面。这也说明此是当日诗人作诗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练字琢句功夫的具体情形,可在陆云《与兄平原书》中窥得一二,如:

省诸赋,皆有高言绝典,不可复言。顷有事,复不大快,凡得再三视耳。其未精,仓卒未能为之次第。省《述思赋》,流深情至言,实为清妙。恐故复未得为兄赋之最。兄文自为雄,非累日精拔,卒不可得言。《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不审兄呼尔不?《咏德颂》甚复尽美,省之恻然。《扇赋》腹中愈首尾,发头一而不快,言“乌云龙见”,如有不体。《感逝赋》愈前,恐故当小不?然一至不复灭。《漏赋》可谓清工。兄顿作尔多文,而新奇乃尔,真令人怖,不当复道作文。

这些娓娓道来,甚至不厌其烦的书信,得以让我们真切地看到成稿后讨论、修改的过程。对于陆云的建议,陆机应当是遵循的;至少,陆云提议让陆机删去《羽扇赋》开端“乌云龙见”一句,现存《羽扇赋》中是找不到该句的。《文赋》中“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陆云追求“清省”等都是重视练字的表现。重视练字,自可用删削浮辞的方式;但也可增词、增意为饰。不过,对陆机而言,也正因过度藻饰,出现了“腴辞弗翦,颇累文骨”的不良倾向。这也遭到“文贵清省”的陆云的反对:“兄文方当日多,但文实无贵于为多”,“《文赋》甚有辞,绮语颇多,文适多体,便欲不清”,“作《蝉赋》二千余言,《隐士赋》三千余言,既无藻伟体,都自不似事。文章实自不当多”。这些浮辞,当然都在该删之列。

不过,这些琢章练字的情形,比起《文心雕龙?定势》篇中论宋齐人“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的种种求讹、求新的技法,实在是小巫了。详细内容见后。

对偶:《世说新语?排调》载:

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谈。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陆曰:“既开青云睹白雉,何不张尔弓,布尔矢?”荀答曰:“本谓是云龙骙骙,乃是山鹿野麋。兽微弩强,是以发迟。”华乃抚掌大笑。

张华以二人俱有才气,令“勿作常谈”。二人果然不负其望,刚一交手,就气度非凡:“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云间”、“日下”,其取境之宏阔都远非流俗能比。重要的是,这两句气度不凡、意蕴特出,正构成一个工稳的对仗而相得益彰。这种对仗能不假思虑、脱口而出,不能不看出二人对偶对浸润程度之深。无独有偶,东晋中期释道安与习凿齿刚一相见,道安就咄咄逼人:“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则言:“四海习凿齿。”由此引得时人折服,叹为佳对。这也是脱口而出的工对。这两个例证,一个在西晋,一个在东晋,之前没能见到,就足以说明这一时节时人是极为关注偶对的。这一点,如果与《世说新语?言语》第12条比较,则不能不看出时代关注重心的变迁。本来,钟繇的两个儿子偷酒喝,本无所谓正误;但二人却各自找了理由辩解:“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他们辩解的是非曲直可暂且不论;值得思索的是引经据典所彰显的社会风气。《三国志》卷二十八《钟会传》载钟会:“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这除反映曹魏初期高门子弟接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也见出钟会受儒家经典浸润的情形。正是熟习儒家经典,才能脱口而出“酒以成礼”之类的话,这是时代的产物。但这种情形,到了西晋,儒家经典几乎不再作为谈资了;言语的优美、藻饰才更令人倾倒、心悦诚服。上述陆、荀二人的对话,就反映了对偶日益浸润的情形。由此,与此观念对应,这一时期诗人的名对确实多了。明代谢榛就曾列举这一时期的名对:

张华曰:“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左思曰:“昊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张协曰:“金风扇素节,丹露启阴期。”潘岳曰:“南陆迎修景,朱明送末垂。”陆机曰:“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以上虽为律句,全篇高古。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热门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养生秘诀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顺应四时,调摄情志。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颐养天年。
  •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 极品假太监

    极品假太监

    推荐小鱼新书:《帝女煞夫》搞笑穿越文:《龙妻凤夫》因为死要面子被迫跟同学去鬼山上冒险,结果被女鬼推下悬崖华丽丽得穿越了。一醒过来,楚璃奇迹般得发现自己半死不活得躺在横尸遍野的乱葬岗里,然后她又奇迹般的变成了号称是天朝位高权重的宁王头两号杀手之一的云公子。女扮男装也罢,变成杀人机器也罢,可她那野心勃勃的主子居然无视她身受重伤,还要她扮成小太监混在皇帝边上当卧底!据说那个皇帝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据说他是个不近女色的断袖;据说在他身边的宫女太监没有一个能活过半年的;据说…可是,那个连残花都不忍拂去,始终带着如沐春风般淡淡微笑的白衣少年,真的是那个残暴又变态的皇帝吗?一个是跟自己并成为风云公子的外冷心热的酷酷杀手,一个是把她当做棋子却总在意外的时刻给她温情的主子王爷,还有一个是神秘又温柔的皇帝,加上未来时不时得飘出一朵两朵烂桃花。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夫也。为什么她就这么纠结呢?楚璃挥一挥手中的浮尘,慢悠悠道:“咱家不管了!”片段一:白天,他阴沉着一张脸,无视楚璃已经身受重伤怒道:“不管怎样,犯了错就犯了错,拖出去重打一百军棍!”夜晚,全身每一处都觉得疼得楚璃趴在床上直哼哼,突然一只大手从她背后钻进她衣服里,在她背上游移着。楚璃一阵哆嗦,刚想大叫非礼,却听她那残暴的王爷主子的声音在她上方温柔得道:“别动,本王在帮你涂药!”楚璃直翻着白眼,白天那么狠晚上来做好人,这人精神分裂啊!片段二:楚璃抖抖拂尘,捏着鸭公嗓道:“皇上,不知唤奴才来所谓何事?”少年回过头来,手里竟拿着一件精致的女裙,“小璃子,你看朕手上这见女裙如何?”“回皇上,甚好。”“后宫中只有皇后一人,你说朕把它赐给皇后可好?”“回皇上,甚好。”“可皇后又好像不喜欢这个颜色,小璃子,不如朕赐给你吧,你穿给朕看看。”“回皇上,这…甚是不好。”****建了一个群,大家有兴趣欢迎进来玩啊!群号:157325538******推荐好友文文:花瑶瑶《财迷王爷败金妃》简介:他是火云国的火王爷,外号“抠门王爷”,只因他在权、名、色、利之中独独对“利”情有独钟!他不喜权,不好名,不近色,却惟独对赚钱有莫大的兴趣!你知道什么叫败金么?你知道该怎么败金么?你清楚败金的精华所在么?所谓败金,重在一个“败”字,她是二十一世纪出了名的败金女,赐号:败金女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守望一生:深宫殇情

    守望一生:深宫殇情

    一部关于岁月与爱情的故事。天生命运多舛的她,遇到生在皇家的他,他不排斥她,但心里却有别人的影子。当那个影子变成现实存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他用尽手段,终于得到那个人,然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是什么?第一眼就爱上她的他,却娶了另外一个人,放手是为了让她幸福。历尽沧海桑田的变故后,他找到真爱了吗……
  • 皇后大道

    皇后大道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三国5:出师北伐

    三国5:出师北伐

    《三国·第5部:出师北伐》为日本现代小说版《三国》的第五部。讲述曹操、刘备分别离世后,吴、蜀、魏三国或为保全国土,或为中兴汉室,或为扩张势力而展开的政治、军事行动,着重描写诸葛亮倾心辅佐幼帝,安定蜀南后挥师北伐,最终病逝五丈原的悲壮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
  • 天才小王妃

    天才小王妃

    ☆☆本书2016年2月上市,出版名《风华圣手:盛世繁华不如你》,当当、淘宝、卓越及全国各大书店均有售。她八个月,他八岁,她颤颤悠悠的爬上矮凳,对着那个嘲笑她只是个会流口水傻瓜的男孩,抬手脆生生的甩了他一个耳光。☆☆她叫朱茵洛,神偷传人,立志盗尽天下宝,拥有超能力第六感,能“看”到别人短期的未来,却看不到自己的,只因违反天意救了一个该死的人,结果遭天遣,穿越到异世重生,让她吐血的是,她竟然穿越到一个只有八个月大的婴儿身上。她是将军府三小姐,一个小妾生的孩子,八个月被赐给他做皇子妃。十岁时,他十八岁,她智斗敌国使臣,为家族争光。他看中了她的姐姐,她一纸休书丢给他:“是我休了你。”十八岁时,她一舞惊艳天下……☆☆水晶新浪微博名:雪色水晶-HX,欢迎来互粉调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