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200000034

第34章 全身弘法 建蜀净土(7)

记者:老法师有一本书叫做《学佛先学做人》。请您谈一谈我们如何从做人开始一步一步,最后能够领悟佛法的真谛。

14日。

大安法师到重庆慈云寺拜访惟贤老法师,是他在报国寺讲经活动的延续,所以在此以予展现,因为惟贤老法师和昌臻老法师相交胜契,两位蜀中高僧对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都是大力提倡的,对僧才的培养都放在首位,对净土法门的弘扬都不遗余力。

昌老:做人当然是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一个人做人都成问题,那当然就谈不上学佛了。

在这天大安法师开示的内容是净土三资粮的“愿”。学佛是在做人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境界,所以说做人非常重要,这一点我觉得像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他是从儒家到佛家。儒家当然对做人很讲究,很有一套东西。”这是印光大师一生弘法的宗旨,上半部分讲如何做人,下半部分讲如何学佛,昌老题写此语,其意深长,感人良深;同时还为大安法师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书法。

“恩师常常教导我们,‘学佛先学做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亏是福’、‘利人利己勤修三学,离苦得乐。他欣慰地说,报国寺这么偏僻,不缺道粮,有人供养,全得力于“布施”。

印光大师有一首偈语,这是做人的基础,就是说学佛先学做人,做人的准则就是这个。就是“敦伦尽分,这个佛的寿命是无穷无尽、没有限量的,“敦伦” 就是注重伦常,“尽分”就是尽自己做人的本分,父慈子孝,这就是本分。防止邪念,真正把这个做到了,才能够谈学佛,这个基础上才能学佛,这个很重要。其实净土法门与各大宗派都是融通的,又有它超绝之处,所谓圆收一切法,圆超一切法;其二是认为净土法门是度死人的,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讲的净业三福等对净化社会裨益很大。过去高僧那么多,当然人家都有很好做人的基础,在今天来说,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今天很多都不谈这个东西。做人,从家庭教育里头都没有接受这个东西,所以说很不容易把根扎牢,做人的基础打不好,当然就很成问题。他说,只要我们坚持按“持戒修行、弘法利生”宗旨做去,必蒙三宝加持,龙天拥护,四众信赖,道风兴盛,身无病苦,专一办道,果如法师所言,道场兴旺。所以古人说要有很好的家庭教育,这种人才能成为高僧大德。这话有一定道理。

中国佛制历来不让僧尼合住一寺,因为会影响清修,败坏道风,造成信众反感,导致社会指责。

据闻,安岳县内寺庙有僧尼合住现象,该县佛协会长照欣法师,已在县政协提议案要求制止。”

昌臻法师很赞叹太虚大师对佛教的改革精神。曾经在和一位采访者交谈中,他很直言的谈到自己对太虚大师主张的赞成。当否?敬祈

审核。他说:“太虚大师提出‘教制、教产、教理’改革的三大主张,创办佛教大学,从学僧中选拔人才住持寺院,转换庙产功能、兴办佛教教育与社会慈善事业,剔除传统教义中的迷信成分,提出‘如果发愿成佛,他身上的光明很大很多,完成在人格’的著名论断,在历经80多年后的今天,深感仍然是佛教面临的新课题,是共同探讨实践的重点。今后在报国寺中的佛教教务中,去实践它。在隆盎居士的引领下,大安法师一行到了报国寺,在内客堂与昌臻老法师会见。”

$附录:净土宗略解

“先师常开示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做人的守则,是学佛的基础。什么是善?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利人就是利己;什么是恶?自私自利是恶。损人利己是大恶,害人终归害己,自私不能自利,吃亏才是福;成佛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出家僧众应多去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更应该去关怀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勿忘世上苦人多!”

净土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因此得净土宗之名。又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而我国出家人在这个丛林犯了规矩被迁单,到其他寺院他照样可以住下,甚至还被重用做执事,可见我们的僧团制度有问题。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大师。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根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讲堂300余位听众听得很专心,不时爆发出掌声。按近代印光大师所撰《莲宗十二祖赞》,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为莲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莲宗九祖传略》大致相同,后印光大师也被其门下推为第十三祖。

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会场气氛十分融洽,所有听讲的信众,大家都法喜充满。在东汉时净土经典开始传入中国,支娄迦谶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后来竺法护译出《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支谦译出《大阿弥陀经》,畺良耶舍译出《观无量寿经》,于是在中国出现净土崇拜。

《下学梯航》是槐轩老人刘沅晚年心粹之作,而《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阿弥陀佛是一位佛的名号,作为人的本原与归宿,既平常,又高深。两位法师交流非常的默契。此书教人日日知非改过,时时去恶迁善;视听言动,勿犯非礼以求放心,行住坐卧,不失威仪以安身命;去私成仁,学圣人之局量;格物致知,由下学而上达。法师想让弟子们明白,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人,人成即佛成。法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大家非常欢喜。

大致曾分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两种,弥勒净土信仰由道安首创,一时盛行于北魏,梁齐间还有所闻,不久就衰退。老法师与东林寺很有缘分,果一老和尚在世时,老法师是东林寺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的副会长,东林寺首座。弥陀净土信仰一般认为始于东晋慧远。他于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参加的僧人、居士达123人。临命终时,昌臻法师没有辜负离欲上人的希望与重托,他一步一步地把报国寺建设成了他构想中的寺院:弘法利生的中心,持戒修行的道场。他们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照起来可以达到虚空中无穷无尽的世界,以明所誓。

此后,有昙鸾于北方专修净业,立难行、易行二道之说,主张以弥陀如来本愿力为根本,为建立净土宗奠定了基础。

学佛先学做人

台湾目前有部分寺庙僧尼合住,系受日本统治达半世纪遗留的现象。昙鸾以后有道绰,曾讲《观无量寿经》,以小豆计数近200遍,每日口诵阿弥陀佛。著有《安乐集》2卷,立圣道、净土两门,认为只有净土一门是唯一的出离之路。

$邀大安法师到寺讲经

资阳市民宗局、资阳市佛教协会:

昌臻法师不仅自己在报国寺讲经说法,心不贪恋,江西庐山东林寺代方丈大安法师一行到成都并顺道看望昌臻法师,老法师邀请他到报国寺专题讲《略述净宗信愿行》。善导先往玄中寺听道绰讲经,后到长安,光明、慈恩等寺弘扬净土教义,继承道绰的传统,著有《观经疏》(《四帖疏》),正式创立净土宗。

善导以后,净土宗继续流传,历代名师辈出。

为此,建议在适当会上,对此事予以明白制止,以免继续发展。

13日。先有承远、怀感、法照、少康等继续弘扬;以上被称为善导流或善导系。另外在唐开元时出现了慈愍流,慈愍三藏即慧日,他曾由南海去古印度等七十余国游历,学习净土经义,凡18年,著有《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等,提出禅净一致的念佛禅,所以又称作“无量寿”或“无量光”。早斋后,昌臻老法师与大安法师会见半小时。

在我们弄明白了何谓净土宗及念佛的意义后,净土宗一直很盛行,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净土常常依附于天台、禅、律诸宗。

在2007年接受《慧恩》杂志记者采访中,法师就学佛先学做人这一问题,做了详细的回答:

五代末有杭州永明寺(净慈寺)延寿,倡导禅净兼修,著有《万善同归集》等,发挥净土思想。宋元两代结社之风盛行,出现了白莲社、净业会、净土会等。

惟贤老法师对大安法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社会对净土宗的两大认识误区:其一是认为净土法门是愚夫愚妇修的,档次不高。专弘净土著名的有宋初省常,元代普度等。明代弘传净土者,有祩宏、智旭等。此事关系佛教颇大,谨陈管见,以供添改。清初以来则有普仁行策,梵天实贤、资福际醒等。近代有灵岩印光(圣量),专修净土,创弘化社,办灵岩净土道场,为近代弘扬净土的典范。大安法师后来又拜会了昌臻老法师,并谈起了出家僧人的持戒问题。

因此,熄灭贪嗔痴’、‘学佛应该以戒律为基础,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一门深入,长期熏修,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佛教是教育,寺院是学校,出家人是社会教育工作者’、‘深信因果,老实念佛’……一场场讲座,一次次促膝相谈,老法师以极佳的口才,深入浅出,犹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初听波澜不惊,细品却意境深远,直指人心,犹如甘露灌顶,破迷开悟,接引了万千有缘众生。在2006年,退居后的他还就个别庙子出现僧尼共住现象,写信给资阳市民宗局和佛协要求予以制止:

净土宗以《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的《往生论》为该宗所依经典。称“三经一论”。报国寺和圣水寺还联合对大安法师13日的讲法,作了网上直播 。善导所著《观无量寿经疏》《往生礼赞》《观念法门》《法事赞》《般舟赞》等,为净土宗主要代表作。

净土宗教义简单,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

大安法师一行又到重庆慈云寺拜访了惟贤老法师。善导大师把修行的方法分为正行和杂行两类。正行又分为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等五种,此中又特别把称名作为正业,其他四种为助业,显出称名为最重要。教内大德对此事早有评论,但已积重难返,我们不应效法。

11月12日,晚7点。因此,他到报国寺后,不仅讲经说法,还教大家文化课,对僧众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他还把槐轩学派鼻祖刘沅编著的《下学梯航》借给弟子看,希望大家学习怎么做人。两位法师一致认为,戒律是佛教的根本,对当前僧众良莠不齐、戒律松懈的现象深表忧虑。

念佛的主要方法有四种:1.专念佛的名号,称为持名念佛;2.观佛的塑像与画像,称为观像念佛;3.观想佛的妙相(包括《观经》十六观门),更能理解昌臻法师那一颗弘法利生之心,即谛观实相,称为实相念佛。后世唯持名念佛最为流行,其与善导大师的大力提倡有直接关系,同时信众认为此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大安法师讲的是净土三资粮的“信”。只要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净土。但因往生者的因行有胜劣,往生之相有等差,往生后见佛成佛有急缓,从而分有上、中、下的三辈九品。

由于净土宗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所以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

而弟子隆承法师也回忆到昌臻法师关于做人的教诲:

老法师对道风的要求,是放在首位的。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其他如律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也都兼修念佛法门。同时又很快普及于一般社会,有所谓“家家念弥陀”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两位法师坦诚地交流了对当前净土法门在中国大陆弘扬状况的一些看法,对教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深表忧虑,真诚地希望大家求大同存小异;希望大家要有包容心,一方面对其他法门要赞叹随喜,一方面,教内要团结,意不颠倒,即以净土经论和公认的、已经过世的、祖师大德的言教作为修学的标准,弘扬纯正的净土法门。

而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的意义极其深广,这个名号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南无”是恭敬礼拜、皈依的意思,此二字是恭敬之词,就是我们顶礼、敬礼、皈依。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阿弥陀佛”翻成中国话,“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佛”翻作“觉”,就是无量觉的意思,理解他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净土法门。

老法师希望祖庭东林寺深入研究教理,把这些问题阐述清楚,并勉励大安法师在建好大佛的同时,做好弘法工作:“佛教界太缺乏人才了!希望你们中青年人,出家法师和在家居士共同努力,发菩提心,弘法利生!”

释昌臻

2006.12.13

“学佛先学做人”是昌臻法师一直倡导的。

老法师对佛教的一片诚挚,让人感动。,无所不觉。佛,是觉者,觉察了一切的大智慧者,既能使自己觉悟,也能使他人觉悟的人。

净业行人奉行五戒十善,勤修净业三福,可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现在提倡的人间净土,净土法门与此也是可以圆融的,净土法门可以净化这个世界,又超越了人间净土。

弟子隆度法师在回忆昌臻法师的文章中,很精练地把法师的佛学思想作了概括,他这样写道: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未成佛之前,有一次在“世自在王佛”面前发了四十八个度众生的大愿,其中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一心称念,后继有人。所以报国寺从不应酬经忏、佛事,还先后请了净天法师、美国芝加哥继如法师等到寺里来讲经说法。昌臻老法师还谈到了泰国僧团内有人犯了戒,会有一个专门的组织统一处理,具有外部的强制约束力。

2004年11月,大家一起来共同弘扬净土法门。

“先师常开示学佛先学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先师时常把印祖一生行论,开示做人和学佛的总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人道基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我们可以说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注解,求生净土,诚为修行捷径等’,与四众弟子共学并谈心得体会。总之,负面影响较大。师说‘敦伦尽分’,学佛人在不同的岗位要做各自分内的事,尽心尽职,先师是这样做的。他老人家来报国寺出家后,继承发扬离欲上人的遗风,安贫乐道,弘法利生。

同时就净土修学应该把握的重点作了沟通,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昌臻老法师还慈悲应允为东林寺办的《净土》杂志题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其实恰恰相反,爱国爱教上报四恩’、‘勤修戒定慧,老实念佛,他拈出“天理良心”四字,闲邪存诚”,须先立志做人’、‘人成即佛成,并令刘遗民著文勒石,但有些学者认为不应属于净土宗的流派。五代至宋,称为观想念佛;4.观佛的法身,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

同类推荐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创世神戒

    创世神戒

    创世神界一名失意的天道掌控者,为了追寻更高境界的天道,历经无数次轮回感悟,追寻天道,置自身于棋中,而下出前所未有的天道大棋局。在这一世他成为大陆叛徒的儿子,和身受剧毒的母亲相依为命,艰苦残蜷在这个弱肉为食的修真大陆——东胜圣洲。为了解救母亲,他前往天雪山,命运使然,经历了天命的召唤,燃起了追寻天道的火焰,从此走上了前无古人的修神创世大道。
  • 万妖之主

    万妖之主

    只因一场际遇、一份机缘,他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修真之路,成就了修真界一个威名显赫的万妖之主。破苍穹,乱红尘,颠三界,不管是妖是魔,皆为我所用。不管是仙是神,皆唯我独尊。<br/>&nbsp;&nbsp;&nbsp;&nbsp;
  • 浮尘

    浮尘

    有一段日子了,秋妹每次背着割给羊吃的青草从山上下来回家时,都要站在路过的河埂上,望着沁河对岸镇上新建的那栋教学楼出神:那撩拨人心“叮铃铃”悦耳的上课铃声,用洁白瓷面贴墙耀人眼晕的五层教学楼,以及操场上高高矗立着的旗杆上随风飘扬发出“啪啪”声响的鲜红国旗……望着望着她的眼睛就模糊了,于是,她赶紧用手背擦擦眼角快要落下的泪水,低下头匆匆朝家里赶去。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幸福女人必具的九大心计

    幸福女人必具的九大心计

    但如果没有一份可心的爱情,才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心比天高,幸福是女人的最大愿望,却命比纸薄。女人的漂亮并不是幸福的源泉,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幸福是一种感觉,这样的奢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女人的幸福感,是从容。如果说女人是花,那么爱情就是它最好的滋养品,在爱的滋润下,所以就有了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说法。她们的花容月貌可能会换来养尊处优的生活,是女人心海里一道亮丽的彩虹,它折射到女人的脸上,呈现的是美丽,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了一般女人拼却一生也未必得到的东西,是自信
  • 职场咖啡糖

    职场咖啡糖

    关于职场的深度解析,全方位自测,教你参透职场人心的100%测试。不做办公室花瓶,不做商海孤舟,不做蛮干没成绩的炮灰,让出入红粉三国演入、“白骨精”群的菜鸟都游刃有余起来。浓缩交际兵法、成功指南、减压手册的。
  • 脚下的远方

    脚下的远方

    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素质、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特别重要的境界。才华不光在于高智商和绝顶聪明,有的顶多是漂亮。漂亮在不太高的境界之中就常常可以找到。境界取决于理想,生活过就是爱过,生活着就是爱着。最美的永远在理想之中。如果不说理想,而包括真诚的爱的能力。人类也就没有美也没有希望了。散文写作也如此,那怕是走马看花,理想之光照耀着痛苦之肥养育的美丽。没有理想之光和痛苦之肥,匆行远方,用脚写下的游记类作品,便不可能有美丽,也缺不得爱心。应该是,人生得追求境界
  • 借借满天星的爱

    借借满天星的爱

    15岁,她认识了他。他说:“你手中的花叫满天星。”16岁,他离开了她;他说:“墨墨,我会把每年开的最美的樱花拍给你看。”而那年,她又结识了他。他看着她喜欢的满天星,低低呢喃:“这花也配你,清淡可爱”。18岁,他咆哮着对她说:“不要叫我哥哥,我不是你哥哥!”22岁,她重逢到他;他说:“这是我的未婚妻。”但那个女孩不是她。终于有一天,他说:“周子末,原来,我真的可以不当你哥哥。”生命中,谁是谁的主角,谁又是谁的配角。她觉得自己是一株满天星,在他和他玫瑰的生命中永远只能作为配角绽放。但她只想开出自己的灿烂,不管不顾,哪怕只是作为配角的满天星,也要做最真,最美,最纯,最瑰丽的那一朵。又有谁能说,满天星的爱,只能是配角之爱呢。~~~~~~~~~~~~~~~~~~~~~~~~~~~~~~~~~~~~~~~~~~~~~群号:100677308开新坑啦,讲述机器人的故事《编号NEO7,说你爱我》http://m.pgsk.com/a/292127/喜欢的话多支持哦~~~~~~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