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200000015

第15章 皈依佛门 逆境独修(1)

自私和无私,

爱和恨之间,

仅是一线之隔。

越过它,

你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

不求回报的快乐。

这是最大的喜悦,

也是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自私的人无法想象这种觉悟的情境,

因为他们停留在自我的束缚里。

佛告诉我们,凡夫最大的束缚就来自于自己的执着:功名利禄、爱恨情仇……它使人无知和不了解宇宙本体绝对的真相。当我们想要得到某些东西而对它产生执着时,它就成了我们迷失的根源。

在自己的从政生涯中,处处受到佛菩萨眷念加持的张耀枢,深感自己执着功名所带来的痛苦,他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顺加持中,容易贪恋迷惑。凡夫,往往在顺境中贪心会愈大,迷恋会愈深,背离佛菩萨的教化,会愈走愈远”。

这是他在顺境中总结出来的学佛经验。

在西充起义后,他想到了远离和放弃。他理想的生活是,“回到成都后找点田,过半耕半读的生活”。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未来的岁月中,自己会经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运动,经历中年丧妻的悲伤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

从西充回到成都的张耀枢,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感觉是有点不适应。

全国虽然解放,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形势却十分严峻。新政府对如何创建未来的新中国也是在摸索当中进行的,因而有了一系列忽左忽右的运动,让人头晕目眩。那一段岁月,在下面的文字中,我们简要叙述。

$回成都 张家大院易主

1950年初,张耀枢离开西充后回到张家大院安顿下来。

同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七日),立春的前一天,妻子颜涓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女儿张采。再为人父的张耀枢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现实就把他从得子的喜悦中抓了回来。

1950年7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从1950年冬至1951年春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清匪反霸斗争是同全国范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结合进行的,对那些匪首、特务、“东霸天”、“南霸天”,经过群众控诉,新政府坚决予以镇压。新政府认为高地租、重押金、高利贷,是解放前地主向农民收取财物的主要形式,因此,1950年底,西南局颁布了《西南区减租暂行条例》。

靠租地给农民的张家,自然成了“运动”对象。

张耀枢“想回成都找点田,过半耕半读的生活”的理想,在现实面前被击得粉碎。

此时他在省政府编译室的老领导江子能,已是成华大学的副校长。知道张耀枢的情况后,就将他调入教务处做秘书,后调入出版科工作。这时张耀枢才知道,当年与他共事的老领导是民盟的,还是地下党员。后来妻子颜涓也在校内图书馆任馆员。

成华大学前身是上海光华大学在抗战时入川设立的分校。该校创建于1925年6月,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校名取之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一句,体现了创办者复兴中华、反对列强的宏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

抗战期间光华大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分校,分校于1938年3月1日正式开学,校名定为“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张耀枢的二姐三姐都在这所学校就读。

1939年,学校由市内王家坝校址迁到西郊草堂寺西边,此地因光华大学成都分校的迁入而得名“光华村”。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2年9月更名四川财经学院(即现今的西南财经大学。——笔者注)。

巧合的是,几十年后,张耀枢唯一的外孙胡佩迦,成了西南财经大学的一名老师,遵循外公的教诲当了一个“叫咕咕”。

昌臻法师在晚年和侍者聊到了这段经历(根据2008年录音记录):

能慧:你家里遇到运动(指减租退押。——笔者注),家里不就被抄了?

昌老:当然抄了,当时采取的态度是主动交,当时都看得清楚,身外之物,我们靠自己本事吃饭,不能靠那些留下来的东西,这点比较坚定,很快得到政府了解,还表扬了我们,喊别人向我们学习。

能慧:那时候你的父母还在不在?

昌老:母亲去世了,父亲在。他学佛的,也晓得是身外之物,他首先带头交东西,把没退的押金退清。当然,我们住的房子,老一代认为,几十年了,祖上留下来的,觉得有点舍不得,想保留下来,再把押金退清。

当时,我和兄弟觉得这个看法不对,想保留也保留不到,因为我们没有好多现金,当时把家里的很多古物、书画等拿去卖还没有人要。你们不了解,当时的人都不敢要,找的都是有钱人,他们都想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弄出去(换钱)。

我就亲自找过一个人,他比较了解我们,请他看一些名人字画,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他说很好。他说:东西很好,我一样东西都不敢要,我的东西都要处理,所以我给老一辈说,你们不要管。后来,我和几个兄弟研究,把房子卖了(文庙后街34号。——笔者注)。

当时地主家庭卖房子是拿不到钱的,一卖了,就交减租退押。退押是退给政府组织与机构,他给你算出来了,你剥削了好多就退好多,不得讲价钱,他说你是好多就是好多。退押清了后,大家就分散了。大家就去租房子去了。我们家里年轻一代大部分人都参加工作了,后来,我爱人也参加了工作,靠这个(工资)收入生活。维持生活没有问题,那时生活(消费)很低。

能慧:你父亲到了好多岁走的?

昌老:六十几。不大。

能慧:你当时多大?

昌老:我三十多岁,母亲解放前就走了,我去当芝麻官,当了三年,第一年她就走了。

隆顺:以前你家里靠租地给别人当生活来源?你们不是还有人行医吗?

昌老:嗯,嗯。地主家庭。行医当然也是一个收入(指三叔张澄菴。——笔者注)。解放后,医又没有生意了。

1951年初,张家几姊妹生活了多年的文庙后街34号易主,大家分别在外租房子住。

张耀枢夫妇带着儿子女儿,住进了成华大学给他们在成都柿子巷的房子内;张毓如一家租住在纯化街刘家大公馆附近,住了大半年,在1951年底又搬迁到南大街一大院内居住,其院邻居王治平就是普钦法师的弟子;张星如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与二姐毓如一家生活在一起;大姐朗如也从成都双栅子街102号朱家祖宅搬了出来,租住在离纯化街不远的青莲巷;其他兄弟姊妹也各有其所。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们都漂泊着,分别搬了无数次家。

已为人父母的张家少爷小姐,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体味到了世事的无常,人生的苦,由此更坚定了学佛的信心,一有机会就亲近高僧大德。

亲近圣钦大和尚参禅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张耀枢从小就学佛。那时的他,学佛是从相信因果开始,为了改命,求佛菩萨加持。由于灵验,使他更加的虔诚。

到了成年,便想到要追求更高的层次,想得智慧,想开悟。于是转而又求法。因为老一辈人的关系,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少的高僧大德。

在张耀枢突破了算命先生给他的寿命极限20岁的时候,他因为外祖父刘豫波曾是四川佛教会名誉会长的关系,拜见了成都大慈寺方丈、当时的四川佛教会会长圣钦大和尚,后来圣钦大和尚成了他学习禅宗的依止师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厌倦官场的张耀枢回到成都后,常常到大慈寺看望自己的依止恩师。有时候也和妻子颜涓带着自己的女儿张采、侄女赵启林一同去看圣钦大和尚。

关于跟随圣钦大和尚参禅的情况,昌臻法师在晚年也有过回忆:

隆顺:你老是好久开始学佛的?父母咋教你的喃?

昌老:从小家庭儒家佛家一起来,从发蒙以后开始。父母从信因果,相信佛菩萨的加持,相信善恶报应是真实的,就举例(讲给我们听),每顿吃饭就是课堂,在吃饭的时候讲(因法师父亲工作忙,只有在吃饭时间才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因此常在吃饭时候教育子女,这也成了张家人的习惯,并一直延续至今。——笔者注)。

能慧:你好久开始参禅的?以前学佛从信因果开始啊?

昌老:20岁开始参禅。信因果、诵经,《心经》《大悲咒》《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太上感应篇》、四书五经,都背了,还要通过老师考,背全本的。这个东西是好,过去儿童读经,很容易就背了,当然不懂,但有的以后也不懂就是问题了。

能慧:20岁拜师,就拜圣钦老和尚?

昌老:嗯。仪式没有,但是对老人家三拜在方丈室。封起礼物,也不是天天去,他也忙,有时去问,他也说。当然是我的根器太差,没有尝到味道,也就没有下好多工夫。

隆顺:你跟普钦法师当时有什么因缘,再转而跟普钦法师的?

昌老:就是自己一直没有开悟,同参中有,自己就晓得自己根器不同,原来以为自己是上根,当然看到别人开悟了,就怀疑自己了。就去考人家,别人境界就是不同,于是就承认自己不行,就参不下去了。承认自己不行,不是那个材料。

隆顺:你是好久学密的?参禅之后有好久?

昌老:二十多岁。参禅有五六年,在没有参禅的时候就看《坛经》《金刚经》,包括那些公案啊。

能慧:你学“密”学了好多年?

昌老:从二十多学到三十好几,学密也得了些受用,当然也很难,心里就动摇。最初想修行的时候,就接触谢慧霖老居士,他是印光大师的弟子,他劝我念佛,但是听不进去。他送我的书没怎么看,后来参禅参不进,学密又觉得很难,我转回头就认真看印光大师的东西。

那时,谢老居士已经圆寂,我看《印光大师文钞》,就觉得很好。因为我对儒家的东西很相信,而印光大师的东西与儒家的东西很相近,从深信因果这点下工夫,把人做好来修行,一下就觉得很投合的,我就决定来看看。

虽然也在学密,但是看这个就很容易接受,后来普钦上师也圆寂了,路子是有,但是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好大的收获,后来看印光大师的就觉得和我很合适,就学进去了。实际上,参禅后和整个学密的过程,我都在看印祖的东西。

普钦法师的示现

1951年,由居士贺幼云引荐,张耀枢、张朗如、张毓如、张星如几兄妹都皈依在高僧普钦法师门下学佛,普钦法师为他们分别赐法名妙首、慧宝、果瑶、果慧。

普钦法师对张耀枢说:“你们家祖辈都行善积德,全家善根深厚,你们兄弟姊妹都皈依三宝,这是很不容易的事。要晓得佛法是难闻的妙法,你在家里是长兄,我现在就给你起个法名叫‘妙首’吧,妙首就是众妙之首的意思,希望你今后带领全家好好学佛,才不负‘妙首’二字”。

于是,自此,张耀枢就多了一个名字:张妙首!

引荐他们皈依的贺幼云居士,对张家姊妹学佛影响很深。在晚年昌臻法师的回忆中,我们能够感知到。对于二姐张毓如来说更是难忘,她和大她20多岁的贺先生是忘年交。她对自己的子女说:“贺先生是把我们引入佛门的人,要一辈子记住她。”

普钦法师为耀枢取“众妙之首”这个法名,对耀枢树立更坚定的学佛信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普钦法师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苦行、他发大愿血写《华严经》、燃身灯供佛、发利益众生十大愿、把生死完全置之度外、修忏悔法等等,都令耀枢对他无比崇敬!

他经常亲近普钦法师,在他从西充回到成都这一段重要的人生转变过程中,在学佛上能安心下来,完全由于普钦法师的教导,他对学佛的信心,从观念到知见上都建立起来了。

张耀枢皈依的普钦法师,俗名潘荣尧,生于1905年,四川隆昌县盘龙镇人,是一位信根坚固、道心坚定、誓愿宏大、真参实悟的高僧。他精进苦修,戒德精严,以悲悯为怀,大喜大舍,以身示范,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塑造了一位圆满的比丘形象,成为佛门的光辉典范。普钦法师于1960年农历三月初九安然示寂,身软顶暖,面色如生,世寿55岁。

法体停过七天之后,被弟子们送往成都石羊场近慈寺荼毗,荼毗时,烟焰升空,如五彩祥云。

灵骨五色,不计其数的小绿珠满地滚动,能拾得起来的舍利子都呈五彩色,不规则状,半透明。其中有三颗比黄豆还大,光滑润泽,宛如玉石:一颗粉色,一颗淡蓝色,一颗白色。尤为殊胜的是,有一块4厘米的白色顶骨,呈现出五彩色的丝状纹路,红色和绿色最为明显,后被普钦法师弟子通宗法师请回供养。

普钦法师圆寂了,但是他的教诲,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加持着他的弟子。

在跟随普钦法师学密的日子里,普钦法师教张耀枢如何摄心;如何去掉名利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何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受影响。普钦法师的开示:“处逆境正好用功,消业障,增福慧。”使张耀枢在后来所处逆境中受益匪浅。使他在人生最低潮时期,对佛法真正生起了信心,提高了对学佛的认识,发起了出离心,懂得要脱离人生这个轮回之路必须要学习佛法,要发起菩提心!并且用普钦法师所教之方法去忏悔、去发大愿。

普钦法师为张耀枢开示很多,也为他示现了很多,普钦法师是张耀枢学佛路上的导师。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时,张耀枢都没有忘记普钦法师的教诲,以精进学佛弘法利生来报答师恩。为了报答自己的崇敬感恩之心,张耀枢用妙首这个法名一直到皈依离欲上人。

出家后,他把普钦法师这样一位大成就者、自己的恩师一直作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导师,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他为普钦法师写传;1998年他响应普钦法师弟子通宗法师的倡议,在多吉扎西仁波切的支持下,在四众弟子的努力下,在仁寿县黑龙滩报恩寺内,建华严普照舍利塔,塔内供养如来之遗教丹珠尔,及佛像菩萨像等,还有通宗法师请回供养的普钦法师五彩顶骨,供四众弟子礼拜,以报师恩。

父亲病逝

1950年底,张耀枢父亲带头交东西给政府,把没有退的押金退清。然而因为张家很多的财产都是用到慈善方面了,所以没有多余的钱款再来退押,于是将张家大院抵押了。现在祖屋也没有了,大家就劝他外出回避。于是决定到重庆四弟张寔父家去。

但是鉴于他的身份,派出所却不予开证明。家里人都很着急,于是一家人虔诚念观音菩萨圣号,祈求加持。二女毓如就到纯化街延庆寺为父亲求了一签,签文是:

一纸官书火急催,扁舟东下迅如雷;

虽然刻下多惊险,保尔平安去复回。

结果,当他们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情去时,发现已经换了工作人员,竟顺利地开到了证明。

在那个非常时期,家人都不放心他一个人外出,在孝亲环境中长大的张耀枢的弟弟张光璐,此时正在读大学,为了陪伴父亲,他退学和父亲一起到了重庆,住在四叔张寔父家。

1951年,已在北京工作的张寔父长子张彦来到重庆。

张彦随父很早离开张家大院,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5年到芷江采访抗战胜利的受降仪式,于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辗转到延安、香港。1946年任重庆《商务日报》记者、香港《中国文摘》英文半月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参加对外宣传工作。

同类推荐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热门推荐
  •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

    《少年飘泊者:蒋光慈作品精选》描述了农村少年汪中在父母双亡之后漂泊四方,经历艰难曲折,最终走上了自觉地为革命事业而英勇斗争的道路。主要人物形象激励过许多在黑暗中找不到出路的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而这部小说也因最早歌颂党的领导、最早塑造优秀共产党人形象,从30年代起一直被国民党当局查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成功有捷径

    成功有捷径

    只要你读完这本书并完成了书上的要求,你就会发现:成功的潜力其实一直就在你身上。其目的是帮助你认清理想,经过严格的训练任何人都可以掌握它。启示成功是一种习惯,锤炼你的意志,令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转型为“成功模式”。你会发现,平衡你的心态。本书列出了57种简单易的方法,你必将从人群里脱颖而出!,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只要留意。坚定你的信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 超级学习机

    超级学习机

    一块银色砖头从天外飞来,正好砸在张扬的头上!它的名字叫做:小霸王!小霸王其乐无穷啊!
  • 魅世女帝:强娶摄政王

    魅世女帝:强娶摄政王

    那一夜,她身重迷药,神思恍惚之际,竟然霸王强上弓的把贵为摄政王的他吃干净抹嘴走人。朝庭之上,她是高高在上古圣国最尊贵之人,当今的天子,而他则是以辅助天子为任,冷酷无情的摄政王。深宫宅院,耍的是手段,是阴谋,在这后宫之中,她步步为营,与他并肩携手,这一场皇位争夺,到底是谁的天下?皇位,那高处不胜寒的位置到底是凤凰涅槃重生还是绝路逢生。要江山,还是要美人……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当作歌德的传记来阅读;但是我认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显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还可以称得上是“歌德的谈话录”——就如《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作者”(在这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歌德了)思想,不受时空体式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现,也是我们来阅读歌德、理解歌德的最贴近的一扇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