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9800000003

第3章 天赋的教育资格(1)

哺乳——母亲的特权神奇的母子心电感应子宫心理,如影随形记忆中最深的母亲印刻

虽然同样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父亲却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孕育孩子,不能像母亲一样为孩子哺乳,不能和孩子之间产生心电感应,不能在孩子的一生记忆中留下最深的印刻——这一切都是上天赋予母亲的特权,证明母亲先天具备的教育资格是不容置疑的。哺乳——母亲的特权

现在很多妈妈都知道母乳的营养成分大大高于牛乳,因此在亲自哺乳和保持身材的抉择之间徘徊,并发出抱怨:为什么英明的造物主不让人类一出生就可以脱离妈妈的看护独立生存,而要让妈妈辛苦一两年的时问为孩子哺乳呢?

其实,现代医学和教育界提倡妈妈应该亲自哺乳,不仅在于母乳特殊的营养成分,更在于哺乳所提供的精神喂养。

不知道妈妈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两个问题:吃母乳的孩子长大后和妈妈感情特别亲密,但吃牛乳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对牛有深厚的感情?妈妈的哺乳仅仅是为婴儿提供食品吗?

当孩子依偎在母亲的胸前,吮吸着甜蜜的乳汁,抚摸着妈妈柔软的乳房,倾听着熟悉的心跳声,并享受着妈妈臂膀环绕的围抱时,仿佛又回到了子宫,那个最温暖、最安全的家。他虽然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但这种肌肤之亲可以为他带来安静和满足。这才是哺乳的真正意义所在。

这样的观点并非是提倡母乳喂养者的夸大其词,而是经过科学研究者实验证明的。曾经有位瑞典儿科大夫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妇产科里刚出生的婴儿及其妈妈分为两组,一组是按照医院的制度照看,即刚出生后,经过称体重等一系列处理后,让妈妈看一眼,就送往婴儿室。另外一组是在婴儿出生后用6分钟进行必要的处置,然后,让婴儿贴身俯伏在妈妈的腹部,并盖上毛毯。过几分钟后,把婴儿挪到妈妈的胸部,让其吃奶。前后共安排15分钟进行母子接触,然后和第一组婴儿一样送往婴儿室。

随后,这位医生对两组孩子进行了长期跟踪观察和调查。结果发现,虽然只有15分钟的差别,但体现在两组母子身上的结果却大不一样。曾经接触15分钟的母子关系十分亲密,妈妈总是喜欢搂抱、亲吻、爱抚孩子,并同孩子说话。而未曾接触的那组母子关系则不够亲密,妈妈对尿布的清洁情况似乎比对孩子更关心。她们对孩子的爱抚行为较少,而且喜欢向医生抱怨育儿中的烦恼和辛苦。

由此可见,婴儿刚出生后24小时内是否得到哺乳以及是否与妈妈肌肤接触很重要,这个时间里的哺乳和肌肤接触将大大激发母亲体内潜藏的母爱,建立母婴间的亲密联系。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母子问的肌肤接触和爱抚是新生儿神经和体格发育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品,甚至把“得到轻抚”同食物、水并列为婴儿最需要的三大供给品。

母亲对婴儿的每一次爱抚都传递着妈妈的呵护,这可以增加母子间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爱,因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一点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经常得到爱抚的孩子,长大后会拥有自信和乐观的性格,并懂得爱与被爱。

哺乳期孩子的“皮肤饥饿”是很强烈的,妈妈应尽量满足孩子爱抚的需要。因此,新生儿不宜捆绑起来单独放置在小床上,最好能让其赤身裸体靠近妈妈的胸膛,与妈妈肌肤接触,听到妈妈的心跳声。

皮肤传爱,哺乳连心。哺乳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够同孩子很好地形成感通,而这种感通会为母亲对孩子进一步产生的子宫心理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如果这时不能由母亲哺乳,那么这种子宫心理便停止增长,母亲对孩子的精神供养也就停止了。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对亲生母亲的感情就不是那么深厚。有的孩子和奶妈感情很好,也说明了这一点。

哺乳,其实是在为孩子与妈妈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打基础——这是母亲向孩子实施教育的前提。所以,哺乳是母亲的特权;教育,则是上天赋予母亲的资格。神奇的母子心电感应

有些人至今都不相信什么心电感应和第六感的存在,因此也无法接受胎教的观点。他们认为就连新生儿都不具备思考的能力,没有情感,根本听不懂大人说话,更别说未出生的胎儿了,所谓的胎教完全是无稽之谈。

但事实上,科学证明,母亲与子女之间,不但有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且还具有心灵相通的能力。孩子从胎儿期开始,就能借着心电感应感觉母亲的情绪波动,并随之做出反应。母亲与子女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彼此的生理、行为、情感信息。

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以孝著称,世人皆尊称其为“曾子”。

曾参年少时家中很.贫困,必须要时常入山打柴,以换取钱物。

一天,曾参上山去打柴。母亲独自一人在家时,忽然有客人来拜访。因为家中接待客人一向都是曾参的事情,母亲感到不知所措,心中急切盼望儿子回来,不知不觉中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这时正在山林中打柴的曾参突然觉得心中一阵疼痛,他强烈地感觉到母亲正在家中焦急盼望自己,并默默呼唤自己回家。于是,曾参赶忙背起砍好的柴下山返回家。

到了家门前,远远地就看到母亲正站在门口焦急地张望。曾参急忙走到母亲面前,跪下施礼,并询问母亲是不是哪里受伤,是不是曾呼唤自己回来。

母亲说:“家中突然有客人到来,我因不知如何招待而盼你回来,无意中用牙咬破了手指。没有什么大碍,你快去招待客人吧。”

于是,曾参放下心来,马上进入房中接见客人。

这个故事叙述得似乎有些玄妙,以前大多数人都只是当件趣事听一听,谁都不相信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感应”。

曾参母子的故事我们确实无法考证真伪,但科学发展到了今天,母亲和孩子之间所存在的特殊感应,已经为医学和科学所证明确买存在。

从胎儿这方面说,胎儿促进了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并使母体产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增大、乳房增大等。

另一方面,母体也在积极地向胎儿传递生理信息,如母亲遭受不安、情绪变化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使血液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当母亲心情愉快时,这种信息便很快地传递给胎儿,能使躁动不安的胎儿很快安静下来;当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感觉不安或焦躁、疑虑等,心中有负面情绪时,孩子就会封闭心灵,无法直接接受母亲的波动,这时,即使母亲想将意图传达到孩子的心中,孩子也会拒绝。

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久远的,在某医院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令人惊异的事情:刚出生的婴儿宁可吃其他产妇的奶,也拒绝亲生母亲为其喂奶。后来经过调查得知,原来该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几度想不要腹中的孩子。这种消极的情绪被胎儿强烈地感知到,因此一出生就对其母表露出拒绝和不信任。

可见,母子间的感应是极其灵敏而神奇的,不仅是母子问的爱能产生感应,其他情绪和思想也能够产生感应。不过,现代医学发现,胎内母子的良性感通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在良性感通上母亲处于主动地位,只有母亲爱抚胎儿、理解胎儿,才能不使胎儿产生精神上的障碍。当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时,母子之间便不可能建立感通。

同类推荐
  •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

    《女人坐月子调养食谱》从饮食角度,教你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在月子期快速恢复身体,清除恶露。炒菜、凉菜、滚汤等,营养与美味兼备。本书图文并茂,科学实用,方便易学。
  •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爱得多不如爱得对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难题。中国家教学会理事、青少年教育专家、 平行教育创始人崔宇用最家常的话告诉你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重视素质教育,然后从家长、学生、教师、媒体这四个角度,与这四类人群中的代表对话,三言两语,解读孩子的教育问题。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外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每一位女性,在她宣告怀孕后,周围的人无不好心劝其滋补以养胎。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是养胎这一生育观念早已落伍。作为现代的准父母,应该有更科学的生育观念。本书从优生篇、养胎篇、保胎篇、胎教篇、祛病篇五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十月怀胎过程中一些切实有效的、科学的养胎、保胎、胎教方法,以助初为人母者顺利度过妊娠期,使胎儿健康茁壮地成长。本书以实现优生为目的,科学全面地就养胎、保胎、胎教方面对初为人父母者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孕妇都能正确养胎,避开一切不利于胎儿的不良因素,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同时,在不同孕期选用不同的胎教方法对其实施科学胎教,从而孕育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30天精通儿童心理学

    本书融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全面介绍了儿童心理学知识,书中援引了大量典型的故事和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将晦涩的专业知识寓于轻松的故事中,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快速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穿越之九娘好勾人

    一张厚重的红木床上,一男一女交叠的身影在垂帘的遮掩下,透露出一种朦胧艳色,上官九娘脸色绯红的看着那一对上演动作大片的男女,轻手轻脚的想要再接近一点,希望能看得清晰一些。“寒哥,你轻一些,伤到宝宝了……嗯。”女子柔媚婉转的音调,在结尾处还来了个抑制不住的轻哼。上官九娘生生的打了个寒颤,鼻尖一热,就发现两管鼻血轻悠悠的流淌。她真是无语问苍天,为嘛因为一个女人的一个声音,她居然没……
  • 市委书记

    市委书记

    中巴车从马尾河桥面向北拐去,开始颠簸起来。一条县区之间的等级公路,怎么会颠簸呢?刘扬看了一眼小何,压低了声音问:“怎么回事?这路咋会不平呢?”不待小何回答,就近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说:“新修的咋能平整呢?可惜了政府的钱啦!”小何刚要插嘴,司机提高嗓门大声说:“这个黑心的郑小桐咋不给枪决了呢?就是用钱糊,八千万也能把这点路铺到河阳去。”司机的话引起车上不少人的哄笑。刘扬静静听着,小何没敢吭声。
  • 混元战神

    混元战神

    长生永恒不朽的道路,自古到今,无数圣贤,莫不想探个神秘……古老相传,古有圣贤夜探星辰,窥其奥妙。天路虚无,长生之路,终极漫无飘渺缈……想要解那神秘,终化一屡黄土,为世人不得知。仙路真可寻吗?
  • 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

    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努力探索、刻苦钻石,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本书搜集整理了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它将带你走进科学的世界,了解科学家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 刁钻宝贝逍遥娘

    刁钻宝贝逍遥娘

    谁说一定要结婚才能生孩子?谁说一定要找个男人才能生孩子?呵,她还不是一睁开眼睛就有个天下无敌的可爱儿子!这样感觉也不错哦,开着自己的小酒馆。带着称呼自己娘亲,却又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逍遥自在的过日子。偶尔的闲来无事,跑去打家劫舍,偶尔的被一些色迷迷的男人,吃吃豆腐,摸摸小手。不过,她就是搞不懂了,凭什么她自己不在意的事情,有的人会那么在意呢?还要莫名其妙带走自己的儿子。前提竟然是,不要她!哼,真当老娘是好欺负的呀!会为了那么区区十万两银子,而卖掉自己的儿子?片段一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坐在墙头不住的摇晃着腿脚。“豆豆,你喜不喜欢我做你的爹爹呀?”“喜欢啊,你给豆豆买芙蓉糕,还给豆豆那么多钱钱!”小鬼头流着哈喇子,幻想着大把大把的银子!“哈哈哈…你这小子,真是天下最可爱的宝贝!”“不是,豆豆不是最可爱的!”小鬼一脸严肃,板着脸纠正他的话。“不是吗?”他很奇怪。“恩恩!因为娘亲说,她才是最最可爱的,豆豆只能是第二!”一声巨响,某男华丽丽的从墙头直接跌下…小鬼头赶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唉,早就告诉过你,不要爬这么高的嘛!”片段二: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熟悉却面无表情的男人;看着他醒目的大红喜服生生的刺痛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原来,这个世界上终究没有所谓的爱情!原来,她终究找不到一个值得自己托付终生的男人!也许曾经有过,却被她放弃了……缓缓的褪下自己手腕上晶莹玉润的镯子,冷笑着,往他的脚下一丢。还带着她体温的翡翠玉镯,瞬间跌成六七节。“今日,玉断情尽,你我之间从此以后,再无瓜葛!”转身,她任一缕微风吹乱额前的秀发……*********做菜一流,语言精短,性格摸不透的大厨小蔡由左慕秋亲领养,希望好好对我们家小蔡哦!推荐好友文文:三山小姐《夫君太难缠》花小楼《腹黑王妃闯天下》倾君之时《小娘子乱惹桃花》红涩《宠妃残颜》青涩鸢萝《诱--欢》荷兰雨晴《军师皇妃》澜姗《血妻》windstar《七日狼宠》纳兰初七《老公,纯属意外》罗宛《狼心夫君别爱我》张来福没文化《母妃乖乖让我疼》三昧水忏《嗜血狂后》陌潇湘《罪妃天下》慕容若依《带着包子嫁豪门》莲绯《豪门继女》民族风饰品专卖http://m.pgsk.com
  • 恶魔宝宝:无良爹地纯情妈

    恶魔宝宝:无良爹地纯情妈

    五年前的表白被拒;五年后却莫名其妙成了男人的“妹妹”?可是,为什么态度还要这么暧昧、对她伤害还要这么深呢?从此多了个宝宝,但……宝宝会认这个无良的爹地吗?
  • 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担心穿越之后势单力孤难以实现雄心壮志?梦想回到古时称霸一方却无机会大展拳脚?为了英雄霸业,为了三妻四妾,怀着不同心思的各路人马聚集到一起,义无反顾地踏入另一个时空!VIP读者群378375510
  •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

    这是一本浓缩了三百年历史的励志读本,更是一本高度提炼的人生智慧。这本《德川家康》从复杂的历史怪象中梳理出最高的人生智慧。让青少年学会了解自己和他人,了解处世和成功之道,并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像德川家康一样去应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像德川家康一样用耐心和智慧赢得人生的辉煌。
  • 偏偏恋上恶魔校草

    偏偏恋上恶魔校草

    其中一个,她该怎么选择?一个狠毒的女人,三番两次要陷害她,凌皇高中的校花,置她于死地。后来,一场车祸,传说中的校花不是的亭亭玉立、举止优雅、柔柔弱弱的吗?可是......传说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她不仅大大咧咧,她离开了。冰山校草,陈雅萱,对她凶巴巴,他与其他两位少爷同时恋上她,而且蠢蠢哒!在学校遇到几位公子哥儿。她该何去何从?而她和几位公子哥儿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