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600000013

第13章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3)

1770年12月15日,鲁德韦格·封·贝多芬出生在波恩,他的家庭自1733年起就生活在那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平庸的宫廷教堂男高音歌手兼乐师。贝多芬成长于德国狂飙运动的时代,这一运动的名称源自一部克林格的剧作,它象征着年轻一代反对年老一代,以及个人主义反对传统习俗的革命。它是一种精神骚动,受到引起法国革命的思想的强烈影响。年轻的歌德和年轻的席勒写过一些具有这种革命精神的最优秀的作品(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剧本《阴谋与爱情》)。贝多芬是举足轻重的革命作曲家。他反抗传统习俗,你大约看过他的画像。他不像平静的海顿和非凡的莫扎特行走于大地;他奔跑,两只手放在身后,穿过风雨,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件;他独立而骄傲。这是一个心中充满对人的热爱和灵魂中充满对自由的渴求的人。令人不解的是他试图把雷鸣和闪电攥在手中。可以想象海顿和莫扎特常常微笑(就莫扎特而言也许稍微带有一点无奈或者忧郁)。可是贝多芬不会多笑,虽然——这是一个奇迹——他能够在他的乐曲中表现欢乐、宁静和微笑。然而,无论如何,他总是迫使你和他共同忍受一点点痛苦。你不可能只是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然后放松。贝多芬不允许放松。他总是为自己制造一种强烈的东西,他创作时总是在受苦。据说莫扎特的灵感来得十分容易,他写下一段乐曲,就成了。你或许听说过,他在布拉格写《唐璜》的序曲,离首演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乐师们得到分谱时墨迹尚未干。可贝多芬总是不断地改动、修订。他的笔记簿向我们展示了,他有时数年构思一个主题,最后才成定本。歌剧《费黛里奥》,其中丽诺唱的一支咏叹调,反复修改达十八次!

然而,上帝钟爱莫扎特,却也钟爱贝多芬,赋予他深深打动人心的力量。推测贝多芬终其一生是否一直是一个古典主义者,或者他是否受到浪漫主义的新调式的强烈影响,是没有意义的。贝多芬是永恒的,他以纯古典主义的禀赋作曲,建立了奇妙的,简单的,也是伟大的结构。可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他写出的乐曲震撼了他的同时代人。贝多芬的五支“后期的”弦乐四重奏曲(作品127,130-133,135),比以前创作的大多数现代音乐更“现代”。贝多芬不在乎人们是否理解他的音乐。当贝多芬以一种新的、激进的风格写著名的作品59的三首弦乐四重奏时,他要求小提琴师拉迪卡蒂制造一种弹奏的效果,拉迪卡蒂后来写道:“我告诉(贝多芬)想必他没有考虑到这些作品是音乐?贝多芬答道:‘噢,它们不是为你,而是为后世创作的。’”贝多芬这么说,没有一点儿傲慢自大的意思——只是一个创造者对自己的作品的深刻的信念。1824年,尼科拉斯·波利索维奇·加利茨因王子,一位住在维也纳的俄国贵族和业余大提琴手,委托贝多芬写三首四重奏曲,他写给这位作曲家道:“你的天才超前了若干世纪。”任何试图成功地弹奏贝多芬晚期的四重奏曲的四弦琴师,都会真诚地同意这种说法。

对贝多芬来讲,除了永恒的艺术和生命的规则,是没有其他规则的。传统的手法于他无用。他的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有一个合唱的结尾,引起的争论至今尤存。很难赞美任何事物的里查德·瓦格纳断言:“一个清晰而自信的人类的声音,使自己压倒了交响乐的喧嚣。”

贝多芬为自己和朋友把生活搞得很困难。他的坏习惯使支持他的贵族感到震惊。他和他的出版商斗争,得罪朋友,行事出乎于人的意外,以致他的女房东经常要他搬家。自1792年至1827年去世,据说他在维也纳生活的这一时期,搬过六十九次家。有许多房子仍然还说:“贝多芬睡在这里。”当他“心情舒畅”时,凌晨两点在钢琴上做即兴创作,他不认为有什么不妥。找不到纸,他就把乐曲写在窗叶上。可怜的房东太太,她不知道这样一扇窗框在今天值多少钱哟!

可是,贝多芬不是厌世者。这个怪人在他的音乐中表现的对人类的热爱,超过了他以前的任何一位作曲家。他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唱席勒的《欢乐颂》,“所有的人成为兄弟”。他从来没能听见这支乐曲。在他生命最后二十年的初期,他注意到自己在失去听力。又过了十年,他的耳疾已不可治愈。最后几年他完全成为一个聋子。他以极其强大的意志力,坚持创作。他在这一时期写了他的一些最伟大的作品,最后的钢琴奏鸣曲,第九交响曲,以及《庄严弥撒曲》(如他所说,他最偏爱的作品),五首被称做“纯音乐”的伟大的“最后的”四重奏曲。这些作品他从来没有能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可是他留下了它们,他确切地知道它们发出怎样的乐声。

他的全部生活是一根痛苦的链条。1792年他来到维也纳,因为他在他的出生地德国的波恩镇上感到郁郁寡欢,他非常希望跟随莫扎特学习(莫氏已在前一年逝世)。他到海顿那里去听课,可是两人合不来。海顿缺乏耐性,而贝多芬生性好斗,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贝多芬弃老师而去,却并不想使海顿难过,悄悄到两个有经验的音乐家约翰·希恩克和安东尼奥·萨利埃里那里去上课,后来又师从约翰·乔格·阿尔布雷希茨贝格,一位对位法的权威。萨利埃里教贝多芬戏剧作曲原则一直到1802年。

贝多芬被介绍给维也纳对音乐充满兴趣的上流社会,他在当地贵族的宫殿中享受到贵宾的待遇。他在弹琴和在钢琴上即兴创作时,他们欣赏他。他们知道他是一个非凡的人,并因此而赞助他,使他能够继续创作。

1803年,贝多芬已多次被房主们撵走,迁入了维也纳剧院,同这个剧院的经理希卡内德(他曾写过莫扎特《魔笛》的台词)合作写一部歌剧。像其他歌剧院的经理一样,希卡内德破产了,可贝多芬继续按计划写作并写出了《费黛里奥》,他唯一的一部歌剧。这部歌剧在维恩剧院演出(那里至今仍不时有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提供的演出),遭受了巨大的失败。人们对这个故事感到困惑。佛罗勒斯坦,一个西班牙爱国者,在狱中,他的妻子利奥诺为了搭救丈夫,化装成一个叫费黛里奥的男人,去做典狱长洛可的佣人。情节是很戏剧化的——当利奥诺接到命令去为他心爱的丈夫掘墓时,情景是感人的——然而,却不被认同。早些的剧情中,典狱长的女儿爱上了费黛里奥,这既不使贝多芬感到愉快,也没有使观众感到愉快。它是无足轻重的,像在德国的歌唱剧中一样。可是,当犯人合唱曲出现时,贝多芬告诉了他的“信息”——为人性的申诉。不幸的是人们不理解他的充满激情的“超世纪”的音乐语言。今天,《费黛里奥》被认识到是一个人永恒地寻求自由和一个女人对丈夫信赖的颂歌。在发展的剧情中,犯人从黑暗的危险中被救出,来到温暖的阳光下面歌唱“自由”!正是这种向往自由的骄傲精神,促使贝多芬取消了给拿破仑·波那巴的献词,这献词最初题写于第三交响曲即《英雄交响曲》中。当拿破仑变成一个侵略者和独裁者时,贝多芬不再敬仰他。在1809年采取这样的做法,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

他开始创作这支乐曲于1802年10月,同时他写了《海利根遗书》(海利根是维也纳的郊区,他那时住在那里)。这是一封写给他的兄弟的信,感人之至,充满了对他死亡的感受。他仍然继续《英雄交响曲》的工作。贝多芬相信人必须有勇气迎接命运,他必须在苦难中找到幸福。他的世界是黑暗的——完全不同于海顿的光明的世界。贝多芬喜爱自然,至今在海利根还有一个“贝多芬场”(小街),那时他常常独自一人在那里散步。他的《田园交响曲》就是以音乐诗歌的形式表现的大自然。贝多芬自己写了短句作为各个乐章的序言,例如:“来到乡间获得欢乐的景象”,以及“暴风雨后的愉悦与适意”。如果你爱大自然的话,在听过《田园交响曲》之后会获得对它更深的理解。

比起他的前辈们来,他的作品数量不是占绝对优势的——除了《费黛里奥》《庄严弥撒曲》之外,他写有九支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和17首四重奏曲。但是它包括所有类别的音乐。他的早期作品反映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他在后期的四重奏曲亦即他谱写的最伟大的乐曲中,达到了抽象音乐的境界——一支乐曲的气势如此恢宏,现代和纯音乐的性质,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音乐。勃拉姆斯后来说过:“当贝多芬创作那些最后的四重奏曲时,他甘愿以斯巴达人的苦行服从音乐的戒律。”想一想他的第五交响曲,大约是全部音乐文献中美得最浓郁的交响曲,一个完美的奇迹,随着那著名的命运之门的敲击声开场,“哒-哒-哒-哒”,展开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迸入骚动之中,在最后一个乐章奇迹般地戛然而止。贝多芬的天才从两种音调中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1827年3月26日,在长期的忍受磨难之后,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舒伯特的奇妙世界

摩拉维亚音乐家安东·申德勒尔,贝多芬最亲密的朋友和传记作家,在贝多芬临终时向他报告,说读过舒伯特的一些歌曲后,“他确实有天才的火花”。如同我们以前看见过的,天才总是能识别天才。弗兰茨·舒伯特有“天才的火花”,如今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你大约很少听舒伯特的乐曲而不知道是他谱写的。他的一些歌曲成为不朽的民歌,他的旋律是很通俗的。一支舒伯特的抒情歌曲是不同于其他任何歌曲的,它有神奇的灵感,它将长久的流传,人们唱它多久,它就流传多久。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做到的,舒伯特在他的歌曲中做到了。

他对贝多芬怀有热烈的敬仰之情。他跟不上贝多芬——没有人能跟上这位超人——可是他走自己的道路,他以不同的“浪漫主义”的方式表现贝多芬的天才。他被称做浪漫主义者,由于他的魁力、灵感、旋律的丰富,以及他对色彩与谐和的喜爱。可是,舒伯特懂得古典音乐形式(如同你听他未完成的交响曲和他的弦乐四重奏所认知的那样),因此,无论我们称他为浪漫的古曲主义者还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者,都是无关紧要的。

书籍、轻歌剧、戏剧和电影都描写了舒伯特,展示了这位轻松愉快、贪图安逸的“波希米亚人”,他永远居无定所,长年与朋友为伍,生活中无忧无虑,它在维也纳的咖啡馆中,在长手套上草草写下他的不朽的歌曲。这是纯粹的杜撰。舒伯特由于有源源不断的乐曲作出来,造成了作品来得容易的印象。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地听他的抒情歌曲,他的交响曲,他的沮丧的《死与少女》四重奏,我们能感受到这里是一个受深沉的感伤力和情感驱使的人,他深陷磨难之中,却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确实有一个无法应付冷酷生活的浪漫的灵魂。说起来很可悲,这位天才给了我们那么多难以忘怀的歌曲,却早早地于三十一岁死去,甚至比莫扎特还年轻。

1797年弗兰茨·舒伯特生于维也纳,那时贝多芬已在那里定居了五年。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师和大提琴手,他在家中演奏室内乐。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在家里演奏音乐,年轻的舒伯特就是在这种气氛的包围下长大的。他拉小提琴的入门功夫是跟父亲在家里学会的;然后,本地唱诗班的指挥教会他弹钢琴,唱歌与和声学。作为皇家教堂唱诗班的成员,他跟随萨利埃里学习(此人也教过贝多芬),然后他在父亲的学校做了四年助理教师。二十岁时,他决心献身音乐。不幸他的健康欠佳,身体虚弱,而他的艺术又没有带给他钱,他总是负债。人们不注意他。他写信给歌德,告诉他,他喜欢他的诗,把他的诗谱了曲,这位魏玛的著名诗人甚至不屑给他复信。在他短暂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的朋友们为他办了一个他的作品的有偿音乐会,给他带来一些收益。可是,他当时身患不治之症,备受折磨,却又无可奈何。《冬之旅》组歌中的美妙歌曲,被深深的忧伤的感觉遮蔽,不止一次,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创作值得称道的《C大调交响曲》。然后,他带话给著名的熟悉对位法的作曲家西蒙·塞契特尔,说要去“上课”。可是太晚了,1828年11月19日他去世了。他的遗愿是把他埋葬在他敬仰的贝多芬的身边。这一愿望得到了满足。当你走近维也纳中央墓地时,你会看见两位伟大作曲家的陵墓,还有格鲁克、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雨果·沃尔夫和其他人的。

舒伯特从来没有真正得到他的同时代人的赏识。他们唱他的歌曲和剧曲,弹奏他的钢琴曲,可是他们不懂得他的伟大之处。像莫扎特一样,舒伯特得到缪斯的青睐,总是拥有作曲的灵感。一个弦乐四重奏的乐章, 日期为1814年的,有文字注释,“四个半小时完成”。他的邪恶的《魔王大随想曲》(仿歌德诗)歌曲写于1815年的一个下午。634首歌曲的一部分被我们整理为组歌,名为《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通常,歌唱家们在他们事业的顶峰时期,演唱这些歌曲。美丽而看似简单,舒伯特的歌曲实际上唱起来比一部歌剧的一部分还难。在一首德国抒情歌中,每一个音节,每一个变音的节拍和歌唱者,都没有强有力的管弦乐队的伴奏作支撑。许多德国作曲家谱写优美的抒情歌曲,却没有一个人采用舒伯特的高超技艺。在舒伯特的歌曲中,我们不知道歌词止于何处,歌声始于何处;诗与音乐奇迹般地交织一体。钢琴“伴奏”在这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舒伯特按照莫扎特用管弦乐队的方式使用钢琴,两者对演唱同样的重要。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讲,最好莫过于舒伯特的歌曲在无伴奏状态下显现的美,它们只是纯粹为了高兴而唱。

舒伯特的歌剧、歌唱剧和配乐很少取得成功。可是他的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和小提琴曲到处都在演奏。你可以听到辉煌的《鲜鱼》五重奏,他的最后的《C大调交响曲》(具有“神奇的力量”,如同舒曼所言)和他怀着对贝多芬的敬仰写作的只有两个乐章组成的《未完成交响曲》。这个曲名似乎暗示死亡中断了这首交响曲的完成,这是不确切的。此后,舒伯特还写过两首,其中一首至今还没有被找到。

同类推荐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舞动真情

    舞动真情

    "本书是以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的自传为中心,重点反映其与前苏联著名诗人叶赛宁婚恋纠葛的一部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邓肯在生命最后两年里撰写的《自传》,二是邓肯与叶赛宁婚恋纠葛相关资料的整理,三是叶赛宁诗歌精选。"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成丞相府的三小姐,本想混喝等死,偏又嗜酒如命,闲来无事给妓院姐姐们写写小曲,捞点酒钱。不料,相爷爹让她代姐出嫁,对象是花名在外,无赖得令人发指的四皇子殿下!?天啊,他们曾经有过过节!她嫁进王府后,还能逛妓院,写曲儿换酒喝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王妃慢三拍:琴劫

    王妃慢三拍:琴劫

    师傅有训:东西咱可以不要,但不能被抢。谁抢就要百倍的抢回来,更要打得他妈都不认识他。师傅还有训:高手都是沉默的,所以,咱脑子慢三拍不怕,只要有实力,谁也不敢惦记你的钱,你的人。那位是啥王的相公,他不能也不敢出轨。咱也不怕被那些三儿惦记……不想做人的,就来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诡行天下

    诡行天下

    贪嗔爱欲痴,善恶一念间。他大哥失踪了,留给他唯一的线索只是一个地名,两人一路寻找,却遇到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案件……这世间真有魑魅魍魉么?民间传说、消失的古法、巫术咒语、是否都真实存在?是异术还是心魔,一鼠一猫带你揭开层层迷雾。
  • 热血狂神

    热血狂神

    平凡的小人物,举手接引九天神雷,无极天火中沐浴洗澡,肉身金刚不灭,战天下万族唯我独尊,屠九黎妖邪斩尽杀绝,灭八荒寰宇诸天神魔,只在弹指一挥间。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
  •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年思想随笔排行榜

    梳理和总结了2013年我国思想随笔创作的实绩,编者在全年度大量的思想随笔创作中推荐编选了数十篇随笔佳作,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判断,从而把现实中受到普遍好平、具有广泛影响,富有一定的艺术性质的好作品选编出来,《2013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反映年度随笔创作全貌。
  • 首席的无赖契约(结局)

    首席的无赖契约(结局)

    他对她说:如果你的脾气可以改一改,再倒贴点钱的话,说不定这辈子还能嫁出去。她说:就算我这辈子都嫁不出去,我都不会嫁给你这种男人。”他说:我还真怕你哭着喊着要嫁给我。”她说:做为男人,还是应该有点修养的好,一点修养都没有的话,恐怕这辈子都会娶不到老婆!他说:就算这辈子我都娶不到老婆,我都不会娶你这样的女人做老婆。”老爸滥赌成性,欠下巨额高利贷她回到家里,不料,家被洗劫一空,高利贷扬言,还不清欠款,拿人抵押`奶奶病危,唯一遗憾,未能见到未来的孙媳。只是此时,谈了三年的女友,却离他而去!他决定巨额寻找一女假装自己未婚妻,无奈夜深人稀,医院里全是老弱病残妇女,正百无计策,他遇到了她……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