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43

第43章 李白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热爱大自然(1)

1980年5月,新西兰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先生在李白故里题词:“到李白少年时代的故乡来,看一看保存完好的旧日文献,可以体会一下他的伟大精神。对全世界青年来说,李白的精神告诉他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这种精神往往被泯没。”这段题词含义深刻,对我们研究李白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很大的启迪。李白一生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以自己的身心去拥抱自然,把自己融于自然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李白最突出的个性特征,把握这个特征,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李白诗歌的精神实质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可以发掘其现代价值。

$第一节 热爱大自然思想的形成

李白从小生长在自然景色十分幽美的环境里,这里的自然美对李白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701年李白出生于江油青莲乡,这里是涪江、盘江汇合处的一块平坝,近靠天宝山、太华山,远望紫云山、戴天山,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充满着诗情画意。李白在这里度过童年,大约十五年以后隐居大匡山。大匡山是岷山支脉,山势险峻,景色奇特,西北连崇山峻岭,东南望平畴沃野,山中苍松巨柏,郁郁葱葱,飞瀑流泉,万壑争鸣,野鹿觅食于密林,白鹭飞舞于树梢,一直到1958年原始森林被破坏前都是这样的景色。李白在大匡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这里他深深领悟到大自然之美,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他曾与东岩子“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上安州裴长史书》),他酷爱自然,保护鸟兽,采集野生饲料,以备奇禽取食,与野生动物成了好朋友。李白隐居期间还游历了许多景色幽美的地方,如距大匡山东北20公里的窦圌山,这里的景色秀丽奇特,山峰如削,壁立千仞,林壑深邃,李白题写了“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李白还去过大匡山上面的戴天山,写过脍炙人口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从诗里可以看到这里的景色何等幽美、秀丽。李白还“拨云寻古道”,登上“群峭碧摩天”的太华山,上过“峰峦环秀,紫气郁结”的紫云山,“孤峰秀拔”的小匡山……故乡的山山水水熏陶了他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加深了他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产生了他与大自然的亲和力。

李白热爱大自然与他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受道家、道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李白的父亲是“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士。李白的好友魏万说李白之父“乃放形,因家于绵”,即是说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选择了绵州这样山明水秀的地方隐居下来,使李白从小就陶冶在自然美之中。李白之父还教李白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赋中描绘云梦泽之壮美秀丽,使李白“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这说明李白从小就在父亲教育下通过文学经典去提高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培养崇尚自然美的情趣,李白之父没有把李白送入正统的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的学校去上学,而是让他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六甲”是指道教书中的“奇门遁甲”之类,“百家”中必有老、庄的书,“学神仙”就是学道教的神仙之术。李白生长的川西北是道教的发祥地,在风光秀丽的群山中散布着许多道观,如在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有黄录宝宫,太华山上有太华观,窦圌山上有天尊古殿,戴天山上也有道观,李白与这些道观中的道士有密切交往,向他们学神仙之术。道教以老庄哲学为其宗教的哲理内核,以老庄著作为主要宗教经典。老庄哲学主张崇尚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也就是说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达到物我泯一。道教的服食修炼的思想和老庄的崇尚自然的思想是统一的。在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修道炼丹,享受自然之美,最后达到超越生死,物我泯一,与大自然一起得到永生。李白是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在《日出入行》中写到:“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也就是说要顺应自然,要与自然元气打成一片,达到与自然泯一的和谐境界。

$第二节 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与李白的生活道路

李白生长在杂交型、复合型的巴蜀文化氛围之中,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也比较博杂。他不仅仅是接受道家、道教的影响,还接受了儒、法、墨、纵横等家的影响。积极入世建功立业是他思想的主导,他希望做帝王之师,施展其“济苍生”、“安社稷”的雄伟抱负。如果他只是或主要是接受道家、道教的影响,那他也会像他父亲那样做一个“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者,或在故乡的道观中当一名道士,但他接受道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影响又比较深,故而在积极入世的道路上又不同于一般人走的科举考试的道路,而是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这就是把争取建功立业与漫游名山大川、求仙学道相结合。本来积极入世、投入宦海、建功立业与消极出世、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是矛盾对立的,但李白力求把它们统一起来。李白告别故乡写的《别匡山》:“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酷爱大自然与充满政治热情的思想的矛盾和统一。故乡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深深地吸引着他,而大丈夫的“四方之志”又召唤着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最后还是下决心要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大好时代,但这并不是说他不再“恋清境”,而是说不再恋故乡的清境,要在故乡以外寻求更多的清境。在离开故乡以前他游览了峨眉山,顺江而下,离开巴蜀时,他说:“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这之后他一面游览名山大川,一面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唐代统治者提倡道教,特别是唐玄宗曾多次征辟道士隐者入宫,于是由隐而仕的“终南捷径”为唐代士人入仕的一条通道,走这条道路既可以享受山林之美,又可以直登庙堂,取得功名,这对于酷爱大自然的李白来说,当然是一条十分理想的道路。不过李白并非通过“终南捷径”猎取荣华富贵,而在得到皇帝重用、施展济世安民的政治抱负之后,“功成身退”,回归大自然。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说得很清楚,他隐居山林是为了等待时机,建功立业,“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当他“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还是要“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也即是最终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同类推荐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趣味文化常识竞赛题库

    精心编就1000多道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内容涵盖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既突出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游弋在逸闻趣事点缀的知识星空里,自由翱翔,体味知识带来的无限乐趣。
热门推荐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只有豁达的人懂得“舍”与“得”的哲理。人生是需要随时面临选择与放弃的,不放下过去的伤痛,你就永远无法尝试新的快乐:不埋藏旧的记忆,你就无法面对新的开始……选择与放弃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成功与否,要看我们能否合理取舍。远离浮躁,从容选择,是一个现代人适应社会环境的基本要求。
  • 人血雪糕

    人血雪糕

    相隔不到一个月,西京师范大学一个又一个女生失踪。每一个女生都有着雪白的肌肤,尖尖的下巴,笑起来像一汪泉水。有人看见她们都是在傍晚时分穿着件火红的羽绒服满脸不高兴地走出了校门,然后,就像一团火熄灭在黑暗里,没有人知道她们去了哪里…(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琴洛天下:鱼妃,不许玩暧昧

    琴洛天下:鱼妃,不许玩暧昧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她,倾国倾城,清冷深情他,君临天下,铁血无情他等待她千年前世未能相守,今生绝不相离美男们,别玩暧昧!我家男人不好惹~他最大的情敌是谁?这个么……你猜?伊琴仰望碧海蓝天,眼神深情款款,坚定的道:“洛,没有人能阻挡我们相爱,你一定要等我!”洛,我的夫,我用七魄换你我同生同死,我用三千银丝换你我一生一世,我用痴傻一回换你我缱绻千年
  • 聊斋(当下版)

    聊斋(当下版)

    不是只有古代才有聂小倩和宁采臣的。书生与靓鬼的故事没完没了,不过现代的聂小倩招数更多了,而宁采臣也不是那么懦弱了……
  • 民国烟雨情:风雨浓胭脂乱

    民国烟雨情:风雨浓胭脂乱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这一年的春天夜里,小姑娘唐茉喜遇到了从天而降的万嘉桂。这墙头上摔下来的美男子,噗通一声砸在了茉喜的心尖上,叫她一见钟情。爱一个人,爱到想把他吞进肚子里。巴结着他、讨好着他,就像中了邪一样,一颗心张牙舞爪地要往他身上扑。简直抓心挠肝、走投无路,恨不能一头撞死在他面前,肝脑涂地,好让他瞧瞧自己的血、自己的心。她白天想着他,夜里闭了眼,梦里还是他。笑微微讲话的他。戎装整齐的他。留了张字条就无影无踪的他。天下第一好的他。可是,情途长如三生路,她不舍昼夜地跋涉,能否博得他的一回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火凤凰之庶女为妃记

    一朝穿越;她本想安平和乐地度过这一生;她本想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奈何她不去找麻烦,麻烦却来找她;还真当不发威的老虎是病猫呢;既如此她也只能正当防卫了,若是不小心让你们伤了残了,那可真心对不起了,我会给你们烧三炷香的。即使人人欺她、厌她、烦她、辱她、骂她;她依旧我行我素;她也一直不急、不争、不怒、不燥、不怨;但别当她真吃素;大婚过后;他被迫与娇妻分榻而眠;他几次想温香软玉在怀都被各种状况打断;敏锐的嗅觉让他闻到了阴谋的味道,他的小王妃,很有趣;既如此他不介意一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他觉得似乎王府里有一个这样的女人也不错。他对她说:“我会一直爱你、宠你、怜你、疼你、护你,直到生命尽头!”她对他说:“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

    本书紧扣《规范》的基本精神,结合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解读《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以及内容体系,重点解读六条师德规范的内涵,疏理其间的逻辑关系,构成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后太刁蛮

    天团皇妃驾到:朕的皇后太刁蛮

    江湖传言武林盟主家的女儿南宫瑾儿精通诗词,貌美如花。江湖传言谁若娶了南宫瑾儿,南宫老爷就将武林盟主之位让给他。可是江湖还传言,南宫瑾儿曾说,将来会娶上一房美相公和数房夫妾。虽然这些只是传言,却足以让世上的男人闻南宫瑾儿而丧胆,若娶了她那不就意味着以后会……去你的貌美如花,头上的帽子可要紧,千万不能让它变成绿色的。可是这世上就是有些不怕死的,而这些人中还有个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当今的皇帝,他胁迫南宫老爷娶了南宫瑾儿,还立她为了皇后。只是为什么这个皇后行为如此乖张,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