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29

第29章 李白与楚文化(3)

为什么李白那样崇敬孟浩然呢?这是因为李白与孟浩然有相同的政治抱负和思想性格,或者说在孟浩然身上李白看到了自己理想的人格。李白与孟浩然共同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们都想建功立业,都有饱满的政治热情,远大的理想,愿把自己的才智献给太平盛世。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抱负,想做帝王之师,“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孟浩然为孟子之后裔,受儒家入世思想之熏陶,也具有积极入世之心,有远大的抱负,他说:“吾与二三子,平生交结深。俱怀鸿鹄志,共有鹡鸰心”(《洗然弟竹亭》),“杳冥云海去,谁不羡鹏飞”(《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谓余搏扶桑,轻举振六翮”(《山中逢道士云公》),“再飞鹏击水,一举鹤冲天”(《岘山送肖员外之荆州》),“安能与斥,决起但枪榆”(《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这一类诗把自己比为大鹏、鸿鹄,把胸无大志的世俗小人比为斥,这与李白极其相似。李白也是以大鹏自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的《大鹏赋》更是把大鹏作为自己理想的化身,把胸无大志的小人讥笑为“斥之辈”,这说明李白与孟浩然都有共同的宏伟抱负。

李白与孟浩然都采取了“养望待时”,以隐逸求仕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他们都有过隐居的经历,李白曾在蜀中隐于岷山之阳(大匡山),后又与“竹溪六逸”隐于徂徕山。孟浩然更是长期隐于鹿门山,但他们都不是为隐居而隐居,而是要通过隐居获得较高的声誉,求得有力者的推荐。李白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食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孟浩然虽隐居于田园也是以隐居为手段,以岀仕为目的,他“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晚春卧病寄张八》),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要结束隐居,实现报国之志,“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送陈七赴西军》)。李白与孟浩然都是身在山林而心怀朝廷,这方面有许多内容相似的诗歌。孟浩然:“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途怜上林雁,冰判已回翔。”(《自浔阳泛舟经明海》)“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久滞越中贻谢甫池会稽贺少府》),“寄语朝廷当事人,何时重见长安道?”(《卢明府送郑十三还秦兼寄之什》)李白在这方面的情感更强烈,“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他盼望着“何当赤车使,再往召相如”(《赠崔侍御》)。

李白和孟浩然虽然用世心切,但并不趋炎附势,苟取富贵,他们都卓然傲世,鄙视权贵,决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正因为如此,他们在仕途上很不得意,陷于想入世而又历经挫折,想出世而又不甘心老死于林泉的双重矛盾之中,因而他们的内心都充满着牢骚幽愤。孟浩然一方面是“冲天羡鸿鹄”,另一方面又“争食羞鸡鹜”,他想入世做官,但又不愿与像鸡鸭那样的小人去争食,不愿去走后门投靠权贵,他说:“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早朝非晏起,束带异抽簪。”(《京还赠张淮》)用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和嵇康自称“七不堪”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去趋奉长官,忍受官场对个性的约束。他说:“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晚春卧病寄张八》)他认为世人只顾自我吹嘘,社会陋俗使人知音很少。他埋怨“乡曲无知己,朝端乏故亲”(《田园作》),“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送金大凤进士赴举》),“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留别王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实际上是说自己怀才不遇,无人援引,未得明主所用。李白在这方面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他高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闾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梁甫吟》)。他始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高尚情操,他说:“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其十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与孟浩然在超出俗流,保持高尚节操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李白与孟浩然都非常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有一种亲和力,他们理想的人生道路是功成身退,在建功立业之后,回归到大自然。他们在入世的过程中颇受挫折,心灵上创伤累累,又在大自然中寻找医治心灵创伤的灵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和恬静,因而他们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美景的山水诗篇。孟浩然《自洛之越》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怨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又云:“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秦中苦雨思归》)表明他要告别尘世间污浊的名利场,到山水中去寻找乐趣,“隐鹿门以诗自适”,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他在《涧南即事贻皎上人》中云:“敝庐在郭外,素户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歌唱南轩。”《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天。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他的这类诗表达了在美好的大自然中恬静自适的心境,《夜归鹿门歌》云:“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棲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在诗中表现了人与自然浑一的清幽境界。他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幽美静谧的环境与怡然自得的心情相互融合,表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李白生长在景色幽美的西蜀,隐居于山势雄奇、飞瀑流泉的大匡山,故乡的奇山秀水使他热爱大自然,他希望在建功立业之后功成身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他从政失败后,“脱屣轩冕,释羁韁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优游没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李公新墓碑》)。他一生“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经常沉醉在大自然中,忘掉怀才不遇的苦闷。他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白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成了心心相印的好朋友。《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将月伴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明月和影以及鲜花都成了他的好朋交,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王夫之《唐诗选评》评此诗:“清旷中无英气,不可效陶,以此作视孟浩然,真山人诗尔。”这首诗飘逸清旷,与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风格非常相似。

李白与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上都主张“贵清真”,自然浑成,反对刻意雕饰,历代的许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孟浩然的诗歌艺术特色是“清淡”,也有“清新”、“清远”、“清旷”、“清雅”、“清真”之说,总之,围绕一个“清”字,杜甫称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所谓“清,朗也,澄水之貌”(《说文》),也就是明净澄澈之意。“清”还包含着风骨的内涵,王运熙、杨明先生说:“结合盛唐不少诗人力追建安风骨的倾向看,其所谓清或清新,一部分与风骨相通。”(《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孟浩然清新、清淡的诗风,是对南朝至唐初诗坛上流行的“绮靡”之风的否定。闻一多先生对此有很高评价:“到孟浩然手里,对初唐的宫体诗产生了思想和文学两重净化作用,所以我们读孟的诗觉得文字干净极了,他在思想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当与陈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净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在文字净化方面,只有摩诘、太白、香山可以敌他,但论纯自然不事雕琢这一点,那只有在他以前的陶渊明到此境界了。”(郑临川《闻一多先生说唐诗》)闻先生说孟浩然是“宫体诗的净化者”,“盛唐初期诗的清道者”,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李白与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李白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思想,更高地举起诗歌革新的旗帜,批评了自从汉赋以来过于浮艳的创作风气,主张恢复《诗经》、《楚辞》文质并茂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审美风格上明确地提出了追求清新、自然、真切之美。他向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反对盲目模仿前人和雕琢藻饰的创作倾向,反对“东施效颦”。李阳冰说:“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草堂集序》)李白对唐代诗歌革新,不仅继承了陈子昂的事业,也与孟浩然一道,共同努力才取得了伟大成就。

正因为李白与孟浩然在理想抱负、思想性格和创作风格等方面的一致,孟浩然又比李白年长12岁,李白就对这位兄长般的知音非常尊重和崇敬。

李白与孟浩然都是中华文化孕育的盛唐时代产生的伟大诗人,因而有上述相同之处,这些相同之处也就是那个时代诗人的共性。但由于李白与孟浩然的青少年时期,是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下,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因而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创作风格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各有其个性特征。人们总是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在特殊的环境中创造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这种地域文化必然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及其成员。人们在青少年期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会在他一生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弗洛伊德说:“儿童期经验是成人个性区别的根本来源。”(见哈里斯《文化人类学》)我们在研究李白与孟浩然的不同时,不能不研究他们的家庭教育与地域文化背景的不同。

孟浩然在《书怀贻京邑好友》中说:“维先自周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他是孟子的后裔,世世代代以诗礼传家,从小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再看其地域文化背景: 襄阳虽属楚地,应当是楚文化圈,但他不是楚文化的腹心地,它的地理位置紧靠河南,中无大山阻隔,受河洛文化影响很大。河洛文化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地区的文化,洛阳是周朝的王畿之地,周公旦曾在此制礼作乐,可以说是“周礼”的发源地。孔子曾到洛阳学习周礼,而后创立儒家学说,可以说洛阳是儒家的发源地。从东汉至隋唐,洛阳一直设有太学,传授儒家经典,成为全国传播儒家思想的中心之一。东汉末,北方战乱不已,笃信儒术的刘表作荆州刺史近二十年,驻节于襄阳,河南南阳一带也属他管辖,他十分重视教育,尊重儒家。北方关西、兖、豫等地的经学大师,为躲避战乱,云集于相对安定的襄阳,研究经学,教育后生,襄阳成为当时全国经学研究的中心。全国一流的学者,经学大师宋仲子、司马徽、颖容等都曾在襄阳讲学,远在西蜀的尹默、李仁也到襄阳求学,可见当时襄阳的儒风盛极一时。孟浩然的祖辈很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迁移定居到襄阳的。总之,孟浩然的一生主要是生活在儒风较盛的襄阳,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孟浩然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占有主导地位。

由于李白与孟浩然生长的地域文化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同,因而在思想性格与创作风格上也有以下的不同:

李白的叛逆性格很明显,在他的诗歌中敢怒敢骂,其笔锋之犀利,抨击之猛烈,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他公开辱骂唐玄宗周围的权贵们是“蟊贼”、“苍蝇”、“鸡狗”、“魑魅”,在《雪谗诗》里大骂杨贵妃是祸国殃民的妲己、褒姒。在《古风》其五十一中以殷纣王、楚怀王这类昏君来影射唐玄宗,在《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更大胆地提出“社稷无常奉,明者守之;君臣无定位,暗者失之”。他并没有把皇帝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上天的代表,认为祸国殃民的昏君就应当垮台。孟浩然深受儒家的“温良恭俭让”的教育,崇尚中庸之道,在诗歌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虽有牢骚而“绝不张怒”,感情十分平和,找不出像李白那样情绪激烈的诗句,即使最激烈的也不过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也不过是一种谦谦君子的反话,并不是直率的抗争。

李白诗歌的风格主要是浪漫主义,善于运用想象、虚构、夸张的表现手法,引进大量的神话传说,使诗歌显得飘逸、豪放、瑰丽,“飘飘然有凌空驭风之意”。这是受巴蜀传统文化影响之故。孟浩然的诗歌主要是现实主义的风格,对于客观景物和思想情感以写实的白描手法来表现,这是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的传统。

李白与孟浩然生活经历不同。李白走遍南北各地,广泛接受各地域文化之熏陶,生活道路大起大落,曾十分荣耀地被唐玄宗“降辇步迎”,供奉于翰林,也曾坐过监牢,披枷戴锁流放于夜郎。李白广泛深入地接触了社会各阶层,孟浩然虽然也漫游吴越巴蜀等地,但游踪远无李白那样远,生活的道路也比较平缓,生活的面比较狭窄,因而孟浩然诗歌创作的题材和内容远比李白的诗歌狭窄单薄得多,没有像李白那样的鸿篇巨制。苏轼说:“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后山诗话》)这个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一方面肯定孟诗“韵高”;一方面说“才短”,“无材料”,其意思是说孟诗表达技巧不足,素材积累较少,题材比较狭窄。

李白与孟浩然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都是唐代诗坛上的明星,而各自又不同,李白像是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大江,而孟浩然像清澈澄碧,平缓流淌的小河,都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类推荐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金开诚编著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古代舞蹈史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热门推荐
  • 极品逍瑶:云家四小姐

    极品逍瑶:云家四小姐

    云家四小姐?如假包换!痴傻儿?应该没错!丑八怪?千真万确!但是,废物?尼玛别以为没灵力就是废物,尼玛别以为自己灵力有多强大!!!宫主是她仆人,门主当她厨子,战神成她打手,冥王与她契约,一个比一个牛逼的人缠着让她收为己用时:云家四小姐?您说的是那个云家?抱歉,心情不太好,给玩没了!痴傻儿?男女不分啊你,白痴!丑八怪?看看姐身边的这些,再自个去照照镜子,姐实在是不想打击你……废物?没灵力?关门,放……算了,一起上吧!且看曾经的一代天之娇女碰上了二十一世纪最狗血的‘穿越’在同一片大陆重生之后如何扮猪吃老虎把坑蒙拐骗狠懒邪发挥到极致,与股掌间玩转天下逍遥一世!【正剧浓缩版】:她,萧小柒,苍云大陆第一世家萧家的天才,一场阴谋,被至亲之人舍弃,被至爱之人背叛,含恨而终。她,云轻瑶,苍云大陆最末世家云家的小姐,一场重病,灵力全无,丑颜残容,被至亲遗弃,自生自灭。一场倾天赌局,一次精心设计,她成为了她,至此,天下局势因她的重生而波涛暗涌,而王朝,则等着她颠覆。......当一切自以为尘埃落定,却没想到只不过是开始,她,又该何去何从!【萧瑶语录】:她说:从今以后,世上再无萧家小柒,有的,只是一个与天争命的云轻瑶!她说:天既弃我,我便逆天,世若不容,我便灭世。她说:光明的背面一定是黑暗么?正义的背面一定是邪恶么?如果这一切都不过是场未醒的梦,那么为了我的梦境我愿意毁灭三界,因为我爱的背面,是绝望和惨烈。她说:......PS:女强文,玄幻+言情,美男多多,炮灰不少,结局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谁将与她,携手同行,仗剑天涯,醉看十里桃花,共赏千江明月?------------------------------【我是如风华丽的分割线】---------------------------------【片段一:“大家都洗洗睡吧,那地上的人,随便找人给我治治,别死在我这。要是死了,就当花肥吧,定能培育出极品草药。”略显慵懒的打了打哈欠,这看了一晚上的戏,还真是有点累了。而在其身后那一群黑衣人就这样眼神错愕的看着那一抹白色肆无忌惮的消失在众人的面前,隐藏在面具下的嘴角微微抽搐着,这女人到底是何方神圣?……【片段二:“嗯,黑蛋,虽然这天气挺冷的,容易感冒着凉,但是我还是觉得你不穿衣服比穿上衣服好看。”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不看心尘文章的人会后悔,看了心尘文章中途弃文的人更会后悔,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心尘的文斟词酌句,不是快餐,是为着最终理想而奋斗的心路历程。如果有喜欢“咿咿呀呀”小学生作文式的亲们,请慎入!-----------------------------------------------------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内容提示:当一切成为历史,是否尘埃落定!不,我绝不要做亡国之君的皇后!我要离家出走!我要扭转我在南唐的命运轨迹,我要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环!可为何红尘中的颠沛流离,逃不过你冥冥中的招唤!忘不了仙瑶林里的惊鸿一瞥:错过一时便是一世!忘不了望月亭里初见时的心动:遇见了便是再也逃不过的劫!他说:“薇薇,为了你我要亲自将南唐攻破!”他说:“薇儿,为了你朕绝不做亡国之君!”爱缠恨绕,江山美人,红颜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小周后\赵光义,剪不断理还乱!虽为穿越文,却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戏说南唐如何因"我的穿越"而对宋军顽强抵抗!谢谢亲们的支持!
  • 善待命运

    善待命运

    《善待命运》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至道

    至道

    修武,锤炼本身,提升本身力量,炼体。修魂,锤炼灵魂,提升本源力量,炼神。修道,感悟天道,汲取天地力量,炼气。
  • 你丫抢婚有完没完

    你丫抢婚有完没完

    身为京城首富的秦府,一直有个最大的秘密那就是------秦老爷竟穷地连女儿都养不活了!只好选一个富贵女婿来担当重任。但秦小姐,却人冷如冰,难起一丝涟漪!她深信,多情是人生的最大不幸!既然婚姻只是人生必然的旅程,那嫁与不嫁?嫁与什么人又何妨?可惜,上天总好像与她做对!不,确切地说,有一个男人总是与她做对!每一个大婚之日,他都恶劣地出现!抢婚,抢婚,抢个没完没了!第一次抢婚的理由是,因为太无聊了,他要小赌!第二次抢婚的理由是,大红花轿穿过他的府门,他看着碍眼!第三次抢婚的理由是,好歹已经有了肌肤之亲,为何不给他这个奸夫打声招呼而第四次更夸张,竟然在京城地下挖了一条地道直通新房,干什么?抢婚呀!可真等到他自己也想过过当新郎的瘾时,报应终于来了,新娘子又被别的不明人士抢走了!可恶,抢婚-----可是他的专利权呀,竟然有人敢侵犯他的权利,这不是找死吗?秦涟漪-----面对尘世,就算再冷然,但她毕竟是个女人,有些东西还是放不下,生命这东西就像一朵美丽诱惑人的花,而她的生命则仿佛一朵被折断的花,拿走不是,丢弃也不是,接回去更不可能,真是左右为难。唐天齐-----她这样冷冰冰的人,难道对关系女子重大名节的事情就真的如此无动于衷?终有一天,他要找到让她惊慌失措的事情以供自己娱乐,至于现在嘛?仅仅只是个开始,后面的戏码更多,更长,更精采。林怀玉-----他曾经以为这上天是眷顾自己的,如今却觉得,这一场婚事,仿佛是月老打的一个呵欠,如今,清醒了,原本一切美好的梦想,彻底成了泡影。夜媚娘-----这一抱,那么紧紧的拥抱,尽管动机只是为了让她不伤害他的妻子,但却唤醒了她心中早已掩埋许久的温柔。唐玉轩-----她呕吐的样子很美,许多年之后,当他流离失所,四处被官兵追杀的时候,他偶尔停下来之时,他记忆最深刻的反而是她吐的一塌糊涂的那个午后。风为织-----如果没有那伙山贼,如果没有轻尘的那些隐瞒,一切是否都会不同呢?可惜,人生没有什么如果,有些东西永远回不去了!柳轻尘-----也许,再轻的尘土即使想飞上枝头,也总归只会随风而动,直到有一天风遗忘了它,尘土怎可留住风的脚步呢?秦天放-----她与他,就好像她是开在宋代文人笔下的一朵清梅,而他的心则在明代的墙角枯萎着。唐心儿-----敢和她抢男人的女人,那下场只有一个字,死,死,死!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所治病症:美容老偏方:美白、保湿、晒伤、油性肌肤、黄褐斑、毛孔粗大等。抗衰老偏方:去皱、脱发、老年斑、皮肤老化、脸色不好等。瘦身老偏方:减肥、体型不均、降血脂、瘦脸、萝卜腿、象腿等。筋骨老偏方:手脚发凉、关节疼痛、足跟痛、闪腰、颈肩疼等。妇科老偏方:痛经、月经过多、月经不调、阴道炎、下身瘙痒等。房事老偏方:房事后腹疼、排卵期出血、性冷淡、阴道干涩等。乳房老偏方:丰胸、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部下垂、乳房胀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