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一九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一部《武昌革命真史》,精装的全一册,纸面平装的共三册,出于曹亚伯手笔。曹亚伯是怎样一位人物呢?得先介绍一下。曹是湖北武昌人,清末,他和禹之谟、黄克强、宋教仁、张难先、陈天华、刘揆一、吴兆麟等,同为革命团体“日知会”会员。甲辰九月,黄克强、刘揆一谋在湖南起义,曹至长沙为援助。不幸事机不密被泄,黄克强潜避长沙吉长巷黄吉亭寓所。后黄乘一小轿,垂下轿帘,曹怀手枪,紧随轿后,得以脱险。孙中山在海外为革命奔走,曹筹款助孙旅费。辛亥八月武昌革命军起,曹和孙结伴归国。此后,孙起兵护法,及督师北伐,曹赞襄其间,功绩都是很大的。孙逝世,他目击政局混乱,便在昆山购地数十亩,经营农场,植树栽花,居然市隐。自国民党改组后,一般青年,大都数典忘祖,轻视前辈,他认为这是不知革命历史所致,所以他就发愤整辑其多年珍藏的“日知会”文书笔记,及辛亥武昌革命一切文告等等,写成《武昌革命真史》,凡数十万言。曹和中华书局主持人陆费逵(伯鸿)为旧相识,该书即归中华书局发行。一九二九年交稿,至一九三○年春间出版。
书甫出版,不料某些国民党分子大为嫉妒,以为该书抹煞起义的各团体,而独归功于“日知会”,有欠公道,便联名呈请党部禁止发行。于是党部雷厉风行,令中华书局把所有成书,不论精装平装一律缴出,不得隐藏,且当场用截刀拦腰截毁,只有中华编辑部高级职员留着一二册,真成为仅存的硕果。
至于该书的内容,不妨在这儿谈一下:首冠一叙,那是曹亚伯自己撰写的。正文分十五章:(一) 黄克强长沙革命之失败;(二) 武昌日知会之运动;(三) 同盟会之成立及吴樾炸五大臣;(四) 陈天华投海;(五) 孙文革命之追记;(六) 欧洲学生之革命潮;(七)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八) 殷子衡之日记;(九) 被难各人略述;(十) 禹之谟之死难;(十一) 徐锡麟刺恩铭;(十二) 各地纷起革命军;(十三)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十四) 杨笃生蹈海;(十五) 铁路国有问题与武昌起义前之准备。附录武昌首义人名表。铜版印载遗像很多,如邹容、史坚如、黄克强、宋教仁、孙中山、陈天华、吴樾、刘敬安、季雨霖、徐锡麟、秋瑾、陈伯平、马宗汉、熊成基、温生才、蒋大同、赵声、杨卓霖、杨毓麟、杨德麟、袁礼彬等凡二十余幅。又有长沙日知会账目、刘敬安办日知会时之墨迹、孙中山遗墨、冯启钧之名片、殷子衡在狱中之肖像,黄克强、胡展堂对黄花冈一役报告书真迹,都是值得重视的历史文献。希望有关方面把这书翻印出来,否则任它湮没,那是很可惜的。
吴友如和《点石斋画报》
我们的国画,一向是保守的,一成不变的,认为前人的作品已经到了最高峰,好像无可进展了。画花卉的,总是在题识上写着仿黄荃或赵昌;画山水的,也总写着临倪迂,学大痴。这样一来,在艺术上有了限制,大大他削弱了创造力。但在数十年前,却有了一位在绘画界别树一帜的画家,那就是吴友如。
吴友如,江苏元和人,名嘉猷,从小死了父亲,很是孤苦,由亲戚介绍在阊门城内西街云蓝阁裱画店做学徒。这云蓝阁是兼卖书画的,那些书画大都陈腐粗俗,不堪入目;不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蜡笺对,便是什么“关圣帝君”,“姜太公钓鱼”、“张仙送子”等画像。即使画些山水花卉草虫翎毛,也是幼稚平凡,没有些儿艺术价值。这种作品,大家都叫它“作家货”,主顾都是来自乡间不解文化艺术的老农民,买了去用来遮遮墙壁罢了。就苏州来讲,卖“作家货”的地点,一部分在城中玄妙观内,一部分便是阊门西街一带,所以云蓝阁的营业是比较兴旺的。吴友如在书画氛围中瞧得多了,也能动笔描摹。附近有位画家张志瀛,看见他的作品,认为笔致不俗,可以造就,便尽心竭力的加以指导。吴也的确聪明灵巧,没有几个月,有飞速的进步,什么都能画,那人物仕女,更为擅长。渐渐地一班士大夫们也赏识了他,送润求他作画,且比他为明朝的仇十洲。那仇十洲是漆工出身,后来作画,却能享着盛名。
吴友如的声名一天天的大起来,甚至清朝皇室也招他绘图。吴费了几个月工夫把画完成,因不惯束缚,急急的南还。他路过上海,这时申报馆附设的点石斋,正发行《点石斋画报》,每月出版三期,随《申报》附送,也可以零售,每期五分,便请吴友如担任绘画主干。这画报是用连史纸石印的。石印在中国,以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为最早,由法国人翁相公及华人丘子昂二人主持,然所印的,仅限于天主教的传教印刷小件。石印成为书册,那点石斋可算首屈一指的了。吴友如在这石印有利条件下,就把新事物作画材,往往介绍外国的风俗景物,那高楼大厦、火车轮船,以及声光化电等科学东西,都能收入尺幅。当时一班守旧的画家群起反对,以为这样的画,失掉画的品格,直把吴友如骂得狗血喷头。但他置诸不理,一心从事新的写真。他说:“绘画当跟时代而变迁,时代有这东西,尽可取为画材。我们瞧了宋元人当时作画,也不过画些眼前景物罢了。那么现在既有新事物和我们接触,为什么要把它拒绝呢!”经他一提倡,跟随他的有金蟾香、周慕桥、何元俊、田子琳、符艮心、葛尊龙、马子明、顾月洲、吴子美、沈梅坡、管劬安等,画新事物成为一时风尚。且有好多作品,更具民族意识,如“会审公堂”、“大闹洋场”等都是。
可是,《点石斋画报》由英国人美查掌握,很受拘束,吴友如就借端告退,自己创办《飞影阁画报》,来和《点石斋画报》竞争。这时,从前教导他作画的张志瀛正潦倒海上,便请张来画报馆工作。若干年后,坊间汇集吴的作品,印成《吴友如画宝》,在绘画史上放一异彩。至于吴的扇轴流传很少,原因他终年尽力在石印稿上,没有时间作其他挥洒。他画仕女,有《杨贵妃百花亭醉酒故事》,笔法娟静,能于改七芗、费晓楼、胡三桥外别成一派。他又画过《水浒传》及王韬的《淞隐漫录》,现已绝版,不易见到了。
《点石斋画报》自吴友如脱离后,顿觉黯然无色,因此注全力在印书方面。首印《康熙字典》四万部,没有几个月便销完了。第二批印六万册,恰巧科举士子北上会试,路过上海,纷纷购置,有一人买五六部,作自用和赠人之需。所以又争购一空,点石斋方面获得了一笔厚利。到了一八八一年,粤人徐鸿复设同文书局,有石印机十二架,职工五百人,翻印《二十四史》、《康熙字典》、《佩文斋书画谱》等,称为同文版。又宁人某开设拜石山房,和点石斋成为三鼎足。但这三家印出来的东西都是黑色的,直至富文阁、藻文书局、宏文书局的开设,才进一步有彩色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