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进补来延年益寿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想通过进补获得健康的人都能明明白白知道进补的量与质。事实上,一般人根本自己不能判断用量是否合适。
每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
甜甜的,酸酸的,咔嚓,咬上一口,那清凉的滋味,从舌尖,到喉口,到胃肠,让你在甘香中品味一份惬意,舒畅身心。这就是苹果,普通常见但却又内秀无比的苹果。
作为人类作为栽培史上较早出现的水果之一,苹果从来没有缺少过人们对它的厚爱。从北至南,从东到西,五大洲四大洋,到处都有蓊郁的苹果种植园,到处都有它那圆圆的,可爱的身影。而苹果本身,确实也没有辜负人们对它的那份厚爱。食用,它清凉爽口;药用,它生津润肺,补脑养血,安眠养神,解暑除烦,开胃消食,还能醒酒。无论是对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胆不和或肠胃不和所造成的失眠症,它都有较好的疗效。
在荷兰,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一个苹果(以及两匙洋葱和四杯茶)的人比少吃苹果的人,心脏病发作的机会减少了32%。
“每天一个苹果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是美国营养学副教授库绪博士的建议。
库绪博士的建议是基于苹果中所含的橡黄素来说的。橡黄素能有效治疗心脏病,还可以抗癌。实验研究发现,它可以抑制肿瘤的成长,并且能防止癌细胞扩散。
库绪博士说:“当你把单一细胞暴露于致癌物中,然后再放入橡黄素,就可以防止突变发生,也就可以防止致癌物活动。就橡黄素而言,苹果是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
撇开这个最近的发现,苹果最为人知的或许就是它的膳食纤维了。它含有易溶解的和不易溶解的膳食纤维,一个带皮的147克重的苹果约含有3克的膳食纤维。
不易溶解的膳食纤维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上,这种膳食纤维一直以来被认为可以减缓便秘。然而更切身相关的还不只是舒服而已。研究显示,这种膳食纤维在消化道上运作缓慢可预防息室病(即大肠中长了小囊)以及结肠癌。再者,不易溶解的纤维有饱胀感,因此苹果是一种控制体重的绝佳食物。
苹果中的易溶解的膳食纤维和燕麦麸中的一样,但与不易溶解纤维的运作方式不同。虽说易溶解纤维经过消化道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它会在消化道中形成一种像凝胶一样的物质,可降低胆固醇,并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
还有一种易溶解的膳食纤维叫做果胶,它似乎可以降低肝脏中产生的胆固醇含量,提供双重的防护。美国食品营养专家许博士说:“果胶能形成凝胶,延缓消化,可以延缓血糖的增加,所以对肥胖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吃苹果应尽量选择新鲜的,如果自己不喜欢的可以不吃。比如胃功能不太好,就要适当控制一下苹果的酸、甜度。吃苹果要不要削皮呢?考虑到无法知道自己买到的苹果是否属绿色食品,即使知道苹果皮营养丰富,也最好能忍痛割爱,削去果皮。而对生吃苹果有禁忌的人,自己动手榨汁、加热、烤着吃均可,则另有一番风味。市售成品果汁往往含有添加剂,尽量不要食用。开动脑筋,吃苹果也会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西谚说:“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热爱生命的朋友们,请每天吃个苹果吧!
健康习惯小贴士:
科学吃苹果: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苹果;防治心血管病和肥胖症则应选择甜苹果;治疗便秘时可吃熟苹果;医治结肠痉挛引起的腹泻宜吃生苹果;苹果汁可防治咳嗽和嗓子嘶哑;苹果糊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消化不良的最佳食品。
冬季进补切莫盲从
羊肉当归火锅,枸杞人参炖乌鸡,附子狗肉煲,黄芪虫草煨老鸡,板栗爆牛鞭,桂元甲鱼汤……只要一看到各大餐馆挂出的这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菜名,人们就知道,冬季进补又开始了。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冬季进补的习惯,还流传开了“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类的俗谚。冬季北风凛冽,山寒水瘦,气温低下,人体的各种功能都处于较低的状态,适当吃一点补品,确实可以起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冬至之后补一补,也实属应该。
然而,对于如何进补,人们却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东西,不论食品、营养品,还是具有保健作用的药品,都在冬季进补范围之内。于是乎,滥用补品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如此,古时亦然。清代名医徐大椿针对当时一些庸医乱给病人服用人参的情况,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滥用人参等于图财害命。徐氏认为,人参价格昂贵,有一定补养作用,但其应用前提应该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若给身体强壮、内有食积及痰火之人服用人参,则不仅起不到补养作用,反而还会加重病情。这样一来,病人既花费了金钱,又有损健康,庸医的做法与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
身体是否需要补养,究竟应该怎样补养,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一般来讲,体质虚弱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不同;体质特征,有易于上火、喜暖怕凉、肾气虚弱、脾胃欠佳之差异……如果不加分析,盲目进补,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举例而言,脾胃虚弱的人,滥用膏滋等滋腻之品,可使人脾胃更虚;易于上火的人,滥服鹿茸等温补之品,会使人火气更大。可见,不论养生与治病,都应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也就是说,人体要健康,除了阴阳气血充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于人体各项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其核心在“调”而不在“补”。
因此,补品虽好,却不可滥吃。冬季进补,应该在有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滋补食品及调养药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进补的目的。
那么,不同体质的人冬季进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冬季阴虚调补三忌
中医认为,阴虚临床症状为头晕眼花、心烦、易于激动、失眠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因此,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和饮食调补方面,应注意如下三忌:
第一,忌吃辛热、甜味食品。如狗肉、牛肉等,在烹调中,忌多放葱、姜、蒜等一类辛热调味品。至于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制品更应忌吃。否则,轻者容易引起口干咽燥,重者会引起大便燥结,甚至出现出血症状。
第二,忌吃海鲜等发物。如黄鱼、带鱼等。尤其是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中,大部分表现为阴虚火旺的症状,在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如果食用海鲜,如火上浇油,会加重病情。
第三,忌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患者消化功能虚弱者,忌吃不易消化的肉类补益食品。因为阴虚患者常常出现大便燥结,宜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一些润肠之品。否则,食物不消化,只能加重病情。
2、冬季阳虚调补三忌
中医认为,阳虚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怕冷,少气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舌苔润滑,脉微细、沉迟无力等。因此,在服用补益身体的食品和饮食调补方面,应注意如下三忌:
第一,忌滥用温补肾阳的食品。如服用鹿鞭、牛鞭、羊肉等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虚火的病理现象,否则容易助火动血,产生病变。同时,还应注意胃纳如何。不少阳虚患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如不先投健运脾胃的药物,容易造成脘腹闷胀、湿浊内生、舌苔厚腻等症状。
第二,忌吃寒性食品。如柿子、黄瓜、藕等,均属寒性食品。阳虚之人食用,容易内生虚寒,全身怕冷,脘腹时感冷痛,大便溏稀,再食用寒冷之物,则寒象更甚,使阳气更伤。
第三,忌吃厚味腻滞食物。阳虚患者容易气血流行不畅,在调补时忌食用如猪肉、羊肉、牛肉等厚味腻滞食物。
3、冬季气虚调补要点
气虚的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也就是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
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着。气虚偏寒者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气虚的女性在秋冬季节应该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在药补上,可以喝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配制的“四君子汤”。
中药强调膳食营养的均衡,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和保持精神愉快,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之说。事实也当如此,药补、食补、动补、神补,只有多管齐下,联袂而行,才能补之得益,从而有效提高生命的活力和抗病能力,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袭。
健康习惯小贴士:
冬季进补,西北地区宜食牛、羊、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长江以南宜食鸡、鸭、鱼等甘温之味;高原山区宜食果蔬、冰糖等肝润生津之物。同时也应注意到人各有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等进补方式。
秋季进补要得法
常言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夏天暑热,容易耗伤人体的精气,再加上秋季气候干燥,导致温热内生,因此,人体在秋季需要得到修复,也就是说,秋季进补正当时。
然而,人们在秋季进补时却常常走入一些误区。
一、无病进补。有的人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想法,而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结果“赔了夫人又损兵”,钱花了,身体也受到损害了。
二、慕名进补。听到别人说什么补药好,自己也买来吃,其结果与无病进补无二,也是耗财伤身,得不偿失。
三、过度进补。虽然药是对症了,却又服用过量,这对身体也会造成伤害。
如此说来,秋天进补应该怎样补?补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呢?
1、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吃某些食物或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身体的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虽然有保健康治疗的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营养学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样化才能供给人体全面的营养。如谷类,主要供给热能和维生素B1;豆类及豆制品,主要供给植物蛋白质;蔬菜水果,主要供给维生素C、无机盐和食物纤维;禽类主要供给脂糖等。秋季要补充因夏季气候炎热、食欲下降导致的营养不足,更应该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及营养的平衡,特别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有效保持肠道水分、防治内燥。
2、肉类未必好,果蔬秋当家
“秋风起,贴秋膘”,于是人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已成为秋季饮食的一道风景。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酸性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实质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根据秋令气候的特点和人体的反应,秋季也宜多吃新鲜瓜果蔬菜,有利于润肺润燥,补充营养。
3、缺啥才补啥,决非多多益善
强身保健,病前预防和辅助治疗是食补的几项功能。然而并不是鸡、鱼、肉、蛋吃得越多越好,食补与药补一样,要遵循“不虚不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人们进补前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补物。正常状况下,注意膳食平衡就行了。
任何食物或补药食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加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4、光“进”不“出”可不行
天天荤腥、餐餐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秋天气候干燥,应适当多进食些蜂蜜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润、味甘淡的食品,既能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有效防治秋燥带来的肺及胃肠津液不足引起的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等身体不适征候,防止出现肌肤失去润泽、毛发枯槁等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进补十分必要,但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适度调理,而不能盲目进补。
健康习惯小贴士:
秋季进补推荐食品:
百合,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
莲子,祛余暑,滋补强身;
山药,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
白扁豆,健脾胃、增食欲;
藕,健脾开胃;
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
栗子,健脾养胃、补肾强骨,
红枣,滋阴润燥、益肺补气。
我们需要补钙吗
人体的正常运转,除了需要从食物中吸取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外,还需要多种矿物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矿物质是钙,大约占了体重的2%。人体内98%的钙都参与了骨骼的组建。
人体的骨骼是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系统,不时刻在发生着新旧更替:在骨的表面,成骨细胞不断吸收钙制造新的骨组织,而旧的骨组织则不断地被破骨细胞破坏掉。在少年儿童时期,新生的骨组织远多于被破坏的骨组织,钙的净吸收量能达到60%,骨骼也因此不停地增长。到20岁左右,骨骼的增长停止了,骨吸收的钙量逐渐减少,不过此时摄入量仍多于流失量,骨质变得越来越密,直到30岁左右,达到了最大值。
从30多岁开始,骨丧失钙的速度逐渐高于吸收钙的速度,从而导致骨质的减少。40岁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逐渐丧失骨质。如果一个人在30岁之前没有存储足够多的骨质,之后又没有补充足够的钙,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丧失越来越多,骨头变得越来越疏松,最终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那就很容易发生骨折,也即人们所说的骨质疏松症。这是导致老年人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大约一半的老人面临这种危险。骨质疏松症的另一个后果是脊柱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导致驼背,压迫内脏。绝经妇女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更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约80%为女性。
因此,人一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保证能从膳食中吸收足够量的钙。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制定的标准,青少年时期【9岁~18岁】对钙的需求量最大,每天要摄入1300毫克;成年人【19岁~50岁】每天推荐量为1000毫克。由于对钙的吸收能力随着衰老而降低,所以51岁以上的成年人的每天推荐量又增长为1200毫克。孕妇对钙的需求量显然也要增加,但是由于孕妇从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也增强,所以每天推荐量没有增加,仍然是100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