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900000001

第1章

再见到阿丹的时候,方小红还住在婆家。

婆家住在深圳关外,与方小红的小家仅一区之隔。坐月子的原因,方小红按照广东人风俗,在百天之内和孩子一起留在婆家,丈夫也只是周末才会过来团聚,美其名曰:放松几天。

前一晚上的排场很大,在关外最著名的恒丰海月酒店摆的宴席。这主要是方小红家公地位和财力所决定的,不然老百姓谁吃得起一千多一桌的饭啊。

阿丹说那一晚她就在大厅里。不仅在,而且是她安排的一切。当时她穿了一身银灰色职业装,手上拿着对讲机,耳朵上面挂着耳机,总是一边走路一边说话。她那双细尖的高跟鞋,不断行走在光彩照人的地面上。每次走到有玻璃地面的时候,方小红都会为她捏把汗,生怕摔倒,搞出洋相,影响了宴席的气氛。

不知阿丹在场子里绕了多少圈,才来到方小红这张台前,与人打招呼并对服务员交代些事情。方小红趁机从侧面打量了她。身材倒还算适中,就是一张脸堆满了笑令人讨厌。方小红心里冷笑,还以为什么了不起的人呢,不过一俗物。阿丹这个名字在她心里一直盘旋着。

后来,也就是再见之时,方小红摇着头说实在记不清了,太多人,场面很大,太乱了。这样说也对,那一晚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抱孩子,端坐在宴会厅主要位置,向每个人微笑,说谢谢。直到后半场,抱着孩子的她,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功臣,在众人的目送下,提前退场,由司机送回家中。一是孩子饿了,二是她的功课已经做完。

想到自己终于住进深圳人的家里,做起本地人的媳妇,再也不用每天叫快餐,不断地更换出租屋,方小红的内心异常踏实。这样的时候难免也想显摆一下,于是会打电话给自己那些老乡或同学。家长里短,说说煲汤、广东凉茶、美容健身保养之类,间中还要夹进几句时髦的粤语。听到电话那端发出羡慕和感叹,她的心里可以舒服几天。讲完电话,她微翘起兰花指,扭动着开始发福的腰身,来到客厅或是阳台上面晒太阳,顺便在阳台上摆弄几下那种可爱的小扁豆。阳光下,那些豆子渗出细润的水珠,闪着银光,总是吸引方小红本是游移的视线。有种做法,是曝晒后与广东腊肉炒在一起,加点蚝油,很是美味。

“我们老家也有这种小扁豆。”方小红看见这种菜很是亲切,忍不住说。来广东后,都是吃食堂或是盒饭凑合,很少看见这么漂亮的蔬菜。

直到一个特殊的时刻,她显得有些慌乱。那是被老公带回家之时。尽管早早睡过,可还没有领证,按照规矩,需要被这个大家庭的人看看,接受检验。如果通过,还要接受长辈们的训话。

第一关便是洗菜做饭。

“不会吧,什么扁豆啊。”未来的姑姐撇着嘴,眼里分明是讥笑。像是方小红大庭广众下撒了一个谎。

家婆本来是过到厨房来取东西,听了这话,也停下脚步,隔着七大姑八大姨们的肩膀,把嘴凑到前边,顺着女儿的话说:“这种东西北方绝对不可能有,你们北方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菜呢。你学过地理没有,这是南方的特产,当年老祖宗们从荷兰引进来的。连阿丹都说这种菜只有在广东才能生长,要是放到北方根本不能活,她还是到了我们广东才见过这种菜呢。”

“可是,看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呵。”说话已经开始没有底气。方小红让自己的眼睛对着水盆。水盆里面,是一双被浸泡太久,变了形的小手。此刻它们正害羞并红肿着去抚摸那一颗颗可爱的豆豆。那一次,她死死地记下了阿丹的名字。

晚饭前的一个多小时,方小红去了趟离家不远的邮电局。本来还想寄封信。只是快走到邮箱的时候,她又看了一遍地址和姓名,突然决定不寄了。最终,只是汇了钱,信留在了口袋里。钱的主要来源是昨晚收来的几个红包。其实,多数都放在了大堂门前签名的地方,有的塞给了家婆。只有偶尔的几个人,像是家婆过去的同事,直接对着孩子走来,轻轻抚摸孩子的小脸或是小手,说着一些相似的吉利话。有的顺便就把红包留在了方小红的手中或是孩子的小口袋里。加上自己原来的一点,凑个整数,方小红给家里寄了两千块。到了深圳以后,这次表现最好。主要是想向家里人显摆一下婆家的实力,让家里人放心。另个原因就是家婆晚上和她一起睡,出出进进,身上放着钱,很不方便。

寄完了,出了门,她又倒回去,在杂志柜台买了本当月的《读者》。

天有些阴,像要下雨。她一路走一路看目录,很快就到了家门前。准备开门的时候,竟然发现阿丹也跟在身后,还是停在同一个铁门前。方小红心里有些乱,脸上还是沉着,装出不认识。阿丹也没说什么话,只是微笑着等方小红按动门上的对讲机。

方小红注意到阿丹手上提着一个印着红字的塑料袋,上面写着万佳超市关外店,里面装着七八个美国进口苹果。那种东西方小红吃过,像是打了蜡,硬,涩,咬起来困难。

把苹果放在客厅中间,那张大理石圆形桌上面,她就大声说话了。她的声音像是刀在玻璃上面摩擦,穿过客厅,经过走廊,让方小红耳朵不舒服。说了一会儿,这个女人便大摇大摆跨进方小红房间。这一回,她像是老熟人一样,捂着自己的鼻子,夸张地叫:“哎呀,味道真臊啊。”叫完,又用手扇乎几下,然后才打招呼,说:“你就是阿红吧。昨天肯定累了。”听她的语气,好像方小红才是需要听客气话的外人。

“我是啊。”方小红冷冰冰地回答,心里面还补充了一句,“怎么啦,是我愿意的,别人想这样累还没机会呢。”故意用眼睛向这个来访者表达着不屑。

听见两个人说话,方小红的家婆和姑姐也跟了进来。

家婆的客家口音挤在阿丹身前,说:“这是阿丹,你们还是老乡呢。”

方小红知道,在广东人眼里,除了讲广东话的人,其他人都是外省人,北佬。甚至也包括海南人、福建人。用说什么话来区划分,不是为了方便,而是为了突出他们自己的优越。

“是吗,可能连邻省都不算。”方小红不冷不热地回答。

“谁能分得清呢,反正都是讲普通话的。”家婆笑着说。

方小红的眼神随意乱搭,一会儿落到家婆刚剪的头发上,一会儿落在姑姐有着前凸的额前,根本不想放在阿丹身上。她当然知道眼前的阿丹讲普通话。只是不愿意随便就把一个讲国语的人都当成老乡,更不要说还有成见。前面说过,成见的起因是蔬菜。

阿丹像是没有发现方小红的不友好,还是笑意盈盈地坐在方小红的床上。她坐得很是靠里,两只手懒懒地拄在身后,感觉有点自来熟儿或是农村妇女的味道。方小红眼看着对方快压住了婴儿的小被子,忍不住皱了皱眉头。阿丹的屁股才向外挪了挪,表现出讨好的样子,很明显是在等方小红开口说话。见方小红态度还那样,她才有点不好意思,于是,想给自己找个台阶。她站起了身,几次用手去拉动身边的窗帘,一会儿让百叶窗透出很多光,一会儿让房间变得很暗,仿佛是来研究窗帘的,等这些做完了,又顺手取下梳妆台上面两张过了胶的照片,是婴儿的照片。她让整个的一张脸对着那些与她无关的照片,而眼神四散着,寻找着。

“你是不是经常过来啊。”方小红不愿意看见她再无聊下去,终于忍着厌恶说话了。

“是啊,我快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了。酒店的人还都以为她是我妈呢。”说这话的时候,阿丹把那张讨好笑脸正对着方小红的家婆,手摸索着家婆的衣角和纽扣。家婆赶紧回应:“是啊是啊,她经常过来的,不过最近来得还是太少了,怎么了,是不是找了男朋友就不来了。”家婆说。

阿丹笑着:“哪有啊,要是有,也先跟您报告。阿姨啊,您要帮我啊。我是外地人,您如果不帮我,我就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婆了,到时候啊,我可天天要闹着您,赖在家里不走啦,看您还管不管。”

说到最后一句,方小红才注意到,除了用上五个您,她们的对话用的全是客家话。当然,阿丹说的这个客家话绝对绝对不正宗,仅仅是客家的味道和调子,说白了,也就是普通话的变音、变调,扭曲。

阿丹用这种语音语调说话的时候,方小红一直在冷眼旁观。她先是注意到因为用力不对,阿丹的嘴变了形,两个肩膀也显得不平。变形的嘴唇里边是一口细细的白牙。有了这种白牙,她的样子还算比较好看。阿丹的眼睛不大不小,嘴倒是很小,脸属于长方形,只是方形之外却又加了许多肉,就像是镜框外面的贴上几块对称的大花边。看了半天,方小红发现,这个阿丹,除了皮肤比较白皙,五官基本上没什么特点。

“你和阿红应该差不多年纪吧。”家婆看了一眼方小红,又看了一眼阿丹问。

方小红没接话,她不喜欢这样的比较。心里想,我怎么可能与她的年龄一样呢。家婆和阿丹关系这么好,这么有话讲,应该是一个辈儿的,即使不是一个辈,至少性格也很相似。当然,主要是神态和那种家长里短的态度,完全没有年轻女孩的气息。

这样想着,方小红的样子反倒平静下来。她表现出一副无所谓。阿丹还是一个劲儿地与家婆说话,又用手去牵住方小红姑姐的衣角,像是准备把身体吊在两个人之间撒娇、打秋千。

她对着姑姐的脸说,“上一次给你拿来的那个东西吃了吗。吃完了再去让那些个台湾佬带呵,反正他们的钱也花不到正地方。”她这样套近乎,把方小红挡在了话题外面。

这副谗媚的神态实在恶心,方小红已经不愿意再看见她的表演,低下头,去翻床上的那本新杂志。

“先不急,还有很多,太难吃了。”方小红听到姑姐说。

“你看看,真是一点也不听话。”家婆把一张无可奈何的脸对着阿丹,像是诉苦。随后又对着方小红姑姐,接着原来的话题说,“唉,你就是不听话,难吃也应该吃呀,吃了身体才能好起来,一定要听阿丹的话,晚上就煲了给你吃。”家婆用的是教训的语气。

话题开始变回轻松,终于绕到嫁人事情上。只听家婆说:“你是不是想找个台湾客呀。”

“我才不找呢,他们就是爱讲大道理。”阿丹“哼”了一声。

“讲道理好啊,说明了他们是讲理的人,最怕的倒是那种无赖。”家婆说。

“不要不要,羞死人了,阿姨你总是拿我开心。”阿丹用她那怪怪的客家话说了差不多二十多分钟,才想起此行的借口——看孩子。她站到地上,对床上睡着婴儿弯下腰,并用手指去摸索孩子的脸蛋。说,昨天忙着忙着都忘了。说完,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包。先是放在孩子的枕边。想了想,又重新拿起,麻利地塞进家婆手上,并压了下。

“不用啦,都是自己人,你这么客气做什么呢。”家婆说。

“什么不用啊。我这是给孩子的,希望她快高长大啊。”阿丹的套话依旧是重复前一晚那些人的。

方小红远远地站着,样子冰冷。阿丹根本不顾及这是谁的房间,她又拉着家婆站在床边聊了一会儿孩子之类的话。说这些的时候,她像是一个生过许多孩子的女人,讲了一堆例如出痱子应该怎么办,有了黄疸怎么应付的话。

大概闻到了厨房里飘出来的菜香,她的肚子竟然不管不顾地发出“咕噜”一声。也许害怕再有响声出来,会让自己难堪,她有些不舍地说,“回去了,再不回去就被炒了。”

听了这话,家婆说:“留下来一起吃饭吧,有你爱吃的五花肉和荷兰豆呢。”

“噢,真是太好啦,阿姨还是你好记性,我就爱吃你们广东那种荷兰豆。可是,这次不行了,只能等下次了,下次您要给我做啊。”

说完,阿丹抓起床上黑色的小包挎在肩上。出门的时候,她回过身,眼睛对着方小红,笑着说:“阿红,我们可是老乡啊,下次一起去逛街吧!带你去几个地方,你肯定没去过的,特别好。”

“好啊。”方小红站在她们的身后,冷冷地回了一句。心里还是愤愤着,“谁要你带呢,我又不是不熟这里。怎么看都是一个死巴婆,事儿妈。怕是你才来深圳不久吧。无论如何,我可是嫁进了广东,怎么说也算是半个广东人,谁和你是老乡呢,你和他们都讲一样的话了,恨不得把自己的脑门都写上我是广东人,还在那里跟我说什么老乡不老乡。”一边想,一边听着阿丹下楼声,四楼、三楼……

估计对方快到一楼了,方小红快走了几步,让身体斜靠住玻璃窗,眼睛向下面望去。过了半天,才看见阿丹从铁门里面冒出一个身子。在这个广东人居住的大院里,她显得矮小、孤单。她若有所思地站了一会,才离开。

一直到吃饭,方小红脑子里都是阿丹那装模作样的脸。那样的脸破坏了她的胃口。直到赶过来吃饭的丈夫用脚踢了她一下,示意她盛饭给家婆,方小红思维才又恢复。

第一个提起阿丹的人是方小红的家公。

虽然是星期天,可家公还是忙了一整天,才回来。难得回来和家人一起吃饭。也许是前晚太累的原因,他说要早点吃完,早点休息。

“阿丹来过啊?”他看着被扔在大理石地板上面的袋子问。让方小红奇怪的是,家里有那么多的人送来礼品,不知为什么,有人偏偏把阿丹这一份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是啊,过来了。说是过来看看孩子。真是有意思,昨天不是看过了吗,又过来。看起来,她的精力可是很旺盛。”家婆阴阳怪气地说话。

家公笑了笑,露出一排明显的假牙,显得有些不自然。主要是发现方小红停下吃饭,在偷偷看他。

“她白天睡觉,晚上才工作,睡得比我们正常人多。每天大吃宴席,山珍海味多有营养。她当然要没事找事,东窜窜西窜窜了。”这是姑姐的话。看着保姆给她加的小半碗洋参汤递过来,她皱着眉头,又说话了:“能不能不要再喝这个啊,一股药味。天天吃这个根本闻不到饭香,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家公没有看一眼女儿,更没接话,而是接着前面的话说到酒店的饭菜问题:“酒店那些饭有什么营养。怎么会把好的给她们这些打工妹呢,最多也就是一些汤渣之类的边角废料。”

“没有这种营养也会有另外一种营养,那种也许更养人,更滋补,反正这些人不会闲着也不会饿着。”谁都可以听出此刻家婆的话里有话。

“有没有营养都好,反正她赚的比谁都多。我看昨天那个酒席下来,她这个负责拉客的经理,口袋又多了不少钱。”姑姐继续说。

“唉,这些人很会捞钱的。”这是姑姐丈夫说的话。平时他总是很少发表看法。即使说了,也从来不说正题。方小红早在暗中观察他了。一是他的广东话说得不地道,二是他和别人说话总是人家说东,他说西,明显装糊涂。这一次他说的倒是没跑题。

“是啊。爸爸不应该把这么大个事情让她去做。”姑姐说。

“歧视人还是不好。她们有这个能力啊,昨天还是很成功啊。她们那些地方到现在还很落后啊。”家公继续说话:“再说了,让谁做都是赚,说不准赚得还会更多。她刚来深圳不久,不敢太过分的。毕竟不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做事,还是要看着来的。”家公变得比之前深沉了很多。

姑姐说:“那倒也是。不过我就是看不上她那副样子。指甲涂成黑紫色,脸也白得吓人,明显在学人家韩国女孩儿。”

“他们北方人长得就是比我们这里的白。”姐夫说。

“什么白呀,你看看她那个白根本就不是自然的白,是刷上去的。”姑姐显然对丈夫的话不满了。她翻了一眼身边的丈夫,用力地推了一下手边那只碗,汤洒了出来,桌布上立刻有了一小块淡粉色印渍。她站起身,准备离开。

看见老婆不高兴,姐夫的脸红了,就连脖子也变了颜色。让话题马上开始急转弯,“她们是干那种事的人,不把脸弄成那个样子谁给她们钱啊。”

“我还以为你也喜欢呢。”姑姐用眼睛挖了一眼丈夫左边的鬓角,讽刺着。她又坐了下来。

“谁喜欢呀,还不就是一些北方来的鸡婆么。”直到姐夫说了这一句,好像才逃过一家人的眼睛。

晚饭吃完,大家没有不愉快,反倒是比平时融洽了许多。方小红还看见家婆给家公递了一支牙签,手也趁机放在家公的大腿上,轻轻地摩挲。

同类推荐
  • 空心岁月

    空心岁月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自游人

    自游人

    我们不打开,这么个顺序。她们笑了,说完再打开,开心地笑着注视着对方,渐渐地,直说吧柳平说。写作!烹饪!旅行!两人异口同声,翻开手掌,果然都是这几个字,两只写满字的手攥成了拳头。直说就直说,眼睛湿了。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你想做点什么?你呢?我们再猜好不好!当妖了——只写三个!只能是最想做的三件事!当然了!片刻,她们很幸运,找到了知己,柳平问淡出之后,重塑了人生。一样!紫玉应和着
  • 武家兄弟闯清河

    武家兄弟闯清河

    传说武松在打虎英雄后,又成为新一代打鼠英雄,得到乡亲邻里的爱戴,不过很有可能成为动物保护协会的首要通缉犯,而他的哥哥武大郎也没有扫兴,在岛国生活得乐趣多多……
  • 诡案罪2

    诡案罪2

    “我”从警校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读来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如“青阳小学命案”“‘长江小姐’选手被害案”“微博私奔命案”等,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现以小说的形式辑录于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 头发里的鬼

    头发里的鬼

    外婆说,女孩的头发一定要留长一点,如果太短,脑袋的灵气就会打开,被邪鬼入侵,最后就会活不成……为什么头发总是能和鬼七拐八拐的扯上关系?那尼姑、和尚则相反吗?
热门推荐
  • 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

    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玩够没

    总裁,玩够没

    生活所迫,她将自己廉价出卖,金主却是冷血无情的黑街总裁,千丝万缕的关系,注定两人纠缠不休。他说他这辈子都不会让她安生,要让她生不如死,他对她夜夜无止境的索取,却都无关爱情,只为羞辱;她说她要让他为各种恶行付出代价,他对她带来的伤害,她将加倍奉还。
  • 谁动了朕的弃后

    谁动了朕的弃后

    她是最不受宠的皇后,大婚之日就被皇帝打入冷宫,受尽欺凌。后来,他动了真情,黑夜里热情地向她索取,“摇光,朕要你,只想要你。”她却冷冷笑道,“谢陛下厚爱,可惜,我不想要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

    好东西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相信,更多无缘踏入北大校门学习、也没有时间到北大听讲座的读者朋友,同样需要北大文化的滋养和启发。《在北大听到的24堂财富课》挖掘、撷取了很多北大先哲、当代北大人和各界精英的哲思妙语,并根据写作需要加入了相应的经典案例,当然也不乏作者的一点儿管窥之见,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感染更多的读者,让北大精神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延续她的辉煌。
  •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上海是一袭华贵旖旎的袍,浪漫而又唯美。生活则是里面的丝线,阡阡陌陌,织成了万万千千个故事,也织出了乔家两姐妹的爱恨情仇……
  • 一枚钉子前进

    一枚钉子前进

    汉语诗两大精髓是意象化与音乐性,这从“神韵”两字中就可以体会到。意象化有共同的语言学、超语言学、逻辑语言哲学基础,音乐性的资源更是储藏在丰富的汉语自身,汉语新诗完全可以传承古典诗歌既要吸收异质又不能丢掉自我,既要有非凡的智慧,还要有更多“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作一句空”的人共同努力。我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