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400000024

第24章 拉什迪后现代姿态中的印度书写(4)

沙拉丁和吉布列尔等移民或曰自动流放者就在这样的心境中开始“翻译”自己的文化身份。对沙拉丁而言,他在适应伦敦生活的同时,也以一种骇人听闻的方式投入到“逆写帝国”的阵营中,尽管这是一条注定坎坷不平的道路。仿佛是卡夫卡笔下那个变为甲壳虫的变形人格里高利,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的沙拉丁在某一天头上长出了角。“他的情况的确糟糕透顶。他的那些角长得又厚又长,扭曲成阿拉伯花纹状,以包裹黑骨头的头巾缠绕在他的脑袋上。”沙拉丁尴尬地告诉朋友:“我真的说不出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时我害怕自己正在变成什么,变成别人一定会称为糟糕的东西。”到了后来,他的朋友们、邻居们都梦见他怪异吓人的模样。“在那一千零一个梦里,每一个梦都有肢体庞大、头上长角的沙拉丁在唱歌,那歌声如此诡异恐怖、喉音不清,人们难以确定是哪首歌词。”这样的噩梦夜夜光临,使人们惊魂不定。沙拉丁的歌声可以视为一种对抗殖民话语和“逆写帝国”的特殊方式,而他畸形的角则是“文化休克”和白人话语双重压迫环境里启动的防护机制和紧急预案。斯皮瓦克认为,《撒旦诗篇》打破梦幻与现实的边界,这应该为它带来一个副标题:“帝国主义与精神分裂症(Imperialism and Schizophrenia)。”这是因为:“帝国主义搅乱了身份认同。”与此思路一致,印度后殖民理论家阿西斯?南迪(Ashis Nandy)从精神病理学角度分析后殖民时代移民的身份认同困境。南迪认为,殖民主义导致自我与非自我的分野、梦与现实行走的结构性分野。如头上长角的沙拉丁变成异形人便是一种“精神崩溃即自我意识的丧失”,自我与非自我分离,这是一种特殊的“分野”。南迪将这一分野视为“后殖民时代主体人的一种防卫机制”。对南迪来说,人的主体变成“他者”或与自己相异化,其目的是“拒斥那些在他自我本质要素中受到的暴力伤害和精神侮辱”,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世界“变得梦幻一般或虚幻模糊”。《撒旦诗篇》里的一些描叙与南迪的理论相一致。吉布列尔的精神困惑也说明了精神分裂症的“防卫冲动”:“他的自我意识被分为两个本体……吉布列尔将其中一个当作另外的自我加以刻画,他保存、培育之并悄悄地变得坚强起来。”这种防卫机制的启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心理的“翻译”程序。经过“翻译”,吉布列尔似的移民者似乎变得“坚强”起来。

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中成长的沙拉丁逐渐被西方文明所“改写”,他后来回到故土时感受到奈保尔似的又一种“文化休克”。他因想砍掉象征传统文化的老夹竹桃树而与父亲闹得不可开交。他不喜欢别人不预约就来拜访他。他忘记了祭祀祈祷的颂词和仪式规则。他对人说,“在自己长大的城市里,只要我走自己的路,我就迷失方向。这不是家。它使我迷惑,因为我感觉它既是家又不是家。它使我心跳,使我头晕。”在受到同胞的呵斥后,他取出了返回伦敦的机票。但不管怎样,沙拉丁与奈保尔一样,还是没有完全忘记自己的文化之根。小说接近尾声时,这个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来回摆渡者回到了东方岸边。沙拉丁的父亲将要去世。他对父亲的温柔动作是:“沙拉丁走到父亲前面,把头低在老人抚摩他的手掌下面。”再一个标志性动作是语言传统的回归:“现在沙拉丁找到了更好的词语,他废弃已久的乌尔都语又回来了。”于是,他用传统语言跟即将辞世的老父亲说:“阿爸,我们大家都在你身边。我们大家都非常爱你。”父亲虽然不能言语,但以轻轻点头表示认可。可以说,在《撒旦诗篇》中,正是文化差异和精神失衡导致了萨拉丁等印度海外移民的自我分裂。“萨拉丁的自我分裂为世俗与社会、伦敦与孟买、东方与西方;吉伯列勒则是灵魂的分裂,他失去了自我原有的信仰,渴求但又找不到新的信仰。”

与沙拉丁稍微不同的是,吉布列尔在移居状态中的体验相对来说更是宗教上的。虽然他曾有过与白人女性艾妮短暂的跨种族结合,但这并未给他带来多大心灵的冲击。吉布列尔充分发挥他的演技,在梦里成为萨利姆般具有特异功能的“宗教变色龙”即一个天使长。他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未卜先知的特异本领,变成了虔信者顶礼膜拜的对象。这些对象中包括了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白人。他们对这个移民身份没有公开的天使长打心眼里佩服。吉布列尔高高地翱翔在伦敦上空。“他俯视这个城市,瞧见了英国人。英国人的麻烦就在于他们是英国人。这些该死的冷鱼!” 吉布列尔非常亢奋。“他想给他们炫耀一下他的权力,对,权力!这些软弱无能的英国人!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历史会回过头来纠缠他们吗?……英国妇女拿他再没办法;阴谋已经败露!它和雾一样消失了。他将使这片领土变得崭新。他是天使长吉布列尔。他说:‘我回来了!’”在叙述中间,拉什迪颇有深意地穿插了后殖民理论始祖之一法侬的两个句子:“本地人是被压迫者。他永远梦想成为迫害者。”“以这种方式,每个人接受上帝赐予的变化,向定居者和命运低下头去。”将吉布列尔的颠覆性梦想和法侬解构殖民帝国话语的理想两相对照,可以发现拉什迪借吉布列尔的魔幻之梦解构西方话语的意图,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写帝国”姿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学者的话有些道理:“第三世界的流亡小说是政治性的。”不过,悲剧的是,吉布列尔对西方的大胆解构被发挥到极至,运用到东方文化经典的颠覆和改写上。于是,他的命运急转直下。故事接近尾声时,吉布列尔回到了孟买重操电影旧业。他决定改编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他将史诗中神圣的印度教英雄罗摩写成腐败邪恶分子,印度教妇女视为贤妇榜样的罗摩之妻悉多被写成轻浮之女,而掳掠悉多的魔王罗波那被刻画为正直忠厚之人。这招来了愤怒的反对声。一个叫乔治的外国人说:“吉布列尔在玩弄罗波那。看起来吉布列尔是故意与宗教保守者最后摊牌,尽管他明知自己赢不了,还将身败名裂。”这些评价似乎是拉什迪对自己后来厄运的准确预见,但这实在太过悲剧的味道,令人叹息。这或许是解构主义自我作对的活生生的例子。结合拉什迪自己的思想再往深处思考,我们发现,他的解构姿态来自于他对母邦传统文化的逐渐疏离。有一次,拉什迪从印度回到英国时透露说,访问印度使他感到相当的不舒服,因为:“我对印度的疏离感已经接近于一种纯粹的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状态。”在故事的最后,吉布列尔告诉他相依为命的同胞沙拉丁:“很久以前我就告诉过你,如果我觉得疾病缠身并不断发作,我就不可能再忍受下去。”说完,吉布列尔将枪筒伸进嘴里,扣动扳机,一切就此结束。吉布列尔的灵魂升天与罗摩、悉多等神祗的灵魂汇合。吉布列尔这个先以西方“权力”话语解构西方的移民代表,将其解构主义手法运用到本土印度,失败在所难免。吉布列尔的自杀和《午夜》结尾处萨利姆身亡、乃至《耻辱》的黯淡尾声也显示了拉什迪印度书写的某些微妙心思。黑色结局暗示着许多复杂的信息。

总之,沙拉丁的回家之路和吉布列尔的生死轮回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拉什迪关于后殖民时代世界移民问题的深刻思考。例如,拉什迪借书中一个人物的口说:“我们将改变事物。我曾经承认我们自己也将被改变。非洲人、加勒比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塞浦路斯人、中国人,我们可能不会成为现在的模样,假如我们没有跨越海洋,假如我们的父母不穿越天空去寻找尊严和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已经被再造了,但我想说,我们也将重建这个社会,从底层到表层来改变它的面貌……现在轮到我们了。”这说明,拉什迪相信,世界移民大潮将改变移民者的文化心灵,而移居地国家也将因为这些身份各异的世界移民或曰世界公民而改变面貌。这就是《撒旦诗篇》在移民主题上的新思考。正因如此,有人指出:“拉什迪的《撒旦诗篇》是已经出版的关于英国移民体验的最雄心勃勃的小说,尽管它无论如何不是此类书中的第一本。”

有人说:“拉什迪在《撒旦诗篇》中关于移民身份问题的积极判断,一定程度上可与奈保尔此前出版的《抵达之谜》相比较。历史与当前现实的定位(location)、疏离(dislocation)这一相同问题被两人所检视。两人都在作品中呈现了相似的意象和场景,然其得出的结论和唤起的感情却有天壤之别。”具体说来,两人都从自身历史与身份出发,探索了移居者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这包括适应新环境或与之疏离的问题。在《撒旦诗篇》与《抵达之谜》中,移民者关于新家园的幻象与他创造出来以与这一幻象挂钩的新身份成为共同的关注焦点。对奈保尔而言,这一新身份的创造会导致对英国的模仿(mimicry),他的《黑暗地带》已描叙过这一点。但对拉什迪来说,真实身份与家园幻象二者之间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融。“沙拉丁与吉布列尔都是演员,都擅长彼此间互相模仿。他们是文化变色龙。”在《撒旦诗篇》中,沙拉丁的人格是“模仿与声音的半组合”,而吉布列尔的身份似乎是一种“暂时而过渡的建构”,他的快速裂变似乎与神的死亡相似。“与文本相似,吉布列尔在影片内部和外面的身份建构,打破了幻象与现实、世俗与神性、神圣与亵渎的界限。”吉布列尔的身份是一种“破碎的、有裂痕的人格”。吉布列尔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奈保尔的移民观有点不同。吉布列尔能看清“水面下隐藏的冰山的十分之九”,他有超自然的坚定信仰,而奈保尔似乎很轻视幻象和不真实。另外,对奈保尔来说,死亡是变化和衰败腐烂的流程,而拉什迪在《撒旦诗篇》里将死亡视为一种比较积极的因素,尽管他的积极心态也是不彻底的。对奈保尔来说,抵达文化家园是一个幻想、是不可能的,但拉什迪在《撒旦诗篇》中暗示,对移民而言,抵达的概念有多重涵义。旅行本身便是回家(The journeying itself was home),有回家的念头便也是回家。仿佛一种心中有佛即是佛的味道。说到底,拉什迪与奈保尔之间最明显的一个书写差异是心态问题。因此,有人说:“拉什迪并不愤世嫉俗、玩世不恭地描述印度形象,而奈保尔在他的《黑暗地带》和《印度:受伤的文明》中就是这样做的。”拉什迪充满魔幻激情的笔触则将将读者带入一个“怦怦心跳、热血沸腾、色彩斑斓的文学世界里”。

值得一提的是,名字的变化是后殖民创作的一个基本道具。对拉什迪所有文本而言,名字的消隐和重新获得是身份印证的一个关键索引,因此非常重要。沙拉丁和吉布列尔的名字和身份几经变化说明了这点。

印度学者认为,拉什迪的《午夜》、《耻辱》和《撒旦诗篇》都属于自传性质,因为它们“将拉什迪自己精神生活和知识生涯的各个阶段进行小说化”。从《午夜》和《耻辱》着力思考印度次大陆历史风云与现实政治再到《撒旦诗篇》探讨移民主题,这反映了拉什迪关注中心的显著变化,反映了他由思考家园文化到思考跨越东西文化的思想轨迹,这与他在西方文化的漩涡里“出生入死”并自得其乐有很大关系。正如克巴尔所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流亡和避难”的时代,而此前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范例:“叶芝、康拉德、乔伊斯、劳伦斯和艾略特等二十世纪初期的伟大作家都是边缘人(marginal man),他们在冲突文化的无人地带不同程度上黯淡地生活着,六十年代最有趣的作家如贝克特、巴德温、纳博科夫、贝娄等人也以清高姿态这样生活着。”因此,我们可以将拉什迪视为西方世界书写移民主题或自我流放谱系上一个坚固的链环,他的艺术之花开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交融的土壤里。

$第三节 “愤怒的‘Fatwa’”:“拉什

迪事件”及其文化内涵

1984年,拉什迪在接受访谈时说:“我正在写一部小说,我很惊讶,这本小说的背景又是印度……它似乎不是政治小说,而是关于神和宗教的小说。”这本小说就是后来为他带来杀身之祸的《撒旦诗篇》。拉什迪接着说:“然后我确实还有一个更大的小说创作计划……一本背景设定在西方并涉及移民观念的小说。”这说明,拉什迪原本准备在《撒旦诗篇》之后,再另外写一本以自己移民体验为主的小说,而不是实际上将移民与宗教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撒旦诗篇》。《撒旦诗篇》出版后第二年即1989年,拉什迪在一篇文章中补充说明道:“我原来打算写一本小说,其最基本层面是有关变异的问题……我对语言、社会、地域的自我传统之根怎样在移民迁徙中崩溃断裂很感兴趣……那才是我真正想写的东西。”但十分遗憾的是,拉什迪没有坚持最初设想,而是将移民主题和宗教探索混在一起,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混杂性叙事。《撒旦诗篇》整个五百四十七页英文首先就是一个主题情节的大杂烩。第1、3、5、7、9章讲述沙拉丁和吉布列尔两个从飞机上掉下又奇迹般生还的印度移民的故事;第4、8两章以发生在巴基斯坦一个村子的真实悲剧为基础,叙述阿伊莎率领民众走向大海无一生还的故事;第2、6两章则涉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某些方面的故事,这一故事部分基于历史事实,部分来源于作者的想象。实际上,就是第2、6两章最先引发了穆斯林世界的抗议怒潮,并最终升级成为东西方外交危机和二十世纪后期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文化现象之一即“拉什迪事件”。

《撒旦诗篇》之所以如此“臭名昭著”,是与它在描叙伊斯兰教时涉及的三个方面问题有关,即小说名字、小说人物描写和小说情节的叙述等方面。

同类推荐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百年老课文

    百年老课文

    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就是飞翔。看一种书,接受了一个人的见解,又立刻能把那人那书的思想排逐了出去,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砖头在自己的周围起墙头来。
  •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热门推荐
  • 二区到六区

    二区到六区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半生浮爱

    半生浮爱

    代夏被最信任的人害死,重生在好友的体内。原本已经打算平静地过完这一辈子,没想当年害死她的人亦与她一起重生。并且占据了她原来的身体。仇敌加情敌,看代夏如何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步步为营!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精神光芒

    精神光芒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邪魔禁

    邪魔禁

    传说,在庞大的宇宙河,有着很多的星系,而每个星系又存在着很多的小星球,兰亭星系有一颗星系,名为神弃星,传说在很早以前,这个星球有着无数可怕的人类,还存在着许多让神都感觉到恐惧的科技,他们不信仰任何一个神。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二货娇妻:王爷的萌宠

    ”当年的太子,在襁褓中被指婚给了混蛋太子。现在的皇帝陛下大怒。儿子打老子,满月之时就被六岁的太子夺走初吻的安流烟,反了天了!带着你那个缺根弦的娘亲,多年后混蛋皇帝抄斩了她一家!珠胎暗结的她带着球跑路,专门跑到邻国去和自己娃儿的爹作对。更可恨的是,请勿模仿,战场无父子。“玄慕卿,赶紧给朕回家!--情节虚构,你等死吧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