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峡江地区一些文化特点。
一、物质文化面貌非常复杂性
通过对峡江地区墓葬以及出土物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峡江地区物质文化因素非常复杂,既有本地区域文化因素。也有中原、楚、长江中下游、南方、北方草原、西南夷等文化因素,而且这些文化因素随着时代的变迁相互消长,先秦时期,本地区域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到汉代,中原文化因素占主导,两晋南北朝,长江中下游文化因素又占主导。
其复杂性还表现在同属于峡江地区,在物质文化面貌上也并不完全相同。峡江东部和西部文化面貌存在区别。如峡江西部巴蜀文化因素要多些,而东部楚、长江中下游文化因素要多些。
由于和外界的接触多少不同,一些位于交通口岸的城市、乡镇的文化面貌明显要复杂得多,而处于峡江腹地的一些墓地虽然也受到外界文化的影响,但文化面貌相对简单。如上文已经谈到的长江边的巫山麦沱墓地比云阳走马岭墓地文化面貌复杂。
二、由墓葬所表现出来的信仰观念也极为复杂
上文已对墓葬中所表现出来的信仰观念略作分析。之所以说是“略作分析”,是因为目前并无很好的方法和理论能利用物质遗存分析出当时人们丰富多彩的意识形态。此处选取的分析对象均是具有特色的遗物,这些遗物表现了峡江地区某些意识形态观念,如有图像的鎏金铜牌饰、镇墓俑等;或者利用历史文献所记载的风俗、信仰反过来分析遗物所包含的意识形态信息。
所以本书利用墓葬遗存对峡江地区意识形态的分析结果是比较片面的,峡江地区的文化、信仰、风俗观念甚至是人们的日常心理活动远远复杂于上文的分析,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此处只是提供一个研究思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三、对强势政治经济文化的依附性
由于地理、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峡江地区在汉晋时期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较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峡江地区又处于交通要道上,很容易受到周边的影响,一旦周边产生强大的政治、经济中心,必然会对峡江地区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峡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会向这个中心靠拢,考古学文化面貌也会与这个地区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
汉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峡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主要受北方的影响,物质文化面貌和中原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受交通等方面限制,中原地区很难直接对峡江地区施加影响,主要通过成都地区影响到峡江地区。汉、蜀汉时期,四川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在成都地区,峡江在行政区划上大部归属益州管辖,所以峡江地区此时政治、经济、文化主要依附于成都地区,很多区域特色器物直接来源于成都平原。两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至东晋时期,建康成为南方的政治中心,行政区划也归属东晋,而成都平原经济严重衰退,所以峡江地区转而依附于长江中下游,文化面貌趋同于长江中下游,到南朝仍是如此。
峡江地区这种经济、文化上的摇摆性,也为今天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启发。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的限制,今天的峡江地区依然比较贫困,要想让峡江地区经济文化上取得发展、提高,就需要在峡江两端建立起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再充分利用本地的交通、旅游资源,带动峡江中部地区的发展。峡江的两端为重庆、宜昌两城市,如果这两个城市发展起来,在经济、文化上将会对峡江地区产生强烈的辐射,带动峡江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封闭性和开放性共存
峡江地区处于群山之中,对外交通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峡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封闭性,正是这种封闭性使本地顽强地保留了一些特色器物和文化信仰,乙组因素有明确的表现。这种封闭性不仅是相对于域外,峡江不同的地区也存在着很大的隔阂,所以郑君雷先生以云阳为界将峡江地区分成两个考古学亚区。地方文化差异和峡区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云阳以西以低矮丘陵为主,地势相对平缓、开阔,而云阳以东,山势险峻,河流湍急,所以峡江东、西部文化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封闭是相对的,对外交流才是绝对的。虽然群山阻隔了交通,长江水道又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不但并未阻挡住峡江居民对外交流的渴望,反而激起了他们对外探索的决心,在大山里开辟一条条道路,将长江天险变通途,成为南方地区的交通要道,所以峡江地区才会见到很多外来文化因素。
这种封闭性和开放性共存的特点决定了峡江地区特殊的文化结构,既有很多外来文化因素,也还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民众既有开放的心态,也有一定的保守性。
五、峡江地区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文化传播中介
无论是甲组、丙组还是其他几组外来文化,其中很多文化因素并不是以峡江地区为最终的传播目的地,它们最终方向是成都、长安、建康等政治、经济上较有影响力的地方,峡江地区只是旅途中的一个“客栈”,有些因素在“客栈”中遗落下来或是被峡江居民特意吸收、保留,而更多的文化因素只是一个过客,并未在峡江地区留下一丝线索。
$小结
通过对墓葬材料的考察,可总结出峡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都与峡江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而这种环境在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也是非常少见的,也就是说峡江地区考古学文化是其特殊人文地理环境的产物。这种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以峡江水道为中心,结合人文地理环境而衍生出一种很有特色的考古学文化,或许可以称之为“通道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