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8800000007

第7章 艰难创业——汗水铸就十里东汽(2)

战天地,乐无穷

与刘仁均一样,如今的孙学斌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人生七十古来稀,岁月的沧桑已无情地在老人脸上刻下道道的深痕。老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是在东汽度过的,汉旺是他的第二故乡。在东汽工作几十年,他也算得上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20世纪70年代初,孙学斌就带着身怀六甲的妻子风尘仆仆一路从东北辗转来到汉旺,正赶上东汽三线建设全面铺开的时候,摊子大、底子薄、基础差、困难多,加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恶劣的气候条件,对每个建设者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不仅拉家带口还要照顾嗷嗷待哺的婴儿,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真有点招架不住的感觉。就这样他们还是头顶烈日,脚踩荒地,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推板车、搞土建,抬石头、挑沙子样样都来、事事都干,唯恐做得不够、干得不好。一颗红心两只手,一心只为建三线。

修铁路,靠双手

修建厂区铁路的时候,东汽组织了一个“劳动连”。它是东汽的第一个青年劳动组织,成员多为20岁上下的家属子弟。铺轨对每个建设者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活,当时机械极为缺乏,更多地要使用土筐、铁锹、钢钎、镐头等简易工具,要用双手来挖坑、打夯、平路基、铺铁轨。其中,一根水泥枕木重达200斤,四个小伙子抬起来在山坡上行走直打晃,而且一天要抬好几十根。他们深一脚浅一脚,一边走一边吆喝喊着号子,每移动一步都十分吃力。为了打气鼓劲,18个年轻人经常喊着口令,迈着统一的步调一起弯腰抬铁轨,硬是把10余公里的铁轨整整齐齐地铺在路基上。尽管很苦很累,但谁也没有怨言,更不会叫苦。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共同创业、建设家园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大家挺了过来。在极其特殊的艰苦条件下,他们用了两年多时间修筑铁路,最终实现了“十里东汽”厂区铁路的全线通车。

一根绳,一条心

“一根麻绳闹革命”在东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年一轻车间的副主任黄华池。建厂初期,由于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手段简陋,为了早日把工厂设备安装到位,投入生产,他就带领车间职工打起了人海战术,靠着麻绳和滚杠把一台台几十吨重的设备拖到基础上就位。那个时候,这种激动感人的场面到处可见。无论在一轻、二轻和工具厂房,还是在机修、冷作和叶片车间,几十名汉子都在吼着古老的东北号子,一群人都在拉的拉、撬的撬、抬的抬、扛的扛。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力量,经过拼搏努力,终于将成百上千台设备和一个个“钢铁巨人”先后移进厂房,搬进车间,让其在一条条生产线上很快运转了起来。其中,许多设备直到今天还在继续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为汽轮机的生产制造发挥着重要作用……

快上马,早出钢

沈国俊是铸钢车间的老职工、东汽厂原副厂长,他对艰苦环境下炼出东汽第一炉钢水的情况记忆犹新。

据《德阳日报》记者陈昆、刘勋采访报道:

“每当我回想起在铸钢车间工作的情景,心情都无法平静。那时艰苦创业、团结奋战的场面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1972年3月2日,厂里向铸钢车间下达死命令:不等不靠使铸钢车间尽快上马,与工厂建设和机组产出同步进行,争取早产铸钢件、早出汽轮机。这样的要求无疑似军令,也为工人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和兴奋剂。车间上马首要任务是安装设备,而当时任务的核心是安装两台电弧炉。但这是长春电炉厂的新产品,它的电极提升机构、炉盖提升旋转、电控系统、高压油路系统等都是人们第一次接触到的,当时车间的安装技术力量又相当薄弱。问题与困难摆在眼前,是等专业安装队伍还是自己干?东汽人迎难而上,掌握主动,果断选择了后者。电弧炉安装会战打响,誓师会当天,几名老职工就卷着铺盖住进了车间,其中就包括沈国俊。而后,车间造型、清砂、吊车等岗位人员不分昼夜清除积尘;电工组埋管线,改装控制柜;机修人员想方设法加工电极升降传动部位的关键部件……每一次试验,都是一次艰巨的挑战;每一个难关的攻克,都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跨越。终于在七个月后,当耀眼的钢水伴随着飞舞的钢花滚滚倾注到钢水包时,炼出第一炉钢水的热烈欢呼声在十里东汽的上空久久回荡。

另据《德阳日报》记者报道:

由于创业之初是非常艰难的,创业者们喊响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他们四处安营扎寨,没有宿舍就住破庙或借住民居,没有办公楼就在工地席棚办公,没有电灯就点蜡烛火把,没有自来水就饮河沟山水。建设者们在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下,争取尽快建好东汽厂,一心一意干着远大事业。回忆当年的创业历程,原东汽厂厂长、党委书记陈宽金深有感触:“建厂之初有苦更有甜,有挫折更有成功。”1966年5月,陈宽金举家南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建设洪流中,之后饱尝了基建初创时的甘苦、产品出厂时的喜悦和改革初始的寻觅。陈宽金用“人生最宝贵的时段”来铭记这段经历。40多年艰苦创业,40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于东汽人,点点滴滴都是值得珍藏的宝贵财富。如今的东汽以东方巨人的姿态昂首屹立于世人面前。

如今,光阴荏苒,转眼42年过去了,42年的春秋如过眼烟云,带走了人们许多的记忆。昔日的一片荒滩野地也都早已不见了当年的踪影。曙光山下,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昔日献身三线、风华正茂的东汽前辈们也已青春不再。当我们徜徉在“十里东汽”这片前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再次回首那段令人难忘的激情岁月,再次去追寻那些创业者们留下的远去的画面和足迹时,眼前闪烁的便是那威武雄壮的队伍、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耳边响起的是那令人魂牵梦萦、荡气回肠的创业之歌。虽然今天,那些创业的激情、干劲、拼搏、奋斗都已成为尘封的历史、记忆的沉淀,但是,前辈们那种创业的豪情,那种奉献的精神却没有随着时间飘逝。42年来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的东汽创业者,用他们走不完的艰辛和流不尽的汗水,肩挑手推砌起了东汽建设的每一块基石;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无怨无悔的人生,辛勤耕耘。正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贡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聪明才智,才让当年的三线工厂发展成了今天的“十里东汽”。

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东汽人的血脉里就涌动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坚韧不拔的秉性和品质。艰辛创业的背后,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共和国赤子之肩挑着历史责任与使命,用自己的坚忍和忠诚谱写着三线建设的壮丽乐章。在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特殊年代,东汽的创业者们始终以忠贞不渝的信念、坚定执著的追求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将个人与企业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用无怨无悔的人生,辛勤耕耘着自己深爱的这片热土。

同类推荐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冰心散文精选》精选了冰心所作的散文。主要内容有、笑、梦、闲情、好梦、往事(一)(节选)、往事(二)(节选)、寄小读者(1923-1926)、再寄小读者(1942-1944)、再寄小读者(1958)、山中杂记、南归、关于女人、像真理一样朴素的湖、小橘灯、忆意娜、一寸法师、樱花赞、一只木屐、尼罗河上的春天、腊八粥、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和玫瑰花等。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死城漫游指南

    死城漫游指南

    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热门推荐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回到过去变成猫

    回到过去变成猫

    楚华大学东家属区大院门口,门卫大叔接了个电话之后,拉开窗子朝不远处的小树林中气十足一声吼:“黑炭,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嗖——一只黑猫从小树林那边茂密的草丛里冲射而出,朝某栋楼跑去,眨眼间便消失在楼道口。在它之后,一个个猫头接连从草丛那边冒出来。饭点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有人说,猫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整个种族都是神经病的动物,元芳你怎么看?------------------无修真,想看修真的可以点“X”了。——————新书《未来天王》已发。
  • 待人处世的学问

    待人处世的学问

    待人处世是一门学问,它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待人处世的好坏常常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不懂待人处世学问的人,一定会被各种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困扰。只要你掌握了这门学问,你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处世高手。 本书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全面论述了如何待人处世,如何赞美别人、拒绝别人,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做到以情动人等等。如果你深入了解了本书中所罗列的待人处世的技巧,那些摆在你面前的看似棘手的待人处世中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你在以后的日子里,灵活运用了这些技巧,那么在追求成功人生的道路上,就会顺风而行。
  • 喜欢

    喜欢

    我曾经以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然而这么多年后,我才发现,关于爱情这件事,我一直无能为力。会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所有自第一眼看见你起伴随的爱恨嗔痴,就会随着时间灰飞烟灭。如您所愿,我是真的长大了。所以,我不需要你了。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 穿越之韬光养晦

    穿越之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一词,百度释义: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倒霉的她穿越成为大家族里一位相貌平凡的小女孩,刁蛮任性为家人不喜,天赋其差被视为废物,于是刚来的她很快被放逐到了老家……却因此而开始一段奇妙人生。当她又回到帝都,却有传言:废物霍灵相貌丑陋,德行皆缺,娶霍灵者祸及满门。一时间,人人惟恐避之不及。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她全当耳旁风,嫁不出还整天的无所事事,偶尔养养花种种草遛遛小狐狸,偶尔反欺负下一直试图欺负她的二娘,偶尔搬凳子嗑瓜子看后院宅斗,好不快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傲娇农女训夫日常

    傲娇农女训夫日常

    卧病再床的娘亲!瘦骨如柴的小弟!极品家人!这都是不事儿。无缘无故多了一个是高是矮、是圆是扁、是丑是美都不知道的夫君。这事儿就大了。不嫁吧!就只有等死。嫁吧!心里又有些不爽,她一个堂堂现代人一朝穿越了居然被人安排婚姻,这事怎么想心里都不爽。不过,换个思维想想自己其实也算是赚到了。不仅一朝成了高手中的高手,还有良田空间,嚣张灵宠作伴。咳咳!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未来夫君居然正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____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这变化中,难免不会产生各种烦恼。合理适当的指导可以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本书搜集了大量的青少年给作者的来信,诉说了他们的烦恼,而作者也一一给了回复。本书用大量的实例和解说,指出当今青少年心理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供心理指引。
  • 怒斩苍穹

    怒斩苍穹

    “天若欺我,斩碎就是……”凡世少年破格选入天下第一修仙宗派——缙云宗。本应风光无限,却无法突破修仙初阶!难道一辈子是修炼的废才了吗?但为何脑内总出现不属于自己的记忆呢?要是这些记忆是真的便好了……重铸道基、真龙之血,记忆中的自己十年修炼飞升成仙!这个传奇能重现吗!
  • 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