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果敢,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要敢于面对自己选择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坚定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管道路多么曲折,永不言弃。一定要在保证生存的情况下,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和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揭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大胆冒险、不放弃有利机会的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揭示了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大胆冒险、不放弃有利机会的人。
美国的百货业巨子约翰 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善于冒险的勇士。他的经验之谈极其简单:“不放弃任何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机会。”
冒险的荆棘之路,世界上大多数人不敢走。他们拥挤在平平安安的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距离人生风景线却迂回遥远,他们很难领略得到奇异的风情和壮美的景致;他们拥挤在人群里争食,闹得薄情寡义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而这,岂不也是一种风险?这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是自我沉沦的风险,是一种越来越无力改善的风险。
约翰 甘布士善于抓住机会,因而能战胜逆境,取得成功。
有一次,约翰 甘布士所在地区经济陷入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金可以买到100双袜子了。
那时,约翰 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到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材。
约翰 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劝他,不要把这些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因为他们历年积蓄下来的钱数量有限,而且是准备用作子女未来的教育经费的。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对于妻子忧心忡忡的劝告,甘布士笑过后又安慰道:“3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廉价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兑现不了。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货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
太太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来。对于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为了防止经济形势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物价,并且大力支持厂商复业。这时,当地因为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约翰 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一来赚了一大笔钱,二来使市场物价得以稳定,不致暴涨不断。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他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一天飞涨。
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钦佩不已。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后来,甘布士成为了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他在一封给青年人的公开信中诚恳地说道:“亲爱的朋友,我认为你们应该重视那万分之一的机会,因为它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说,这种做法是傻子行径,比买奖券的希望还渺茫。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开奖券是由别人主持,丝毫不由你主观努力;但这种万分之一的机会,却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完成。”
你的才华,你的能力,只有通过冒险,通过克服一道道难关,才能锻炼和展现出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我们勇敢地面对风险和困难,鼓足勇气去战胜它,才能得到更美好的收获。
勇于冒险,快意人生的关键
事情要先做起来,才能判定自己行或不行,而只有勇敢地去冒险、去尝试,才能把握工作中的诀窍,才能找到人生的快乐。
有这种一个神话故事:一次兔子被鹰追逐,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碰到了蜣螂,便向它求救。蜣螂鼓励兔子和鹰讲理。但鹰却蛮横地吃掉了兔子。蜣螂从这个悲剧中悟出:同鹰是无理可讲的,必须勇敢地和它做斗争。于是,蜣螂经常等候在鹰巢下面,只要鹰一生蛋,它就飞上去,把鹰蛋推滚起来,把它打碎。鹰到处躲避不成,最后只好飞到最高的神宙斯那里,请求宙斯为它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繁殖后代。宙斯便叫鹰在自己的膝上生蛋,以为这样就安全了。但蜣螂毫不惧怕,它知道这一消息后,便带了一个粪团,飞上天去,将粪团抛在宙斯的膝上。宙斯忙掩面捂鼻,慌忙站了起来,膝上的鹰蛋也落地打碎了。
在故事中,遇到危机和困境而又缺乏行动能力的兔子,不自救却只想等人来救,孰不知,这样下去才更可能因耗尽精力而魂归空谷。蜣螂却向鹰挑战,蔑视宙斯这样所谓天上的“最高神祗”,只要不屈不挠,坚持战斗,最终定会取得胜利。
许多年轻的朋友们因为刚刚参加工作,感觉自己的能力和经验都不够,不敢主动去冒险,结果错失了许多的良机。
有些人总是能够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是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像和创造力。而有些人却只懂得逃避、指责和抱怨,并不主动自发地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我们经常在懊悔中度日,然后立誓,从今以后要如何如何。事后却往往忘记了诺言。有一句话:“要活得像明日就要死去一样。”不是要消极度日,不是要尽情享受,不是要短视近利,不是要麻木苟活,而恰恰相反,是要把握当下。
刘晓菲刚刚毕业后进人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培训完了没有几天,经理决定让老员工到华南一个城市里建立一个新的市场拓展点,公司将提供一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但是,当经理提出这个建议时,那些老员工们个个低头沉思,都没有主动请缨。此时,经理的目光在刚进入公司的一些新人身上巡视了一遍,大家也都低下了头。此时,刘晓菲举起手说:“报告经理,我想去。”
“但是,你……”经理话还没有说完,刘晓菲便抢着说:“我想自己会努力地把事情做好的。”出于对新员工的考验,经理同意了她的要求。下班后,刘晓菲为自己一时的冲动有些后悔。回到家中,父母和哥哥也指责她少不更事。但是,刘晓菲却鼓励自己说:“就冒这一次险,全当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
因为对刘晓菲这个新员工胆识的赏识,公司给她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工作方案,并在后方提供咨询服务。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刘晓菲终于在华南的那个城市里建起了一个小规模的市场拓展点,因此,被提拔为那里的部门副经理。同时,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她的见识和能力也因此大大提高。
敢于冒险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实践。一旦产生新的想法,就必须先了解新想法产生的环境、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可预见的挑战。然后,与上司、同事进行沟通,表明这样的立场——即将展开的冒险行为并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公司、为了同事,这样能寻求到上司和团队的认可。当冒险者得到理解和认同,其冒险行为将得到整个团队的支持。
那些敢想敢做的人,大多在日后都有或大或小的成就,正如一首歌里面唱道:”我愿赌服输“。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有时即使不能够成功,也会比别人活得更加潇洒,更有成就感。
美景只在险处看
成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调查和非同一般的智慧,需要一定的机会,有时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灵感才行。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于冒险的那份胆量。
冒险不等于浮夸风,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般的主观浪漫主义,冒险需要有足够的思考和观察,在可行性较大的情况下才会有巨大的效应出现。
自古盖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但商界奇才霍英东却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先出售,后建筑”。这一勇敢的冒险行为成就了霍英东的一生。正是由于霍英东这一顿悟,使他摆脱了束缚,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变为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香港居民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等,这些议论将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冒险高招。
霍英东还有另一个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20世纪50年代初,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在他以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这种方法虽然稳妥踏实,但欲快速发展他的事业却颇为不利,可是霍英东通过反复思考想到了一个妙招,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房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的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老手的水上“穷光蛋”,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
霍英东的奇思妙想成就了他的大业,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方式后来成为各家建筑商争相模仿的对象,他开的“先售后建”的先河改变了房地产的原来的格局,成了后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标准。
同样以创造微软帝国而享誉世界的比尔 盖茨,便在自己的青年时代果断“投笔从商”,以非凡的财智和勇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比尔 盖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父母亲对他说:“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学府中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权力、影响、伟大的象征。你必须读一所大学,而哈佛是最好的。它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盖茨听从了父母亲的劝告,进了美国最着名的哈佛大学。他当时填的专业是法律专业,但他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去当一名律师。
盖茨在哈佛既读本科又读研究生课程(这是哈佛学生的特权),但他的真正的兴趣依然在电脑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过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他认定“电脑很快就会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而这些不计其数的电脑都会需要软件”。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比尔 盖茨终于向父母说了他一直想说的话:“我想退学。”
他的父母听了非常吃惊,也非常伤心。他们认为比尔现在的一切都很好,如果放弃令人羡慕的律师专业,而去从事毫无“发展前途”的电脑行业,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因为他是在拿自己的终身事业作赌注。但他们无法说服盖茨改变主意。于是,他们请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业界领袖去说服盖茨。
盖茨在同这位商业巨头会面的过程中像个布道者一样滔滔不绝地向他讲述自己的梦想、希望和正在着手做的一切。这位商业巨头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白手起家的创业时代。他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励盖茨:“你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而且正在开创这一个伟大的时刻。好好干吧,小伙子。”
父母亲无奈,只得同意了盖茨的要求。
从此,盖茨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自己的电脑软件领域中,他真的在梦想成真的成功之路上,开创了世界瞩目的业绩。盖茨可是大企业家。他为了使自己的计划实现,权衡利弊,勇于放弃读完哈佛大学的机会,而搞自己有兴趣的软件。如果他听取了父母的意见,读完大学再来创业,他现在又如何能誉满全球,成为世界上最声名显赫的“软件大王”比尔 盖茨呢?
事实证明,盖茨的选择是对的,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一个无与伦比的微软帝国出现了,盖茨也一跃成为世界首富,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财富超过千亿美元的人。他的巨大成功,正源于那次看似冒险,实则英明之极的退学选择。
茫茫世界风云变幻,漠漠人生沉浮不定,而未来的风景却隐在迷雾中,向那里进发,有坎坷的山路,也有阴晦的沼泽,深一脚浅一脚,虽然有危险,但这却是在有限的人生中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永远记着好景只在险处看。
只有傻瓜才会守株待兔
地图再美也只不过一张彩色的纸,没有行动你永远也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心动了就要行动,不经历风雨见不到真正的彩虹。
一个勇于冒险的人应该记住一句话:不要等待,心动了就赶快行动。
科学家曾经研究发现,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险家。人从出生到五岁之间,即生命中最早的五年,是冒险最多的阶段,学习的能力远较往后数十年更强、更快。
试想,一个不及五岁的幼儿,整天置身于从未经历过的环境中,不断地自我尝试,学习如何站立、走路、说话、吃饭等等。在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视于跌倒、受伤,一切冒险为理所当然,也因为如此,幼儿才能逐渐茁壮成长。
反而是当一个人年纪愈大,经验愈多之后,就变得愈来愈胆小,愈来愈不敢尝试冒险。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根据过往的经验得知,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如果贸然从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威胁。所以,年纪愈大的人通常愈讨厌改变,喜欢安于现状,非得如此才能让他们感觉舒服。
行为科学家把这种心态称之为“稳定的恐惧”,意思是说,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恐惧冒险,结果观望了一辈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凡是值得做的多少都带有风险。
不可否认,所有的冒险都会令人感到兴奋,同时也会产生焦虑。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生命的过程中,冒险既然是不可避免的事,何不干脆让自己奋力放手一搏?
勇于冒险的人,人生就不会平淡无奇,女强人丁素兰便是其中一例。
大学毕业之后,丁素兰教过一阵子书,后来决定改行,做房屋中介经纪人。她身边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劝她:做教师是个安稳的职业,你一个女孩子,何必出去冒险!可是丁素兰却有自己的主见。
面试的时候,房屋公司的主试官告诉丁素兰:“因为你是女孩子,我们还在考虑要不要雇用你,担心你不能胜任。”丁素兰听了很不服气,心想:“你们等着看好了,我一定要向你们证明我的实力!”
事实上,丁素兰对房屋中介这个领域并不熟悉。尤其是在十年前,这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并不太好,颇遭人议论,而女性经纪人更是少见。
一开始,丁素兰做得并不顺利,动不动就碰钉子,尤其是面对一些难缠的客户,用力关她的门、摔她的电话,甚至口出“三字经”等等,都让她非常难堪。以前当老师,不论走到哪里,至少都能受到别人的尊敬,而现在不但要处处看别人脸色,还得强迫自己忍气吞声,这种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丁素兰忍不住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选错了路?
然而,愈是怀疑,她愈是极力想找出答案。她勉励自己:“如果内心的信念不够强烈,我绝对无法坚持下去。”她认为,这个行业或许过去的记录并不好,但是,她可以借由个人努力来扭转。丁素兰工作非常勤快,每天早出晚归,为了服务客户,常常忙到深夜十二点。为了取信客户,她的作业过程完全透明化,严守不赚差价的规范。慢慢地,丁素兰终于建立起自己的声誉,主动找上门的客户愈来愈多,在全公司一百多位业务员中,她曾经两度登上年度排行榜榜首。
由于表现优异,丁素兰屡屡获得提拔,曾经做过四家分店的店长,如今则是区域主管,手上共掌管六家分店、五十名业务员。这和她当年的预期差距颇大:“我绝对想不到会有今天的成绩,我本来以为自己的极限顶多做到优秀业务员而已。”走到这一步,她发现前面的机会很多,而她的潜力也不断地被开发。
同样面对挑战,有人因害怕而退缩,有人则视为前进的动力,丁素兰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最终因敢于挑战自己而让生活过得更精彩。
心动不等于行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总在办事时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受制于诸多客观条件,等到终于下定决心时,机会早就溜得无影无踪了。因此,我们做事要想到做到,只有行动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冒险方能突破办事障碍
不冒险则无大成,冒险是可获大机遇。冒险能激发创新、拼搏精神,大大鼓舞自信。而且,冒险有时候可以给你打开意想不到的成功之门。
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德国人布斯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而此前他一直是众多优秀赛手中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参赛选手。而在那次跳高比赛中,布斯就是通过冒险,取得了最辉煌的一次成功。
在那场比赛中,有很多优秀的赛手,其中包括奥运会冠军克柳金。上届世田赛冠军沃罗宁及世界纪录保持者索托马约尔等众多跳高名将。开始的时候,比赛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当横竿升到2.30米时,气温骤然降到了10摄氏度左右,风也很大,忽然的变化肯定不适合跳高这一赛事。不过,还是有6人跳过了这个高度。其中包括布斯。横竿随着选手的成功,慢慢地升到2.33米,古巴的索托马约尔第一个飞身越过。这位创造了2.45米世界纪录的英雄,在跳过这个高度时非常轻松地笑了。他大概想:以这样恶劣的天气,一下就越过这个高度差不多可以拿冠军了。
然而,这个高度并没有成为众多选手的阻碍,俄罗斯的莱巴科夫和沃罗宁也是一次就越过2.33米,而且因前面失误少,名次排在了索托马约尔的前面,只有德国的布斯连续两次试跳这个高度失败。当时,其他的选手已经不把布斯当作对手了,因为,在那年的两次大赛中,布斯一次跳过2.30米,另一次仅跳过2.24米。但布斯并不这样想,他说:“我知道有10个人可以争冠军,我就是这10人之一。能不能拿冠军关键是我能不能超过他们。”但是,此刻试跳只剩下了一次,如果按正常逻辑,布斯是拿不到奖牌的。可贵的是。布斯这次选择了冒险。布斯横下一条心,直接要了2.36米。
莱巴科夫、沃罗宁、索托马约尔第一次试跳2.36米都没过,他们第一次的失败,让布斯更看到了希望。他甚至给自己打气说:“如果你跳过了,那么你就是这场比赛的冠军。”这时,布斯振奋精神准备最后一次试跳,只见他跃起后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轻松飞过了横杆。跳过去了!布斯的教练向他挥挥手,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此刻,他已经不再关心其他选手的成绩了。因为,他的冒险已经突破了自己的最好成绩。幸运的是,莱巴科夫、沃罗宁、索托马约尔最后都没有跳过2.36米,布斯通过一次冒险,摘到了成功的桂冠。
“世界上有10人可以争夺跳高金牌,但我不会想到布斯,敢于冒险的本质成就了他。”瑞典的前跳高世界冠军斯特兰德赛后说。但偏偏就是他没有想到的人拿了冠军。
冒险的性格是好,是坏?可以有两种答案:不冒险则无大成:冒险则可获大机遇。因此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挑战一下自己,尝试冒险获得的成功。即使你下的注输了,你也不用过于灰心丧气,因为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
一般人会这样认为,尝试的前提是“冒险”。美国人推崇“冒险”精神,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主张在稳重决策的同时,还必须有一点儿“冒险”精神。无疑,冒险能激发创新、拼搏精神,大大鼓舞人们的士气。
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经验越丰富,人就越谨慎;财富越多,人就越想求稳。这是人性的基本法则。你这辈子获得的成功越多,就越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虽然你还是原来的你,但是你发现自己已经变得不那么愿意承担风险,也不那么争强好胜了。你可能发现自己身上增添了不少循规蹈矩、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倾向。这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成熟,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你已经在这种成熟中,丢掉了敢于冒险的品质。而对成功办事来说。逃避风险往往会带来致命的伤害。
当然,这里所说的冒险并不是让你盲目决断,随意去冒险,而是要在决定冒险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多种因素,一定要先确定是否值得冒险,成功的几率一定要大于失败才可以冒险,而且,冒险不会给你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才值得冒险。
即使你下的注输了,你也不用过于灰心丧气,因为失败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冒险”必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决策时就应该把这种代价考虑进去。总之,既要敢于“冒险”,又要尽量减少风险成本。这才是成功之道。
好事就要多磨
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能使强者有所表现。只有强者,才能在磨难和挫折中继续生存,才能靠着奔腾不息的雄心和勇气去迎接困难的挑战,战胜困境获得成功。
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一旦将它放到屋外,受点风吹雨打,它就会丧失生命力。而长期生存在野外的花儿,则经得起风霜,耐得住严寒。
1950年夏天,办事一向干脆利落的李嘉诚以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5万港元在香港九龙租了一间厂房,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从事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的生产,由此起步,开始了他在世界经济史上叱咤风云的创业之路。
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忽略了商海战场中变幻莫测的特点,他开始过于自信了。他急切地去扩大他那原本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他的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塑胶产品的质量开始下降,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一贯重视产品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仓库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交货的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工厂的亏损愈来愈严重,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寻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赔。
这时的李嘉诚每天都忙着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应付不断上门威逼他还原料费的原料商,应付不断上门来连打带闹要求索赔的客户,以及拖家带口上门哭哭闹闹、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们。
但难能可贵的是,李嘉诚并未就此而灰心丧气,而是勇敢地面对他所遭遇的失败,坚定地树立起他一定会战胜失败的信心。
经过一系列周密、详细的调查研究之后,李嘉诚发现,在种类繁多的塑胶产品中,自己的工厂所生产的塑胶玩具和小商品在国际市场及香港市场上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了。这就意味着他将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中均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其塑胶厂的“转轨”。
慢慢地,他发现,如果自己转而生产塑胶花,那么,不仅市场走俏,也能顺利实现自己濒临倒闭的工厂的转产。
但是,当年轻的李嘉诚想要自立门户加入当时正在走俏的塑胶花的市场竞争中去时,他却无法解决他所遇到的技术上的难题。怎么办呢?无奈之下,他想到了亲自去向国外的先进企业学习新产品技术的办法。
于是,李嘉诚怀揣着强烈的雄心和求知欲,登上飞赴意大利的班机,去实地考察和学习那里塑胶花制造的先进生产工艺。
李嘉诚素来知道,当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候,厂家对该产品的技术是绝对保密与戒备的,不会轻易向来访者提供。
也许应该名正言顺地购买新技术专利?但是,一来自己的长江厂小本经营,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卖了专利,它往往要充分占领市场,甚至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将专利出手转让给他人。
难道就此打道回府么?情急之下,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
由于这家公司的塑胶,一人手不够,急需招聘工人,他连忙跑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
在车间里,李嘉诚负责清除废品废料,因此,他可以每日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区来回走动,双眼却紧紧盯着整个工艺流程,恨不得将它吞下肚去。收工后,他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都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李嘉诚熟悉了整个生产流程。但是,属于保密的配色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于是,李嘉诚又心生一计。
在一个假日里,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去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席间,李嘉诚诚恳地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的问题,佯称他打算到其他工厂去应聘技术工人。
就这样,李嘉诚通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终于慢慢悟出了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凭心而论,以今天的商业准则衡量李嘉诚当年的行为,似乎有些不太妥当。但在那个时代,偷师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现象,无可厚非。相反,李嘉诚为创大业,不怕挫折,不畏艰难的雄心勇气和他随机应变的精明,确实对我们有所启迪。
在商业竞争的过程中,经营同一种产品的商家越多,就好像跑道上与你同时起跑的对手就越多,你将很难一一超越他们。李嘉诚分析到,塑胶花实际上是植物花卉的翻版,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种植和喜爱的花卉都不尽相同。而目前香港生产的塑胶花有一个很大缺点,那就是,它们太意大利化了,并不适合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喜好。因此,他根据时代的需求以及对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心理,设计出全新的款式,并要求自己的企业不必拘泥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要敢于大胆创新。
当李嘉诚从国外考察回来的前夕,他跑了好多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最终,他发现塑胶绣球最畅销,他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作为样品,带回香港。
回到香港后,李嘉诚不动声色,只是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样品展示给大家。众人都为这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塑胶花拍案叫绝。
这时,李嘉诚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并且表示,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借助它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李嘉诚将样品交给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明察秋毫的李嘉诚知道,塑胶花的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旦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之后,其他厂家也会一拥而上,那时,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得稳定。所以,李嘉诚在经营策略上提出“人无我有,独家推出”的方针,在极短的第一时间内,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场的竞争原则,如此一来,即使效颦者风起云涌,长江厂也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的心中。
就这样,李嘉诚在香港的市场竞争中洞识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新产品,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另外,由于李嘉诚执行不按物以稀为贵的一般道理卖高价,而是着眼于占领市场份额的经营策略,因而一举成功,成为香港塑胶花的“生产大王”。
有雄心成大事的人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客观地分析,然后想出很高明的办法以最快的速度重新崛起。只有燕雀之志而甘愿平庸的人往往在失败中丧失斗志,放弃成功,因而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要冒险不可蛮干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如若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规,在事业上,恐怕将很难有所突破。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不具有冒险精神,否则,他们将如何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东汉名将班超,早年曾率兵出击北匈奴贵族,战功显赫,随即与从事郭恂一起被派遣出使西域。刚到鄯善国(即楼兰国)时,鄯善国王还款待得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感到奇怪,猜想这一定是北匈奴派来了使臣从中作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于是班超唤来对方侍臣,诈他道:“我听说北匈奴使臣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侍臣一听,十分惶恐,交代了一切。班超一听,果然不出他所料,便私自把随从来的官兵三十六人全部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激发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的身体骨肉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马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不进老虎洞,就得不到老虎崽。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了他们。这下鄯善王就会吓破了胆,我们的事才能成功。”大家提出:这事要不要跟从事郭恂商量一下,班超怕郭恂胆小坏事,一口否定。就这样,班超独自率领三十六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于是班超和他的部下们一起胜利完成了这次出使任务,与鄯善王和盟而还。
冒险精神,可以说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一种精神内涵。因为冒险,生活才会更有激情,事业才能蒸蒸日上。
首先,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冒险精神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在他们创业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变化,以及其他不确定的因素。这就意味着,每走一步,都存在着风险,成功与失败并存。但是真正的企业家,在面对风险时,表现出的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他们在新事物面前,敢为天下先。“不惧”给了他们良好的心态,以及广阔的空间。在此种情况下,他们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处置风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其次,冒险也分很多种,根据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保守型、中间型和激进型。通常,大多数人属于保守型。作为一个企业家,或多或少的都具有一些激进的素质,同时兼容其他的优良品质。不过在实践中,冒险精神却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一是本性冒险型;二是认知冒险型。前者多出于天性,冒险精神与生俱来,他们认为有冒险才会有机会,才会有追逐的价值,冒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可以助其屹立于市场的潮头。而后者则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类人从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创业,历经无数磨难,并认为惧怕风险、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他们对冒险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
不过,物质决定意识,环境影响心态。无论你是多么出色企业家,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冒险精神,都会有所不同和变化。在他们是也一帆风顺的时候,其冒险精神相对较弱。而在逆境与坎坷之中时,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冒险与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说,虽然你已经获得了成功,具备了冒险精神,仍要经常锤炼自己的冒险性格,以此来适应风云无常的市场。
最后,科学的冒险精神需要对风险进行管理上的完善。科学的冒险是建立在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之上,只有对风险有所了解、分析与研究,才能科学地处置风险,大胆决策,更能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品质。对于大部分的成功企业家来说,久经沙场的经历,令他们具备了科学的冒险精神。在面对竞争激烈与变幻莫测的市场时,他们需要对风险做出科学的管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华自己的冒险精神。
当然,作为科学的风险管理,第一,不要惧怕风险。从客观上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可前怕狼,后怕虎,要认识到有些险是必须要冒的。第二,做到认识和了解风险。只有充分的认识到风险的存在,才不会在风险来临时,显得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第三,对风险进行衡量与分析。惟如此,方可从更深的层次确定风险的程度与发生的概率。第四,科学的处置风险,这是科学的冒险精神所必需的素质,方法主要有三种:回避、转移以及控制。
当然,冒险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精神素养之一。但若是过分的追求刺激、追求新鲜,或者只是为了冒险而冒险,那就不是冒险精神了,而是蛮干。
从塑胶厂起家,依靠房地产构建了一个庞大王国的李嘉诚曾经说过:“没有一座高楼大厦不需要地基的支撑,没有一项成功不需要准备做基础。”这正是他半个世纪以来所有成功经验的精髓。可惜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此懵懂无知。
早在30多年以前,当时李嘉诚所投资建设的一处楼盘,即将破土动工。为了赶进度,李嘉诚将这个楼盘的东西两区,分别交给两个人负责完成。本来这两个区是准备同时动工的,但由于东区的建筑图纸有一点细微的瑕疵需要修改,只得让西区先开始。不知道东区负责人确实是为了工期着想,还是害怕因西区的负责人比自己早完成而丢面子,于是他就等不及图纸修改完毕,就急着要动手了。
在他下达命令以后,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担忧,劝他拿到修改后的图纸再开始,其实最多也就是两天的时间。但这个负责人是一刻也不愿意再等了,他认为图纸的修改不会对挖地基有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效率。可意想不到的是,两天以后,把图纸拿回来一看,才发现图纸上将原来停车位扩大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挖了一个深深的大洞。本来想抢时间的负责人,这下可慌了手脚,还要额外多付出人力物力,填补这个原本就不必挖的洞。
这种事情是瞒不住的,李嘉诚知道后,就毫不犹豫地开除了东区的负责人,他说道:“毫无准备的蛮干还不如不干,任何企业都不会需要这样的人。”准备这两个字对李嘉诚来说,确实太深刻了,就像刻在他的心里一样。可以说,没有准备,就没有现在的李嘉诚。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从不蛮干。就算是知道某些事情会有风险,他也会冒险去做,否则就不可能有所突破,但是他在做出决定以前,都是经过准备的,以防风险发生时,搞得自己手忙脚乱的。
还有一点就是,创新并不是成为蛮干的理由,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必须的,但是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否则就像无头之蛇一样,难成气候。
其实,蛮干与冒险只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蛮干一般是不经过考虑,直接行事,也没有考虑到事情后果的严重性。而冒险则是充分认识到了事情可能发生的后果,并对将要发生的后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使不能成功,自己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冒险精神,是一个,在其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这能令他们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不断地穿凿出新的辉煌。但同时也应认识到,作为一个成功者,仅有冒险精神是不够的。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其所获得的成功,是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比如性格、创新、务实、诚信、学习、勤奋、社会责任感、社会贡献、领导能力以及客观环境的机遇、运气等。在具备科学冒险精神的同时,塑造良好的综合素质,锲而不舍,唯此方能逐步成一名真正的成功者或企业家。因此说,冒险精神不可少,蛮干行为不可取。
最大的危险是不冒险
现代社会是离不开冒险精神的。许多表面上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有胆量去做,并且付出自己的努力,它可能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为人做事,思维要灵活,所谓思维灵活,也就是要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所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有冒险意识。
不冒点风险,哪来成功的机会呢?很多时候,成功的机会是同风险叠合在一起的。要想抓住成功的机会,就得冒一点风险,否则,就会丧失许多可能是人生重大转折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当然,敢于冒风险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成功者中,很多是因为他们敢于冒风险。
达尔文的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牧师,可是,由于不断地冒险,达尔文给自己创造了进军生物领域的机会。为了实现理想,他自学了西班牙语,并且跟着一支地质考察队做了野外考察,这在当时已经被人们看成是冒险行为了。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胆量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尔文还独自穿越了荒无人烟的斯诺登山区。在经过多次冒险后,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环球旅行考察的好机会。
航行开始后,达尔文便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工作。他在船尾设置了一张大网,用来考察水生生物。他把捕捉到的动物逐个鉴定,然后登记造册,有的还做了解剖,画了解剖图。轮船每到一地,达尔文就登陆考察,地质结构、风土人情、生物种类等情况在达尔文厚厚的笔记本上都有详细记录。1832年,达尔文终于登上了令他神往已久的南美土地。在这块热带土地上,他考察了整整3年,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标本。他明白了为什么鸵鸟都是集体下蛋,而不是各下各的;他看到了火山喷发和已经灭绝的动物遗骨;他登上了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原始人……
离家5年以后,达尔文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带回了几百万字的考察笔记和数不清的生物标本。
达尔文绕地球一周,走过了许多别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吃了别人没有吃过的苦。但艰难坎坷并没有使达尔文退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尽管这条路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阻挡,甚至会有死神的威胁。在远航考察的过程中,船上先后有3个人染上热病死了,但达尔文没有被吓倒,他思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问题,而是如何才能考察到更罕见、更奇特的生物。
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达尔文的冒险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物种起源》一书终于诞生。无疑,这是一条艰难的成功之路,它需要勇气,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其实,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险家。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从出生到5岁之间,即生命开始的前5年,是冒险最多的阶段,学习的能力远比往后数十年更强、更快。试想,一个不到5岁的幼儿,整天置身于从未经历过的环境中,要不断地自我尝试,学习如何站立、走路、说话、吃饭,等等。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视跌倒、受伤,视一切冒险皆为理所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幼儿才能逐渐茁壮成长。反而是当一个人年纪越大,经历过越多事情之后,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敢尝试冒险。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如果贸然从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威胁。所以,年纪越大的人通常越害怕改变,喜欢安于现状,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舒服。
行为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为“稳定的恐惧”,意思是说,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恐惧冒险,结果“观望”了一辈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凡是值得做的事多少都带有风险。
丹麦着名哲学家恺郭尔说过:“冒险就要担忧发愁;但是,不冒险就会失落自己。”
这话颇为有理。在冒险的经历中,你或许会发现,风险常常是与机遇之神结伴同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冒险精神,才能够抓住成功的机遇。如果没有这种冒险精神,即使机遇出现了,你也抓不住它。
喜剧表演家卓别林在他的自传中写道:“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开拓创新的社会,也是一个要想成功必须冒险的社会。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尝试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激情人生。
很多人害怕冒险,他们对冒险有种天然的恐惧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冒险意味着没有保障,同时还会有相当大的风险。可是冒险的高额回报又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对冒险,很多人心中充满了矛盾。他们后来虽然迫不得已走上了冒险之路,心里也难免患得患失。这种矛盾其实没有必要,有些时候我们根本就不必考虑得太多,只有勇敢并抱着担当风险的决心,才能创造出奇迹。
“不可能”绝非不可能
解决问题时,如果难度较大,很多人会对自己说“不可能”,然后不再努力,最终放弃。这样做的人往往不是懒汉就是庸才。与此相反,一个杰出的人总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发问方式,最终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总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唯有突破心灵障碍,才能超越自己。一旦你捆绑住了自己,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那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你所想的就真的永远是不可能的了。
当我们面对困难、问题的时候,试着“打开”你自己,打破自我限制和脑海中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往往能发现更多的东西,甚至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着名钢铁大王卡内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他真的赢了。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排除了自己“不可能赢”的想法,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将所谓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白白地耗掉。如果你想取得事业上的辉煌成就,使自己成为公司优秀的一份子,你就要丢掉心中的限制,积极找方法,用行动改写工作中的“不可能”。
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十分有趣的动物,名叫大黄蜂。曾经有许多科学家联合起来研究它。
根据动物学的观点,所有会飞的动物,其条件必须是体态轻盈,翅膀宽大,而大黄蜂却恰恰相反,它的身躯十分笨重,而翅膀却是出奇的短小。依照动物学的理论来讲,大黄蜂是绝对飞不起来的。
而物理学的论调则是,大黄蜂这种身体与翅膀的比例,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同样是绝对没有飞行的可能。
可是,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正常的大黄蜂,却没有一只是不能飞的,它的飞行速度甚至不比其他能飞的动物差。这种事实的存在,仿佛是大自然和科学家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最后,社会学家揭开了这个谜。谜底很简单,那就是——大黄蜂根本不懂“动物学”与“流体力学”。每只大黄蜂在它长大之后,就很清楚地知道,它一定要飞起来去觅食,否则就会活活饿死!这正是大黄蜂之所以能够飞得那么好的奥秘。
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设想,如果大黄蜂能够接受教育,明白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而且也了解了流体力学。那么,这只大黄蜂,它还能够飞得起来吗?
改变工作中的“不可能”,首先就不要用“心灵之套”把自己套住,只要有了“变”的理念,就一定能够找到“变”的方法。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换个思路,多尝试几种方法,具有变负为正的勇气与气魄,和改变“不可能”的智慧与方法,相信困难只能成为你的一块磨砺石,而绝非挡路石。
是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成败的差距不仅在于客观事实,也同样在于毅力和方法。或许今日在你眼中,这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也许不久它就能被实现。就如同人类总是做着在天空飞翔的梦,人类最终发明了飞机,实现了这一“不可能”的梦想。
为什么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最终都成为现实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抛弃了“不可能”的念头,只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想着如何全力以赴,穷尽所有的努力。
如果你真的希望能解决问题,真的渴望寻找到好的方法,那么,请驱除你心灵上的限制,不要再用“不可能”来逃避问题。因为正如拿破仑说的:“‘不可能’是傻瓜才用的词!”
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很多事情并非不可能,而是我们在心理为自己设置了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的障碍和限制,不敢也不愿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突破。如果我们坚持“不可能”这种限制性的信念,就会不断建立障碍意识来支持“不可能”的信念,从而“自我设限”。相反,当我们不说“不可能”,而坚持“我可以”的信念时,就赋予了自己使这些信念变为现实的力量,从而也赋予了自己走向成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