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8900000003

第3章 中外道德观念的开端(2)

古代重仁,就是在这类社会状况下提出的。我想,应该说这是“仁”的观念出现的充足原因。前述周代重家族乃是必要原因。

孔孟的仁道,也是在这意义下出现的。

当然,将“仁”变为主德,也是经过长时期的奋斗的。第一步,是以仁列入“礼义利”,变为“亲仁祥【利】义”。

第二步,变为“仁义祥”、“仁礼勇”、“武仁智”、“武智仁”。

第三步,变为“智仁勇”,这是孔子所依循的“三达德”。到这阶段末期,才有孔子的“仁”论。同时,墨子、告子、中庸亦将仁义并言。

第四步,变为孟子的“仁义礼智”。再过些时日,义与利也不一致了,甚至相反了。

大抵,孔子孟子都曾见到仁义的不同和矛盾,《礼记·表记》上说:“子曰……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又说:“子曰……是故君子以义度为人,则难为人;以人【仁】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后来,汉代董仲舒区别仁义,更进一步,认为“仁者爱人,义者正我”。这不仅明白把义推为客观外力,而且是与“我”站在对立地位。无怪董仲舒接着说:“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是仁义分途,义利分家的表现。从此,儒家常以反功利主义的面貌出现。再后的儒者,包括宋代的朱熹之类学者,虽然用公利与私利之分来调和,认为他只反对私利,不反对公利,但是,人类实际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为公与为私,公利与私利,却是很难分别的。

儒家就为此而高呼仁德至上。中国传统道德,亦承继这份遗产,将“仁”作为中国文化与道德的特点和中心。虽然后来的法家如韩非子之流,继承荀子的礼,改为重“法”,主张人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同时保存礼义与利不对立的观念,但他们除得到专制君主如秦始皇之类人的赏识外,人民对他们是不欢迎的。

但是,我们也要说,至少在道德观念的开端问题上,中国和外国,特别是西方,尽管在表现上还有差异,但在根本原理上,中国并没有走在一条特殊道路上。我们在东亚大谈义与仁与利,他们在西亚、欧洲,也仍在大谈义与仁与利。在欧美,进入20世纪,亦仍未放弃。所有以基督教为背景的学者,固然在谈“仁爱”的道德哲学,而重现实的学者,也一直大谈以义或公正为中心的各种功利主义伦理学。这一主要线索如不受注意,我要想对中西道德思想有一个彻底了解,恐怕是很难的。同时,不注意这个线索,恐怕也难于透彻理解西方现代伦理学。

试将中国道德观念的开端和外国道德观念的开端,比较一下,便可明白。

外国道德观念开端时的“义”“仁”

外国最古老的文化,大概都与大河流域有关,这和中国古文化,起源于黄河一样。

当然,河流未必是决定因素,但这些民族的文化理想,却借河流得到了充分发展。人类,到底还是需要组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同情的社会,才能生存下去,有发展前途。为此,就必须有一个维持共同利益的有礼有义的原则,特别需要一个建立在正义或公正原则上的政治、道德秩序。古代外国,亦因此先出现正义的志愿,从而出现各种形式的“法”和文化。

关于外国古代文化,究竟是巴比伦在先,还是古埃及在先,可能有争论,但是,我们却可说,他们以及古印度、古希腊的文化所留下的资料都可证明,和中国最早著作中所表现的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大致是相同的:都强调“正义”和“法”。中国最古的《尚书》有帝王的各种文诰的记载;较后的《礼记》有关于最古礼法的详细记载;而巴比伦、埃及、印度、以色列和希腊,都有详细的法典流传至今。

在这里,我想强调:即古今中外,并不是先有礼与法,而后有道德上的“义”或“义道”,实际是先有人民或社会公认的道义,而后有一定的礼法或法典【这个“道”当然不是董仲舒所谓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道,而是人民要求的正义与道德规范】。有了这个了解,我们可知巴比伦和埃及等古国留下的法典,就是他们的道德风气的反映。

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这些古文化,既兴盛了,后来又消灭了,这变化,确实与“义”德或“正义”德有关--往古的法典,据今天我们看来,弊病是很多的,有很多地方是很野蛮的,例如“血族复仇”,不仅造成民族间争战不已,而且也使族内亦内乱,互相残杀、互相倾轧,因此法律严,刑罚残忍,令人不堪想象。这和中国古代礼法,亦类似。中国人曾为此付了重大代价,不得不从重义变为重仁,外国人在此,似乎也不能例外。

看看外国古代各种先进文化与道德的变化,也可增加我们对自己道德的开端的了解。

古埃及,所谓尼罗河文化,其出现大概比中国古文化,早约1000年。大约可算是人类最古的文化了。在公元前20世纪左右,从他们留下的考古材料【包括实物和文字纪录】来看,可知他们崇拜的诸神中,有一位女神名Maat,其职责就相当于中国古代所谓的“义”或“正”、“中”、“平”。她是诸位含有道德意义的“神”中最主要的一个。实际,她是古代神话或宗教将人间的各种德行加以人格化或神化的结果。她是农神Osiris的女儿,手握一架天平,在人死后,衡量人的心是否公正。因此,西方人把Maat译为主管justice【公正】、Truth【真实、真理】、Righteousness【公义】的神,或作为公正、义的化身。这是古埃及人民中流行的神话。

就古埃及的实际生活而言,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一位圣君,名Ptahotep,刻在墓上的遗言中就曾说:“公正或义,比任何其他事物都高”,“要坚持公义或真理”、“做事要正直”。这同于中国古人重礼义,列义为主德。同时他又强调执行公正时,必备人格【Personality】或品格【Character】,公正或义乃是一道德职责。

另外,金字塔铭文中有一贵族墓志铭上刻着:

我不说谎话,我是受父亲亲爱和母亲赞赏的人,品质优良;

我向区域内饥饿的人,施舍面包,向赤身者施舍衣服……我从没有压迫他们,霸占他们的财产,致使他们埋怨我。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义或公正。由于他们的材料不全,我们无法判断他们何时产生“义”的观念,何时产生仁慈思想的材料,但根据美国的埃及学权威J. H. Breasted的断定,埃及人在公元前20世纪左右,在道德观念中,便已有责任感、良心感、人格感、仁慈感的存在;内心制裁或良心,让他们最早进入良心时代【Age of Conscience】、品格时代【Age of Character】;埃及人最先明白了义与仁、礼与义,都是主德,都可以并存,而且必须并存了。

从古埃及转到古印度,他们的史料,比较详细清楚些。他们的道德的开端,更给我们一些启发。他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与孔子虽然差不多同时出现,但他们留下的材料,似乎比孔子留的还多。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雅利安民族征服了印度。印度本来是一个注重严格等级制度的社会,被征服后,更重等级与专制,所以,重君主,重集权,重国法、家法。为此,他们一定要维持一个坚强的法制系统和道德系统:因此,“法”、“道德”、“国王”,可说是三位一体。这种道德,不能不与“礼、法”相通。古印度人曾创造了一个词,达摩【Dharma】,其意义差不多就和中国古代的“义”、古埃及的Maat相同。他们也经过了一段注重等级制礼义的时期。

可以说,中国古人以重义为德之开端,和印度人重“达摩”为德之开端,其环境背景与其流弊,也无多大差别。因而后来都不得不转为注重仁与慈,也十分相似。

孔子生于诸侯争雄、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礼义荡然无存之际;释迦牟尼亦是处于十六国争雄、互相争战时代,兼以政教时时冲突,人民困苦不堪,这使释迦牟尼不得不用“去苦”与“行慈”为号召,将过去严厉专制的铁面无情的“达摩”【法】改为慈悲的“达摩”。有如孔子将“大义灭亲”之“直”,变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直”。

在这里,佛祖与儒祖还有两个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不明白讲上帝或绝对,作为道德的最后根据,宁肯对上帝或“绝对”采取一种怀疑态度--“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其次,孔子注重仁且智,佛祖也重慈悲与“悟”【人的错误与苦,都由于愚蔽】。在原始佛教的五诫或八诫上,他们对第一条不杀生,是作广义的解释:即对一切有生之物,皆要仁慈。因此,他们的教义或佛法,与其说是宗教教条或礼法,还不如说是一些重视自己人格的道德教规或规范;说它是宗教道德,还不如说它是道德宗教;说他们的最后目的--涅--在天上,还不如说涅就在人间,甚至就在人的心上。既然道或德是在现实中,在人心中,所以必须既用慈,又要用智;智与慈悲,并行不悖;人要去掉“苦”,也只有靠心中有慈悲,同时又用“智”来求其因,去其果。佛祖这些想法,近于孔子所谓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孟子所谓的“仁义礼智”,《中庸》所谓“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

我们未尝不可说:释迦牟尼的教义,所代表的道德潮流,就如孔孟用仁代替义的首要地位。孔孟用仁义支持礼义【或理义或道义】是一种思想革命,是对当时礼义道德沦亡的挽救。原始佛教或佛祖,似亦有这意思。

同类推荐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热门推荐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 生化之末世

    生化之末世

    一个普通的少女突然穿越到了异世,摸爬滚打,好不容易熬出头,回到了原来世界,却不想,生化危机爆发了……
  • 低腰裤

    低腰裤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摄政王的小宠妃

    摄政王的小宠妃

    腹黑vs冰山、妖孽vs毒舌!-----------------------------------------------------------------------------------------------------------------慕凉,慕国最年轻的摄政王——圣王,先皇御赐一把“斩龙剑”上可斩昏君,下可灭佞臣,尊贵胜于当朝皇帝,俊美如神,妖冶似魔,一抹慵懒至极的笑容常挂唇畔;他狂傲不羁,但他有足够的资本去狂,年纪轻轻却修得一身登峰造极的幻术,一袭紫衣走遍天下,难有敌手;他是战场上的“杀神”,以一敌千,杀人如麻,嗜血无情,与他作对,下场只有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尊贵如他,狂傲如他,嗜血如他,却只是一个深爱着花泣雪的男人,为了她,他洗尽铅华,放下尊贵的身份,男儿血性终化绕指柔。他是慕凉,一个想把花泣雪娶回家的男人!花泣雪,茫山中的弃婴,埋于大雪,命悬一线,为无极老人所救,成为世人欣羡的无极嫡传弟子,幻术强大,鲜少有人能及;她,拥有绝色仙姿,一袭白衣飞扬,情冷似雪,淡然若云,但那心底深处依旧保留着一份火热,待人发掘。她是花泣雪,因幼时在雪中哭泣而得名,长大后却能把人气得吐血,真真是“花气血”!茫山之巅,寒池之畔,他七岁,她五岁,他抓住了她的手,两人一生的缘分由此开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她的人,那冷漠的面具下是怎样的毒舌,他是亲身体会到了的,但他却甘之如饴。她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触及他最真实一面的人,外表再优雅高贵,也遮不住他骨子里的无耻、邪恶、妖孽,但即便她有多难动情,那颗心还是被他夺去。相爱相守,平淡一生,是他们的愿望,但当云幻大陆风云再起之时,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幻术之斗,三国之战,阴谋之后,是谁牵着谁的手,站在茫山之巅,笑看天下?神器之争,强者之路,当身份之谜揭开之后,又是谁与谁相视而笑,逍遥相随?----------------------------------------------------------------------------------------------------------------精彩对话:第一幕:慕凉(深情:花姑娘,你这一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都是我的,不准逃!花泣雪(目无表情:凉凉,我有预感,除了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是男人。
  • 冷宫冷后

    冷宫冷后

    新月公司的总经理,冷漠、无情,有着残酷的家庭背景。在一次被窝囊废父亲殴打后,穿越到了颢染国,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国家。爱恨情仇,她会选哪一样?她能熬过生命中所有的挫折吗?多次的伤害,让她几近虚脱。“如果让我选择,我选择把心交付于一片平静的湖水。”她如此说道。“如果我们之间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了,那也就代表什么都没有了。”他究竟爱不爱她?他做的一切,为谁?他牵着她的手,站在这山峰的最顶端,睥睨江山。“你看,这便是你我的江山。但如若你让我放弃,我亦义无反顾。往后的路再长,再艰难,我都陪你走。”他们经历过磨难,走过了风风雨雨,但是,他们能在一起吗?结局乃是HappyEnding……┈━═┈━═┈━═┈━═┈━═☆、┈━═┈━═┈━═┈━═┈━═☆、路过的亲亲们,要是喜欢的话,记得收藏,投票!嘿嘿!不会注册会员的,这里可以注册,注册之后就可以帮巧儿收藏投票了。注册会员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另:巧儿给书做了个电子杂志——其实就跟视频差不多,但是是书。大家想看的话就到这儿来下载:http://m.pgsk.com/downfile/m.pgsk.com/584c7a5a666cf0602f90789e3f6cd4dee102c99a39ec8f00下载后直接打开就可以了。开了新群。。暂时一个人都没有--1869208。大家喜欢就进来吧,敲门是书中你喜欢的角色的名字。。谢谢~————————————————————————————推荐潇雨如烟的《杨柳依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弃妇重生

    弃妇重生

    "一纸婚约,定一世命运。家道中落的桑婉嫁入青州首富时家为妻,婆婆多疑难缠、丈夫自有青梅竹马放在心上的表妹、大姑子刻薄、小姑子心眼多,自卑的桑婉一退再退、一缩再缩,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凄凄凉凉死于时府的角落悲剧得彻底。重生在花轿之中,她该何去何从?站在悲剧的起点,当一切重来,她能否改变悲剧的命运、为自己谋一个锦瑟和弦?这一世,但求悠闲度日,真正的活过一回。"
  •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本文情节一对一,楠竹具有双重性格,以两种面目与女主纠缠。这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丫鬟之女在娘家突破”群娘“围攻,个人奋斗成一名准王妃的“美人心计”上官轻衣,从一市之长穿越成一个卑微丫鬟之女,机缘所至成为当朝大学士的女儿,先后遭到众位姨娘的暗害,但她一步步化险为夷,将害她的人反置于死地。并与皇室众人拉上关系,一步步随着机缘进入皇室的权利最中心,几个皇子的命运随她而改变,暧昧不清的三王爷,摸不着心思的七王爷,后知后觉的十五王爷,还有雌雄难辨,性子难辨的十王爷,等等!到底谁对她有情,谁对她假意?身在夺位大战中的她本以为自己可以杀出重围,却不料,枕边人却是最该让她提防之人!凶残嗜血的他,佛心仁心的他,哪一个才是他的真面目?如果她失去心中要守护的东西,那么……女主语录:一,当面打人耳光并非真正的强悍,真正的强悍是让自己的敌人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就算痛死也不能反击。二,不知敌人深浅,贸然出手只会让对方抓到反击的机会,所以,谋定而后动,后发制人,才能将对方一竿子打死。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推荐新文《娘子,到我怀中来》一个县令之女出嫁途中被人谋杀了,王牌间谍枯蝶因为意外借尸还魂了,夫家是身份最尊贵的豪门大族,可新郎官已克死了六个新娘子。是真的”克妻“还是另有蹊跷,看看这出嫁途中,被勒横死,客栈起火,疯牛发疯,山贼砍杀就知道有内情,还真是步步惊心到底是谁要这新娘子的命?一切的线索都指向了京城的夫家,最乌龙的是,来迎亲的新郎官半夜三更偷偷摸摸地出现,被她误认为是采花贼,一个连环十八踢,大刀阔马地踩在对方身上逼问来历!进了婆家大门后。一张美人藏宝图,将整个家搅了个天翻地覆。三座大山头上压,婆婆,婆婆的婆婆,婆婆的婆婆的婆婆。姨娘,婶娘,叔父,兄弟,妯娌,没几个省事的。就连新婚夜,也意外不断,临了才发现:丫鬟原来不是丫鬟,是男人;媳妇原来不是媳妇,是女儿;姨娘原来不是姨娘,是奸细。贞节牌坊原来是蒙尘的。亲人原来是被用来陷害的,不在场证据原来是纸人假扮的。冤有头,债有主,谁欠的,找谁去,不带搞连坐的。----十步杀一人她做的到-----口腹蜜剑更是没问题。-----要想害死她在意的人----那就别怪她让他们自相残杀。
  • 凤鸣宫阙

    凤鸣宫阙

    身为罪臣之女,被罚在宫中做了个小小奴婢。她陶君兰就该认命?活得屈辱卑微,死得无声无息?她偏不屈从!她有智谋,也有倾城容颜,她想活出自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