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6900000002

第2章 村社变社区 村民变居民(2)

她笑了笑解释道:“文明户指的是精神文明,包括家庭和谐、讲究卫生等等;而勤劳、有产业的就可以颁发创业奖。我们全家都很勤快,农业上一年可以收入几千元,过去不带娃娃时种草莓可以收入1万多。我爱人不打牌,天天骑自行车到12公里外去种庄稼,说是锻炼身体。我们整个小区内打麻将的也不多,老人们有的搞竹编,有的编草帽,老太婆们摆龙门阵时手里都在编草帽辫,年轻人出去打工了,老人们在家也忙得很。小区里很和谐,大家素质提高了,都很爱干净,没有吵嘴打架的。3年了,我们这里只发生过一次偷盗,还是外面的未成年人到小区来偷东西,后来破案了。”

说话时,有人送来了新出版的《双流报》,是县政府免费送给每家每户的。这又是双流县在建设新农村中让人想不到的新举措。

谢绿蓉还介绍,小区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住户们每月每平方米交一毛钱物管费,请了四个清洁工,负责打扫清洁,维护小区的环境,小区里备有垃圾桶,垃圾专人负责集中拉走,还有警务室和医疗站……“城里人都羡慕我们哩,一个北京的报社社长参观后就说‘你们住的是部长级的连体别墅……’我们这里最先烧气,现在城里有些地方还办不到。自来水也通了,和城里一样。但我们这里比城里安逸,比城里舒服。娃娃两岁大就会爬健身器了。你说怎么样?”

迎着我羡慕的目光,谢绿蓉又高兴地邀请我参观她的后花园。花园不大,种满了豇豆、豌豆、辣椒、茄子和番茄等蔬菜,还有蜀葵、海棠、石榴和桂花等花木,篱笆也是由鲜花组成的。蜀葵正在开花,粉红的花朵非常灿烂,正如谢绿蓉的笑容,也像她幸福的生活,深深地印进了我的心里。

◆我的腰杆挺起来了

“我的腰杆挺起来了!”当我向郫县安德镇交通村村主任张家林了解安置小区的情况时,他竟充满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他的这句话最初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大概由于我不是个农民,便从来没有体会到他作为“二等公民”在心灵深处的那种悲哀、无奈和不平。

张家林是一位五官端正、身材魁梧、刚刚跨进40岁的“帅哥”,但一提起过去的生活,他的脸上便会出现一种十分复杂的表情。他回忆起了过去有些城里人对农民一些带侮辱和歧视的称呼,诸如“弯脚杆”“硄子石”“豁皮”(对农民的蔑称)等。他说,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大家都知道“劳动创造了世界”,但由于体制和政策上的鸿沟,农民始终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改革开放后虽然在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但农村的希望仍然十分渺茫。城市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而许多农村人却有一种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像毒蛇一样啃啮着人们的心,似乎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毕业后跳出“农门”,才是农村人唯一的出路。

“我的姑姑是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是全家人的骄傲,但我却常常觉得她和我似乎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张家林叹着气感慨地说。

由于家庭贫穷,张家林16岁初中毕业后就被迫到成都打工,最初是每天1.7元钱的泥工,后来又去餐馆,每月有了30元钱……到后来,聪明的他和许多进入城市的农民一样,自己做小生意,开小餐馆、办标牌厂、搞广告公司,挣得了一些钱,结了婚,也盖起了一座一楼一底的小楼。

然而,小楼的四周仍然是贫穷的农村,小楼虽然漂亮,但却没有天然气、自来水和光纤,没有快捷的信息通道,四周也没有宽阔平坦的道路。在和城里的生意伙伴们聚会时,敏感的张家林仍然感到自卑。

“直到2005年搬进了集中居住小区,我的腰杆才硬了,”张家林的脸上浮上了微笑,“在朋友面前,我的腰杆挺起来了!那时一听要搞工业园区,搞‘三集中’,老百姓便强烈要求拆迁,要求搬家,巴不得能马上享受城市人的生活。现在,我们的小区就在城镇上,有天然气、自来水、光纤和物业管理,我仔细算了算,我们的绿化面积比城里的小区大得多,房屋的密度比他们小。总之,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居住环境比城里人更好!说句老实话,我们农村和农民是统筹城乡最大的受益者。”

张家林的话让我的思想震动,过去我只想到搬进小区是让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却没有想到,在“人格”上、在做人的尊严上,搬进小区对他们也是如此重要。

什么叫“让农民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什么叫“让农村共创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想这应该是具体的体现之一。

安德镇在搞中国川菜产业化园区之初,为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曾大张旗鼓地动员农民迁入新建的小区,张家林的小楼正好在工业园区规划的面积之内,于是便进行了拆迁。

拆迁的政策十分优惠,农民原有的楼房每平方米赔偿280元,林盘、青苗、猪圈、围墙等都要进行赔偿;而小区的新房每平方米价格也是280元。拆迁后每人可购35平方米新房,两者相抵,拆迁户还会剩下几万元用来装修。张家林原有的小楼面积约两百平方米,5口人便分得了175平方米。

正如张家林所说,新房就在安德镇街上。门前的马路四通八达,小区附近有超市、宾馆、药房和餐馆,还有一所著名的职业高中和两所大学;小区内有美丽的花园、健身广场、篮球场。绿化带上种植了大面积的桂花、海棠、桃树、金叶女贞和红叶李……高高低低,红红绿绿。对现有的新房和小区的环境张家林感到十分满意。

除了居住环境,让张家林感到满意的还有社保。“土地征用后上面就给农民买了社保,这是真正的好政策!男60、女50或55岁(2010年后女也是60岁)以后每个月可以领到七八百元养老金。说句老实话,我都没有每个月拿几百元给父母亲……征了土地的有社保,没征用土地的,和城里人一样,也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交得多领得多,解决了老龄化问题,过去是‘养儿防老’,现在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了。在医疗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补充保险,也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

“拆迁的农民得了好处,没有拆迁的呢?”我问道。

“没有拆迁的也得了很大好处。产业化园区建设后,几十家企业投了产,很多农民经过培训进厂当了工人。就说自己种地吧,过去我们这里很多村连路都没有,卖粮卖菜都很困难。有个姓方的种菜大户,单是雇人拉菜,每亩地就要花去400到600元。现在路好了,收菜的老板可以把车直接开到菜地边,再也不用雇人拉菜了。交通改善后土地也增值了,过去1亩地的租金只有300元钱,现在提高到800斤大米了。”

我问,现在的农村还有没有问题呢?张家林坦率而尖锐地回答:“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搬进小区并不等于就变成了城里人。不光失地农民要提高素质,整个农村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否则整个社会的水平也不会提高。”

在担任村主任之前,靠做生意,张家林一年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担任村主任后,由于工作忙,他已经把公司承包给别人了。村主任的工资是每月530元,另外的500多元到年底视任务完成情况而定,用车、打电话都靠自己掏腰包。农村基层工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矛盾很多,特别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长远利益都息息相关,矛盾更大量涌现,村干部挨骂已是家常便饭。再加上现在的村主任主要是为村民们服务,财务开支以及各种重要问题都要交村民大会或议事会讨论,大家签字后才能进行。因此,有时他也认为“这个主任没当头”,但反过来一想,这活路总得有人干,既然大家信任,选举了他,就还是得好好干下去……

◆我的龙门阵摆不完

傍晚,我走进了张家林住的居民小区。小区一片祥和的景象,年轻人在篮球场上打篮球,儿童们在花园里追逐着嬉戏,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天。69岁的老大爷刘祖贵听说我是来了解统筹城乡的,便凑上来热心地邀请我到他家里看一看,并且说:“我的龙门阵摆不完!”

这一句话引动了我的好奇心,便去到了刘大爷的家里。他家也是建设产业园区时被征地拆迁的。拆迁前有220平方米的小青瓦平房,老两口、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住在一起。拆迁后分家了,两个儿子各分得了105平方米的三居室,他和老伴儿的住房是71平方米。由于面积增加,全家找补了3000多元。

刘大爷的住房是全装修的,还吊了顶,安装了豪华的灯具,房里沙发、电视、博物柜样样齐全。家里没有人——老伴儿晚饭后出去散步了,这也是农村人近年来养成的新习惯。

刘大爷摆起了他的龙门阵:

“过去我们家难得吃一回肉,老婆白天在地里干,和男人一样手里拿根扁担,晚上还得熬夜给娃娃们做鞋。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买一个‘锅盔’(一种面饼)都得分成四份,根本不够吃。每天从清早做到天黑,年底一算账还‘倒挂’。女儿要上学,连学费都交不起……”

“我原先在电站工作,1960年从电站回来结婚,当时家里真是一贫如洗。妈的眼睛看不见了,家里的房子也拆了当柴烧……我用三块石头支了口锅,用树枝丫搭了个‘叉叉房’……老汉儿是推‘鸡公车’(川西平原上的一种手推独轮车)的,66岁死了。姐姐害了肿病,40多岁就死了!现在看见小区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过得快快乐乐,我就想起了他们……

“我曾经修过五次房:修叉叉房结婚,以后修‘花花穿’——穿斗房,再以后盖的房被火烧,最后修了小青瓦房……老乡(当地人对‘老婆’的称呼)人虽然勤快,但家里还是每年到腊月间就没粮了。‘文化大革命’中有农民偷偷拿自家的鸡蛋、布票进城换点粮票,我也换过。有个女人悄悄进城卖鸡蛋,被市管会抓住了,说她投机倒把。女人想不通,最后竟跳了河。我们把她捞起来时,已经死了……直到改革开放后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可以做生意了,我便在路边开了个小餐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苍蝇馆子’。”

提起现在的生活,红光满面的刘大爷表情便生动起来,嘴角挂着微笑,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神情。“原先我们住的地方像个烂泥塘,一出门便是烂泥巴,下雨天即使穿胶靴都不行。现在呢,一出门就是水泥路,离街又近。我不开餐馆了,早晨起来后就做做老年操,早饭后上街买点菜,下午打打牌,老乡晚饭后还要出去转转,像城里人一样散散步,回来再看看电视。穿的衣服两三天一换。家里电视、冰箱、饮水机啥都有。过去一个月吃顿肉,现在是隔顿不隔天,天天都可以吃。老人们个个都养得白白胖胖的……”

70左右的刘大爷还骄傲地说:“至今我也没闲着,我被大家选为小区里的‘栋长’了!”

“栋长”,顾名思义就是一栋楼的业主代表,不是“官职”,主要是进行公益性服务。刘大爷的任务正是如此,除了监督小区的环境卫生外,还负责小区的保卫工作。

刚进小区时,散漫惯了的庄稼人对环境卫生并不讲究,“不干不净,不生毛病”本是一些人的口头禅。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折花木的人不少。后来小区便雇了三个保洁工和一个“劝说员”。劝说员是小区内的住户,工资不高,每个月只有300来元报酬,但在劝说员和“栋长”们的说服、监督下,住户们终于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整个小区变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了。除了“卫生”,还有个“安全”问题。过去小区里“贼娃子”很多,外贼和内贼相勾结,住户们防不胜防,经常丢这丢那。这个拥有500多住户的小区,共有汽车170辆左右,曾一个夜晚丢了两部,一个月内连续丢了好几辆;自行车和电瓶车丢失得更多,曾一夜丢了6辆。社区每月花8000元请了10来个保安,并且包吃包住,仍然无济于事。后来保安们嫌责任大、工资低,竟干脆辞职不干了!

怎么办呢?经大家研究,便把责任交给了6位栋长,由他们日夜巡逻,解决治安问题,工资仍然是每人每个月800元,只是不包吃住。6位栋长的年龄都是50至70岁,对村里的情况很熟悉,他们纷纷找有“前科”的人摆龙门阵、“打招呼”,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与此同时,又执行了严格的巡逻制度。白天3个人值班,晚上还有3个人通夜值班,每隔10分钟便巡逻一次。采取这些办法后,效果十分明显,社区已经半年多没有丢失过财物了。

过去刘大爷家的土地是以租代征,每年每亩地可以得到400公斤大米和350公斤小麦的租金。但多年来已经离开农业生产的他,一直想把土地干脆出让。2010年元月,便以每亩25800多元的价格“卖”给了征地部门。夫妻俩2.6亩多地,一人拿到了4万多元现金。拿到现金后,除剩下3万多元外,两人花5万元买了养老保险。从交费的第二个月起,每人每月便领到了700多元的养老金。

对于“卖”掉自己的承包地,两个儿子并不同意。他们看得更远,认为土地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想等以后土地增值后再处理,但刘大爷有自己的道理,他对儿子们说:

“我们苦了一辈子,儿子结婚、女儿打发都靠我。办喜事时哪回不是摆了20多桌?现在我们老了,要是不卖了土地买社保,让你们俩每人每月拿出500元给我们,恐怕3个月后你们就得闹离婚!买了社保,我们活得逍遥,活得开心,也不会给你们增加负担。又有啥不好?”

儿子们想想父亲的话确有道理,也就默认了。

刘大爷说:“现在村里的老年人绝大部分都想通了,都愿意让出自己的承包地。过去很多家庭都是为了钱吵嘴过孽(闹纠纷),儿媳往往对老人不好,老人们吃受气饭,很造孽(可怜)。现在有社保后,小的对老的态度变了。话又说回来,我们眼睛一闭,财产还不都是他们的。”

刘大爷的话说得很透彻,他是一个智慧的老人。

现在刘大爷老两口过得幸福,孩子们的生活也不错,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在企业里打工,一个儿子开歌城,另一个儿子搞装修——遗憾的是,这个儿子的媳妇患上了一种疑难病,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花了1万多元,出院后仍然每半个月就要到医院去一次。由于有社保,报销了一部分费用。村委会曾想让他们家吃“低保”,但被儿子拒绝了。儿子说:“我们能行!”

同类推荐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喂养小窍门

    宠物从幼年期到配种期喂养的注意事项,如何调配最适合宠物的食物。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热门推荐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抱怨不如感恩

    抱怨不如感恩

    世界500强企业首选的职业精神培训工具书!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感恩,才能不断创造卓越。关闭抱怨“工厂”,开启感恩“花园”。只要我们抛弃抱怨,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就一定会让自己的世界发生质的改观,从而开创非凡的业绩!
  • 这样的男人趁早滚

    这样的男人趁早滚

    糖糖喜欢吃糖,也希望自己的爱情如同蜜糖一样甜蜜。从和宇航相识到相恋,她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孩。如果没有好友的横刀夺爱,那现在糖糖还是最幸福的女孩。
  • 矜持老公,别惹我!

    矜持老公,别惹我!

    新婚当日,阴差阳错……七个月后,生子,孩子却不是丈夫陆少寒的。产房里,她与丈夫的情人同时生产,丈夫未曾看她一眼,却把情人的孩子给她抚养。他们撒下弥天大谎,她伪装成生了一对龙凤胎。她如履薄冰,坚守着婚姻和家。然五年的努力抵不过苏雅然的归来。“应璃,然然回来了,我们离婚吧,壮壮你带走,他是你和另一个男人的孩子。”陆少寒牵着苏雅然的手,面无表情。那时候,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叫梁韦琛的男人。他冰冷,却唯独对她热情。他冷漠无情,却唯独对她温柔。他不讲情面,却唯独处处维护她……他们都说,他对这个已婚女人着了迷。她离婚,投进他的怀抱。自以为开启了另一扇幸福的大门。方知,原来他就是新婚夜里的陌生男人……他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只为要回儿子。已完结作品:http://m.pgsk.com/a/354499/《奉子成婚,豪门长夫人》http://m.pgsk.com/a/654610/《失心前夫,求宠爱》http://m.pgsk.com/a/409779/《总裁前夫,别乱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0度终极幻想2

    0度终极幻想2

    历经磨难,蓝色归来,重新面对传说,她是否能再次站起来?————————————--————————————————0度超级群:50470055
  • 红颜殇:不屑为公主(大结局)

    红颜殇:不屑为公主(大结局)

    她生于皇宫,天命非凡却因此遭人忌恨祸及亲人;她离开皇宫,苦心学艺只为保护自己在乎的人;她不求荣华富贵,不求众星捧月,只求心底一片清明。可是天不遂人愿,亲人被害,被迫和亲......为什么她要接受这一切?她不要!纵情江湖,遇上了形形色色的人,是为了她的貌,为了她的地位,还是其他?随心随情,一世一双人也就够了可是身份地位无法抹杀,何况自己最在乎的人处在水生火热之中?重新披上公主的外衣,为何又在一切尘埃落定时逃离皇宫?他,温润如水,总是笑着对她说,“有我在,别怕。”他,少年将军,却为了她甘心自斩右臂。他,皇妃养子,明明是敌人,却甘愿为了她与养母反目成仇,放弃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还有他,阮府少爷,他,邻国太子...到底是谁,才能与她携手江湖?原来,无论时间空间如何转换,都会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PS:本文慢热,非虐文,非小白文,不喜慎入~106879539糖糖的群~~~糖果屋,欢迎大家~m.pgsk.com/p79/v_m.pgsk.com视频地址,大家看看能不能打开,如果还是不行,就请大家加一下群吧,在群公告里有个链接,一点开就行了,(*^__^*)嘻嘻……
  • 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

    医绝天下之农门毒妃

    她是现代医农双硕士,却不科学的穿越附魂在一个村姑身上!她叫云菱,本想着扮猪吃老虎,在古代玩起农女逆袭,一手医术风骚天下的路子。却又撞见了他!一个冷冰冰的,身材绝佳,却故作神秘的面具男!他叫盛启,是大盛朝的冷面王爷,权倾朝野而无情血杀天下。本来只是养伤,却意外的看见一个十分诡异有趣的小村姑。于是……*一对一种田文,诙谐暖心系~*片段一【有凤求凰】大宴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他,大盛的冷王爷,大盛的冷酷战神,对着她说——“十月十三,月皎星高,你在本王一众属下面前,亲了本王,此事你可认?”满座惊若木鸡……苍天在上,天地良心作证。她,绝对心思纯洁,绝对是为了救人,但心虚道——“呃……那什么,那是人工呼吸。本医是为了救你……”她越说越心虚……他目光咄咄,眸如暗夜鹰矢,掬满似笑非笑的星光,若白瓷上的那一抹朱红唇启——……片段二【琴瑟和鸣】这日天干物燥,地面的热气儿哧溜哧溜的往外冒,简直是要热死个人!他下朝方进府,府内却寂静只闻知了声?!竟连个护卫的影子都没?!居然敢擅离职守?!他黑脸心疑间转入内院,迎面一片凉风袭来,战场上面不改色的他眼皮跳了跳——荷塘边,槐树下,藤椅上,那小人儿正挥着小手绢招呼道:“你回来啦!快来乘凉!”他相信,整一个王府备用的冰块,全都被她投入了荷花池中……“谁惹你生气了?”他眉峰微蹙,柔声询问。小妻子脸一黑,不说话。“内火外寒压着伤身,是谁气了你,本王这就去给你出气。”他心疼哄道。小妻子眼眶一红……*【大连声明:】1、文中涉及医学与农学的内容,由度娘与《洗冤录》等文学资料提供的素材编写而成。看文重在开心,莫要过分较真哈~2、推荐大连自己的励志玄幻1V1爽文:《腹黑谋后噬魂妖妖》3、码字苦逼,求支持正版订阅┭┮﹏┭┮
  • 一世浮沉宫心计:帝妃策

    一世浮沉宫心计:帝妃策

    一代影后,拍戏过程中,竟穿越至剧本所在的时空,唯有假戏真做,本以为只要按着历史演好自己的角色便能安然无恙,谁料人事皆非,步步惊险……本该帮助自己最多的贴身丫鬟却死于非命;本该对自己厌恶入骨的他,却看似有爱,但又若即若离,暧昧不明;本该谋朝篡位的父亲却对朝廷忠心不二誓死效忠;本该对自己疼爱有加的太后却冷漠无情……她,失去了自己所熟知的剧本,该如何安然演完这出戏?究竟,宫廷之中藏着什么为今人所不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