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9800000057

第57章 选贤任能(1)

15

突厥颉利可汗,率二十万精兵来犯,前锋已破武功!李世民一面派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前往泾阳迎战颉利的军队,一面下令京城戒严。情况虽然万分紧急,李世民还是坚持要将已经开始的理政讨论进行完毕。就在尉迟敬德领军二十万于泾阳与突厥颉利二十万大军激战时,太极宫里的讨论也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这次还是萧瑀首先发言,虽说引经据典,说了快十分钟,但集中起来就一句话,主张用严刑峻法的高压政策,使天下达到大治。魏征听了,又一次首先站起来加以反驳:

“臣以为,宰相之言,是没有顾及到百姓们人心欲静、人心欲安的要求。如今霜旱为灾,米谷踊贵,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再加上突厥侵扰,州县骚然。若还要严刑峻法于百姓,岂不是雪上加霜,伤透百姓?昔隋朝炀帝,威加八荒,过于秦汉远矣!视其结果,不治反乱,国破人亡。依臣之见,而今我大唐王朝要得大治,需君臣忧民,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无须耀武扬威,严刑峻法、高压百姓。只要扎实利民,一个‘治’字,不翼而自来也。近代君臣治国……”

魏征侃侃而谈地说着,越说越兴奋,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萧瑀见了,心中恼怒,由不得打断他的话说:“不要给我们讲历史,老臣……”

“还请宰相容小臣讲完。”魏征也大胆地打断他的话,萧瑀正要开口,只听李世民说:“萧爱卿,就容他把话说完。”

萧瑀听了,再不敢开口,只狠狠地瞪了魏征一眼,魏征只作没有看见,继续说道:

“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前古的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的帝王为政,则惟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前古的帝王,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近代的帝王,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小臣以为,帝王兴治之道,在观时而为之。观时在于至明,至明在于至公,至明则理无不通,至公则事无不正。通于理,故能变天下之弊;正其事,故能立天下之教。是以国家无不大治也。”

魏征一口气说到这里,方才打住,停下来望着房玄龄,很想听听他对自己刚才所言的评价。房玄龄见了,微微一笑,开口道:“适才魏公之论,甚得圣人之意,与臣所思相同。吾皇若纳其言,力变时弊,以行王道,大治将不期而遇!臣以为,大乱之后,兴立教法,不急其功,致时太平,德流于后,呜呼公哉!”

“以‘存百姓’为宗旨、以‘清静’为特征来治理我大唐王朝,臣认为最合适不过。”杜如晦紧接着房玄龄的话说:“如今我大唐王朝,是在大乱的基础上求治,大唐王朝如大病初愈之人,虚弱不堪,当然需要能躺不坐、能坐不站、能站不走、能走不跑,一动不如一静。只有这样,抚民以静,让百姓休养生息,方可以迅速强健,恢复身体。因为只有清静治国,才可使天下无事、徭役不兴;只有清静治国,才可使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听着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唱一合,萧瑀、陈叔达等一干老臣,心里虽然不同意,却见皇上听了他们的话在不断点头,也就懒得再说什么。李世民本希望有几个,哪怕是一个老臣出来附合,终是听不到,不由得心里非常遗憾,只能自己出来表表态了。

“记得魏征昨日说过,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亡灭。对此,皆朕所亲见亲闻,故思夙夜孜孜,惟有清静治国,方可如魏公所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朕以为,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站了起来,感慨地大声喊道:“清静治国,好!好!好啊!”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只见长孙无忌提着个小竹笼匆匆赶来。众臣见了,都心怀好奇,以目趋之。

15

李世民正在殿上连夸“清静治国好”,却见长孙无忌提着个小竹笼匆匆赶来,也非常好奇,坐下来直视长孙无忌。

“禀皇上,臣已观遍观京师周围农田,但见蝗虫不见麦穗,千万农田,颗粒无收。”

“笼中可是蝗虫?”

“正是。”

“给朕看看。”

太监从长孙无忌手上接过竹笼,递给李世民。提起竹笼看过之后,李世民从竹笼里捉出一只蝗虫来,咬牙切齿地看着。

早在下麦种时,李世民曾问过房玄龄:“不知来年可是丰收。”房玄龄回答:“此事需由天定。”李世民听了后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谷不登,恐由朕不躬亲所致也。”说完,李世民就亲自来到京师效外,亲力亲为躬耕了半日农田。跟随的众大臣见了,无不欢呼雀跃,跃跃欲试之。李世民见了,虽然高兴,却也生疑虑,问同来的长孙无忌说:

“躬耕田亩,古之君王多有此礼,群臣何至于此?”长孙无忌回答说:“长期战乱,动荡不已;不事稼樯,已成流习;躬耕田亩之礼,已经久废。而今皇上,亲试农耕,观者自然欢呼雀跃、跃跃欲试。”

李世民听了,想到自西晋以后,中原分裂,战火绵延,统治北方恃强斗狠的马背民族,已将古已有之的天子亲耕籍田礼仪,转眼废弃长达数百年之久,不由感憾不已。当即下达劝课农桑的旨意,令各地官员,严加巡查,“有游手怠惰者皆按之”。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到30岁,正当力壮时期,可一下午的躬耕,直累得他腰酸背痛,到第二天还觉得疲乏不堪。劝课农桑的旨意下达以后,他无比感慨地说:“躬耕田亩,较之于征战辛苦更甚,以此思之,劳可知矣。农夫实甚辛苦,老天来年若不予丰收,实对不起农夫。”后来只要有闲,李世民总要问问麦子的长势,听着一直长得很好,心里非常高兴。

只是近月以来,京师四围,一直无雨,连连闻报旱情,弄得李世民心里很不舒服。没想到,如今旱情不止,蝗虫又大起,而且使得千万农田,颗粒无收。李世民想到:国库所剩无几,寻常百姓之家,经历战乱,更无存粮,本该麦熟之时,却又要面对饥荒,而这一切,都是由这蝗虫所至。想到这里,不由得恼怒万分,盯着蝗虫,李世民愤怒地诅咒它道:

“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朕之百姓。百姓有过,在朕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朕之心,不要去害百姓。”说罢,竟将蝗虫放进嘴里,脸红脖粗,生生吞食下去。众臣见了,无不动容,齐呼:

“皇上!皇上!”

李世民渐渐平静下来,望着众臣,说:“朕无事,还感觉痛快,只是百姓面临饥荒,如何处之?”

“臣以为,京师之旱灾、蝗灾,仅限一隅,我大唐帝国,地域辽阔,可使其他丰收之地,予以援助。”房玄龄说:“更重要的是,只要朝庭不滥征民力,民尚可以自救。”

“左射仆所言,甚合朕意。”李世民说:“以朕看来,炀帝灭亡之根本,便是不恤百姓,滥征民力。在炀帝眼里,视民如畜,随时役使,根本不顾其生死。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朕要反其道而行之。从今往后,不得劳役无时,一定要减轻百姓的劳役。如京师遇上这样的天灾,劳役定要全免。此事令房玄龄负责办理,制定一个章程来。”

不久,房玄龄等制定出《营缮令》,规定:“修城郭、筑堤防,兴起人工,有所营造,需依令计人工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工。或不言上及不待报,各计所役人庸,坐赃论减一等。”

从此以后,大唐王朝虽未见薄赋,却是真正做到了轻徭,开始以法治国,行事有法可依,彻底抛弃了隋炀帝时代那种役民如役蓄,只要国中有事,就不管百姓死活,强迫来为之的暴君政治。

15

李世民以对农人的那份关心,恢复了古老的躬耕仪式。以帝王之尊,躬耕耒耜,亲祭先农,使群臣都来关心农事,支持农事。当讨论再回到这个话题上时,魏征站出来慷慨陈词:

“我大唐帝国,国人事农者十之逾九,农事兴而百事兴,百事兴而大唐兴。”

久不发言的王圭听了,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如今我大唐王朝,因为隋末战乱,人口锐减,出现许多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少地多‘宽乡’,荒闲之田无人耕种;人多地少的‘狭乡’,却又人多耕田不够。这,该怎么办?”

李世民听了,以目示杜如晦。稍微沉思了一会,杜如晦起身说道:“鼓励农户,由“狭乡”迁往“宽乡”,或可解决此难。臣只担心具体操作起来,有些为难。”

“说难也不难。”房玄龄接口说:“可以订立有关政策,规定在宽乡之农人,占田逾限不违律令。这样一来,农夫想拥有多田,自会往宽乡迁移,不用政府强迫。”

因当时李世民正想颁发“均田令。”因此听得非常认真,感觉到魏征、杜如晦的发言很有价值,频频点头,将他们的发言记在心里,算是将这项政策定了下来。

“使狭乡人迁入宽乡,故然可解些许农田荒芜之事,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地广人稀的问题,还需使人丁兴旺。”魏征说:“臣认为,现在可以订立规定:凡男二十、女十五者,就应该‘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对于那些已过丧期的鳏寡,‘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尽早生儿育女,为我大唐帝国增丁添口。”

由均田问题又扯到了生育问题,李世民听后,微微笑着。这个魏征,倒也想得深透,于是开口说道:“此意甚妙,来日朕就下一个‘劝勉民间嫁娶诏’,以作规定。说到这里,朕倒也想起了一个有利人丁兴旺的好办法。”李世民说到这里,先自哈哈大笑起来。笑毕,对众臣说:“宫里可育之宫女,至少也有五千人之多,朕决定统统放他们出宫,返回民间,任其婚娶,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享百姓人伦之乐。”。

李世民言毕,众臣三呼万岁。大殿之上,臣相交赞,有的高兴得泪流满面。李世民见了,在心里对自己说:“看来,宫中女人太多,群臣心中还是有怨言的,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想到这里,李世民挥手,使众臣安静下来。由令房玄龄宣读,将众人讨论结果总结出来“安人理国”的贞观新政。房玄龄宣读了许多,最后总结成四条:

一、去奢省费,

二、轻徭薄赋,

三、选贤任能,

四、亲民爱民。

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他虽然将治国方略公开讨论,但心中自有的大政方针,还是容不得有半点分歧。经过这次讨论,他不但得出更准确的冶国方略,而且也摸清了朝中大臣的底子,不久就对朝中大臣进行调整,使裴寂、萧瑀等一班老臣,淡出了政治舞台。让一干坚决执行与前隋大相径庭“抚民以静”的官员执掌朝政。

有了好政策,执行起来往往是个令人头痛的事情,这一点,李世民感同身受。于是又当庭下诏:

令京中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设于禁中的中书内省值班,以便皇上随时召见咨询。从这以后,李世民每每召见官员,都请他们坐下来一起说话,主要是问他们一些关于百姓的疾苦,朝廷政策是否有利于百姓的问题。这是后话。

这天在朝廷上,当李世民下了诏书后,刚松了一口气,还不及喘一喘,猛地想到突厥已近长安,需要赶快去处理,他不由得对太监一使眼神。太监心领神会,拖着长长的男女调喊道:

“散朝!”

15

李世民坚持着将“自古理政得失”的讨论进行完毕,来不及休息片刻,也来不及调齐兵马,即亲率三千精骑,赶往渭河。群臣见了,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之前,刚接尉迟敬德十分火急,突厥主力已向渭河,尉迟敬德已经赶往渭河等待。情况如此危急,此刻京师偏又缺马,十万铁骑,还需三日尚可备齐,李世民不愿再等,三千精骑,也敢来渭河救急!

一路地快马加鞭,疾驶狂奔。李世民见到一处处被蝗虫啃尽了的麦地,看到了沿途要饭的农夫,心中更是着急。隋朝的五十年存粮,转眼就到何处去了?还有这些趁火打劫的突厥,实在可恨!李世民一路的感慨,一路的怒火,一路的咀咒,第二天便到了渭河岸边。

尉迟敬德见皇上御驾亲征,自然万分高兴,但见皇上仅带来三千铁骑,不由万分着急,即刻向皇上汇报军情:

自尉迟敬德率精兵二十万来迎战突厥颉利后,双方在泾阳大战,尉迟敬德虽勇挫颉利,却未伤其主力。颉利可汗见往东不行,急转往西,企图从渭河南下长安。李世民听了,心中大惊。他知道,这突厥铁骑,残暴无比,战斗力又非常强大。之所以如此,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天生的战士。从小到大,为了生存,突厥人玩得就是猎杀的行径,不是杀野兽,就是杀人。任何技艺都在于多练,多练而熟,熟能生巧。突厥男人一辈子都在杀戮,杀戮的技巧,自然高于一般汉人。加之突厥一生在马上渡过,来去迅疾,打起仗来,往往更甚于汉军。突厥的二十万人马,如二十条恶狼,猎物就是长安城的金银珠宝、粮食美人。突厥往东受阻,忽拉都往西去。尉迟敬德的部队,却没有这般灵活,除了七万骑兵,还有十三万步兵。

战事太急,尉迟敬德将部兵交秦叔宝带领随后,自己亲率七万铁骑速奔渭河。尽管如此,当唐军的七万铁骑到达渭河南岸时,颉利的近二十万突厥骑兵也到了渭河北岸。

“很可能,颉利的铁骑,明日就会冲过渭河来。”尉迟敬德担心地望着他的皇上说。

“突厥的近二十万大军,明天就冲过渭河。可是朕的军队,只有他的三分之一。秦叔宝的十三万步兵,至少要四天才能赶到,朕的十万增援的铁骑,最快也要三天才能到达。”李世民心里这么想着,昂起头来,眺望着对岸奔来驰去,斗志昂扬的突厥勇士,脸上露出轻蔑视的笑意。这笑意分明是在向尉迟敬德说:“不要害怕,一切我自有办法。”

尉迟敬德征战一生,无论面对何等凶险之战,他又何曾怕过?作为一员骁勇善战的猛将,他深知,作战不能仅凭勇气,还要凭实力。要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皇上的微笑并不能打消他心中的疑虑,他神色肃然地望着他的皇帝,轻声地问道:

“敢问皇上,增援部队,由谁统领?”

“程知节!”

“共有多少部队?”

“十万铁骑,但是……”李世民稍停一下,接着说:“要等三天,他们才能到达。”

尉迟敬德轻轻地“啊”了一声,李世民扭过头来,目光逼视着他:“元帅,有何想法?”

“为臣请皇上速回长安!”尉迟敬德双膝跪下,头抵着地说。

“然后呢?”

“然后,”尉迟敬德抬起头来,坚定地说:“臣即令全军彻夜修筑工事,备足弓矢,明日以待突厥。”

“你有把握能抵挡近二十万突厥的进攻?”

“臣愿拼死一战。”

“元帅是可以拼死一战,可是,朕纵然是回到了长安,突厥的铁骑一定接踵而至,到时候朕也只能与他们拼死一战了。”

尉迟敬德听了,抬起头来,痛苦万分地望着李世民,道:“皇上……臣无能。”

“元帅,不是你无能,朕看你是急糊涂了!”

“皇上可有良策?”尉迟敬德急切地问道。

“当然。”李世民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如惊雷闪电,惊走了身后树上的鸟雀,也惊得对岸的突厥,转过褐色大脑袋,驻马聆听。

尉迟敬德受了皇上笑声的感染,一时也大笑起来。君臣二人,面对渭水,同时大笑,直惊得渭水波起,鱼跃水面。

15

李世民笑毕,眺望对岸,但见尘埃四起,人叫马嘶。他们有二十万,明天就会冲过渭河,来将朕杀死?李世民在心里问自己,脸上却无半点担心的表情,凝重萧然,一副不恕自威的样子。

这些突厥,自从大唐王朝建立以来,他们似乎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大唐的骚扰。只是,以前自己作为统兵元帅,每次都是奉命征剿就是了,如今做了皇帝,这才感到事情逼人,若不从根本上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真正是国无宁日啊!就算有上好的治国方针出来,朕又怎么能安心地来治理这个国家!想到这里,李世民愤愤地骂了一声:

“这些王八羔子!”

尉迟敬德见了,并不吭声,只是在心里暗自思量着,他的年轻的皇帝,将能有什么样出人意料的良策。

同类推荐
  • 光魂

    光魂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孟子慷慨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桃花蛊

    桃花蛊

    前十七年,她是翩翩少年郎。前二十年,他是江家三公子。她与他桃树下结缘,相识亦相知。风吹桃花,页翻过。少年转罗裙,公子变皇子。花轿、红烛。挚友结鸳盟,不知碎了多少草心,芳心。“不过是桃花蛊,帮你引了就是引了,不需要你负责。”她口是心非。
  • 阴谋与爱情

    阴谋与爱情

    本书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故事讲述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深深相爱,然而,这段爱情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宫廷阴谋下,最终以二人死去的悲剧告终。这部戏剧结构紧凑,情节生动,冲突激烈,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以及宫廷内部争权夺利的种种阴谋与恶行,反映了十八世纪德国社会宫廷贵族阶级和小市民阶级的尖锐冲突。
  •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多少流光换取多少忧伤

    三年前,她却决绝而残忍地选择了与他分道扬镳。他的人生瞬间跌落谷底。三年后,她却突然回到他身边,不计时间和金钱,不顾距离和仇恨,苦苦守候。
  • 黄帝内经九型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九型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以及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黄帝内经》中早就记载了体质的形成、特征、分类,以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关系。提出在治病与养生时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区分患者的体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鬼王爷的呆萌妃

    鬼王爷的呆萌妃

    【本文属于男强女强!一对一!,绝对宠文!】古武世家夜月舞在接任掌门之位的短短几天时间内竟然穿越到一个不受宠,而且还痴傻的小姐身上,本身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却被人陷害成为丑陋不堪,武学奇才被人说成废柴,看一个废柴如何在以武为尊的大陆崛起。契神兽,炼元丹,欠我的统统还回来。腹黑狡诈的鬼王轩辕绝一生只痴缠于她,为她受伤,为她送命,在一次次的危险中不知是谁折服了谁。风云变化的大陆,两者携手走向大陆的顶端,为彼此创造自由的天空。精彩片段你在干嘛,某男愤愤的看着夜月舞说,亲你,走开啦,没看见我在喂奶啊,我也要吃,滚,否则今晚没得吃,某男灰溜溜的走了。……………………………………………………………爹,娘把你的南海大珍珠磨碎了,说要美容,某小男孩眨着两个大眼睛说道。随她,某男头都没抬一下。爹,娘把那株千年结一次果的树烧掉炼丹了。随她。爹,妹妹说想跟哥哥一样出去玩。派人暗中保护。爹,娘说宫内太无聊了,出去走一走。某男嗖的一下就不见了。小男孩对着旁边的一个长得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女孩说道,“跟你说了在爹心里,娘是最重要的,你还不信!”然后就看见小男孩从窗户内飞了出来,这次比之前的几次好像飞的更高,更远了。少宫主的武功又长进了,不知道这次多长时间回来,路人甲暗自叹息!他身边有青龙呢,放心好了。可怜的少宫主啊路人乙感叹道!
  • 延安颂

    延安颂

    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百般阻挠,要以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政策把红军冻死、饿死在陕北。红军于二十一日拂晓打起了直罗镇的枪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二十三日把牛元峰带领的敌军全部歼灭,直罗镇战役大获全胜。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敌人对于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而且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 医手遮香

    医手遮香

    冤死重生为贫女,祖母不慈,母亲好欺,便宜渣爹只是个无情无义的穷苦小官,身边还有个小妾上蹿下跳、挑拨离间?那又何妨,她有神医绝技在手,岂会怕这么一点小艰难?新书《凤门嫡女》已发,欢迎入坑
  • 归来记

    归来记

    《归来记》开辟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100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畅销1亿册,风靡全世界,被翻拍成无数电影、电视剧。广博的科学知识,超乎寻常的胆识,严谨的案例分析,精妙的逻辑推理——每个故事都让人不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