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00000009

第9章 学保官:任他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

曾国藩是官场上的“常青树”,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保官最稳。他掌握了一整套官场绝学,这套绝学用于官场之上,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1.靠山倒了官照升

曾国藩在官场上的成就,离不开朝廷中的一座座“靠山”。但是根据历史的经验来看,“靠山”通常是一把双刃剑,在他得势时,你会跟着沾光,在他垮台时,你也会跟着受牵连。一个重臣失势之后,常常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清除出一大批党羽。纵观曾国藩的仕途,在道光朝时,他在朝中的靠山是穆彰阿,在咸丰朝是肃顺,在同治朝倚傍恭亲王。这些人,在关键时刻都会支持曾国藩,还会替他在皇上面前说好话。看看曾国藩的这几个靠山,穆彰阿、肃顺下场都很惨,可以说是不得善终,恭亲王奕也是几经挫折。可是,不管这些靠山是垮台了,还是失势了,曾国藩的仕途都没有受到影响。在靠山倒后,他却是官照升、荫照封。有时,哪怕是前任的靠山与后来的执政者有不共戴天之仇,曾国藩依然能置身事外,官运丝毫不受影响。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有些官员,一旦与朝廷中要员攀上了关系,就会极力巴结对方,像狗皮膏一样粘到人家身上,称兄道弟,如影相随。对外则会四处炫耀,唯恐外人不知,并仗着这种势力作威作福。其实,这是很危险的结交方式。曾国藩在位数十年间,无论是他位高权重,还是不得志之时,从不与朝中权贵交往过密,也不拉帮结派,将自己归到哪个派系之中去。他不愿意将自己卷入到高层的政治斗争去,做无谓的牺牲。有时候,即使有权高位重的人主动示好,想与他结交,他也要深思熟虑,周密规划。

在带领湘军征剿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一直觉得自己权力太小,处处受掣,可是皇上因为他是汉人,对他信不过,不给他放权。后来,朝廷的正规军江南大营在与太平军交战时全线溃败,曾国藩认为正规军失败了,朝廷只能依靠自己所带的地方军湘军了,觉得这对于自己可能是一个好机会。

这时,胡林翼的手下派人送过来一封信。曾国藩接过信封一看,觉得奇怪,因为信封上并不是写的他的名字,而是胡林翼的大名。打开细看,明白了内情,原来这是朝廷重臣肃顺写给胡林翼的一封密信。肃顺在信上讲述了江南大营溃败后,皇上非常生气。两江总督何桂清临阵脱逃,皇上一气之下将其就地免职,打算再选一个可靠之人接替何桂清的职位。思来想去,皇上觉得正在任鄂抚的胡林翼不错,就打算让胡林翼接替两江总督的职位。在向肃顺征求意见时,肃顺并不同意,说道:“胡林翼才学优长,足堪江督之任,但若调离,鄂抚一职则无人可代。”皇上问:“叫曾国藩任鄂抚如何?”肃顺说:“六年前,皇上命曾国藩署鄂抚,几天后又撤销前命,曾国藩想必心中不快。事隔六年,又叫他任鄂抚,显得皇上恩德不重,不如干脆叫曾国藩作江督。胡林翼与曾国藩是好友,必定会协调合作。那时上下一气,东南局面将有转机。”皇上一听,觉得有道理,点头同意了。

肃顺为此给胡林翼写了一封信,将这详情告诉了他,并且在最后安慰胡林翼,说胡林翼向来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会因为此事心存芥蒂。还鼓励他与曾国藩同心协力,一起对付太平军。写完这封信之后,信的一角还加上了一行小字:“请送与涤生一阅。”涤生就是指曾国藩。

两江总督是曾国藩渴盼已久的职位,从咸丰三年带兵以来,他就一直渴望能有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两江总督在当时就是与太平军作战的最高统帅,也就是全国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如果有这个权力了,曾国藩所带的湘兵,再也不会处处受掣,四处受气了。一想到这里,曾国藩对肃顺就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肃顺是朝廷的重臣,现在他又主动提拔自己,这样的靠山,在别人看来,可真是求之不得呀!

曾国藩带着感激的心情,提起笔来,想给肃顺写一封感谢信,借此套套交情。可是他一边研墨,一边冷静了一下,他想起了肃顺在信的一角写的那行字“请送与涤生一阅”。这种提拔两江总督的事情,在朝廷还没有公开宣布之前,应该属于重大机密之事,肃顺却提前透露给自己,是明显在讨好自己。曾国藩开始冷静下来了,他仔细想了一想肃顺的这个人及他所做的事。

肃顺是宗室贵族,虽然精明干练,很有魄力,敢于重用汉人,瞧不起满蒙亲贵中的昏聩者。但是他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尽管得到了皇上的重用,但是在朝廷中的人缘极为不好。本来,他与恭王关系还行,可是得到皇上的宠幸后,就连恭王也不放在眼里了。自古庸主旁边多权臣,虽然曾国藩不敢说当朝的皇上是庸主,但是肃顺绝对可以算得上是权臣了。而且这个权臣不懂得收敛自己,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历史上这样的权臣有几个最后有好下场的呢?虽然肃顺现在正当权,可是地位是非常危险的,恭亲王以及在他身后的满蒙亲贵,在朝廷中势力很大,肃顺虽然一时得势,但是势孤力单,一旦出现差错,他定会败得很惨。

曾国藩左思右想,虽然肃顺现在是一手遮天,在朝廷中是个好靠山,可是这个靠山若是选不好,虽然现在有用,可能在他垮台时,也会“砸”到自己。想到这里,他决定不给肃顺写感谢信,今后皇上的任命旨令下来,再给皇上写谢恩折,自己不能与肃顺有私下的联系。尽管肃顺以自己的朝廷重臣的身份,向曾国藩伸出了结交之手,而且给曾国藩及其湘军都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是曾国藩却始终没有“贴”上去,没有把其当作密不可分的朋友、知己,只是不动声色,与其没有直接的书信往来和亲密交往,而是依靠朋友、名士间接地往来着。果然不出曾国藩所料,肃顺的下场果真很惨。慈禧掌权后,就再也容不下肃顺,以政变罪将肃顺除掉。同时,慈禧还到处搜罗证据,将肃顺的党羽一网打尽。一些官员写给肃顺的信件,一些巴结的、感谢的信件,都被当作是其党羽的证据。可是在这过程中,却没有发现曾国藩的只言片语。慈禧本来是怀疑肃顺与曾国藩关系不一般的,因为他知道肃顺曾经保举过曾国藩,因为没有找到任何他们往来的书信,也没有其他证据,慈禧不得不发出“曾国藩乃忠臣”的赞叹。

现在一些人,在选择朋友时没有自己的标准,尤其是对上级或对自己有用的人,想办法巴结,整天在一起吃吃喝喝,如影相随,而且也不懂得拒绝,许多人就因为交错了朋友,结果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在官场上交朋友、找靠山,一定要慎重。不但要考察这个人的人品,还要考察这个人的发展趋势,切不可因为一时得势,而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说过:“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唯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他认为一个人在为官之时,要既不奢望“非望之福”,又能辨清“非望之祸”,这样才能少遭挫折,少走弯路。

2.要官莫要直接说

曾国藩年轻时颇有志向,曾经高声吟诵:“生世不能作夔皋,裁量帝载归甄陶,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归天子。”我们知道,人空有志向是难以成事的,必须是有能力,还有现实的条件,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像曾国藩这样的志向,除了他自己具有相应的能力之外,还必须有一种硬件的支撑,那就是权力。所以,这就涉及向上级要权的事了。在官场上,如何向领导要权、如何向领导要官,可是一门大学问。

曾国藩在地方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时,因为他是汉人,满族朝廷因为怕汉人难制,虽然曾国藩已带兵三年,但皇帝一直没有给他一个正式的名分。曾国藩孤悬客处,用兵、用人、用饷无处不难。这实在让人觉得窝囊。朝廷为了剿灭太平军,当初派曾国藩办团练,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以咸丰帝为首的满洲贵族和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之间,目标虽然一致,但在权力分配上,却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咸丰帝既要依靠曾国藩及其湘军来镇压太平军,又不愿给曾国藩以更多的军政实权。他一面命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主力在长江中洲一带鏖战,同时又坚持用由满洲亲贵控制的江南、江北大营来围困太平军的“根据地”天京,以期达到曾国藩及湘军出力,江南、江北大营收功的目的。

对此,曾国藩颇为不满。一方面自己出生入死地作战,另一方面却处处受牵制。别的不说,就连军饷、粮饷问题,曾国藩都无力解决。有一次,实在是没办法了,曾国藩就恳求朝廷,调派上海的厘金来接济。可是被上海负责此事的官员拒绝了。朝廷不但没有帮这个忙,反而训斥了曾国藩一通。曾国藩气得不行,觉得朝廷太软弱了,只因负责上海的官员说不给,朝廷就没有办法了。通过这件事,使得曾国藩暗下决心,“今日之情势,真要办事,非得要有督抚实权不可!随便在哪个省当个巡抚,供应二万勇丁都不成问题,何来向人乞食这副狼狈相。”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曾国藩就打算找机会向朝廷来要官、要权。

正在曾国藩处处为难之时,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曾国藩仔细审视了一下他所处的局势,认为自己正是处处掣肘,硬着头皮顶下去,日后会更困难,无故撒手不管,上下又都会不许,所以不如借回乡为父奔丧的机会,摆脱这个困境,把这副烂摊子扔给江西,给朝廷一个难堪。曾国藩心里有底,因为当时水陆二万湘勇,都是他自己一手带起来的,除了他曾国藩,还有谁能指挥得了呢?如果别人指挥不了,皇上肯定会请自己来指挥,到那时,再与皇上讨价还价,趁机要权。于是,曾国藩给皇上拟了一个《回籍奔父丧折》:

“微臣服官以来,二十余年未得一日侍养亲闱。前此母丧未周,墨绖襄事;今兹父丧,未视含殓。而军营数载,又功寡过多,在国为一毫无补之人,在家有百身莫赎之罪。瑞州去臣家不过十日程途,即日奔丧回籍。”

他觉得自己的境遇,是越早离开越好,决定不待皇上批复,即封印回家。

回家不久,他收到了湖南巡抚衙门转来的上谕:赏假三个月,假满后仍回江西督办军务。他深知江西军务的难办,估计无人可以代替自己,遂援大学士贾桢的先例,请皇上同意他在籍终制。皇上不允。曾国藩心中暗自高兴,对付太平军,皇上到底还是知道缺他不可,于是他趁机向皇上要督抚实权。说非如此,则勇不能带,仗不能打。曾国藩的意思很明显,如果你不让我当督抚,那我这兵没法带了,也不能打仗了。明摆着,这是在威胁皇上。

曾国藩满以为皇上会同意自己的要求,觉得自己的时机找得非常好,因为对付太平军,没他不行。可是这种如意的算盘失算了。曾国藩当时并不知道,作为上司一般都有一种权威性的心理特点:我给你行,但是你不能直接要,更不能威胁。

面对曾国藩以威胁口气来要权,皇上一纸令下,同意曾国藩在籍守制,开了他的兵部侍郎缺。不但没有给他权、给他官,反而把现有的权力和职位也免了。曾国藩见到这道上谕后,心里后悔不迭,觉得自己好比一个弃妇一样,心里直打冷颤。这下子他知道自己玩大了。

事情结果也让曾国藩的“弃妇”感觉越来越强烈,他不在前线期间,湘勇同样捷报频传,湘勇水陆两支人马在胡林翼、李续宾、杨载福、彭玉麟的指挥下,反而打得更好。这使得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对付太平军的能人多得很,他确实是自视甚高了。

在这期间,他几次想向皇上请缨,请求让自己重新“出山”,但终究不敢下笔。这样出尔反尔,岂不贻笑天下?思前想后,左右为难,曾国藩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心情愈来愈烦躁。无时不为直接向上司皇帝直接要官要权而后悔不迭。

当时的“老板”咸丰帝是有意晒一晒曾国藩,所以将曾国藩闲置了一年多。后来因为战局恶化,情势发生了转变,湘军将领开始不服调遣,皇帝没有办法,才以江山大局为重,不得不再次起用曾国藩,但仍然未把曾所希望得到的“事权”给他。直到咸丰十年以后,江南、江北大营彻底瓦解,清廷不得不将镇压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的希望完全放到曾国藩等汉族人身上,才被迫让步,实授曾国藩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统辖苏、皖、赣、浙四省军务,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从此,曾国藩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成为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最高统帅。

经过这次要官风波之后,曾国藩深深吸取了教训,他认为,有求于上,必须“委婉而言”,不能直接要官要权了。后来,太平军被打败之后,曾国藩怕朝廷担心他拥兵自重,主动提出裁军的计划。说实在的话,他这等于自剪羽翼,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动。有朋友给他出主意,可以将曾国藩创建的水师改制,将团练改为经制之师,也就是由地方军变为朝廷的正规军,这样虽然名誉上归朝廷,但是由于水师是曾国藩一手创建的,还都是他的自己人。

曾国藩在办理这件事时,就吸取了以前直接要官的经验,他因为自己主动提出裁军,自己不好再写折子申请将水师改制,就让水师统领彭玉麟写折子上奏。但是,在提到水师改制后的安排时,曾国藩并没有把彭玉麟的名字放在第一位,而是拉来了一位叫官文的满族官员。官文的特点是贪名贪利,无定识,无风骨,你给他点好处,他就会站在你这边。在奏折子里建议改制后的长江水师统领让官文做,彭玉麟及其他原来的统帅都做官文的副手。

在曾国藩的策划下和把关之下,奏折交给了朝廷,深得朝廷的赞赏。长江水师改为经制之师,就这样顺顺当当地通过了。皇太后接受了左宗棠的建议,筹建海军一事暂缓,先把水师整顿好,以巡守长江为主要职务。更令他们兴奋的是,朝廷任命彭玉麟为统领,并没有官文的名字。

所以,对于身处官场或职场的人来说,比较忌讳的就是直接向上司要权、要官、要薪,这属于敏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得不到实惠,反而会惹火烧身。曾国藩当年直接向皇帝要督抚一职,甚至以不带湘兵打仗来威胁,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现有的权力被免了。在水师改制之事上,彭玉麟在奏折中没有说自己当统领,而是让官文来当,自己甘愿当副手,朝廷却批准了让彭玉麟来当改制后的水师的统领。你要我不给,你不要,我反而会给你,揣摩好上司的心理,掌握好要官、要权时机和方法,这是官场上的一门重要的学问。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说过:“有求于上,委婉而言,颇得实惠,步步高升。”意思就是说,有求于上级的时候,话语要讲得委婉,这样就能得到你所需要,从而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这也是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3.上不猜忌下不妒

一个在仕途中发展的人,他的官做得稳不稳,要受制于四面八方的力量,哪一股力量摆不平,都有可能把你从官位上“掀”下去。在这些力量之中,最主要是上级领导的力量,如果他们看重你,那你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如果同僚不忌恨你,不背后给你使绊子、说坏话,你就有百分之二十的把握了;再有,如果下属对你很忠心,不会推翻你,你同样有百分之二十的胜算几率。最后,如果不是后院起火,不是家里的妻子告状包二奶,或者是子女亲戚四处惹麻烦,那就有百分之十的胜算把握。

曾国藩在齐家、对待下属方面不用提了,这两方面他做得比较成功。在对待上级与同僚之间,他是力求谨慎,处处小心,以不得罪人为主。所以,民国著名的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将曾国藩与左宗棠对比之后,说道:“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

我们知道,左宗棠做事很多时候是凭自己性情的,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曾国藩与其截然相反,他在说话办事时非常小心,生怕稍有不慎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给别人尤其是上级或同僚之间带来不好的印象。咸丰皇帝驾崩之时,曾国藩正在安庆,胡林翼前来探望他,两个人一起谈论起了咸丰帝驾崩之后,朝廷之中谁会掌权的事情。说着说着,胡林翼递给曾国藩一封信。打开一看,正是左宗棠亲笔写的一副对联,上面写道:“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在赞叹对联作得工整之余,马上意识到这副对联的弦外之音。这是不是左宗棠的非分之想呢?曾国藩知道左宗棠的胆子很大,有时并不把朝廷那套规矩放在眼中的。那一年,陶澍回湖南,在醴陵渌江书院见到左宗棠书写的“春殿语从容”的楹联后,特邀左宗棠来相见。左宗棠大大咧咧地来到陶澍身旁,作揖时,恰巧碰断了陶澍胸前挂的朝珠线。一粒粒珠子立时掉下,撒满一地。倘若是一般二十几岁的平头百姓闯下这等祸事,早已吓得举止失措,左宗棠却无事般地弯下腰去,一边拾珠子,一边和陶澍说话,全不在意。陶澍亦为他的胆量所吃惊。

可是曾国藩转念一想,左宗棠手中只有万把人,就存这种想法,未免太狂妄不自量了。于是,他马上意识到,左宗棠可能是在用对联来试探自己的想法,因为当时曾国藩所带的湘军的势力比左宗棠的要大得多。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曾国藩马上对胡林翼说道:“左宗棠这副对联好是好,不过也有不当之处,暂且放在我这儿,容我考虑一下,帮他改一改。”

几天后,曾国藩把改过之后的对联交给了胡林翼,只见曾国藩在“似”字旁边点了一点,再添了一个“不”字,变成了“神所依凭,将在德矣;鼎之轻重,不可问焉。”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如果是左宗棠想试探他,他做了明确的答复,如果是左宗棠自己有这种想法,曾国藩也进行了否定,若是左宗棠真的行动起来,传到外面,曾国藩也撇清了关系,与左宗棠并非合谋。对联上的一个字,曾国藩都要思虑好久,生怕出什么意外。可见,曾国藩的谨慎之名绝不是虚传,说到底,这其实是怕上级领导也就是朝廷猜忌到自己。

曾国藩知道,自己的官职是皇上给的,皇上需要的是忠心的臣子,所以自己想要保官,首先就要避免朝廷的猜忌。曾国藩带领的湘军打败了太平军,他成为朝廷的第一功臣后,在说话做事方面尤为小心。为避免朝廷担心自己拥兵自重,对其构成威胁,打败太平军之后,曾国藩就主动提出裁军的计划,这深得上级领导的满意。可是,当时朝廷仍旧议论纷纷,指责湘军将金陵城洗劫一空,把金银财宝都抢回了自己的家里,由于是曾国荃带兵攻下的,为此还送曾国荃一个极难听的绰号:“老饕”。曾国荃知道后忧心忡忡,肝病加重。曾国藩也是寝食难安,时刻担心不测之祸临头。这一天,他拿起《宋书·范泰传》,当读到范泰对司徒王弘说“天下务广而权要难居,卿兄弟盛满,当深存降挹”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就拿起笔来在这句下面做了标记,还在旁边批了一句:“处大位而兼享大名,自古能有几人深善末路者,总须设法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减去几成,则晚节渐可以收场耳。”然后,他命人把这本书拿去给弟弟曾国荃读。在大哥的开导下,曾国荃为避免朝廷的猜忌,“称疾引退”,向朝廷请病假,暂时辞职回家养病。上级领导正在怀疑他们兄弟,没想到他们如此会做事,该裁军裁军,该请假请假,于是不再猜忌他们。这是曾国藩的官宦生涯中走得非常高超的一步棋,这一招避免了兄弟同时遭受“狡兔死,良狗烹”的恶运,曾国藩为此不但没有威胁到官位,反而一直受到朝廷的重用,而且几年后,曾国荃又被朝廷重新启用,派以重要职位。

在避免上级领导猜忌的同时,曾国藩对待同僚都非常尊重,注重自己的言行,生怕稍有不慎,得罪了哪一位。有一次,刘昆和平步青任甲子科江南乡试的正副主考官,曾国藩带着弟子李鸿章亲自到岸边迎接。刘昆考取功名时比曾国藩晚一届,年龄却比曾国藩大几岁。那年在湖南学政任上,为杀林明光一事,他与曾国藩闹翻了。现在曾国藩勋名盖天下,远在刘昆之上,且乡试监临是李鸿章,曾国藩完全可以不来迎接。但他不计前嫌,降尊纡贵,这的确使在官场混了半辈子的刘昆感动。在过跳板的时候,刘昆一定要让曾国藩走在最前面。曾国藩高低不肯,说是皇上钦派的主考大人,理应走在前。推推让让一阵子后,刘昆终于拗不过,第一个上了跳板。

曾国藩又要推平步青走第二。平步青虽少年气盛,毕竟不敢僭越,死命不肯。

刘昆说:“爵相不要再难为他了。虽是皇上钦命,到底是晚辈,我就擅自作个主,让他走第三罢!”

于是,刘昆第一,曾国藩第二,平步青第三,李鸿章第四,余下的人便依次跟在后面,走过跳板上了岸,进了张灯挂彩的接官厅。堂堂的朝廷重臣,在接待比自己级别低的官员时,在行走的顺序上,还要谦让一番,可见曾国藩是多么注重在同事面前保持谦恭的形象了。

曾国藩在主持乡试期间,一些名士常来拜见曾国藩,谈一些考试之事,有的还做学问上的切磋。其中一位叫汪增甫的人,把他写的《不动心赋》交给曾国藩,说“请中堂赐教”,曾国藩连说两声“拜读拜读”,就将它放在桌上。

白天时曾国藩忙于公务,晚上回到书房时,才有时间拿起汪增甫的《不动心赋》看了起来,当他读到“使置吾于妙曼蛾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时,猛然见到旁边有人批了几行字:“妙曼蛾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曾国藩一端详,知道是自己的部下赵烈文的笔迹,于是命人去找赵烈文。赵烈文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了,深更半夜地叫自己来,一听到曾国藩只是问《不动心赋》上面的字是不是自己批的,就觉得太小题大做了,爽快地承认了。曾国藩拉下脸问道:“汪增甫是江南头号名士,你怎能在他的手迹边批上这样不客气的话?”

赵烈文不服气地说:“我看这个头号名士是个口是心非的假道学,有意刺他一下。”曾国藩一听,严肃地说道:“此辈皆虚声纯盗之流,言行不能坦白,我亦知之,还要你来提醒吗?汪先生几十年来周旋于官绅之间,靠的就是这种虚名假学。你如此不礼貌地揭穿他,坏了他的名声,损了他的形象,他不恨死了你?他有不少朋友、弟子,这些人都会成为你的对头。说不定日后的杀身之祸,就埋在今日这几句打油诗里。”

赵烈文听后,脸色一下子变了,这时他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曾国藩说道:“明天他一定会做出一副讨教的样子,来接受我对他的称赞,然后再把我的话拿出去四处吹嘘。我早知他的用意,心中虽极不情愿,但又不能得罪他,我要靠他这种人来争取江南士子呀!可惜,我明天不能在这页纸上批字了,只得另写。”

区区的几行批注的字,曾国藩都如此小心处理,可见他是多么谨慎从事了。可以说,“慎”的思想贯穿着曾国藩的一生。同治九年五月,曾国藩作了一副对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这副对联集中反映了他精神世界中“慎”的思想的缘由。曾国藩曾经说过:“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他不但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他也因此成为了官场上的“常青树”。一个人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必须学习曾国藩的这种谨慎,做到“防患于未然”,与其以后招来麻烦,授人以柄,倒不如今天谨慎从事,谨言慎行,这样才有机会成为“常青树”。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曾经说过:“做官之人,终身涉危蹈险,如履薄冰,故不能不自省、察人。”也就是说,做官的人,一身都在危险里边跋涉,就像在薄薄的冰面上行走一样,因此不能不时刻进行自我反思与观察别人的反应。

同类推荐
  •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感动你一生的小故事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只是一朵小花的盛开,一抹云彩的变幻,一阵微风的拂过,或许只是一股涓涓的细流,一个善意的微笑,但你若能轻轻拢住,就会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份感悟,心灵得以沉淀,灵魂就不会为缺少妆点而淡泊,岁月就不会为乏陈色彩而黯然。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生活中最美好的景致,不在于言说,而在心与心的沟通中;生命中的感动,带来的是朴实而真切的收获。本书精选了100多篇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并在每个故事之后附有妙语点评,书中封面版式精美,令您爱不释手。
  • 有一种爱让你泪流满面

    有一种爱让你泪流满面

    爱是春天的种子、夏天的清凉、秋天的果实、冬天的温暖;爱是喧嚣世界外的桃源,是汹涌波涛后平静的港湾;爱是无边沙漠中的绿洲,是寂寞心 灵中最动心的慰藉。烟花,虽然终究烟消无踪,可它毕竟绚烂过。有些爱虽然过去,但依然如花般的绚烂,芳香四溢,铭刻在心!
  •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晋升力:老鸟不会告诉菜鸟的提振秘密

    本书由美国最富盛名的成功励志导师奥里森·马登所著,从对职场的规律和细节的解读入手,向读者传授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告诉读者在职场如何利用个性,复制强大内在力,彻底告别职场低迷。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重点是启发读者发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教会读者发掘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力量,而不是被大众的价值观洗脑。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人常常在成功的掌声中变得目空一切、得意忘形,有的人则在失败的打击中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有的人在荣誉的光环下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屈辱把自己整个人生涂得一片漆黑……尽管各不相同,但是都因为缺少了一颗平常心,他们在贫富得失、福祸悲喜面前,既拿不起,也放不下;既输不起,也赢不起。心境失去平静,生活失去平和,整个人生品尝着绵绵无尽的焦虑与惶恐、无奈与苦涩、疲惫与怨怒、失落与惆怅,总是都郁寡欢,终生不得志,总是患得患失,惶恐不安。
  •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走成功之路,读成功之书。胸怀梦想,执著地走向远方;笑对挫折,锻造强者的品质;挖掘潜力,创造丰富的人生;荡涤心扉,用沉静过滤浮躁;热爱真知,用智慧照耀人生;空杯心态,卸掉负担和羁绊;懂得感恩,对世界一往情深;享受生活,呵护纯粹的心灵。
热门推荐
  • 天价绯闻:强娶亿万未婚妻

    天价绯闻:强娶亿万未婚妻

    穿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穿到莫名其妙的国度。她,一朝皇后,因为一场病穿越到了名叫踹哪的国度。飞机、汽车。电灯、电话,这个神秘的国度一下子让她从才女变成幼稚园的小朋友。不,即使再难,她一定要混的风生水起。
  •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重整河山(1950-1959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

    讲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发生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活动,包括“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等。还讲述了新中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 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题解

    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题解

    本书重点围绕河北省普通高校就业政策,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形势、特点,河北省省情,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省属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每年需要招聘大学生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与要求,公务员考试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便于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选取了河北省近几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同时考虑到部分大学生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还选取了国家和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试题,以供大学生参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回不去的灯火阑珊

    回不去的灯火阑珊

    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是否会收回“分手”两个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不会为了你勇敢一点?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彼此会不会过得安生一点?如果你没有转身离开,我们是否会幸福?。如果那时,我说带我走吧,会不会改变现在的结果?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 后宫怨:宛仪皇贵妃

    后宫怨:宛仪皇贵妃

    那年桃花烂漫,柳絮纷繁,金光煌煌……那个女子的舞姿,宛若游龙,妙曼柔情,仿若仙子……那时,我站在桃花树下,看着她。她回眸一笑,千娇百媚,花絮纷飞……她说:“宛若,跟我学霓裳回雪舞……梧桐树下,那个少年,遗世独立,光晕如晕,似镜花水月,只便轻轻一触,便悄然不见……
  • 红妆斗破美男心

    红妆斗破美男心

    一失足成千古恨,莫名其妙的穿越,莫名其妙的看到一对嘿咻男女,莫名其妙的王爷,莫名其妙的被打入地牢,莫名其妙的被老鼠啃,莫名其妙的被当成妖女烧死,莫名其妙的附身在一个男人身上,总之她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个异世界与这么多莫名其妙的人在一起……可恶的王爷,温柔的神医,精明的楼主,好看的杀手,魔魅的宫主,奇怪的侠客,以及凶残的蛇君……他们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属,谁才是她的救赎……同类作品推荐:云想容《弃妃弑君》大神级的人物,强大的女主,很好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