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100000005

第5章 学自控:做人贵在自我管理

曾国藩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后来在老师的影响下,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在学习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待自己的错误,深刻反省,坚决改正;对待自己的情绪,能掌控自如,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善于自我管理,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1.对读书的自我管理

现在有些官员,喜欢读书,追求高学历,但并不是为了长学问,而是给自己“镀金”。在曾国藩那里,读书可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吸收知识,他从读书中获益匪浅,并将其视为人生的一大乐趣。

可以说,曾国藩并非是天资聪颖,他的天赋并不高。据说,曾国藩小时候,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读了很多遍,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他睡觉熄灯后下手捞点好处。可是曾国藩翻来覆去地背那篇文章,就是背不下来,所以一直不睡觉。贼在旁边等得不耐烦了,非常生气,走到屋里,说道:“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我在旁边听你读都能背下来了!”说完把那篇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虽然记忆力不强,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读书的兴趣,以及从书中获得知识。他读书重理解,而不重记忆。他在家训中曾经说过:“读书时记忆平常,这不要担心,要担心的是:第一,没有恒心;第二,随笔点过,并没有看得明白,这是最大的问题。如果确定是看明白了,那么时间久了必然能体会出一些味道。如果心中有愉悦的感觉,那自然会大略记得了。”

曾国藩自己的记忆力不强,他的儿子曾纪泽也同样如此,所以,他也并不要求儿子能背书,而是根据儿子的特点,指导其如何读书。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儿纪泽读书,记性不好,悟性不错,如果要他句句读熟,并且责令他不能再生疏,那他会越读越蠢,将来仍然不能读完经书。于是我请予植兄把泽儿没读的经书,每天点五六百字,教一遍,讲解一遍,让他读十遍,不必要能背诵,不必要经常温习,等到草草地做完之后,将来看经书的解释,也可以十分熟练,如果是一味地读、一味地记、一味地温习,时间久了肯定不可能熟练,白白浪费时间罢了。”

现在许多人,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并常用“十年寒窗苦”来形容,曾国藩却没有把读书当成苦差事,而是当作人生的一大乐事。关于读书心得,曾国藩有一句精辟的论断:“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在他眼里,在书海遨游是人生的乐趣,更是读书人必有的心态。曾国藩一生重视读书,他推崇南宋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曾国藩这样解释“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曾国藩认为,读书就应该把书看作水,把自己的心看成花,看成稻,看作鱼。读书是一个使自己吸收营养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自己身心得到愉悦的过程。

早年,曾国藩给自己书房取名为“求缺斋”。有一次,他深夜之中高声朗诵古文,在前人的妙辞巧构和自己的抑扬顿挫声中进入一种艺术境界,领略到极大的乐趣。他想起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的话,总结出自己的三大乐趣: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一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二乐;勤劳而后憩息,三乐。曾国藩一时高兴,就把“求缺斋”的名字改为了“三乐书屋”。在读书时,曾国藩非常注意从中吸取学问,为我所用。在他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深为汉高祖称赞萧何、韩信、张良的一段话所吸引。他想,刘邦起事前,不过泗水一亭长,文武两方面都平平,后之所以有天下,不过是倚仗三位豪杰之功;而使三杰各尽其才,这便是刘邦的才能。他联想到自己,认为自己在带兵打仗这方面,既无才能又无经验,今后务必要让身边的人充分施展其才,还要多多发现、物色人才。

在治学方法上,曾国藩总结出了“四多”,也就是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写、多作。多看,就是指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涉猎,多读就是要对文章吟诵得又细致又熟练。关于看与读,曾国藩是这样认为的:“看”可以使人每天都知道自己的短处,“读”可以使人“经月不忘记自己所学的东西;“看”就要像商人求利,闻风就去,只求越多越好;“读”就像富人攒钱,日夜盘算,只希望存得越多越好;看如攻城夺地,读像守卫防关。二者截然不同,不可以混淆。关于写与作,曾国藩也有自己的深刻认识,他认为写字不多就不熟练,不熟速度就不会快。而作文靠的是心的灵机。心常用就灵活,不用就滞塞。所以他建议多写字,多写作。他认为这个道理就像泉在地下,不凿井取水就得不到甘露,就像玉在璞中,不切磋琢磨就不能成大器一样。曾国藩还举出了许多名人为例,他认为像韩愈、欧阳修的文章,范孟、韩信的事业,程子、朱子的道义,如果不是因为长时间做文章,就不可能会有所成就的。

曾国藩在读书方面有一套规律,他在读书时“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他还坚持“读书不二,一书不点完,断不看他书”,而且要“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他给自己立下的读书课程很多,而“每日读史十页”终身不断……曾国藩把读书当作一生的事情。1871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放弃读书。他还写了这样的几句话:“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他觉得人到老年身体不好,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事,但是读书贵在坚持,并不能因此而停止。他还认为如果不读书,自己就是一个废人了。

曾国藩在读书生涯中,精心地读出自己的发现,乃至对生活的感悟,并以此浸润和融入人生。曾国藩处世的成功,可以说是读书的成功。他治学有方,通过读书,走上了仕宦之途,广交益友,学会了行军打仗之术。曾国藩有着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十分合理、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历来为后来者所借鉴,尤其是其读书之道,更是影响深远,他的治学品格为后人广为效仿、传颂。

【跟曾国藩学做官】

关于读书,曾国藩得出许多认识,他说过:“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还曾经这样说道,“读书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对错误的自我管理

曾国藩是“内圣外王”的成功典型,我们知道,“内圣外王”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很多人都以此为目标,但是真正实现的并不多见,曾国藩之所以能够做到,这和他严格自律、善于自我管理分不开。

曾国藩对自己要求很严,有这样一个小例子,当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新造出了四艘轮船后,曾国藩特别高兴,分别给它们命名为威靖、惠吉、操江、测海。这一天,他还带着手下人,亲自来看这些轮船。看着制船业不断地发展进步,曾国藩非常高兴。在乘坐威靖号时,大家议论着这艘船与别的船的尺寸差异。曾国听完后转身,扶着船舷边的铁链,迈着大步向船尾走去,一直不说话,大家都默默地跟着,到了船尾,他抬头问负责人:“威靖号大概有二十丈长吧!”

“哎呀,老中堂,你真是神人,猜得很准,威靖号的精确长度是二十丈五尺。”负责人兴奋地说。

“哪里是猜!”曾国藩微笑着说,“我是用脚步量出来的,我走六步为九尺,走了一百三十二步,估计在二十丈左右。”

大家听了很觉惊奇。旁边人问道:“老中堂,你平时走路都这样吗?”

“我从道光二十三年跟着镜海先生读《朱子全书》以来,便为自己的行坐起居制定了一套规矩,二十多年里,只要不生病,都基本遵守了。”

镜海先生就是曾国藩的老师唐鉴。曾国藩很善于捕捉学习的榜样,当年,道光帝接见唐鉴时,曾国藩恰好在旁边,听到道光帝称赞唐鉴,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如果学成这样,也同样会得到皇上的赞赏。于是,事后他就直接来到唐鉴家里,拜其为师,向唐鉴“取经”。唐鉴也很欣赏曾国藩,耐心指点他。唐鉴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时将一天的事情如实记载,决不欺瞒,夜晚与老妻亲热,亦记于日记中。唐鉴告诉曾国藩,自己的修身秘诀就是写日记,这是督促自己修身的最好办法。从此以后,曾国藩便就开始写日记了,在日记中,他记下自己一天的事情,然后对自己做错的、做得不好的,进行反省和批评。

不仅如此,自从跟着唐鉴学义理之学后,曾国藩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严加修饬,并立下日课,分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写日记、记茶余偶谈、自作诗文数首、谨言、保身、早起临摹字帖、夜不出门十二条。他又作《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各一首,高悬于书房内。朋友们见了,无不钦服。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碾儿胡同谒见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看后连声称赞道:“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唐鉴翻到二十八日那一页,见上面写着:“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真可谓下流矣。”唐鉴面露欣色说:“好!就要这样不讲情面地痛骂,方才改得掉恶习。”说罢,转过脸来审视曾国藩,问,“足下昨夜所梦何事?”

“昨夜梦见何绍基放广东正考官,考完回来,得程仪五千两,皇上又赏他一千两,私心甚是羡慕。”曾国藩红着脸答道。

唐鉴没有顾及曾国藩的表情,而是严肃地说道:“这是好利之心未全然湔除之故。《中庸》上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之可贵,就在于慎独。‘独’尚能审察,世人能见之不善岂敢为乎?涤生,你今日回去,就作一篇《君子慎独论》,下次带给我看。”

曾国藩满口答应。临走,唐鉴又送他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曾国藩的生活起居有着严格的规律,对自己“出轨”的思想活动也是严加管束,当然,一些违反规矩、制度的事,他更不会去做了,即使是别人不知道、能隐瞒得住的,他也会管住自己,不会去做。

在征剿太平军时,曾国藩常年带兵在外,夫人曾经让他纳一个小妾,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部下也都撺掇此事。有人帮着选了一个叫陈春燕的小妾,带到营中。曾国藩突然想起了道光皇帝驾崩还未满百天,按规定是不许办喜事的。手下人说道:“今天刚好是一百天,你就放心吧。”曾国藩信以为真,便将陈春燕留了下来。

当天晚上,曾国藩坐到桌子边,开始写日记,他将陈春燕入室行礼作为一件大事,郑重地写到了日记里。为了确证当天是百日国制期满,他对着日记一天天地掐指头。从七月十六日数起,数到当天,不觉大吃一惊!无论怎样计算,当天也只是道光驾崩后的第九十八天,离期满还差两天!

曾国藩暗骂自己糊涂,忙让手下人过来,带陈春燕到外面的客房去睡。手下人明白了原因之后说道:“大人,何必这样认真呢?姨太太已经进了屋,你就让她在这房里陪你睡觉,瞒两天不公开就是了,何苦要她去睡客房呢?”曾国藩一听大怒,手下人见状,赶紧把陈春燕带到客房。曾国藩吩咐手下人,等到百日国制期满之后,再迎娶陈春燕为妾。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对自己管理很到位,可以蒙混过关的事情绝不去做,也不允许自己的行为有一丝一毫的出格,以免授人以柄。为了遵守国制,他真正做到了“坐怀不乱”。

曾国藩并不聪明,也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但是,他善于自我管理,对自己是逐日检点,事事检点,他认为这检点是事关自己进德修业的大事,所以要求得很严格,不许自己有一天的怠慢。曾国藩按照内圣外王、成功官员的标准来经营自己,改掉了一个毛病,就使自己得到了提升,就使自己离成功更近一些,所以曾国藩为后世所盛赞,应该说就是善于自我管理的结果。

【跟曾国藩学做官】

梁启超在评价曾国藩时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可以说是最不聪明的一个。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他的成就震古烁今,没有一个人能跟他比,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他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3.对情绪的自我管理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成就,一定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影响。对于身处仕途的人,尤其是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必须善于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做到感情不外露,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样,一是可以使自己不被情绪所影响,能够理智地行事;另外,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看清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能防止别人利用自己的情绪来“钻空子”。

我们知道,诸葛亮的手中无论是春夏秋冬总是拿着一把鹅毛扇,如果夏天拿扇子扇风可以理解,其他季节为什么也拿着呢?这就是诸葛亮管理自己情绪的一件工具,据说,这把扇子是他的夫人黄阿丑赠送的。

当年,诸葛亮与黄阿丑第一次见面时,虽然听说黄阿丑长得丑,但是相当有才,所以诸葛亮还是很珍惜这次相亲机会,在黄父面前尽情地做了“才艺展示”。当然,他主要是展示的是自己的才学,以及对天下大事的看法,再加上自己未来的打算,对自己未来蓝图的规划。黄阿丑在旁边听诸葛亮说话,并偷偷地观察他的表情。经过一番“才艺展示”后,诸葛亮成功晋级过关,两人进入交换订情信物的环节,黄阿丑拿出的是一把鹅毛扇。原来,黄阿丑经过观察后发现,诸葛亮虽然一身才能,但是对于自己的情绪管理得不到位,喜怒形于色。当他说到刘备兵少将寡,夺天下困难重重时,便面露难色;当谈到刘备为人忠厚,深得民心,必夺天下时,就面带笑容。虽然在普通人看来这叫率真,可是欲成大事、管理千军万马者,这是一大忌讳。诸葛亮当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也没有明白黄阿丑送给鹅毛扇的用意。当黄阿丑把扇子递给他时,问道:“君可知其意?”诸葛亮“抢答”道:“鹅毛虽轻,情意重啊!”黄阿丑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但又不好驳诸葛亮的面子,只好顺着诸葛亮的话说道:“这是其一,君知其二吗?”诸葛亮这回答不上来了,黄阿丑接着说道,“君即将出山,肩负重任,千头万绪,全系一身,遇事必须从容、冷静。古人云:‘喜不大笑,怒不暴跳,乐不轻佻。’我与君交谈时,见君高兴面则喜,畏难面则愁。今赠鹅毛扇,可做遮面之用。”诸葛亮一听,真是遇到高人了,连连点头称是。他出山后,就把鹅毛扇时刻带在身边,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如遇喜、怒、哀、乐之事,一看鹅毛扇便尽力克制,不露形色。一时控制不住,当即以扇遮面,以免旁人看出。日子一久他修养成性,遇事总是镇静自若,指挥从容。这就是鹅毛扇的大用场。后来,由于鹅毛扇的作用,诸葛亮练就了“理性、内敛、运筹帷幄、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

虽然,曾国藩没有黄阿丑式的夫人来送鹅毛扇,但是他明白自己身为领导,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好情绪的管理。曾国藩年轻时爱发怒,脾气不好,他就抄治心经,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高兴的事时,他也会控制自己,尽量不表现出来。

曾国藩带兵征剿太平军时,最盼望的就是攻下太平军的“老窝”天京,也就是当时的金陵,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晚上,曾国藩批阅完文件之后,想起了弟弟曾国荃前两天来信说,正在准备攻打金陵,心里很惦记。正在这时,手下王荆七送来了一封信,说是曾国荃的。曾国藩一听,担心出什么意外,一把夺过信来,撕开就看。要知道,平日里曾国藩是用剪刀剪开信封的。撕开信之后,见是曾国荃的亲笔信,上面写道:“十六日正午,我吉字大营轰开城墙,攻占金陵外城……”“金陵城破了!金陵城破了!”曾国藩因为兴奋过度,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王荆七一看吓坏了,赶急上前进行“急救”。他把曾国藩抱上床后,见还没有醒过来,就想去叫住在附近的曾纪泽。这时,曾国藩醒过来了,拦住了荆七:“不要去叫别人了,我没事。你也去睡觉吧,明天不要对任何人说起我刚才昏倒的事,听到了吗?”

为什么不让人知道呢?因为曾国藩觉得自己刚才是“丢大人”了,他深为自己刚才的失态而羞耻。平日里他读《晋书》时,曾为谢安一句“小儿辈已破贼矣”,数度拍案叫绝。那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存亡、谢氏家族兴衰的重大战争,而且在作战前毫无把握。谢安在接到侄儿传来的捷报时,神态没有任何变化,一边照样下棋,一边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已破贼矣”。这样的胸襟与气度让曾国藩羡慕不已,他也曾多次设想过,有一天接到九弟从金陵前线来的捷报时,也要像谢安一样,毫不经意地告诉身边的僚属,可是刚才却兴奋得晕过去了。幸好只有荆七一人在旁,连儿子也未看到,不然,必将作为笑柄广为传播,一直传到子孙后代。

第二天一大早,儿子曾纪泽来到曾国藩的房里给其请安,见到曾国藩像平常一样,端坐在书案前,临摹刘石庵的《清爱堂贴》。曾纪泽给父亲请过安之后,曾国藩头都没有抬,像往常一样平静地问道:“起来多久了?今天散步到了哪些地方?”曾国藩规定儿子早晨起床后要到户外去散步,晚饭后也要去。待到曾纪泽一一回答之后,曾国藩仍是一边写字一边说道:“昨夜你九叔来了一封信,金陵已被你九叔攻下了。”他边说边用力写了一横,脸色平静得如同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九叔打下了金陵!”曾纪泽看着父亲平静的样子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他知道父亲从不跟自己开这种玩笑,于是兴奋万分,高声喊起来:“金陵打下了!”

曾国藩一见,威严地斥责,“大喊大闹,成何体统!”

“是!”曾纪泽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了,因为父亲平日里告诉自己举止要厚重,即使有天大的喜事,也不该又喊又叫的,他马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很快,安庆全城都知道金陵已攻下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两江总督衙门张灯结彩,鞭炮连天,幕僚们喜气融融,比过年都高兴。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曾国藩始终以素日一贯的凝重、从容的态度接待,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十分到位。

《韩非子》主张“喜怒不形于色”,不要轻易表达自己的好恶,这并不是要人故作神秘,而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有句话说:“领导者不表现好恶,部下便露出真面目,部下露出真面目,领导者便不至于被蒙蔽。”所以,领导者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当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表情。

【跟曾国藩学做官】

曾国藩认为:“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他的意思就是人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否则就被情绪所牵制,犹如牛马一样,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同类推荐
  •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是网络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的一本青春奋斗笔记。记录了作者对人生、奋斗、成长、职场的思考。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年轻人奋斗期的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感。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在绝望的黑夜里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难题的解决办法。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寻找内心的“不可替代”的领地。把自己所获得的、所付出的,真正的转化成人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并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努力不停,寻找更加辽阔的远方。
  • 人生哲理枕边书

    人生哲理枕边书

    让我们的一生不是因为偶然而变得重要,不是因为环境而变得重要,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选择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人生哲理枕边书》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画龙点睛的点评,使读者朋友在轻松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学会从容地面对各种问题,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 二十几岁女人要做的100件事

    二十几岁女人要做的100件事

    婚前女孩的必读书,婚后女人的必备书。100条创造幸福人生的自我修炼术。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聪明的头脑,一样可以成为命好的女人。女人要知道,幸福不是天注定,好不好命,就看自己怎么做!每一个女人的幸福,都像是一粒深深埋在心里的种子,只有不断施水浇肥才会长成一棵树。
  •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存的突破(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此书侧重诠释李渔《闲情偶寄》的“颐养部”,用当代人的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谈健身养生及风月韵事,重在说实话说趣话,契合当今重生活重时尚重休闲之风气,可谓大俗大雅好玩可读。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
热门推荐
  • 春宫缭乱

    春宫缭乱

    这是一个灿烂而又阴险,激情而又无耻的年代。这是盛唐前夜最混乱的十年。这边厢笙歌曼舞春宫缭乱,那边厢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红颜无心伴刚乾,但思手掌天下权。一朝玉碎九宸下,来世莫立君王前。2009年度府天倾情打造,叙述一段盛唐前夜的传奇。府天出品,完本保障。
  • 挽红楼之黛心

    挽红楼之黛心

    相貌的熟悉终究抵不过心灵的疏离,原以为是木石前盟,却没料到拥有的记忆只是皮相。几世的纠葛,原来正应了那句话:劫数过后便是缘。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红楼中的宝玉对黛玉来说真的只是“假”的,那在贾府无情地伤害后,黛玉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本文会带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红楼世界,弥补各位看官心中对于这一旷世悲剧的遗憾第一次写文,没有经验,有什么欠缺之处请见谅。对批评指正虚心接受;对意见建议洗耳恭听(当然,夸赞好评咱更高兴);至于侮辱谩骂或是有发泄情绪需要者,请点击右上角小红叉。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阿舞的新文:《王妃站住不许逃》也是古言哦,请亲们帮忙增加一点人气啊!简介:她在家中是不受宠的女儿,有她没她一个样。可是在师傅师兄眼中却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但为什么却是任由她跌进那个火坑?一纸诏书,让她不得不回到那个让她厌恶的家中,嫁给了朝中贤名赫赫的王爷。三年,女儿家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葬送在了那一方小小的庭院,和那个冷情之人的身上。当她心灰意冷,选择离开之后,等待她的究竟会是什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战斗吧女配

    战斗吧女配

    她竟穿成她小说中的炮灰女配。小说中沐妃被利用、被陷私通、被弃如敝履。这一世沐玲珑沿着剧情,冷眼旁观,只待撮合墨轩帝和女主逃出皇宫。然而,他的温柔让她拼尽全力的去爱,却发现依旧是并狠心利用。她不甘心地问“墨轩,你可曾爱过我?”他冷漠地说“你配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

    查斯特菲尔德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除了他非凡的外交才干,还有他集几十年心血写给其子菲利普?斯坦霍普的家书。菲利普未满6岁,查斯特菲尔德便开始给他写信,向他传授做人的基本准则、进入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以及成就事业的基本学识和技巧。在父亲的谆谆教诲之下,菲利普也成为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女人吃出你的美丽

    本书融汇了对美丽、时尚的理解和经验总结,可供广大女性朋友阅读和应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秦

    最秦

    赳赳老秦,舍我其谁?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而成了这个末世帝国的皇帝,千古第一昏君胡亥。是胡亥又不是胡亥的他,决定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时代,与赵高斗智斗勇,重用蒙氏家族,大胆启用新人,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大秦老臣泪流满面,我大秦终于看到希望!大秦甲士群:215208375唠嗑,聊天,说话,O(∩_∩)O哈哈~
  •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