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900000026

第26章 中统头子徐恩曾之一13

说白了,邹韬奋的《生活周刊》宣传“抗日救国运动”是与蒋介石唱对台戏。陈立夫曾如此评价共产党:“搞舆论,是共产党的强项!想要打倒共产党,就要阻止他们办报纸!”从进入中统那天起,徐恩曾就知道“舆论宣传”是何等的重要!起初徐恩曾也是满怀信心,打算将国民党的思想散布于全国,然而,当他遇到自己的老朋友邹韬奋之后,却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有一天,蒋介石的贴身秘书送来一本刊物,蒋介石看了几眼,便生气地将刊物拍在了桌子上。他问秘书:“到底谁这么大胆?为什么处处与党国作对?”

秘书支吾了几声:“是一个名叫邹韬奋的家伙……”

蒋介石拍着桌子继续问道:“他是不是共产党?为什么总是替共产党说话?你去查一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于是,蒋介石的秘书拿着《生活周刊》找到了陈立夫,陈立夫就找来徐恩曾商量对策。

“共产党非常善于利用媒体蛊惑人心,这本《生活周刊》想必也是共产党人创办的吧!”陈立夫将杂志递给徐恩曾。

徐恩曾扫了一眼,看到邹韬奋的名字,心里一惊,这不是老同学邹韬奋吗?他什么时候加入共产党了?徐恩曾出于谨慎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委婉地说:“这个邹韬奋我认识,他应该不是共产党!”

“什么?”陈立夫吃了一惊。

“他是我大学同学,您别着急!我这就派人去查,如果他是共产党,我立刻逮捕他!”

“如果不是呢?”陈立夫瞪了徐恩曾一眼。

徐恩曾连忙说:“不是也要将他抓起来,谁叫他为共产党摇旗呐喊!”

此时的徐恩曾,想起了蒋介石发布的特务工作秘密办法中的那条“共党问题处置办法”的密令(密令强调:凡是带有共产党色彩的文字一律要从文章中删除,凡是与共产党有相同倾向的报刊、杂志一律封闭!)。

不过从本心而言,徐恩曾还是有些纠结的。上学的时候,他与邹韬奋私交还算不错,邹韬奋不仅是他的同门,而且还是他的朋友。他真恨如今的邹韬奋热衷政治,这不是给他徐恩曾找麻烦吗?

徐恩曾翻开《生活周刊》仔细阅读,读到了邹韬奋《抗战》一文:“中共这次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国的危亡,是要巩固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是要决心共赴国难,是要造成民族内部团结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宗旨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所一致拥护的。”徐恩曾看着看着,脸色就青了,心里想:邹韬奋啊邹韬奋,你这是干什么啊?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为啥要跟党国作对呢?徐恩曾坐不住了,他要去找邹韬奋,亲自与邹韬奋谈谈。

徐恩曾出现在邹韬奋的家门前,颇令邹韬奋惊讶,惊讶之余,他意识到,作为中统局副局长,徐恩曾此次来者不善。当然,邹韬奋还是以朋友之仪招待了徐恩曾,迎进门来,沏了一壶热茶端上。

“老兄此次来我的府上,有何贵干?”邹韬奋问道。

徐恩曾单刀直入,拿出杂志摆在邹韬奋面前:“老弟,我是为你这篇文章来的。现在国内形势不好,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要被共产党利用啊!”

邹韬奋没有直接回答,绕了一个弯子陈述自己的理由:“大难当前,作为一个中国人,理应站出来!东北沦陷,蒋委员长作为领导人,更应站出来动员全民抵抗日寇!难道徐兄觉得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妥吗?”

“作为一个媒体人,你应该为你的话负责!”徐恩曾拿着《生活周刊》,一个字一个字指着对邹韬奋说:“你后面讲的话都对,就是前面不对,偏偏是中共的宣言!共党一直利用舆论蛊惑民众,难道你还不懂这个道理吗?”

“我不在乎哪个党,我只在乎自己的良心!”邹韬奋义正词严。

“良心?韬奋,共产党出了多少钱,国民政府可以出更多的钱把所有的刊物收回来!需要钱,你尽管开价!”徐恩曾使出了金钱利诱的老伎俩,他要息事宁人,只要邹韬奋不再为共产党“摇旗呐喊”,蒋委员长就不会再怒气冲天拿着《生活周刊》骂人了。

可邹韬奋却不买账,接着说:“如果人人都只认钱不认良心,那中国就彻底完蛋了!”徐恩曾见邹韬奋“不为财也不为利”,着实无计可施,只好起身走人!就在他即将出门的时候,邹韬奋在他身后说:“统一抗日已经是大势所趋了,你就不要枉费心机了!倒不如打电话劝一劝蒋委员长,让他站出来说句话!”徐恩曾“好心”劝老友,没想到竟然被老友邹韬奋教训了一顿!

徐恩曾不在乎什么“统一战线、解放全中国”,他认为,天下就是蒋委员长的,只有让蒋委员长高兴,自己才能得到提拔和重用!既然“老朋友”变成了他政治道路上的“阻碍”、自己上司的“眼中钉”,他只能牺牲友谊,帮自己的上司拔掉这枚“钉子”了。于是他派特务秘密监视老友邹韬奋的一举一动,有什么情况及时向自己汇报。

1933年的6月18日,上海发生一起枪击案,民主人士杨杏佛驾车至上海亚尔培路时,被军统特务暗杀。作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员的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就此事奋笔疾书,徐恩曾看到邹韬奋为此事撰写的爱国文章,恼怒不已。正巧,陈立夫打来电话,要求徐恩曾列出与共党密切来往的人员名单,这个名单就是所谓的中统黑名单。徐恩曾迅疾想到了邹韬奋,于是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邹韬奋”的大名。

与此同时,邹韬奋因“杨杏佛暗害”一事悲痛不已,在新周刊中又刊出一版关于国民党无耻行径的报道,希望能够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就在这个时候,《生活周刊》的一名记者神色慌张、急匆匆地闯到邹韬奋的家里,对邹韬奋说:“主编,大事不好了,你赶紧出去躲躲吧!”

“我又没做坏事,为什么要躲起来?”

“中统局的特务们冲到报社来了,说您扰乱民心,要抓您!”

邹韬奋咬碎钢牙,一拳砸在桌子上:“如果他们想要我的命,就让他们拿去好了!”

记者劝邹韬奋:“主编,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如果您不在了,报社还指望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无奈之中,邹韬奋只得离开上海这个多事之地。

邹韬奋买了船票,乘坐一艘名叫“佛尔第号”的意大利油轮离开了上海,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得知邹韬奋出国了,徐恩曾终于长出一口气,他自言自语道:“表面看上去视死如归,其实也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没想到吓唬一下,他就去国外避难了!”邹韬奋离开后,《生活周刊》基本上处于半停业状态。1933年年底,徐恩曾派特务查封了《生活周刊》。

邹韬奋虽然被迫离开故土,却心系祖国,他先后在意大利、瑞士、法国、英国、德国、苏联和美国等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不禁感慨万分:“现在的世界,除苏联外,很显然的现象是生产力的进步已和生产工具私有的社会制度不相容。欧洲所谓的列强国家,一方面是少数人的穷奢极欲,生活异常阔绰;一方面是多数人的日趋贫乏,在饥饿线上滚爬!因此,要彻底解决这种不相容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改造束缚生产力的社会组织,代以为大众福利尽量利用进步生产力的社会组织。要能够为大众谋利,尽量利用进步的生产力,生产的动机必须为供给大众的需要,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润。”(选自邹韬奋《萍踪寄语》)随即,联想到自己的祖国,邹韬奋更加愤慨:“决不能倚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生虫;中心力量须在和帝国主义的利益根本不两立的勤劳大众的组织。”

正当邹韬奋为国家和民族前途来回奔走寻求出路的时候,国内形势突变,日本侵略者的黑手已经探到了华北腹地。1935年5月,国民党政府竟然不顾“民声”强行封杀了《新生》杂志,并逮捕了主编杜重远。邹韬奋对此深表震惊,决定回国。

1935年8月,邹韬奋离开了美国,回到了上海。

此时的上海满目疮痍,街头上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和灰蒙蒙的“亡国气息”,于是他决定重操旧业,继续发挥传媒宣传的威力。

1935年底,邹韬奋创办了《大众生活》周刊。他为《大众生活》写的创刊词是: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三大目标,从而彻底抛弃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将自身事业融进国家和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来。《大众生活》像当年的《生活周刊》一样,在邹韬奋的引领下,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无畏的战斗风格,对“抗日救亡运动”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因而《大众生活》受到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销量再破杂志发行新纪录。

徐恩曾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邹韬奋的压力,他没有想到,邹韬奋又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徐恩曾拿着一份刚刚出版的《大众生活》,问自己的秘书:“邹韬奋真的回来了?”

“处长,他真的回来了。”

徐恩曾长叹一声,将刊物扔在桌面上,然后眼露凶光,对自己的手下们说:“谁也不准看这本杂志,谁看我扣谁的薪水!”

接下来,徐恩曾连续几天没睡好觉,他一直在琢磨:邹韬奋为什么处处与自己作对呢?像他这样的才干,如果加入党国,肯定会有更大的成就。徐恩曾对自己这样的“志不同道不合”的老朋友深表遗憾。而此时他似乎也有点后悔,他为当时没有派人暗杀邹韬奋感到后悔不已。

没过几天,陈立夫就带着蒋介石的“圣旨”来到了徐恩曾的家中,命令徐恩曾:不惜一切代价,斗垮邹韬奋。徐恩曾迫于压力,简单列了四个计划:一、捏造证据,把他当成共产党抓起来;二、暗杀;三、强行封锁《大众生活》;四、拉拢。

同类推荐
  • 给我一支枪

    给我一支枪

    亲情、友情、爱情交织的乱世悲歌。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北地区。马龙、亢振刚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在这场空前的民族危机中,逐步成长为一批勇敢、机智的民族英雄。故事一波三折,场面震撼人心。亲情、爱情、友情也在这场民族搏杀中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绝色阴阳师

    绝色阴阳师

    在玄武大陆,拳头的另一个称号叫灵力,灵力分为七段,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每段分为三阶。因为灵力的存在,会的称为灵力师,不会的便是麻瓜。如果你是一个麻瓜,但你有一颗聪明的脑子,赚到足够多的钱,那么小日子也是不错的。但真正遇到一些事情,麻瓜必要找灵力师帮忙。说到底,最有能力的就是灵力师。玄武大陆上的人,麻瓜自是比灵力师多多了。就是因为这个比例,灵力师会特……
  • DNF仙神

    DNF仙神

    阿拉德、一片神奇的大陆,它造就了万千生灵!号称万物的发源地!数千年前、一场神与魔大战中,各种隐世高手纷纷现世!奇异的魔法师、至强的龙骑士、神圣的羽翼天使、六界聚集而来的神枪手、天界的修道者、神秘的鬼剑士、天启的圣职者!以及各种不为人知的绝世强者!
  • 龙魂战神

    龙魂战神

    一个从埋龙之地爬出来的少年,意外获得绝世龙魂之体。至此,横行无忌;雄霸天下;败尽英雄;翻掌之间,天地色变。他是一个传说,一个永恒不朽的传说。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奇才奇事

    奇才奇事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超级灵药师系统

    超级灵药师系统

    关键字:超级灵药师系统 天秀弟子 超级灵药师系统全文阅读 超级灵药师系统TXT下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