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68

第68章 一国两制(2)

中国共产党的对台工作,随着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随着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开展,逐渐走上了正轨,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路也在逐渐形成。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广为流传的"三个不变"。他指出,实现统一祖国的目标,要从现实情况出发。统一后"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上述一系列谈话,成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基本框架。

"一国两制"具体化阶段(1981年-1983年)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提出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简称"叶九条")。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五)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六)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七)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愿回祖国大陆定居者,保证妥善安排,不受歧视,来去自由。

(八)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九)统一祖国,人人有责。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

"叶九条"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邓小平1984年12月19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曾明确指出:"1981年国庆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就台湾问题发表的九条声明,虽然没有概括为'一国两制',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尽快实现国共两党的和谈,中共中央采取了更加具体的工作方式。

1981年10月9日,首都举行隆重的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在讲到叶剑英9月30日对新华社记者谈话的九条时,他指出:"叶委员长的这个谈话代表了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他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身份,邀请蒋经国、谢东闵、孙运璇、蒋纬国、严家淦、张学良先生和宋美龄女士亲自来祖国大陆故乡看看,谈谈心。胡耀邦还说,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但都破裂了,责任不在中共。我们不想算旧账,让过去的一切都过去吧。他告诉海峡对岸的台湾当局,"不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经过一再修葺,而且奉化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其他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亲属都得到妥善安置"。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邀请台湾当局领导人和国民党元老到大陆故乡来走一走,看一看,是至诚的。希望实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坚持的主张。

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又谈到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他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制度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们那个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从此,"一国两制"的构想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4日,邓颖超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幕词中,进一步阐述了叶剑英九条方针的原则精神。她说:"我们充分考虑台湾各族人民的愿望和台湾当局的处境。我们不仅考虑到现在,也考虑到未来。祖国统一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将持久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祖国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拟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互为补充,互相支援。"她指出:"赞成祖国统一就是爱国,在统一的大前提下,一切问题都好商量,总会求得合情合理的解决。我们深切希望台湾各族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同祖国大陆各族人民一道,继续为祖国和平统一献计献策,共商国是。"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构想(简称"邓六条")。

(一)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

(二)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自治不能没有限度,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四)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需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五)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现实。

(六)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从1981年"叶九条"到1983年"邓六条"的发表,标志着"一国两制"理论基本内容进一步具体化。

"一国两制"正式确立阶段(1984年)

此后,邓小平还就实行"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条件、依据、前景和意义作了充分论述和说明。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他说:"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1984年7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对他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而是几年以前,主要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这个构想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也考虑到解决国际争端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因为世界上这里那里有很多疙瘩,很难解开。我认为有些国际争端用这种办法解决是可能的。"

10月22日,中顾委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邓小平在讲话中,用更简洁的语言将这个理论概括为"一国两制"。他指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台湾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蒋经国提出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现实吗?你那个'三民主义'在中国搞了22年,1927年到1949年,中国搞成了什么样子?'中国人站起来了',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是1949年。使中国人站起来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他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1984年10月,《瞭望》周刊发表《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邓小平同志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一国两制"构想作了首次系统报道。这一报道可以视为"一国两制"构想已基本确立的重要标志。

1985年3月,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邓小平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按照"一国两制"构想,中国政府通过外交谈判终于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同样本着"一国两制"原则,1987年4月13日中国和葡萄牙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随着大陆人民、台湾人民和海外侨胞的长期努力,随着两岸同胞交往和相互理解的日益扩大加深,随着祖国的日益繁荣强大,也必将克服种种障碍,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得到解决。1984年7月31日,在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基本上达成一致的时候,邓小平在和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谈话中说:"我很有信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应,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同类推荐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热门推荐
  • 跟大师学做经典川菜

    跟大师学做经典川菜

    在重庆烹界,李跃华老师算是一棵常青树。他技艺精湛,一生勤劳,70多岁还坚持劳动,站灶炒菜,他的厨德令大家由衷地敬佩。李老师的拿手菜非常多,可谓款款精美,道道绝伦,能够品尝他烹制的菜肴是人生的一大福气。《跟大师学做经典川菜》的作者沈智敏老师将李老师生平最精彩、最拿手的菜肴记录下……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把辅佐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兼大将军。朝廷要事他必一一过目,甚至可以做决定。他成了让皇帝又倚重又胆寒的股肱大臣。昭帝宾天,他亲手立了新帝又废了新帝,为什么帝王的立废他可以板上钉钉。霍光用一辈子的时间修行为官的道行,你所谓的计谋、心机在他那里都是雕虫小技,官场的那些猫腻儿都是他玩儿剩下的。让霍光教你升得快、坐得稳的官场之道!
  • 低碳执行手册

    低碳执行手册

    从哥本哈根到达沃斯;从政治博弈到全球经济利益竞争;从开车到走路;从坐电梯到爬楼梯……“低碳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低碳不是口号,也不是降低工作效率,更不是弄虚作假。低碳是一种工作习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资源的爱惜和敬畏之情。
  • 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世界名人演讲(大全集)

    演讲是历史的记录、思想的结晶、艺术的杰作。各个时代的政界巨子、科学巨擘、思想先驱、艺术泰斗们给后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演讲名篇。那些华丽的文辞、工巧的布局、严谨的结构、严密的逻辑、完美的行文、恢宏的气势,都堪称演讲的典范。本书精选百余篇古今中外各界名人的演讲词,它们或激情澎湃、或慷慨陈词、或说理生动、或娓娓道来,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思之余味无穷:产生强烈的共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妃常殇心:王爷太冷情

    妃常殇心:王爷太冷情

    她曾以为,他会是她一生的眷恋与依靠。不曾想过,他最后却变为了没入她心口的那把利剑。时光流转中,经年的约定慢慢演变为一场错位的爱情。她所爱的是他,还是心中的那抹影子?他对她又有几许真心?他们的故事,在那些逃不开的爱恨情仇里,会幻灭?会存活?还是,会变成一段戛然而止的忧伤与遗憾?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