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53

第53章 红卫兵运动 (2)

这些红卫兵中的大多数人,充满热情,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当的"革命行动"。但他们政治上很幼稚,处于狂热状态,政策和法律观念十分淡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他们中间迅速泛滥起来,做出许多荒唐的举动。有些人更在"革命造反"的旗号下为所欲为,造成骇人恶果。从8月20日起,在"破四旧"的旗号下,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里都相当普遍地发生强迫抄家和侮辱人格、打人等践踏法制的野蛮行为。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被任意指责为"黑五类"的人员被打致死,更多的被强行遣送回乡。

8月下旬起,红卫兵运动已形成全国性"大串联"的浪潮。北京学生分赴各地,向全国播撒"文化大革命"的火种。各地红卫兵也纷纷拥入北京"取经"。

到8月28日,外地来京学生已达14万人。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由于参加"大串联"的学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他们的伙食和住宿由当地政府安排,费用由国家财政开支,"大串联"更加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联"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从北京开始的那种对党政机关的猛烈冲击迅速扩展到全国。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纷纷被围攻,被"炮打"。相当多数的党政负责人因遭到红卫兵的责难和攻击被迫一再检讨,而始终无法"过关",有的被野蛮揪斗以致失去人身自由,实际上已无法正常工作。许多党政机关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对于红卫兵冲击各地党、政、军机关和揪斗主要领导人的行为,周恩来、陈毅、陶铸等许多中央领导人都不同意,毛泽东也不赞成。在第三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师生的大会上,周恩来说:"大专学校的红卫兵和革命学生,现在不要到工厂、企业单位和县以下的机关、农村人民公社去进行革命串联。那里的革命,要按照原来的'四清'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厂、农村不能像学校那样放假,停止生产来搞革命。"这个讲话是经过毛泽东审阅的。

随着"大串联"的兴起,全国各地又统一开辟了"串联接待站"。红卫兵,包括一部分青年工人,后来还有一些"红外围"甚至"黑五类"学生都先后加入了"大串联"的行列。红卫兵最初是抱着把毛泽东思想传遍四方的冲动和决心进京和北上、南下、西征、东进的。哪里传出了"黑帮"压制革命红卫兵的消息,哪里就会出现前去串联、声援造反的红卫兵。这是红卫兵"大串联"的第一个重要流向。其次,出于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光荣历史的钦佩,著名的"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韶山等都成为红卫兵的第二个流向。第三,红卫兵出于对某些先进单位的兴趣,常常参观诸如大庆、大寨等地,这是红卫兵"大串联"的第三个流向。年轻好动的红卫兵在"斗黑帮"的过程中,还常常到著名的风景区一睹为快,这是红卫兵的第四个流向。

这么多的流向,这么庞大的人数,立刻给中国铁路、公路、水运交通部门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9月中旬,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发出了紧急通告,调整买票、上下车和火车到开时刻等有关事项,以"积极支持广大革命师生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保证从全国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各地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往返乘坐火车的需要"。然而,有限的交通工具无法满足无限的人员流动的需求,中国出现了交通运输史上罕见的客运量最高峰。长途汽车、内河船只、海运轮船和火车的超载都达到了极限。每节原定装载100多人的火车车厢,现在装载200至300之多。二排座之间的3平方米的空间,有时就要坐上20至30个人。茶几上、行李架上、坐椅下面、椅背上、过道里都是人。有时车厢厕所内同时挤进去6至7个人。

最早外出串联的红卫兵大部分是"破四旧"时的勇士,他们自认为是最革命的。所以,每到一处,看到所谓"封、资、修"的东西,就是一阵痛砸。每到一地,就参与那里的揪斗"黑帮"活动,把他们揪斗的经验、打人的特技传授出去。

1966年冬天,参观革命圣地和先进单位的红卫兵们已是遍布全国各地。由于革命纪念地一般地处偏僻,地势险要,常常发生死亡事故。在大寨,同时有10万余名红卫兵参观。大寨无法接待如此众多的参观者,只得电求中央军委用直升机空投食物和大衣以解燃眉之急。在井冈山也有10万人蜂拥而上。9月份就有东北工学院等15个单位的红卫兵参观井冈山。10月份有"红卫兵共计40批,5743人"参观井冈山。到11月份,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由于人太多,每天闭馆的时间推迟到23点30分。井冈山红卫兵接待办公室下辖的17个接待站,仅炊事员就有近千名。在"大串联"中,井冈山先后接待红卫兵达100余万人次,耗资250万元人民币。

为了早一点能够进京串连的大连海运学院的红卫兵,在上不了火车的情况下,15名红卫兵决定徒步而行。8月25日,他们打着"大连北京长征红卫兵"的旗帜出发,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辛,行程2000多里,终于抵达北京。这一举动正巧给了为"大串联"造成交通运输严重困难而苦恼的中共中央一个启示。10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高度赞扬"大串联,是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伟大创造"。"不坐火车汽车,徒步行军进行大串联,这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社论希望"各地的革命师生,在自愿和可能的条件下,也这样做"。

在中央文革的鼓动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积极响应步行串联的红卫兵。一支支命名为"长征队"的红卫兵串联队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移动。

然而多数学生依然乘车串联,毕竟乘车比徒步快捷、舒服,少数学生徒步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大量的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的难以调运,工业用品和粮食的调拨极为困难,已开始危及许多城市市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此外,外出串联使各地的学校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这就使各校的斗"黑帮"、批"走资派"活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搞起来。大批学生利用"串联"之机,到处游山玩水,四处游荡,乐不思归,大大分散了青年学生政治热情和注意力。所有以上因素,都将大大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发展。因此,动员红卫兵和学生停止串联,回到原地区继续参加运动,已成为恢复各地区"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形势的必然之举。

1966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北京大中学校革命师生暂缓外出串联的紧急通知》。11月16日、12月1日,又连续发出通知:一律暂停乘火车、轮船、汽车来北京和到各地进行串连。11月20日,首都红卫兵一、三司令部、大连海运学院"长征红卫兵"和蚌埠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联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全国在京革命师生步行串联四个单位誓师大会"。周恩来参加大会并说:"我支持你们开这个大会。"会议通过了《全国在京革命师生步行串联四个单位倡议书》,向在外串连红卫兵发出了号召,步行串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尽管中共中央结束串联的《通知》贴满了全国大、中、小城市的车站、码头,催促在外串联的红卫兵尽快返回原单位,但还没有过足免费旅游瘾的红卫兵一时无法转回头去,他们想方设法,用互换车票的办法继续按照原计划游动。

随后,全国各地的接待站逐渐撤销,从而限制了串联的学生们,散布全国的学生开始陆续回原学校。到年底,由于进入冬季,除部分继续完成其宏大步行串连计划的学生组织外,大部分学生都返回了原学校。但在北京、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泸定桥、延安等"革命圣地"依然人满为患。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长途步行串联,在全国都停止。各地也开始坚决拒绝接待参加串联的红卫兵。

1967年2月27日,陈伯达在接见首都红卫兵"三司"驻外地联络站代表时说:红卫兵在运动初期搞串联起了煸风点火的作用,有功绩,但后来各地造反派起来了,继续留在那儿可能起不好的作用,所以驻外地联络站一律都要撤回来。1967年2月3日和3月19日,中共中央又连续发出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取消了原定当年春天再进行大串联的计划。希望各级领导向学生和群众妥为解释,并作为通知在全国张贴宣传。"串联"活动至此才逐渐减少,范围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

红卫兵组织在历史舞台消失

1966年11月,上海发生了"安亭事件",王洪文率一部分造反的工人卧轨拦车,造成全国主要铁路中断。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这一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造反组织又夺了中共上海市委的权,毛泽东又支持了上海工人夺权。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一月夺权事件"。此后,毛泽东主要注目的是工人。他在此后的一系列批示,都是支持工人造反夺权的,很少再有批示支持红卫兵夺权了。十分明显,毛泽东已经决心依靠工人阶级搞"文化大革命"了。

对于青年学生及其组织红卫兵,毛泽东是不再信任了。不仅不信任,他还认为,这些青年学生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派工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工人维持学校的秩序,甚至在党委已经倒台的情况下,由工人代表来当学校的负责人;二是派军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军代表主持学校的工作;三是在后来成立的"三结合"领导班子中,让军队干部、工人代表、老干部代表担任主要领导人,青年学生代表虽然也结合进领导班子,但是位置排后,不担任主要领导工作。

再到后来,毛泽东看到,学校的秩序仍未稳定下来,而且全国的大学、中学都停课闹革命。加上全国各地都处于混乱之中,学生到了毕业期,却难以分配工作。怎么办?毛泽东想出的办法,就是让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工厂、部队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们逐步分配出去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展起来了。学校也相对安静了下来。

此后,红卫兵组织大多自然消失,红卫兵运动沉寂了。

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备委员会《关于红卫兵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作为"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早已恢复。红卫兵组织可不再继续存在了。文件下达后,学校中的"红卫兵"组织即行撤销。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悠悠子衿

    悠悠子衿

    谁说人死不能复生她莫悠悠不但活回来了,而且活得风生水起欧阳子衿看着这个酷似他已经死了三年的前妻的女人心里百味杂陈是老天垂怜,还是他开的另一个玩笑?但悠悠却没想到,三年没见,他竟然会变成这样,这不就是活脱脱另外一个秦晟么曾经那个站在云端的欧阳子衿,何以如今身处泥沼,为她?还是为谁?当一切大白于天下之后,有太多羁绊的他们,要分还是要和?他们早已经冷却的心,还能经过拥抱温暖起来么谁说市委书记的公子就算梅开三度也一定要娶漂亮能干,还要身材好的女人他不但要娶一个二婚的女人,还要连她的孩子一起娶了,反正都是他的“爸爸,你要先酱酱,然后再酿酿,保证妈妈一定会乖乖听话的”小凡凡伸出肥嘟嘟的小手挡住小嘴,传授对付女人的妙方欧阳子衿哭笑不得,酱酱是什么,酿酿又是什么难道他真的已经惨到要靠个毛头小子教他怎么对付女人么可是最后,民政的人说,他和悠悠有在法律上有兄妹关系,不给领证这老天是要玩死谁?预知后事如何,请亲耐心阅读!****************号称一夜七次郎的土匪,受过严苛的教育的世家小姐,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门楣怨:土匪老公请自重》一部讲述一段凄美爱情的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 宅女妖妻:这个夫君有点坏

    宅女妖妻:这个夫君有点坏

    突然而来的赐婚,伴着清晰的梦境,入了轮回。洞房花烛,竟见了那一身久藏于心的皮相。费力的讨好,只求一分安守,却不想步步走错,没了退路。在这深宅府院,吞噬了七情,了却一颗玲珑心,却独独留下了蛇蝎。心狠上位的烟尘女子,纯真无邪的林家姊妹,一个当家夫婿,纷纷收了身旁。众人各房心思,身边还偏得个机灵小姑子,分分推着上前搅。一个又一个阴谋,一环又一环心计,等心明之时,早已由不得自己。和尚说,了了这众生之缘,方得回返之道。可眼见了这些,心痛,心狠,心惜,心绝,心念,又何能得来了却?“这一步,走出去万劫不复,退回来,则后患无穷。”鸟为食亡,人自相争,后院深宅,自来便不是安心得理之所。
  • 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

    “用清水蒸,肥嫩绵软好生吞;用热油烹,爆鲜酥脆一口闷;没味须腌制,三泡三晒配菜羹……”“茉莉!这歌词太奇怪了!你的三观有问题啊!”立志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吴解大声喊道,“我们这本书是正派的仙侠小说,不是黑暗流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末世遍地虐炮灰

    末世遍地虐炮灰

    回到末世来临前,顶着女神这让人蛋碎称号的湛蓝很忧伤!储备物资,发现囊中羞涩!寻找男人,发现正被人追杀!带着空间……成天下雨阴晴不定喜欢作死时而精分的奇葩空间真的有用?最重要的是,这个伪开朗阳光实则腹黑吃人不吐骨头的男人,真的是前世那个深情信奉沉默是金不说光做的男人?
  •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美国游骑兵精英的行为准则是——没有任何借口;西点军校的座右铭是——没有任何借口。可见,借口无论在哪都不会受到接待。一个人可以失败,但绝不允许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遇到问题,只有找到方法才是成功的的金钥匙。
  • 我的青春你做主

    我的青春你做主

    什么?在她旁边这个男人是谁?果然喝酒误事。干嘛这个男人是自己喜欢多年的男人,梦想成真还是跌入谷底,缠绵只是爱的表象!这样真的好吗?
  • 庶女鉴宝师

    庶女鉴宝师

    这年头,庶女难当,主母步步紧逼行陷害,嫡姐设计毁名节,她演戏装傻,终让她们深入陷阱……正当她搞定内敌,鉴宝求财之时,侯门公子却找上门来:女人,求负责……什么?我不认识你吧!某男怒:女人,定情信物你都拿了,还想反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