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53

第53章 红卫兵运动 (2)

这些红卫兵中的大多数人,充满热情,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正当的"革命行动"。但他们政治上很幼稚,处于狂热状态,政策和法律观念十分淡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他们中间迅速泛滥起来,做出许多荒唐的举动。有些人更在"革命造反"的旗号下为所欲为,造成骇人恶果。从8月20日起,在"破四旧"的旗号下,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里都相当普遍地发生强迫抄家和侮辱人格、打人等践踏法制的野蛮行为。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被任意指责为"黑五类"的人员被打致死,更多的被强行遣送回乡。

8月下旬起,红卫兵运动已形成全国性"大串联"的浪潮。北京学生分赴各地,向全国播撒"文化大革命"的火种。各地红卫兵也纷纷拥入北京"取经"。

到8月28日,外地来京学生已达14万人。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由于参加"大串联"的学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他们的伙食和住宿由当地政府安排,费用由国家财政开支,"大串联"更加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红卫兵的"全国大串联"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从北京开始的那种对党政机关的猛烈冲击迅速扩展到全国。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纷纷被围攻,被"炮打"。相当多数的党政负责人因遭到红卫兵的责难和攻击被迫一再检讨,而始终无法"过关",有的被野蛮揪斗以致失去人身自由,实际上已无法正常工作。许多党政机关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对于红卫兵冲击各地党、政、军机关和揪斗主要领导人的行为,周恩来、陈毅、陶铸等许多中央领导人都不同意,毛泽东也不赞成。在第三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师生的大会上,周恩来说:"大专学校的红卫兵和革命学生,现在不要到工厂、企业单位和县以下的机关、农村人民公社去进行革命串联。那里的革命,要按照原来的'四清'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厂、农村不能像学校那样放假,停止生产来搞革命。"这个讲话是经过毛泽东审阅的。

随着"大串联"的兴起,全国各地又统一开辟了"串联接待站"。红卫兵,包括一部分青年工人,后来还有一些"红外围"甚至"黑五类"学生都先后加入了"大串联"的行列。红卫兵最初是抱着把毛泽东思想传遍四方的冲动和决心进京和北上、南下、西征、东进的。哪里传出了"黑帮"压制革命红卫兵的消息,哪里就会出现前去串联、声援造反的红卫兵。这是红卫兵"大串联"的第一个重要流向。其次,出于对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光荣历史的钦佩,著名的"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韶山等都成为红卫兵的第二个流向。第三,红卫兵出于对某些先进单位的兴趣,常常参观诸如大庆、大寨等地,这是红卫兵"大串联"的第三个流向。年轻好动的红卫兵在"斗黑帮"的过程中,还常常到著名的风景区一睹为快,这是红卫兵的第四个流向。

这么多的流向,这么庞大的人数,立刻给中国铁路、公路、水运交通部门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9月中旬,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发出了紧急通告,调整买票、上下车和火车到开时刻等有关事项,以"积极支持广大革命师生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保证从全国到北京、从北京到全国各地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往返乘坐火车的需要"。然而,有限的交通工具无法满足无限的人员流动的需求,中国出现了交通运输史上罕见的客运量最高峰。长途汽车、内河船只、海运轮船和火车的超载都达到了极限。每节原定装载100多人的火车车厢,现在装载200至300之多。二排座之间的3平方米的空间,有时就要坐上20至30个人。茶几上、行李架上、坐椅下面、椅背上、过道里都是人。有时车厢厕所内同时挤进去6至7个人。

最早外出串联的红卫兵大部分是"破四旧"时的勇士,他们自认为是最革命的。所以,每到一处,看到所谓"封、资、修"的东西,就是一阵痛砸。每到一地,就参与那里的揪斗"黑帮"活动,把他们揪斗的经验、打人的特技传授出去。

1966年冬天,参观革命圣地和先进单位的红卫兵们已是遍布全国各地。由于革命纪念地一般地处偏僻,地势险要,常常发生死亡事故。在大寨,同时有10万余名红卫兵参观。大寨无法接待如此众多的参观者,只得电求中央军委用直升机空投食物和大衣以解燃眉之急。在井冈山也有10万人蜂拥而上。9月份就有东北工学院等15个单位的红卫兵参观井冈山。10月份有"红卫兵共计40批,5743人"参观井冈山。到11月份,井冈山革命斗争博物馆由于人太多,每天闭馆的时间推迟到23点30分。井冈山红卫兵接待办公室下辖的17个接待站,仅炊事员就有近千名。在"大串联"中,井冈山先后接待红卫兵达100余万人次,耗资250万元人民币。

为了早一点能够进京串连的大连海运学院的红卫兵,在上不了火车的情况下,15名红卫兵决定徒步而行。8月25日,他们打着"大连北京长征红卫兵"的旗帜出发,历经近一个月的艰辛,行程2000多里,终于抵达北京。这一举动正巧给了为"大串联"造成交通运输严重困难而苦恼的中共中央一个启示。10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高度赞扬"大串联,是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伟大创造"。"不坐火车汽车,徒步行军进行大串联,这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社论希望"各地的革命师生,在自愿和可能的条件下,也这样做"。

在中央文革的鼓动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积极响应步行串联的红卫兵。一支支命名为"长征队"的红卫兵串联队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移动。

然而多数学生依然乘车串联,毕竟乘车比徒步快捷、舒服,少数学生徒步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大量的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的难以调运,工业用品和粮食的调拨极为困难,已开始危及许多城市市民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此外,外出串联使各地的学校变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这就使各校的斗"黑帮"、批"走资派"活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搞起来。大批学生利用"串联"之机,到处游山玩水,四处游荡,乐不思归,大大分散了青年学生政治热情和注意力。所有以上因素,都将大大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发展。因此,动员红卫兵和学生停止串联,回到原地区继续参加运动,已成为恢复各地区"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形势的必然之举。

1966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北京大中学校革命师生暂缓外出串联的紧急通知》。11月16日、12月1日,又连续发出通知:一律暂停乘火车、轮船、汽车来北京和到各地进行串连。11月20日,首都红卫兵一、三司令部、大连海运学院"长征红卫兵"和蚌埠铁路中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联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召开"全国在京革命师生步行串联四个单位誓师大会"。周恩来参加大会并说:"我支持你们开这个大会。"会议通过了《全国在京革命师生步行串联四个单位倡议书》,向在外串连红卫兵发出了号召,步行串联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尽管中共中央结束串联的《通知》贴满了全国大、中、小城市的车站、码头,催促在外串联的红卫兵尽快返回原单位,但还没有过足免费旅游瘾的红卫兵一时无法转回头去,他们想方设法,用互换车票的办法继续按照原计划游动。

随后,全国各地的接待站逐渐撤销,从而限制了串联的学生们,散布全国的学生开始陆续回原学校。到年底,由于进入冬季,除部分继续完成其宏大步行串连计划的学生组织外,大部分学生都返回了原学校。但在北京、韶山、井冈山、瑞金、遵义、泸定桥、延安等"革命圣地"依然人满为患。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长途步行串联,在全国都停止。各地也开始坚决拒绝接待参加串联的红卫兵。

1967年2月27日,陈伯达在接见首都红卫兵"三司"驻外地联络站代表时说:红卫兵在运动初期搞串联起了煸风点火的作用,有功绩,但后来各地造反派起来了,继续留在那儿可能起不好的作用,所以驻外地联络站一律都要撤回来。1967年2月3日和3月19日,中共中央又连续发出停止全国大串联的通知,取消了原定当年春天再进行大串联的计划。希望各级领导向学生和群众妥为解释,并作为通知在全国张贴宣传。"串联"活动至此才逐渐减少,范围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

红卫兵组织在历史舞台消失

1966年11月,上海发生了"安亭事件",王洪文率一部分造反的工人卧轨拦车,造成全国主要铁路中断。毛泽东明确表示支持这一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造反组织又夺了中共上海市委的权,毛泽东又支持了上海工人夺权。这就是震动全国的"一月夺权事件"。此后,毛泽东主要注目的是工人。他在此后的一系列批示,都是支持工人造反夺权的,很少再有批示支持红卫兵夺权了。十分明显,毛泽东已经决心依靠工人阶级搞"文化大革命"了。

对于青年学生及其组织红卫兵,毛泽东是不再信任了。不仅不信任,他还认为,这些青年学生是需要接受再教育的。基于这一考虑,毛泽东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派工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工人维持学校的秩序,甚至在党委已经倒台的情况下,由工人代表来当学校的负责人;二是派军宣队进驻各学校,由军代表主持学校的工作;三是在后来成立的"三结合"领导班子中,让军队干部、工人代表、老干部代表担任主要领导人,青年学生代表虽然也结合进领导班子,但是位置排后,不担任主要领导工作。

再到后来,毛泽东看到,学校的秩序仍未稳定下来,而且全国的大学、中学都停课闹革命。加上全国各地都处于混乱之中,学生到了毕业期,却难以分配工作。怎么办?毛泽东想出的办法,就是让大学毕业的学生到工厂、部队去,接受工人阶级和解放军战士的再教育,让中学毕业的学生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大学生们逐步分配出去了,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展起来了。学校也相对安静了下来。

此后,红卫兵组织大多自然消失,红卫兵运动沉寂了。

1978年8月19日,中共中央转发共青团十大筹备委员会《关于红卫兵问题的请示报告》指出:作为"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红卫兵组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学校共青团组织早已恢复。红卫兵组织可不再继续存在了。文件下达后,学校中的"红卫兵"组织即行撤销。

同类推荐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

    《红语的力量:党员干部必读的红色箴言》精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中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最精辟响亮的一些红色经典语录,重温党的历史,回顾硝烟岁月,畅想火红年代,缅怀不朽英雄。在启迪中重塑精神家园,在感染中找回失去的信仰,在受教育中坚定红色信念,坚定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决心。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所谓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仍然不过是为了满足贪婪者的私欲。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是,是指公共权力;所谓私,是与公相对立的个人私利。,或为金钱,就是利用、窃用、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一己之私。腐败导致灭亡,早在文明诞生前夜的传说时代,我国腐败现象就已产生。当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遂成为附着于统治阶级身上的痼疾。这些腐败现象在每个王朝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据文献记载。以权谋私,究其根源无不与这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形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或为权位,但归结其根本,腐败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护身保镖

    护身保镖

    自从叶玄当上了那个机器人女王的保镖之后,他的目标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他那个美若天仙的姐姐过的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重生之主母悠然

    重生之主母悠然

    前世她是高级白骨精,把职场的竞争当成乐趣来享受。没想一朝穿越,竟让她在深闺中领略出怡然的别样滋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成了端丽温雅淑逸闲华的沐朝第一才女。闲暇之余,斗斗二娘,收收庶弟,保住单纯母亲的主母之位。乐悠悠地为恬适的生活而奋斗。只是怎么转眼间她就成了钦点的皇妃候选人?有宫斗?才不要!看她如何改变命运的安排,男人,就等着接招吧!只是,这郎君怎么对谁都这么温柔,夫家人怎么也这么爱斗?不安现状的婢妾、心怀鬼胎的众人、阴谋不断的家事政事,通通向她袭来。扮猪吃老虎的日子居然过不下去啦!哼,看她如何斗倒一切敌人,向着悠然生活前进!前进!【片段一】大殿内,卿尘低声在祈祷:“……求佛祖保佑,别让卿尘嫁入皇家吧,这皇家吃人不吐骨头,我不想到时连渣都不剩,就请佛祖看在信女胆小却虔诚,怕事却明理的份上,就让信女如愿了吧。”居然不愿嫁进皇家!眼底轻波微荡,卫立轩心中升起一丝异样。【片段二】卫立轩:“朕要为你赐婚!”“好,没问题,人选我来定!”眸中精光暗闪,他神闲气定地道。……一句话,令皇帝当场木化……
  • 极品悍女六小姐

    极品悍女六小姐

    她,修真界奇葩,紫溟拥有者,据说得紫溟者,方能一统六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遭至六界至尊轰杀,灵魂被吸入黑洞,附身于灵武大陆四大家族的夜家六小姐身上。她,灵武大陆夜家六小姐,五个月能言,六个月能走,七个月就开始识字,六年看遍夜家藏书,奈何身中剧毒,导致全身经脉堵塞,无法吸收灵气,更不能修炼斗气,被家族抛弃。父母身陨后,毒发身亡,与修真界奇葩的灵魂融合。当两者灵魂融合,一个全新的紫落现身于人世,将会掀起怎样的浪潮?将以何种姿态立于六界之上?
  • 九转狂神

    九转狂神

    八世修行皆无果,牛人星辰子附身成为纨绔少爷萧辰,以八世修行的经验入武,诛强敌弑对手。我狂故我在,篡天改命,皆有我定!
  • 言行法则

    言行法则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白银时代2010黑铁时代

    白银时代2010黑铁时代

    收录王小波的所有小说,包括早期作品、唐人故 事、似水柔情;黄金时代;白银时代、2010、黑铁时代;青铜时代。小说 出入于历史、现实、未来,在不同时空中反思了权力和乌托邦带给人的伤 害,小说奇特的想象和反讽的使用带有作者独特的印记。
  • 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

    重生之弃妇杀手不太冷

    【刘卿狐版】上辈子的杀手刘卿狐这辈子重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下午晒晒太阳种种草,没事骂骂小三,无聊斗斗婆婆,做个豪门弃妇也无妨。奈何碰上封大人,宠的她没天没地没王法,入得厨房出得厅堂,刘卿狐颇为无奈道:“这样的妖孽为师就收回家省的他再去祸害别的施主。”【封云版】封云,封云制造总裁,第一次遇到刘卿狐,那厮正在偷看丈夫和别的女人偷情,封大人决定把小狐狸带回去养,很久以后司思好奇的问封大人。司思:“封云,你是怎么把那么难搞的卿狐骗到手的?”封大人看了一眼正在觅食的小狐狸,微笑说道:“喂她食物,一直一直一直喂。”司思默:“这是啥回答,不想说就算了。”封大人笑而不语,刘卿狐就是只白眼狼,幸好他有的是耐心,终把白眼狼喂成忠犬。【封杀版】据说我妈咪是我爹地侄子的老婆,而我爹地是我妈咪前夫的叔叔,这么复杂的关系让我凌乱了,可是无论他们大人是什么关系,对于我的名字我一直很纠结,又一次我问妈咪。小封杀:“为什么我要叫封杀,我的同学都笑话我。”刘卿狐:“封杀是你爹地选的,你去问他。”小封杀幽怨的问父亲:“爹地为什么你不能给我取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封大人温柔的摸着小封杀的头:“其实当初你妈咪想取我们两的姓做你的名字,你要是不愿意叫封杀,爹地就给你改过来。”小封杀想了一下,爹地妈咪的姓,封,刘,风流,然后认真的微笑:“爹地其实我觉得叫封杀很好,太有霸气了。”刘卿狐高兴了,封大人满意了,留着小封杀默默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