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两弹一星"的研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追踪历史的足迹,我们发现决策并不轻松,更不简单
毛泽东那天格外高兴,晚饭还准备了红葡萄酒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势。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同时,美国还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提出假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引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后人、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她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资源和核科学技术的情况汇报,研究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李四光随即讲了铀矿资源勘察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详细分析了中国有利于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前景作了预测。接着,刘杰作了些补充,主要讲了在广西地区发现铀矿的经过,并当场展示了从广西采来的矿石标本。当听到用于测放射性的盖革计数器测量该矿石发出"嘎嘎"的响声时,到会领导人都十分欣喜和兴奋。在一阵惊叹之后,钱三强讲了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近几年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情况。毛泽东请与会各位领导同志发表意见,大家一致赞同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毛泽东总结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出更多的铀矿来......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
晚上7时后会议结束。毛泽东请大家吃晚饭,上的是豆豉腊肉等6样湖南风味菜,主食是大米饭加小米粥。毛泽东平时不喝酒,那天格外高兴,准备了红葡萄酒,还举杯向大家祝酒:"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干杯!"
一个创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就这样定了下来,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帷幕从这次绝密会议召开后正式拉开。1月15日成了中国核工业创建纪念日。
同年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中央在成立原子能三人小组的通知中指出:今后凡有关原子能事业,除中央指定的三人小组向中央负责对原子能工作进行指导外,其具体业务由以薄一波为主任的国务院第三办公室管理。
当原子弹刚刚在人们的头脑里孕育蓝图的时候,研制导弹的要求不久也提出来了。1955年10月,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障碍,漂洋过海从美国回国。在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历史赋予了他庄严的使命。
1955年12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箭专业教授任新民等,向中央军委写信,提出了在中国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被正式提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议事日程上了。
1956年2月,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这份意见书,进一步引起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发展中国导弹事业的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
3月14日,周恩来主持会议,听取了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设想。会议决定,成立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简称航委),由聂荣臻任主任。
1956年3月,彭德怀在第二次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中国要搞核子武器和导弹。
1956年,国家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为12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同时部署了两个更大的项目:原子弹和导弹。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同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会后,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的研制工作和航空工业的发展工作。
5月,周恩来再次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聂荣臻提出的《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果断作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决策。10月,成立了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月,成立了第三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组织、领导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1957年,我国开始研制发展包括导弹、原子弹在内的尖端武器。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建议。这年5月17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一点卫星"。中央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组建专门的研究、设计机构,拨出专款,研制人造地球卫星,代号为"581"任务。
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中国科学院、二机部、国防部五院(后组建为第七机械工业部)集中各所属单位一大批资深专家和科技人员展开各项基础研究工作。
"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我国研制原子弹、导弹,开始曾得到苏联的技术援助。从1955年到1958年,中苏两国政府先后签订六个有关协定,由苏联对中国提供技术方面的援助。1957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署,规定在1957年至1961年底,苏联将在火箭、航空技术和原子弹研制等方面向中国提供技术。这些援助,对中国原子弹、导弹研制的起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一开始,苏联的援助就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援助主要是非军事性的,一般不提供军事应用方面的技术。
但是,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以苏联正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谈判关于禁止试验核武器协议为理由,宣布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项目。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决定撤走全部在华的专家,带走了全部图纸资料。特别严重的是,苏联原来援助中国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未完全建成,并且停止向中国提供原来订购的配套设备。这使中国大批在建项目陷入停滞状态,给刚起步的"两弹"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和严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表达中国人民不怕压、不信邪,勇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中国把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为"596"。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原子弹、导弹的研制进入了全面自力更生的新阶段。
苏联撕毁合同时,我国的国民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防尖端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意见很不一致。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继续研制下去;另一种意见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研制。中央领导对此进行了多次讨论,周恩来和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老帅,坚决主张继续,陈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他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的话很具有代表性:"中国人就是要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聂荣臻坚持认为,为了摆脱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必须搞出以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同时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化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林彪当时在召见研制核武器的科技人员谈话时,也有一句鼓励的话: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也有人主张先集中人力、财力把经济搞上去,再上马搞原子弹,更为稳妥和有效。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心克服种种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中国成为核国家。他发出"只有一条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搞出原子弹"的口号,并提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
1961年7月16日,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原子能工业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为了自力更生,突破原子能技术,加速我国原子能工业建设,中央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缩短战线,集中力量,加强各有关方面对原子能工业建设的支援。"
1961年11月14日,张爱萍等人向中央送上《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的报告。此报告的中心内容是,根据原子能工业目前的建设情况,1962年是关键一年,只要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领导、亲自负责,其他各项保障跟上去,采取保重点的办法,1964年研制成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是有可能实现的。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对此报告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周恩来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最后,会议同意报告的建议,上报毛泽东,经毛泽东亲自批准,最后决定,研制原子弹还是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