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35

第35章 粮食统购统销 (2)

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月1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1月2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第二年9月9日,政务会议通过《关于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和《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自下月起棉布实行凭票供应。这实在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选择。

粮食、棉布、食用油料统购统销的收效是明显的: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第一个月份,国家就开始扭转了购少销多的局面,这个月粮食收购比1952年同期增加38%。1953至1954粮食年度,国家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度增加80%,但销售只增加33%,一举改变了1952至1953粮食年度内销大于购的严重失调现象。到1954年6月,国家粮食库存已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这一年我国发生了百年未有的大水灾,国家由于有了足够的粮食供应灾区,粮价一直稳定。

为了照顾农民的利益,并使农民易于接受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实行时,控制征购粮食的数量,远低于农民近两年拿出来的粮食数量;注意价格公道,全国各地的统购价格大体维持当时的收购牌价。由于决定比较匆促,办法不够完善,在最初实行时有些地方仍发生强迫命令等现象。1955年8月,国务院又发布《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使农民安心。由于土地改革以来党和政府同农民已建立起亲密关系,得到农民的信任,又做了耐心的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统购统销可能一直继续下去。1978年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人民公社解体。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真正多了起来。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农副产品也大幅度增长。

此时农民强烈要求取消统购统销。但城市职工和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国家只能兼顾城乡利益,采取折中和逐步的方式。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派购是完全必要的,但品种不宜过多。"

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又指出,"要随着生产和市场供给的改善,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范围。"

到1984年底,统派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其中24种是中药材)。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

1985年,国家不再对农村下达指令性的收购计划。而是采用"合同定购"的方式来收购国家需要的粮食。

1985年底,中央提出了"逐步缩小合同订购数量,扩大市场议购"的新方针。

然而,只要粮食价格不放开,没有粮食市场,统购统销就不能真正取消。而粮食市场的形成,必须由市场供求定粮价。在统购统销实行的几十年间,为了适应城镇职工的低工资,农产品实行低价政策,即靠农民支付的"剪刀差"来补贴城市职工。1979年,国家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但政府卖给城镇居民的粮食价格低于从农村的收购价。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1991年,粮食价格补贴400多亿元。其中城市补贴200多亿元。平均每个市民补贴130元-150元。用这些钱可以买好大米100公斤。但是,放开粮价的政治风险太大,迟迟不能决定。五六十年代,玉米面提价一分钱,事先要层层开会,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还让党员以党的纪律保证不去抢购。1992年底,各地的库存粮食多,库存粮食占压不少资金。这时放开粮食价格,不仅不会出现抢购,还会给粮食部门减轻负担。

1992年底,全国844个县(市)放开了粮食价格,粮食市场形成,统购统销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评价

毋庸讳言,统购统销政策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薄一波晚年就此分析指出:"统购统销制度的主要弊病,就是限制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因而不能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和工商企业经济核算的实施。因为统购统销割断了农民同市场的联系:土地种什么,信息不是来自市场;农民对自己的产品,处理无自主权,即使有余粮,也不能拿到市场出卖,这就排除了价值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刺激作用。这种弊病在'一五'期间就表现出来,1958年以后,就更加明显了。"陈云在1982年初的中央会议上提到农业经济中的市场调节作用,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

"统购统销"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社会分为吃"商品粮"与吃"农业粮"两大阶层,并且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吃"农业粮"者实际成为"二等公民",要想成为吃"商品粮"者,确乎"难于上青天",许多心有不甘者想改变身份,造成了数也数不清的悲喜剧。由于没有粮票,农民的活动半径非常有限。当时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如果没有粮票,休想买到一碗粥、一个馒头、一两点心......农民进城,只能准备充足的干粮。若要出省,"含油"的全国粮票更加难得,就是城里人想领取全国粮票也要单位开"出差证明",农民更是想都不敢想,这使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有亲人病重时农民最需粮票,因为若要到大中城市医院住院,没有粮票患者根本住不进去,陪护者也无法在城里生活。为了得到粮票以应急需,一些人只得以高价购买原本"无价"的粮票,这种"黑市"屡经"严打"而不绝,当因这种"非法交易"确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无论是为了"拉关系"还是出于真诚的同情,当年"知青"最常行的"善举"之一,就是给老乡一些从家中带来的粮票。所以,只有废除了粮票,才有今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重获"解放"。

尽管统购统销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但正如薄一波所分析的那样,"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而是必要的和正确的。问题和教训在于,'大跃进'和十年动乱的大曲折,人口增长的失控,不仅使我们长期找不到机会来改变这一政策,而且还不得不把购销两头越勒越紧"。因此,对于统购统销政策的利弊,要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价,要充分认识到该政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广大农民在此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粮票、油票、布票等制度实行了30多年。在物资相当缺乏、往往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使居民(特别是收入较低的居民)能够有保障得到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这种做法是不得已的也是有效的措施。毛泽东在1955年指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有五项好处,"第一,对贫农有利。贫农缺粮,保证他们饿不死。第二,对灾民有利。不统购统销就要饿死人。第三,对发展经济作物有利,种棉花、甘蔗、烟叶的可以买到粮食。第四,对城里人有利,保证工业化的实现。第五,可以拿些豆子出口换回机器"。正如陈云所说:"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要同如此数千万农户直接打交道,实在是相当繁难的事情,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更加迫切地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据统计,1953-1954年,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由1.4万多个发展到9.1万多个,有140多万户农民新加入了合作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把卖粮的钱大批投入生产。当1954年1月农民大量卖粮时,全国供销合作社供应农民生产资料的总值,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4%。而实行统购统销后,国家掌握了粮食、棉花和经济原料,又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从而掌握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动权。这些都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还对生猪、鸡蛋、糖料、桑丝、蚕茧、黄红麻、烤烟、水产品实行派购,品种多达132种。对这些产品农民都不能自由买卖。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规定。全国城乡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布匹、食油、猪肉等生活资料全凭国家印发的票证供应。票证达十几种,成了第二货币。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低于其价值,而卖给农民的工业品高于其价值。这就是所谓"剪刀差"。"剪刀差"实际上是一种"暗税"。农民向国家除了缴"明税",即公粮以外,在售农产品的同时,还上交了"暗税"。从实行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到底从农村拿走多少财富?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计算,其中最高估计是7000亿元(牛若峰,1992),最低估计是4481亿元(徐从才、沈太基,1993)。剪刀差使中国农村一贫如洗。统购统销也加剧了城乡分割,拉大了城乡差距。然而,正是中国农民这一份可贵的奉献,为中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从而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没有农民的奉献,也不会有"两弹一星"。

同类推荐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千年海盗

    千年海盗

    为何海盗阴魂再袭亚丁湾?《千年海盗》全面解析海盗的历史与今天,为读者彻底揭秘海盗,讲述海盗卷土重来背后的故事。史上五大海盗时期,史上七大臭名昭著的海盗岛,东海枭雄:中国历史上的海盗代表,郑和下西洋:剿灭世界最大海盗集团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热门推荐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及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中学子聆听的人生哲理,现在,你也可以与他们共享。
  • 别惹女生

    别惹女生

    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美人绝杀

    美人绝杀

    她是生活在小镇的天真少女为何杀意日增?她是魔法天才的双修者为何喜欢用剑多过用魔法?它是神秘的魔兽为何与她签订契约?当她日渐成熟,当她能力慢慢提高,当她慢慢无敌之时,脑中那奇怪的思绪从何而来?她是谁?她突然发现,原来,她竟然是……不会写简介,随时改,本文玄幻+亲情+友情+温馨+轻松+爱情,以亲情友情为主,爱情为辅,具有励志之意,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推荐新文:楼主惜玉《穿越》NO.1惜玉:我要拉屎。楼主:你能别在餐桌上说吗?惜玉:我怕直接拉你面前了。楼主…NO.2惜玉:能给我一个银子么?楼主:上茅房要银子?惜玉:不是,我身分无文,怕你趁我上茅房的时候扔下我跑路,先预备一下。楼主…NO.3惜玉:我宁愿被野兽咬死,也不愿意卖身。楼主:那随你。惜玉:等等,哥们儿,你能和我签订劳动合同么?楼主…NO.4楼主:你多大?惜玉:27,你呢?楼主:27?比我还大,骗人吧你。惜玉:骗人的是小狗,难道你比我小,啊,小弟弟,你好啊。楼主…惜玉:我来古代不是为了姐弟恋的。楼主: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惜玉:经典,不过不要说我说过的话,再说一次,我只是古代的过客,眼睛一睁一闭再一睁,我就不见了,你不要太过想念。楼主:这些话应该在你将我吃干摸净之前说才对。惜玉(我只是不小心被美色迷了一把…惜玉经典一:“我外婆她妈叫沉鱼,我外婆叫落雁,我妈叫怜香,所以我叫惜玉,以前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名,为了这个我曾和我进行过无数次的语言和肢体交流,我想大概是我过于强悍所以老天把我扔到这鸟不拉死的地方,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对我妈说:妈,您老取名也太有水平了,女儿我太喜欢这名字了,我再也不改名了。”惜玉经典二:“我宁愿呆在这里被逼疯,疯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管它什么野兽毒蛇,我不是正常人,我不害怕,无所谓。”惜玉经典三:“不管是帅哥还是美女,都是一堆肉组在一起的,止不过有的地方肉多点有的地方肉少点,这人肉是肉,猪肉也是肉,有什么不同吗?”惜玉经典四:……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女强男强一对一】她,月冥国将军府大小姐,狡黠狠毒泼辣冷血强势;他,天外天帝国一国之君,妖魅冷酷无情专权霸道;“赫连清璃,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若是你敢死,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捉回你亲自折磨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轻笑,褪去衣衫,成“大”字型躺在床榻,琉璃眸抚媚流转,磁性魄人的嗓音响起:“来吧,夫人,现在就让为夫尝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滋味吧。”他“拿命去护她的周全,这就是我的命,我愿意认命,心甘情愿。”她“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和他,我说可以幸福,那就一定会幸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好女不宅斗

    好女不宅斗

    穿越了?穿越了!新鲜出炉的许臻娘面对富商丈夫,通房外室,婆婆妯娌等等宅斗关键要素傲娇的一撇嘴:三妻四妾的男人神马的,最讨厌了!老娘的男人与牙刷坚决不能与人共用,宅斗神马的,就让它浮云吧!
  • 病世子,娶我吧

    病世子,娶我吧

    穿越成父不详、母不知所踪的杜家表小姐,君无忧认了,被上至官员富商、下至市井流氓亲切地称作小土匪,君无忧也认了,舅母苛待、姐妹嘲讽,君无忧也可以不在意,反正姐会赚钱,可是,舅母居然想毁她清白,逼她嫁给一个好色纨绔?!表姐不想嫁给娘娘腔也算计着要她代嫁?!这下君无忧可就不能忍了,怎么办?赶紧找人嫁了吧。可是莫名其妙的一道圣旨竟然将她许配给了据说自己病得活不长,还克妻绝子的定国王世子!君无忧这下真觉得自己命苦了。老天!人家刚刚跟一绝世美男求婚成功好不好?第一次见面,她趁醉强吻了他,第二次见面,她忘了他还大胆的向他求婚,第三次见面,死女人,你再忘了我试试?!精彩片段——求婚记君无忧:你娶妻了么?某男:没有。君无忧:那好,你娶我吧!某男:你没看见我是个废人吗?君无忧:没事儿,我不嫌弃你,虽然我倾国倾城、活泼可爱、心地善良还聪明伶俐,而且还会赚钱。某男:好。诶?真的?某男:既然你都倾国倾城、活泼可爱、心地善良还聪明伶俐,而且还会赚钱,我也就勉强不嫌弃你了。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喜儿传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喜儿传

    【本文纯属虚构】人死不怕,重新投胎也不怕,怕就怕投胎时,碰上盗版孟婆,喝了一碗假孟婆汤,带着记忆投胎.好吧,带着记忆就带着记忆吧,虽然有些负担,可也正好让她引前世为戒,让自己变得笨一点,懒一点.没错,就是这样,喜儿仰天大呼,“我,要做史上最懒的穿越女主,势要将坐吃等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