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35

第35章 粮食统购统销 (2)

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11月1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11月23日,政务院发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第二年9月9日,政务会议通过《关于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和《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自下月起棉布实行凭票供应。这实在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选择。

粮食、棉布、食用油料统购统销的收效是明显的: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第一个月份,国家就开始扭转了购少销多的局面,这个月粮食收购比1952年同期增加38%。1953至1954粮食年度,国家粮食收购量比上年度增加80%,但销售只增加33%,一举改变了1952至1953粮食年度内销大于购的严重失调现象。到1954年6月,国家粮食库存已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这一年我国发生了百年未有的大水灾,国家由于有了足够的粮食供应灾区,粮价一直稳定。

为了照顾农民的利益,并使农民易于接受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实行时,控制征购粮食的数量,远低于农民近两年拿出来的粮食数量;注意价格公道,全国各地的统购价格大体维持当时的收购牌价。由于决定比较匆促,办法不够完善,在最初实行时有些地方仍发生强迫命令等现象。1955年8月,国务院又发布《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使农民安心。由于土地改革以来党和政府同农民已建立起亲密关系,得到农民的信任,又做了耐心的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统购统销可能一直继续下去。1978年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人民公社解体。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真正多了起来。1984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其他农副产品也大幅度增长。

此时农民强烈要求取消统购统销。但城市职工和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国家只能兼顾城乡利益,采取折中和逐步的方式。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指出,"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统、派购是完全必要的,但品种不宜过多。"

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又指出,"要随着生产和市场供给的改善,继续减少统派购的品种和范围。"

到1984年底,统派购品种从1980年的183种减少38种(其中24种是中药材)。实行了32年的统购统销开始瓦解。

1985年,国家不再对农村下达指令性的收购计划。而是采用"合同定购"的方式来收购国家需要的粮食。

1985年底,中央提出了"逐步缩小合同订购数量,扩大市场议购"的新方针。

然而,只要粮食价格不放开,没有粮食市场,统购统销就不能真正取消。而粮食市场的形成,必须由市场供求定粮价。在统购统销实行的几十年间,为了适应城镇职工的低工资,农产品实行低价政策,即靠农民支付的"剪刀差"来补贴城市职工。1979年,国家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但政府卖给城镇居民的粮食价格低于从农村的收购价。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1991年,粮食价格补贴400多亿元。其中城市补贴200多亿元。平均每个市民补贴130元-150元。用这些钱可以买好大米100公斤。但是,放开粮价的政治风险太大,迟迟不能决定。五六十年代,玉米面提价一分钱,事先要层层开会,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还让党员以党的纪律保证不去抢购。1992年底,各地的库存粮食多,库存粮食占压不少资金。这时放开粮食价格,不仅不会出现抢购,还会给粮食部门减轻负担。

1992年底,全国844个县(市)放开了粮食价格,粮食市场形成,统购统销才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评价

毋庸讳言,统购统销政策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薄一波晚年就此分析指出:"统购统销制度的主要弊病,就是限制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因而不能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和工商企业经济核算的实施。因为统购统销割断了农民同市场的联系:土地种什么,信息不是来自市场;农民对自己的产品,处理无自主权,即使有余粮,也不能拿到市场出卖,这就排除了价值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刺激作用。这种弊病在'一五'期间就表现出来,1958年以后,就更加明显了。"陈云在1982年初的中央会议上提到农业经济中的市场调节作用,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

"统购统销"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社会分为吃"商品粮"与吃"农业粮"两大阶层,并且实行严格的"世袭制"。吃"农业粮"者实际成为"二等公民",要想成为吃"商品粮"者,确乎"难于上青天",许多心有不甘者想改变身份,造成了数也数不清的悲喜剧。由于没有粮票,农民的活动半径非常有限。当时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如果没有粮票,休想买到一碗粥、一个馒头、一两点心......农民进城,只能准备充足的干粮。若要出省,"含油"的全国粮票更加难得,就是城里人想领取全国粮票也要单位开"出差证明",农民更是想都不敢想,这使他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有亲人病重时农民最需粮票,因为若要到大中城市医院住院,没有粮票患者根本住不进去,陪护者也无法在城里生活。为了得到粮票以应急需,一些人只得以高价购买原本"无价"的粮票,这种"黑市"屡经"严打"而不绝,当因这种"非法交易"确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无论是为了"拉关系"还是出于真诚的同情,当年"知青"最常行的"善举"之一,就是给老乡一些从家中带来的粮票。所以,只有废除了粮票,才有今日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重获"解放"。

尽管统购统销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但正如薄一波所分析的那样,"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是由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因而是必要的和正确的。问题和教训在于,'大跃进'和十年动乱的大曲折,人口增长的失控,不仅使我们长期找不到机会来改变这一政策,而且还不得不把购销两头越勒越紧"。因此,对于统购统销政策的利弊,要历史地、辩证地进行评价,要充分认识到该政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广大农民在此过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粮票、油票、布票等制度实行了30多年。在物资相当缺乏、往往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使居民(特别是收入较低的居民)能够有保障得到起码的生活必需品,这种做法是不得已的也是有效的措施。毛泽东在1955年指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有五项好处,"第一,对贫农有利。贫农缺粮,保证他们饿不死。第二,对灾民有利。不统购统销就要饿死人。第三,对发展经济作物有利,种棉花、甘蔗、烟叶的可以买到粮食。第四,对城里人有利,保证工业化的实现。第五,可以拿些豆子出口换回机器"。正如陈云所说:"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要同如此数千万农户直接打交道,实在是相当繁难的事情,也促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更加迫切地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据统计,1953-1954年,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由1.4万多个发展到9.1万多个,有140多万户农民新加入了合作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把卖粮的钱大批投入生产。当1954年1月农民大量卖粮时,全国供销合作社供应农民生产资料的总值,比上年同期增加了94%。而实行统购统销后,国家掌握了粮食、棉花和经济原料,又切断了农民同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系,从而掌握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动权。这些都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还对生猪、鸡蛋、糖料、桑丝、蚕茧、黄红麻、烤烟、水产品实行派购,品种多达132种。对这些产品农民都不能自由买卖。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规定。全国城乡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布匹、食油、猪肉等生活资料全凭国家印发的票证供应。票证达十几种,成了第二货币。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低于其价值,而卖给农民的工业品高于其价值。这就是所谓"剪刀差"。"剪刀差"实际上是一种"暗税"。农民向国家除了缴"明税",即公粮以外,在售农产品的同时,还上交了"暗税"。从实行统购统销到改革开放期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到底从农村拿走多少财富?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计算,其中最高估计是7000亿元(牛若峰,1992),最低估计是4481亿元(徐从才、沈太基,1993)。剪刀差使中国农村一贫如洗。统购统销也加剧了城乡分割,拉大了城乡差距。然而,正是中国农民这一份可贵的奉献,为中国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从而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没有农民的奉献,也不会有"两弹一星"。

同类推荐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 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 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 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热门推荐
  •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池翠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与她有肌肤之亲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早已死去了的幽灵! 她腹中的孩子是幽灵之子!七年以后,单身母亲池翠带着儿子搬进了一栋破旧的住宅楼,一夜之情使池翠有了孩子,第一天就在楼顶发现了一具尸体。肖泉却失踪了,她找到了肖泉的家,却发现早在一年以前肖泉就已经死了。同时,附近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半夜失踪事件,每当有孩子神秘失踪,就会有人听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笛声,在书店打工的池翠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肖泉,传说中的鬼孩子也开始在黑夜里出没…… 这个城市的人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关于“夜半笛声”的可怕传说……乐团笛手苏醒曾经有过一支神秘的笛子,据说一旦吹响这支笛子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降临灾难。 这支珍藏的笛子却不翼而飞了……笛声又响起来了,恐怖弥漫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倾本佳人:夫君太冷酷

    倾本佳人:夫君太冷酷

    落难才女,薄情官人,一见彼此误终生,不见彼此终生误。她曾说:大官人放心,一入楚宅,妾自本分,不慕荣华,不慕君心。可后来,妻妾倾轧,她只能以虚情,谋他真爱,以他滔天财势,复她心中血仇。而他明知她无心无情,却还是将一腔信任,倾情相付。最后,当他用匕首抵着她的颈,哭诉:“庭深与绾心不能生相守,那便死同心,绝不受生离之苦!”最后,当她流出血泪,浸湿他的衣,他终究是划破手指,用血写就一封休书。绝对宅斗,斗的凶猛,谋生谋情,不输宫斗。绝对情深,步步为营,此情至深,深不可解。
  • 战帝系列(十五)

    战帝系列(十五)

    “人总会是要变的,如果是当年的我,你就没有机会说这么多废话。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九极教在不久的将来,仍将会成为天下第一教,不二法门将从此被取代,就像当年不二法门取代九极教一样……”勾祸得意地笑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影响中学生成长的60篇微型小说

    这60篇微型小说及其阐释的道理,会使他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时,从中汲取力量;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腹黑郎君冷俏妃

    腹黑郎君冷俏妃

    她,本是一个单纯的存在生活里,背叛让她穿越,穿越到傻子二小姐身上,打姐姐,整大娘。只为证明自己不是傻子!,想证明么?,好!,我就要让整个天下扶手称臣!。他,妖孽的让人看的愤恨,杀人如泥,却让人不止的恐惧,却只为她杀人,生气,死皮赖脸的赖在一个女人旁边。只因爱她。—————“你给我下去!”,某人动怒的恨恨看着旁边的人。“不要嘛!,亲都亲了,抱都抱了,摸都摸了,只差洞房了!,今天就把它完整的圆满吧!”。某男赖皮的邪笑。“滚……!”某女还没说完,话就被吞进腹中。————“说吧,你怎么样才能离开?”。咬牙切齿的看着床上的人。“不要啦!,人家第一次都被你强了,你难道打算不负责吗?,太狠心了你!”,受伤的看着她。“……”。—斜阳下微弱的照在草坪上,草坪两人对视着,虽然没有说话,却看的出对方的心思。他微微一笑:“等我!”“嗯”她笑着点头。他扬长而去,她勾笑,呵呵,想离开?,做梦!,上次是你赖着我,现在轮到我了!。他不舍的转头,见余阳下的她。顿时花了眼。斜阳下的那末微笑,迷花了谁人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