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17

第17章 皖南事变 (2)

这个电报态度平和而措辞委婉,并且作出重大让步,博得许多中间派人士的同情。国民党当局却把这种让步视为软弱可欺。军令部秘密拟具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于11月14日上报蒋介石批准。白崇禧甚至扬言:"此次对于军事已有把握,不致再败。"云云。12月9日,蒋介石亲自命令,限在12月31日前,将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开往黄河以北,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开到长江以北;而在第二年一月三十日前,将新四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第三天,蒋介石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该战区对江南匪部,应按照前定计划,妥为部署,并准备如发现江北匪伪竟敢进攻兴化或至限期(本年十二月卅一日止)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1941年1月3日,蒋介石商议对中共新四军等策略。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它的直属部队9000千多人,离开军部原所在地皖南泾县的云岭,准备经苏南前往江北;6日,在行经泾县茂林地区时突然遭到已在此设伏的由第三战区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北伐时收编的孙传芳旧部)率领的重兵8万多人包围袭击。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江南新四军残部既已冲突,应积极肃清,中共以现势决不敢以此叛乱也。"新四军部队奋战7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又处在极端不利的峡谷中,除两千多人突围到皖北、苏南外,大部牺牲或被俘。军长**在同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在突围时被叛徒杀害。1月1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为新四军事研究颇切,然决心甚坚,对此事正应彻底解决,以立威信,而振纪纲,即使俄械与飞机停运亦所不惜也。"17日,他反诬新四军叛变,通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宣称要把**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在国民党当局制造如此骇人听闻的惨剧,并且磨刀霍霍准备进一步行动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军委在20日宣布命令,由陈毅代理军长、***为政治委员,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并且成立7个师。毛泽东在同天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他说:中国共产党已非1927年那样容易受人欺骗和容易受人摧毁。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屹然独立的大政党了。我们还是希望那班玩火的人,不要过于冲昏头脑。我们是珍重合作的,但必须他们也珍重合作。老实说,我们的让步是有限度的,我们让步的阶段已经完结了。他们已经杀了第一刀,这个伤痕是很深重的。他们如果还为前途着想,他们就应该自己出来医治这个伤痕。

皖南事变的善后

当时,许多人以为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又将重演。但这场事变是在全民族抗战正在紧张地进行的时刻发生的。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几经斟酌,考虑过多种对策(包括进行军事反击),最后决定采取军事守势、政治攻势的方针,发动了强大有力的政治攻势。国民党当局1月17日的通令一发表,周恩来就在《新华日报》上刊出两幅他的题词手迹:一幅是"为江南死难者致哀";一幅是"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饱含悲愤的25个字,轰动重庆山城,传遍全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罗隆基回忆说:这件事震动了全国人民。当时在重庆的民主人士和在野党派的领袖,奔走相告,认为在抗战时期两大党的武力冲突是国家极大不幸的事情。这将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

经周恩来审定的《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在重庆秘密散发。很多中间派人士又从事实中看到,这次是国民党把事情做到如此决绝的地步,因此破裂的责任完全在蒋介石方面,人们的同情越来越多地转到中国共产党方面来。毛泽东2月14日致电周恩来,对时局作了这样的估计:蒋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受内外责难之甚,我(引者注:指中国共产党)亦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获得如此广大的群众(国内外)。目前形势是有了变化的,1月17日以前,他是进攻的,我是防御的;17日以后反过来了,他已处于防御地位,我之最大胜利在此。只有军事攻势才会妨碍蒋之抗日,才是极错误政策。政治攻势反是,只会迫蒋抗日,不会妨蒋抗日,故军事守势、政治攻势是完全正确的,二者相反正是相成。只要此次高潮下降,剿共停顿,将来再发动高潮,再举行剿共,就困难了,故目前是时局转变关头。

在国际上,也普遍反对蒋介石这样做。英、美害怕由此引起大规模内战,不利于他们以中国牵制日本的目的。英国驻华大使与周恩来面谈后,劝告蒋介石停止国内冲突,处理问题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造成事变。英国政府也向蒋介石表示:内战只会加强日本的攻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来华访问。他对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获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助中国,中美间之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蒋介石在2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新四军问题,余波未平,美国因受共党蛊惑,援华政策几乎动摇。"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也向蒋介石当面提出质问。日军又乘此以15万多兵力向豫南发动猛烈攻势。

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原以为时机有利,不会在国内外遭到大的反对,日本会感到高兴,至少会保持中立。局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坚决,对国内舆论的强烈不满,对国际社会的反响,甚至对日本的动向,都估计错了。他既想大举反共,又要维持继续抗日的局面,事实上是行不通的,使他在国内外都陷入异常孤立和进退失据的被动境地。5月6日,他在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六次会议上说:绝不忍再见所谓剿共的军事,更不忍以后再有此种剿共之不祥名词,留于中国历史之中。以后亦决无剿共的军事,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向贵会保证的。因此,他恳切希望中共能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与国人"精诚团结,共赴国难"。重庆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这时的社论也同样保证说:"只要中共不脱离抗战阵线,事件不致扩大,而剿共事实亦不致发生。"

对于蒋之演说与参政会通过之涉及中共军队及政权问题的提案,周恩来肯定其仍为防御性的,毛泽东则称其为"阿Q主义,骂我一顿,他有面子,却借此收兵,选举(董)必武为常驻参政会员及近日西安放人,似是这种收兵的表现"。然而,蒋既然仍是一打一拉的两面政策,毛亦主张继续其一打一拉的两面政策,把这种拉锯式的斗争继续下去,"直到我们的临时办法各条实际上被承认(主要是扩军、防地、《新华日报》及路上少捉人)"。

蒋介石在参政会上的讲演和毛泽东随后的指示,再清楚不过地表明国共两党这时都在设法缓和。14日,蒋介石与周恩来的谈话中,也不再提起中共军队北移问题了,明确讲:"只要听命令,一切都好说,军队多点,饷要多点,好说。"至于不得压迫《新华日报》,以及释放前此扣留的进入边区的中共有关人员和发放通行护照等事,蒋都满口答应下来。据此,周提出可否先解决这些小问题,毛当即表示同意。至4月26日,毛更明确指示周恩来说:可以向蒋"表示我党愿意同国民党继续团结抗日,惟望国民党改变对内政策,并对八路发饷,合理解决新四军问题"。

至此,因皖南事变引起之两党全面对抗局面,至少在形式上算是告一段落了。尽管此后中共一度又提到新四军问题,但仍只限于要求同意整编其"余部"及给予经费方面,再未提出取消蒋令及释放所有人员枪弹等问题。5月日军进攻中条山,蒋介石要求八路军出动配合作战,不论八路军最终是否进行了配合,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加以配合仍属事实。至11月参政会二届二次会议召开之际,中共方面甚至更将条件降低到只要"放叶发饷"做到一件即可参加。最后,国民党一件未做,中共权衡利弊还是派董必武和邓颖超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意味着,皖南事变之"善后"工作已不复存在,国共两党因为事变所引起的破裂危险,业已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皖南事变的影响

在这以后,国共关系趋向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是,皖南事变所引起的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改变,不是两党形式上的这种妥协所能消弭的。国民党虽然不顾一切地消灭了7000千新四军并宣布撤销了它的番号,但新四军照样存在,并且所占地区及兵力越发扩展与壮大,其在新四军范围内的国民党军队反而一一被驱逐或消灭,国民党其实一无所得。更为重要的是,皖南事变从根本上破裂了两党之间的感情联系。二届一次参政会召开之初,蒋介石就秘密召集国民党参政员,向他们解释说:国共最终总要分家的,对此用不着担心,单从军事上,3个月就可以消灭共产党,问题是目前还不是时候,目前政治上还只能是防御。

从蒋介石国共一定要分裂的密示和国民党军委会办公厅3月18日发布的改"某党"为"奸党"令等事实看,国民党在事变后显然已经正式决定把中共视同"汉奸",形势许可时必欲"剿灭"。同样,从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判断和中共中央所作出的有关决定看,中共方面对与国民党真诚合作,也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于是,皖南事变自然成了抗战期间国共关系逆转的一道分水岭。事变前,中共军队虽然已经在独立指挥、自行发展,但它仍旧隶属于国民政府之下,至少名义上仍随时呈报并请领军费补充,形式上仍旧使用着统一的货币和遵守着统一的政令法令。国共之间军事上的摩擦冲突也仍可通过正常途径反映或协商。因此蒋之命令或要求,一般总还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事变之后,国民政府断绝对中共军队的一切供给与补充,切断了自己与中共军队的一切关系,结果反使自己威信扫地。中共政权与军队从此断绝与国民政府之间的一切上下级关系,自设银行,自发货币,自定法规法令,自行其是,完全脱离国民政府而自行存在,蒋也失去一切命令之权。从此调和两党关系之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抗战期间的国共关系也仍旧是受着抗日战争的大形势制约的。即不论国共两党利害关系有多大的不同,国民党如何看不起中共的武装,中共如何看不上国民党,它们最终还是要暂时将自身的利益服从抗日的利益需要。因此,即使国民党内相当一部分领导人早就心存"剿灭"中共的想法,但无论事变前,还是事变后,他们最终都不能不在权衡利弊后,把自己的行动保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同样,中共在遭受了重大损失之后,它本可采取更加激烈的对策,其党内领导人总还是不能不顾及到国民党继续抗日这个事实,因而极力地限制自己实施报复政策的烈度和实行对抗政策的范围。由此可知,在抗战期间,民族矛盾终究是高于两党之间的矛盾的。国共两党不论闹到何种地步,终归还是要走向妥协。

同类推荐
  • 千年海盗

    千年海盗

    为何海盗阴魂再袭亚丁湾?《千年海盗》全面解析海盗的历史与今天,为读者彻底揭秘海盗,讲述海盗卷土重来背后的故事。史上五大海盗时期,史上七大臭名昭著的海盗岛,东海枭雄:中国历史上的海盗代表,郑和下西洋:剿灭世界最大海盗集团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妻重生功略

    嫡妻重生功略

    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翻身休夫,让皇帝来走秀……第一年,她捡了他回来。第二年,眉来眼去,奸情不断。第三年,他娶了她,夜夜缠绵。第四年,不辞而别,他弃她而去。第五年,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第六年,她要翻身…她夸下海口:要皇上给我走秀。他说:我穿上比皇上更好看。她吡牙:你不穿更好看。···此文是刁蛮女和腹黑男相互调教的故事!**********[片段裁剪]雪晴好不容易推开头顶的木板,吃力地撑起身子,才发现自己躺在棺材里。回头见灵牌上写着“亡妻雪晴”,原来那天杀的当她死了。坐了一阵,身上有了力气,刚想起身,听见有人走来,女子的嗔笑道:“她算是把位置给腾出来了,那我是不是可以……”接着男子轻笑,“还得再等等,怎么也得过了丧期。”雪晴脑袋‘嗡’地一声,蒙了。转眼间,脚步声已经到了门口。雪晴这才回过神,望了望身下棺材板,这是该爬出去,把这对奸夫淫妇捉个现场,还是躺回去,接着装死?***********雪晴拧着刚做的新衣裳,怎么看怎么好,扬言道:“我这么好的手艺,窝在这小地方,真是委屈了。”子容淡睨了她一眼,“妇道人家,还想去哪儿?”雪晴竖了眉,“妇道人家怎么了?你信不信,赶明我就让皇上给我走秀。”子容牙根一抽,挨了过来,“不用找皇上了,我穿着比他穿好看。”雪晴撑头看他,一本正经道:“你不穿,更好看。”
  • 自由界

    自由界

    如何达到自由?!2012灾难必备工具书!玄幻与科学的真实结合。自由意识者重新启动地球,并与反物质势力对抗。探索自由意识,发现世界之谜。末日前一刻的自由他也要破坏,究竟为了什么?!地球的背面,世界的背后,定下心来,揭开真相之书你灾难揭秘!拯救中。
  • 重生·繁华梦阙

    重生·繁华梦阙

    前朝郡主,带着家仇旧恨,重生在三百年后。前尘望尽,仇人同生,再相逢,是否还能认出,那昔日的谁……那些繁华如梦的岁月,抖去尘埃,重新启封时,又是否真是如初所想?
  • 蛮荒志异

    蛮荒志异

    这里有奇异的种族,吞云吐雾,控水御火;这里还有莫测的神通,摘星拿月,飞天遁地;这里同样有痴情的人,流传的事,我有无数世界,惟愿于君共入梦摘星拿月不是梦,腾云驾雾也能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囧囧有神:衰女从天降

    囧囧有神:衰女从天降

    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衰神,凭借一身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衰运,得瑟的横行霸道。一朝穿越,不但毁了某王爷的洞房花烛夜,还搞砸了他的计划,从此被某无良的王爷设计圈在王府。笑话!她可是出了名的有仇必报,怎么可能会不报复回来?她于人前笑得狗腿谄媚,于人后睚眦必报的整他,“赫连城,我给你炖了补汤,你要不要喝点?”“你亲手炖的?”赫连城坐在案几后面,合上正在翻阅的书,随口反问道。直莫莫抿嘴点头,笑得意气风发,“当然!我炖的汤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喝得到的!”赫连城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干脆利落的喝了下去……突然感觉鼻子一热,他伸手一摸,就见手指上染上了两行鼻血……他长吐了口气,才尽量心平气和的问道,“你到底用什么熬的补汤?”直莫莫无辜又歉然的鼓了鼓脸颊,伸出手指,一样一样的慢慢数了起来,“千年人参,鹿茸,燕窝,熟地,川芎,枸杞,何首乌……”赫连城:“……”
  • 朕的淘气提刑官:锦凤成凰

    朕的淘气提刑官:锦凤成凰

    小锦是仁合大学医学院的末等生,无意中她发现了仁合大学竟然有无数时空隧道通往祁朝的各个城市。好奇心强的她偷偷来到祁朝,并答应冒充祁朝首富独孤家三公子独孤锦凰,帮含冤入狱的独孤老爷洗刷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