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900000003

第3章 江水情深 (1)

阿成

当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治水史诗》一书的发行式,并拿到两大本厚重的《中国治水史诗》的时候,真的是感慨万千。这样一本专题性的,并集合了国内众多一流作家,用文学的形式和历史史实,共同撰写的纪实治水史诗,可以说,前无古人。纵观中国的治水史和文学史,甚至文化史,哪朝哪代曾经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能力,这样的智慧,邀请国内众多作家一同来撰写这样的一部大书?这不是“曲水流觞”即兴作赋,也不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式的几位雅士吟唱,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甚至也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文化奇迹。这样的事情也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做得到,也只有在像梅雁水电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大家的鼎力的支持下、热情的扶植下、慷慨的资助下,本着对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万代负责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才能推动与完成这样一部伟大的鸿篇巨制。当我用手摸着这部书的水蓝色封皮的时候,我不由得对杨钦欢这个人,对这个人的襟怀,对这个人的远见,对这个人的学养由衷地钦佩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企业家已经不单纯是那种埋头生产与建设的领路人了,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成为新一代高水平的企业文化的领头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杨钦欢董事长本身就是一个尺度,一种召唤,一个启示,在这样的尺度、召唤和启示下,我们一定能看到在他的身后,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家,一手把自己的企业搞得好上加好,另一手则放眼全局,把企业文化和人民的福祉作为自身的终生奋斗目标。毫无疑问,像杨钦欢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的确是功德无量。他开创了一个先河,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让我们对中国企业界的人士,让广大人民群众,让世界刮目相看。

还令我感佩的,是这本书的主要倡导者和编撰者之一,我国的著名作家、优秀的共产党员程贤章先生,他是文化人士的另一个典范,或者说是另一种楷模。程先生为了编撰这本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治水史诗,本着要为子孙留下青山绿水的宏愿,不顾八旬高龄,带领几位年轻得力的助手,飞行40000公里,去新疆,又冒着肃杀的秋风,风尘仆仆来到了寒彻透骨的东北大野,然后去地震后的汶川灾区,再冒着酷暑和严寒,实地考查了中国著名的水电站和大江大河。从5月到7月,仅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程先生带着他的助手们,不仅去了四川映秀、都江堰、灵渠等著名治水工程考察,去了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坎儿井,还去了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中段和终点。去了山东黄河入海口、浙江的钱塘江、西湖、上海的苏州河和黄浦江等地进行实地勘察。他们的文化壮举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几乎全国各大媒体都发布了他们的消息。于是又有好多作家都主动请缨,主动联系,希望能成为这本大书的撰写者之一,能为中国治水史贡献一份自己绵薄的力量。或者我们会说,在程先生身上,我们能看到古代那个徐霞客的影子,但是,徐霞客游览神州的名山大川时还很年轻啊,可程先生已经是80高龄了,带着他的助手,不舍昼夜,上天入地,涉江过河,俨然像唐僧取经一样,历经千辛万苦和种种磨难,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终于以亲历者的身份和资格,率先掌握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把住了治水史的脉络,取得了真经。之后,程先生又率领他的助手们,马不停蹄地逐一地去拜访各地的每一位作家,他们心灵之虔诚,态度之谦虚,让那些正在繁忙创作的作家、诗人和报告文学家们深受感动,毅然放下自己手头的创作,为程先生,为程先生背后的鼎力支持者——杨先生和中国作协的老朋友披挂上阵,挥笔创作。

但是,这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可以尽情的抒情,在浪漫的天地里肆意地挥洒与虚构。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是,想到程贤章先生退休返乡之后,依然信誓旦旦要每天写一千字,一年出一本书的老作家、老前辈,都毫不犹豫地放下了自己原定的计划,投入到这项宏大的文学工程里去。真可谓是热血壮怀、不言辛苦了。

说起来,我之所以能够接下这个沉重而光荣的任务,也和我对松花江、黑龙江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密不可分的。我几乎就是看着松花江,在松花江的哺育下长大的,松花江和黑龙江,这两条江是我的两个母亲。我从五六岁就来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居住在离松花江只有几百米远的一幢俄式的小二楼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条蓝色的大江从容地向东流去。当时这座城市的人口很少,不足现在人口的五分之一(哈尔滨现在约有900万人口),如果用现在的感觉来描绘当时哈尔滨城的状态,那就是一个大的疗养院,或者一处水汊纵横的宁静的风景区。我曾经为央视创写了一部上下集的《一个人和一座城市》,我开头的设计就是松花江跑冰排的时节,许多乌鸦站在冰排上顺流而下,孤独而凄凉。我觉得这是一座城市的起点,一座城市的起点大多是从神话开始,从江河开始……

的确,这座城市的起点是从松花江开始的。我记得曾经到哈尔滨的道外区去玩,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少年,而道外区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船坞。道外船坞是一处偌大的客货混杂的大船坞,周边的广阔地区堆满了各种货物,木材、粮食、煤炭,等等,这里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车、船集结。站在这儿,你可以看到那些从黑龙江驶来的,或者从这里驶出的客船、货船在这里鸣笛,停靠。而最早,建造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第一船货就是从这里卸下来的。中东铁路修建哈尔滨段,就是沿着黑龙江,然后经松花江,到这里靠岸,俄国人还在简陋的江堤上修建了一个铁路专用线,用来拉运从货船上卸下来的铁路器材。有人称哈尔滨是“铁半城”,它最初的建城理念也是“以铁路为主,以城市为辅”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座城市的起点就在松花江,就在这条江上,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黑龙江和松花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缔造者。

是啊,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人们,都对这两条江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相恋终生,不离不弃。它们不仅养育大江两岸的儿女,而且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卓绝的人才和爱国志士,无论是金戈铁马的古代,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的民族英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这些传诵在两江流域的英雄故事。松花江和黑龙江不仅创造了黑土地上英雄的历史,也创造了东北人的智慧,使得一座座简单的小城市成为世界瞩目的大都市。所以,对这里的人们而言,松花江和黑龙江恩重于山。有人说,东北人的身体好,健壮、高大、威猛,而且吃苦耐劳,英雄果敢,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与两条大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有人说血浓于水,但是,就这两条大江而言,却是江浓于血。

关于黑龙江和松花江的记忆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如果说这座城市的起点是这两条大江创造的,那么,在解放战争胜利以后,苏军从这里撤退,也是从这两条江回到俄国。遗憾的是,他们用船载走了许许多多的“战利品”,包括江边的小船和铁路的铁轨,都源源不断地运到苏联去了。这让松花江与黑龙江的历史变得复杂而扑朔迷离。但是,中东铁路、黑龙江和松花江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松花江和黑龙江是伟大的。然而,这两条江不仅给我们以舟楫灌溉之利,也发生了许多洪灾,凡此种种,都是接下这项写作任务之后,让我能够有机会专心地梳理两江的历史脉络。这是偏得。同时,在我收集相关的资料之时,那种责任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就已经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并下决心要把这两篇文章写好。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我开始跑哈尔滨的图书馆、档案馆,在浩瀚如烟的书库里、资料里,寻找有关两条江的历史记载和新闻报道。的确,这是一个非常辛苦,也非常麻烦的工作。但是,想到正在外面奔波的程先生和他的助手们,我这点苦,只是他们千辛万苦中的一些而已。他们是把苦作为一种乐,一种享受来对待。我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以苦作乐,以苦为荣呢?这便是我的另一种写作动力了。

无论是黑龙江还是松花江,它的历史功绩真是难以一一述说,它创造了两岸人民的美好生活,繁荣了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和革命史,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它曾经在历史上给两岸生活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无论是《大江作证》还是《气壮山河》,这两篇文章主要书写的就是两江流域抗击洪水的那段特殊的岁月。说心里话,在写这样文章的时候,我是有一种压迫感的,有一种对不起这两条大江的感觉。在我看来,无论如何这两条江是功大于过的。正如艾萨克·沃尔顿所言:“水是造物主最年长的女儿,在水之上,上帝第一次移动,利用它创造出大量生物:没有水,那些居住在陆地上的,甚至所有用鼻子呼吸的动物,都会在瞬间化为乌有。”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是的,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不容忽视。就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条大江而言,自打有文字记载,我相信至少有上千次的洪水记录,只是,那时候生活在两江两岸的人很少,所以没有更多、更详细的文字记载。而更多、更详细的记载,则是在上个世纪初开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松花江1932年大洪水。这方面有许多记载。而1932年正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在闹洪灾的日子里,真的是民不聊生,而腐败的官员却趁机大发洪水财,等等。这方面的记载很多,只是篇幅有限,我没有在那篇文章里加以详细的述说。我想这也是一种矛盾心情所致吧。毕竟对于这两条大江,我的敬畏之情从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仅松花江就发生了两次特大洪水。一次是1957年的特大洪水,最后,在党的领导下,用人海战术,终于战胜了这次特大洪水,抵御了特大洪水的侵犯,保护了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次则是1998年特大洪水,那场殃及全国的大洪水给我们敲起了沉重的历史警钟!1998年,黑龙江和松花江的特大洪水超过历史上所有大洪水的水位,但是,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战胜了它。这是治水史上的伟大壮举,伟大史诗。后来,我们在感谢江水之情和江水之恩的陶醉之中,以及战胜洪水的喜悦当中猛地醒悟过来了,说实话,爱一条江,就需要首先治理好一条江,大江就像烈马一样,烈马从来就是一匹好马,但要为我所用,就必须把它驯服,这样,才能让它成为一匹保卫家园的战马。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对治理两条大江的深入思考。从那时开始,治理两条大江的宏伟计划就摆上了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前不久,我曾参加了一次关于松花江两岸的治理规划论证会,其中一点得到了我高度的赞扬,一是他们不仅要投资几个亿,开创和建造一百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大堤,同时还要将松花江和黑龙江沿城市流经地段,建成美丽的风景区,供人们休养生息,休闲度假。可以说,这个宏伟蓝图不仅激动人心,同时也给我们的子孙提供了生活、生产、生命安全和全面发展的保障。难道这没有《中国治水史诗》的影响吗?!

同类推荐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非常值得一读。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热门推荐
  • 情难独钟

    情难独钟

    那是一段情感的起点,是在那个阴冷的冬天。那天,危思和一帮刚进厂的新工铺设电缆时,有个素不相识的姑娘递给他一双帆布手套。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药膳食疗治百病

    药膳食疗治百病

    药膳,中国特有的营养调理膳食。膳意为饭食,即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而成的膳食,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本书以调理身体为目的,将内容分为两部分。前面将药膳的概念、功效向读者娓娓道来;然后以中医的“气”、“血”、“阴”、“阳”为划分依据,从辨证施治、补养脏腑的角度出发,精选出我国传统医籍中近千种养生治病名药,并根据各药材的功效、适应证等罗列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的方剂。此外,本书在每一节的最后还罗列了许多各大药房常见的滋补养生成品,让读者在面对市面上的各种补品时不再迷茫、盲目。
  • 爱上我你输定了

    爱上我你输定了

    “你休想逃,这辈子你只能呆在我身边,任何人碰了你,他的下场就只有一个---死!如果你不想连累别人,以后就给我规矩点。”她放纵自己去感受着他的阳刚气息,如果要让易云轩陷入,那她势必也要跟着他一起沉沦,因为他太聪明了,他知道她的每一点心思,她总感觉,易云轩比她本人还要了解她。她就这样让人惊心动魄的站在崖边上,对着易云轩凄然一笑,“你爱我,我知道,但是,你也应该知道,我不能爱你。所以,我的爱,只能永别了......”说完,她留了个绝美的笑容和绝美的背影给他,神情绝然的跳入深渊中。留下他一个人,绝望得如同野兽般的在那里狂吼着......五年以后。她带着儿子下山,却惊闻他已登基,而且身边有了肖似她的宠妃,不行,她得去夺回他的所有权,他都没有问过她,怎么可能爱上别人???费尽心机以一个宫女的身份进去,却被他伤得体无完肤的出宫,一不做,二不休,让他知道了她的真面目后,她带着儿子一走了之!当他知道,原来他以为无关紧要的小宫女,竟然是他至爱所妆扮成,错误已经铸成,他该如何去挽回?他想起了她曾经说过的话:易云轩,你要我跪她一次,以后,你就是在我面前跪十次,也休想我会原谅你。。。【本书已入五折特价书库,看完全文只需二块八毛。】*【推荐懒懒的其它文】:《独宠娇颜》《情惑妖郎》《神仙总裁也贪欢》《鹰王的悍妃》(五折)《重生-豪门佳人》(五折)《爱上我,你输定了!》(五折)《绝色逍遥》(1女N男)《凤御九龙》(1女N男)《女王御狼》(1女N男)《咱家后宫缺俊男》(1女N男)《重生一豪门酷女》(1女N男)重磅推出【重生豪门】系列新文:第三部《重生一豪门妖女》:
  • 次元主神创建者

    次元主神创建者

    无意中得到了一个金色的光球,本来李星认为这只不过是可以用来穿梭不同世界的工具,可没想到这个光球还有更加强悍的作用,很快的,李星走上了不断的穿梭吞噬世界,建立理想中的主神空间的道路。(有意的可以加入竖瞳的书友群三、四、六、零、二、八、七、六、三)
  • 重生—前妻不好追

    重生—前妻不好追

    【已完结】本文v字数为二十三万六千!千字三分,七块多看全文!她被心爱男子无情的夺光财产,逼上死路,重生于六年前,懦弱不再,狠辣翻身!踹开前夫,夺回财产,狠败小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谁还敢说她是当年的无用女?可怜滴静静简介无能,可以先看文的前几章————分割————【本文主讲】一个懦弱的弃妇,在重生之后如何在金融业叱咤风云,在黑道中独占一角,在感情上迷倒大片美男!【前期的懦弱是为了后文更狠辣的翻身,只有压制的前戏,才有后文的暴力!】————再割————【重要】本文纯属虚构、禁止模仿,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滴!!【声明】一:拒绝回头草!二:女主非小白!————还割支持遥遥的新穿越文哦,亲们去瞧瞧??去吧去吧!!《妈咪,我要爹爹》推荐死肥羊的火文,大爱!静静也在追《重生校园之商女》推荐静静相公滴穿越女强文《庶女狂妃》她:宰相府庶出的四小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琉璃国第一美人,一直以为自己嫁的是芳心暗许的四皇子,成亲当天才发现自己要嫁的居然是戴着面具,癫狂痴傻的七皇子,恍若晴天霹雳,羞愤难当的她选择撞墙尽。她:武家第三十七代掌门的继承人,嚣张狂妄,为人奸诈,却在喝了所谓的掌门圣水以后,死于非命,附身在莫夕颜身上,代替她嫁给传闻中的七皇子,开始了她护夫的旅程。。男主腹黑情深,手段毒辣,装傻充愣扮猪吃老虎的本能堪称一流。——现代美文推荐《老婆爱乱来》《重生之哥哥不要逃》——古言美文推荐《天才儿子腹黑娘亲》《花心女王》《爱妃哪里逃》——玄幻美文推荐《控火小悍妞》《狂武十三少》——完结v文推荐《凰倾天下》《第一商女》《极品闲妻》NP《重生—狂宠魔女》挂链区,连载作品无故断更三天,下链,请见谅!————抱养榜单林御辰——由亲水晶樱桃拖回家蹂躏小艾——由亲詹艾拖回家疼爱辰辰——由亲若槿领回去教养宁婉涵——由亲an4503001抱养————分割喜欢的亲们点击【放入书架】↓↓↓↓↓↓↓↓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魔音

    魔音

    大学女生夏千迪意外得到一根项链,里面封印着一个转世苏醒了三次的古代歌姬若雪的灵魂,因此夏千迪拥有了若雪的别人无法企及的歌喉,并一举夺得校园歌手大赛冠军,获得了奇怪的评委著名音乐人郁冬的青睐。在与若雪的相处中,千迪发现若雪的身份绝不仅仅是个歌姬那么简单,本是明朝郡主的若雪的遭遇慢慢展现在千迪脑海中。千迪在酒吧驻唱时遇到一个戴着翡翠手镯的女孩柳含菲,两人相见时彼此都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恐惧感,危险的信号感染了在场的三个人,千迪,含菲,郁冬,这个带着翡翠手镯的女孩究竟是谁,为何能让一向平静的若雪产生巨大的不安感?千迪又会在即将到来的比赛时遇到怎样的危难?神秘的音乐人郁冬为何见到千迪的项链会如此震惊?他和若雪、含菲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三个人之间纠缠了三世的命运又将再一次轮回。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大风刮过

    大风刮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