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8900000021

第21章 浩瀚的史诗:悲歌与画卷 (1)

——评由杨钦欢总策划的《中国治水史诗》

陈晓明林品

当今时代,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地震灾难频繁,干旱无情,洪水泛滥,我们当然没有理由说,这都是人类走向现代发展带来的后果,但到今天为止,人类远没有征服自然环境,而是遭受着自然环境灾害更严重的威胁。气候变暖导致的后果,在今天并非难以预料,而是人类根本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面对这样的后果。

于是,在这样的境遇面前,读到《中国治水史诗》厚重宏大二百多万字的二卷本著作,就让我们心情难以平静。这部大书,书写的是中国数千年的治水历史,思考的则是当下中国人乃至于是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其着力处就在于为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修史立言。其精神可嘉,其功夫可敬,其价值可贵,其意义深远,功德无量矣!

这部书的策划动议源自于梅雁集团董事长杨钦欢先生与广东著名作家程贤章老先生的交谈,二位贤达十分有社会责任感,基于水电工程建设可能也会对当地的生态与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忧虑,他们产生了要编写一部涵盖古今、纵横南北的治水史的想法。贤章老德高望重,是一位极重情义的文坛前辈,在文坛一呼百应,因而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作家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也实在是一项创举。贤章老显然是有备而来,他对治水史有非常独到的思考。他在后记里写道:“中国自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以来,尚无一本完整理想的治水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都是山水文章,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文章。”编写这部《中国治水史诗》,正是意在开治水史之先河,弘扬华夏千百年来的治水文化,它既是弥补历史空白的学术贡献,对中国当代的现实意义也非同小可,于了解水文现状、因地制宜地选择治水方案等等都具有不容低估的参考价值。

这部大作博采众长,匠心独运,既传承了中国古代群贤修史的传统,又呼应了当下最新的历史学动向。说它传承了中国古代群贤修史的传统,是因为有唐以来,设史馆、修国史已成为盛世的象征。如魏征监修的《隋书》,广邀经史大师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等博学之士群策群力,更以文人修史著称,不拘一格,文采斐然。《中国治水史诗》也是能人牵头,聚群贤而著书,根据程老的回忆,他们收到的治水文章,90%以上都是全国最优秀作家的手笔,无怪乎书成之后,漫卷才气扑面而来。

如果说群贤修史正沿袭了自古盛世修史的传统,那么,“史诗”的形式恰也暗合了历史学的前沿发展——让历史回归故事。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论断:“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学。”从古希腊的希罗多德和中国的左丘明开始,历史著作就是以讲述故事作为其基本特征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太史公的《史记》之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的双重高度评价。写就不朽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大师爱德华·吉本也曾经骄傲地宣称“每个女子的梳妆台都摆上自己的著作”。但是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历史学在经历学科化的过程中也被塑造成了以“分析”为重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人口学、统计学等方法被援引进入历史研究中,寻得历史普遍规律成为了治史的主要目的,历史成了社会科学的大杂烩。所幸的是,“讲故事”的历史写作并未随着历史学的发展而销声匿迹,反而在今天重新展现了它的魅力,并且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叙事,历史过程再一次回到了自身。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对14世纪初法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宗教生活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展示。娜塔莉·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也作为畅销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当我们观望着西方史学界“叙事的复兴”之时,回头一看,恍然发现《中国治水史诗》这样一部史诗性的著作,竟不自觉地呼应了西方历史叙事的当代潮流,以文学的历史叙事展现了中华民族治水的浩瀚画卷;也使中国文学在历史反思与现实关怀的交合处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一、纵横:讲述中国治水的宏大历史

《中国治水史诗》开卷就能感觉到气势不凡,纵横古今,穿越时间的长河,治水的历史从久远的古代流向当代,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整体性的震撼。这里面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水的观察、思考,与水的互动、共生,这部书里叙述的历史,生动地体现了对水的感受与治水的历史,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族精神的生成。

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与水有关的哲言警句可谓比比皆是,先贤们在水的启迪下、于水的意象上构筑了无尽哲思。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魏征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历代的文人骚客也是喜欢临渊而发,写下了许多流芳千古的诗篇,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怀恋,李太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慷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怅然,都如那自远古就浸润着黄土地的江水,始终流淌在中国人历史记忆的血管里。

中国自古以来论及水的史书也可谓不胜枚举,若论正史,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开始,到《宋史》、《金史》、《明史》、《清史稿》,都收录有“河渠志”,详细介绍当朝乃至前朝的河流概况与沿岸风俗。若论地理类史著,也有《山海经》、《尚书·禹贡》、《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读史方舆纪要》,等等。但正如程老所言,中国“尚无一本完整理想的治水书”。而《中国治水史诗》这部大作名曰“史诗”,无疑透露了编者纵横四野贯通古今的雄心壮志,他们以水道为经、以时间作纬,梳理了华夏有史以来关于治水的文献及传说,走访并实录了祖国大江南北不断涌现的治水事迹,70多位作家每人以约3万字的篇幅为读者展开了一轴宏大的历史画卷。

读这部治水史诗,可以看到中国民族如何在治水的历史中生存发展。作为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数千年来以农立国,水利当然是农业的命脉,河渠一事自然牢牢关系着国计民生。《中国治水史诗》记叙的诸多史实都证明了治水与治国的深刻关联。从某种程度上说,治水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政治经济史,故一部关于治水的史诗也是一部涵盖中华文明演进历程的民族史诗。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便有言曰:“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在这“五害”中,“水最为大”。而西汉时期的《韩诗外传》则从正面论述了治水与治国安邦的良性关系:“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所平。”正如韩婴所言,治水事业总是与国家的有效治理紧密相连,自夏王朝的创始人大禹治水起,始皇帝开凿灵渠疏通粮道,秦皇汉武移民实边在河套地区引黄灌溉,京杭大运河“为后世开万世之利”,西夏依赖农田水利割据一方,直到新中国的黄河大坝、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

除了关注黄淮、长江、珠江、海河、松辽等大江大河的治理历史,这本书还收录了关于西部与东部一些相对较小的水域,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治水史的作品。从这里倒是勾画了中华民族治水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侧面。董生龙的《三江源》追溯了4000年来西藏治水的历史,作为古老华夏大地母亲河——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三江源的治水历程经历了远古的神话色彩、古代的曲折、民国的艰难与共和国时期的辉煌。熊育群则以游记的形式,在《雅鲁藏布江圣水长流》中描绘了一幅藏区圣水的自然人文画卷。董立勃的《英雄多壮志荒漠变绿洲》首先简要回顾了新疆自从西汉政权将其纳入大中华版图以来历代官兵在此屯垦戍边的历史,继而详述了新疆兵团人远离故乡,在祖国边陲开辟荒原、屯垦治水,利用膜下滴灌技术成功解决西部供水问题的传奇故事。李霁宇、杨红昆的《滇池图》回望了滇池的远古之美,记叙了滇池这汪昆明的母亲湖在贪婪而愚昧的人类野蛮无知的过度开发下所经历过的惨痛劫难和环保困局,以及面对困局昆明政府与人民走过的艰巨而漫长的治理之路,并在生态复苏、水质改善的形势下展望了滇池涅槃重生、美景重现的未来。南翔的《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则记叙了香港从一味填海以追求经济效益,到投入巨资治理保护海港的转变,以及香港澳门解决供水问题、治理水源污染的历史源流。

这部“治水史诗”以极为丰富的史料,以作家特有的敏锐,书写了中华民族浴水奋斗的漫长而卓绝的历史,这无论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还是面对今天的水患水荒,都是一部宝贵的借鉴。

二、铭刻:记录中国治水的艰难历程

中国虽是水利大国,却也久经旱涝之灾。因而,在《中国治水史诗》这部讲述中国治水宏大历史的巨著中,自然灾害与对抗灾害的主题始终贯穿其中。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当代作家们是以饱含苦痛与同情的笔墨,去书写中华民族走过的艰难的生存道路。正是在大河上下,中华民族与水的抗争,书写着自己民族特有的生存悲歌,因为这样的悲歌,从古唱到今,让我们今天要严肃去思考环境的问题,思考中华民族生存的使命。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美丽丰饶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描绘,而它的险要也在作家的笔下得到了深入的书写。张炜与李亦的《大河徙——黄河口笔记》记录道,从先秦至民国期间,黄河共决口1593次,改道26次,频繁的改道让身处中下游的人们苦不堪言。进入20世纪中期,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是让黄河一次次频繁而愤怒地决口,黄河两岸的人民在不断挫折与不断抗灾中艰难地推进着历史。1947年堵复花园口没有给黄河口带来长久太平,改道刁口河又导致河口水位上升,最终总算找到了清水沟作为相对入海口。给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险工”一词,它指的是建立在黄河事故多发地带的工程,正如作者所言:“几乎每段‘险工’上都有悲惨的故事。‘险工’凝聚着河口人的血和泪。‘险工’这个词在黄河人那里从不敢轻易提起,这个词就是河口人伤口上结的痂,讲一遍伤口都会疼。”

在荆歌的《天堂水》中,我们看到了即使是平静温婉的苏州水,也会突露狰狞,仅在宋元的近400年间,就有30多次关于大水灾的记录。明代到解放后的史料中更是屡见水患记录,荆歌将这些史料细心地组织陈列下来,似乎不带感情色彩的地点、时间、数字,却都坚硬而沉重地敲打着记述者与阅读者的内心。

珠江在全国众江河中,算是脾气不大的了,但是沈仁康的《山高水长花珠江》告诉我们,珠江的自然灾祸也不少:洪水、干旱、台风、咸潮,风不调雨不顺的年头绝非罕见。尤以鸦片战争到新中国那段时期为甚,仿佛在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年代灾难也跟着起哄,在民国四年更是发生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水灾之后又往往是干旱,田地龟裂、禾稼失收、淡水缺乏,若遇天文大潮,海水倒灌,饮水都成问题。北江作为珠江的第二大水系,当然遭遇了1915年的特大洪水,李钟声与刘迪生在《涛声如歌——北江治水纪事》中叙写了广州市区因此遭受的空前水灾,全城三分之二受淹,“死人塌屋”情况严重,加上十三行商民午炊失慎,酿成火灾,市民就这么处在了前遇洪水,后遭火灾的困境之中。1915年之后,北江流域又经历了诸如1994年6月、2005年6月等多次严重水患,但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红色防线”北江大堤的庇护下,凭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英勇无畏的抗洪抢险斗争,沿岸居民的受灾程度得到了有力的控制。

《中国治水史诗》对当今国家在治水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了全方位介绍,同时也用客观的纪实点出了缺陷所在。我国在预防水患的同时,还发展了灌溉、发电、旅游等事业。然而,水污染的问题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严重。针对这个问题,赵丽宏在《为了上海母亲河的清澈》一文中提出了“水伦理”这个概念,它涉及的是人与水的关系:“从水伦理的角度看,人类要承认水的价值和权力,认识到水的生命主体地位和道德地位,将水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对水资源直接担负起伦理责任和义务。”20世纪初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而变得黑臭的苏州河、太湖等河道,在20世纪末得到了重视与关怀,人们开始截污、建闸,并动用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行政力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高度重视,相信越来越多一度污浊的河流将如苏州河一般重新恢复清澈。

三、写意:展现中国治水的英雄气概

华夏大地上水旱灾害屡见不鲜,给治水事业带来了诸多艰辛,却也由此更衬托出了治水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传奇。《中国治水史诗》的作者们用饱含敬意的笔触,将英雄事迹娓娓道来,惊险处让人屏息,挫折处让人扼腕,高潮处让人拍案。

《中国治水史诗》这部鸿篇巨制以“黄淮卷”起首,又以熊育群先生的《大禹治水回望》作为“黄淮卷”的开端,无疑用意深刻。大禹之名可谓妇孺皆知,在后人眼中,大禹因为治水功业而兼具神性与悲剧性,然而熊育群以扎实的史料做基础,在有声有色而又有理有据地讲述故事的同时,也让大禹的形象从天上落回了人间。在作者笔下,一个立下丰功伟绩而又富有人性的大禹形象被成功地塑造了出来,这也可以说是书中治水英雄的共同特征。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热门推荐
  • 贪杯娘子戏郎君

    贪杯娘子戏郎君

    【事出有因】:嗜酒如命,二十一世纪古灵精怪的少女,医学界的天才,年方二十就名躁天下的一级整容大师苏菲,因为一次意外的醉酒事件,一时失手,将一个因黑帮火拼而毁容的黑道大哥休整得太过奶油,失了男人威信,被千里追杀,不幸坠入山崖,穿越到了名不见经传的东起国,故事由此拉开帷幕…【文案】:东起国盛产美男子,尤以四大美男闻名天下,平常女儿家,只要能被四大美男其中一人看上一眼,已觉生而无憾,死不足惜。偏生这四大极品俊男,无一例外地栽倒在同一个没心没肺的女人身上,黯然神伤。她本天资过人,冰雪聪明,为了躲避三位姐姐的嫉妒陷害,却装疯卖傻,明哲保身。她本闭月羞花,倾城之貌,为了反抗爱财老爹的包办婚姻,却自毁容貌,置身事外。女儿家,谁人不喜胭脂水粉、绫罗绸缎,偏偏她苏醉儿就是个例外,好学不学,偏要学那疯癫的济公和尚,美酒佳肴穿肠过,烦恼忧愁身后抛。有人说,女人的美丽似花,花开花谢终有时,女人的魅力却似酒,越陈越香越醉人。这个嗜酒成性,大智若愚的女人就像一壶陈年佳酿,芳香四溢,耐人寻味,让四个眼高于顶、俊美如仙、霸夺天下的男人也丢了心,失了魂。她的豪情万丈,她的巧笑嫣然,她的调皮捣蛋,她的慧黠沉静,她的一颦一笑,早已镂刻成亘久的思念,藏在心中许多年。群雄逐鹿,五国争霸,争的是江山,亦是美人。殊不知江山易得,佳人的心,却是倾囊也难得。最终谁能抱得美人归?且看小舞09年泣血之作《贪杯娘子戏郎君》。传说中的四大美男:【上官云倾】:东起国最年轻有为的少年将军,骁勇善战,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便将小小的东起国版图扩大了整整三倍,连皇帝都敬畏之。传说中,此男容貌俊美非凡不足以慑敌,每每上战场,总要戴上狰狞的青铜面具,虽鲜有人见过其真实容貌,却因蒙了一层神秘面纱而意外成为东起国四大美男之首。【皇甫俊驰】:名为东起国太子,却从不关心朝政。此人挥金如土,拥有良宅美姬无数,典型的败家子代表,本来不足以推崇,却因生得一副邪魅风流,颠倒众生的妖孽相貌而备受女子青睐,成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典范,稳居东起国第二美男宝座。【司徒少游】:乃脾气古怪倔强,人称老泼皮的无涯大师之唯一入室弟子,武功造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去无影,行踪飘忽不定,常以一袭紫衣示人。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丞相的世族嫡妻

    丞相的世族嫡妻

    薄倾情,凤麒国薄氏世族唯一的继承者。大婚之日,夫君与庶姐合谋,洞房花烛夜,逼她交出家族藏宝库的秘密,不堪受辱咬舌自尽。再睁开眼睛,竟成了本朝丞相大人为冲喜而娶,传闻中无德无才,十二岁不会说话,不会穿衣的农女嫡妻。重生后才知道自己是刚出了虎穴又入了狼窝:夫君的心思深不可测;上有精神失常的婆婆;下有脾气暴躁的小姑;唯恐家中不乱的小叔;后园中更是美妾无数;连公主也要来凑热闹;费尽心计,想要她嫡妻的地位。但没关系,身为世族的继承者,这点小把戏就当是在休息。没有世族继承者的显赫身份,有丞相大人这座靠山也不错。继续装萌卖傻,斗美妾,玩心计,杀了庶姐,废了前夫君。直到薄家的人竟找上门才知道,这具身体原来不是农女那么简单……++++++++++++++++++++++++++++++++++++++++++++++++++片断1某公主眼角含泪,如雨后梨花道:“不求嫡妻之名,只求侍候丞相大人左右。”薄倾情一脸真诚的用口型说话,丞相大人帮翻译道:“既然公主不计较名份,就收公主为妾,以后就叫三八姐姐。”公主顾不得形象,失态大叫:“什么,叫本宫三八姐姐?你才三八呢。”薄倾情一脸无辜,丞相大人翻译:“因为府中已经有三十七名小妾,所以公主是三八,只能是三八。”某女一脸惊讶的看着一脸坦然的某人,她刚才有这样说吗?陷害啊!片断2庶姐的计谋终落败暴露,哭道:“丞相夫人,我也算是你的姐姐,你就放过我吧。”薄倾用鞭子托起她的下巴,天真无邪的笑道:“姐姐,当初你与自己的妹夫合谋,谋害自己的亲妹妹时,你可有顾念姐妹之情?”刚才还一脸姐妹情深的人,面色一白,如见到鬼一般,颤傈着声音道:“你……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你究竟是谁?”薄倾情冷笑,俯在她耳边:“你心里想我是谁,我就是谁。”片断3当秘密、阴谋、误会、算计……慢慢的解开繁华落尽,尘埃落定,【温馨提示:一对一,男主干净,女主干净,喜欢就收藏吧。】
  • 羽灵

    羽灵

    正?邪?亘古不变的话题。世上又何来绝对的正义与纯粹的邪恶?昔日同门是否会因以后的立场不同而挥剑相向?修仙一说又是否是镜中花,水中月?伊人倩影,音犹在耳,为何终随纷飞花逝?温语相问,君心何失。为何只刹那,便是一生。
  • 现代相公俏佳人

    现代相公俏佳人

    她大明朝杭州凌水山庄大小姐,一个天生的痴儿。原本只有五六岁儿童的智商,连基本语言表达都有障碍,却因缘际会穿越时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遇见了一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只是,当她治好病后,她竟然已经忘记了他。三年了,等了三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找她,现在她终于要归来,“大哥”!该死的,谁来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怎么会成为她的“亲大哥”?这叫他如何面对?这还不算,她竟然还喜欢上了别人他最好的兄
  • 鉴宝迷雾

    鉴宝迷雾

    尔虞我诈的骗术,丧心病狂的杀戮,飞蛾扑火的自灭,波澜壮阔的心灵震撼,雌雄宝石究竟花落谁家?继《鉴宝疑云》之后,鉴宝风暴越演越烈…… 传世珍宝失窃,蛛丝马迹和含糊不清的犯罪动机就如同一个个线头,千丝万缕、复杂凌乱。当黑白两道和国外恐怖势力寻宝大战愈演愈烈之时,一段尘封几十年的旧上海往事浮出水面,惊天大秘密也将呼之欲出……谁才是雌雄宝石失窃案的主谋?谁才该是站在被告席上的元凶?雌雄宝石又将花落谁家?
  • 人生忠告

    人生忠告

    本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分四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名言集”,第二部分“格言集”,第三部分“警言集”,第四部分“赠言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豪门之弃妻不掉价

    寒夜里,她满眼绝望,跌撞跑出那栋豪华的别墅。绝望是什么?是我明明爱你,爱到至深至死,却抵不住你对我的残忍!※※※※※※※※十八岁的年纪,应该是如花儿般灿烂纯真,可她却因为家庭的重担,被送上陌生人的床。那一夜,她在黑暗中,被陌生男子压在身下…※※※※※※※※“我没有推她,更没有害她流产,上官,你相信我。”医院长廊里,她怔怔立着,兀自徒劳地解释着。“闭嘴!”他英俊的面容上,泛着森冷的气息,“我此刻,不想见到你!”她强忍着眼泪,终于安静下来。转身离开,远离开他视线范围的那一刻,挺直的身影忽然痛苦地弓了起来,苍白的手紧紧地捂住狠狠绞痛着的心口,如纸般苍白的面容上,却缓缓地露出了一抹浅笑,满满的绝望…※※※她涅槃重生,努力想要遗忘过去自己爱的遍体鳞伤的那几年,他的身影却在五年后的深夜里闪过伦敦的街头…锐利的眼神,缓缓凝聚在她怀里漂亮可爱的小男孩身上。她低头,轻柔浅笑,满眼的绝望,牵住宝宝的小手,想要离开,却被他拦住去路。“韩若曦…”他猩红的眼凝视着她,嗓音暗哑,“…你还想逃去哪里?”
  • 我家有个冰山大人

    我家有个冰山大人

    冰山系列之《冰山监护人》十二岁,一张相似的脸,他从奴隶场上买下了她,从此,极尽宠爱。十八岁,一个突来的噩梦,他夺去她的童真,从此,温柔不再。二十一岁,一场婚礼,他娶了新娘,但新娘不是她,从此,日夜煎熬。。。。。。。“你是我哥哥吗?”“不是。”“你是我爸爸吗?”“不是。”“那你是谁?”他似笑非笑地看着她,带着淡淡的嘲讽,不语。。。。。。“既然不爱了,就让我离开。”她带着深深的疲惫“没有爱过,哪来的不爱。”o(∩_∩)o...方锐的故事,但愿他没老爸那么凄惨o(∩_∩)o...&&&&&&&&&&&&&&&&&&&&&&&&“我带你回家好不好......”没反应......“我带你去上学好不好......”没反应......“你考上D大了耶......”继续没反应......发飙......“林喜......我要嫁人了......”那个被唤作林喜的人噌地一下从椅上站起,大声叫道.“不准......”呼......总算有反应了......“我要你......”那个在法律上是她儿子的人霸道地宣誓“不行.....”“不管怎样,我要定你了......”就这样,上一刻,她还是他的妈,下一刻,他居然把她拉到床上.....而这一切,就只是为了阻止她嫁人......林熙和林喜的故事,已经完结。^_^
  • 初岁

    初岁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