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400000016

第16章 “司令”曾曙生(2)

1961年7月,我和几位教练带着一批新队员在新疆的公格尔九别峰训练。当时我二十出头,血气方刚。公格尔九别峰的冰川下面有一条河,叫盖孜河。这天,我和栾学富教练去观察这条河上唯一的一座旧绳桥。所谓绳桥,只是在40多米宽的河上横拉一根主绳,上边又拉上两根扶手绳,通过时踩着主绳抓着扶手绳就行。但这绳桥由于用的时间较长,已很危险,我们的任务是看看究竟还能不能用,要不要再架一座新绳桥。我们两人到了旧桥之后,因为河水太急,看不清对岸情况,就决定冒险从绳桥上走过去看看。栾教练抢着要上桥,我说你是教练,你就保护我上吧。我很快脱下长裤和毛裤,只穿一条短裤、一件毛衣、一双翻毛皮鞋,系好胸绳,联结在保护绳上,俨然一副“敢死队”的样子。栾教练比我还紧张,把保护绳全部缠在腰上,我走一点儿他就放一点儿绳子。谁知我摇摇晃晃快走到河中心时,猛然发现对岸拉扶手绳的支架已歪了,使得扶手绳不是平行的,而是一上一下的,距离很大。这是最危险的,因人的重心不容易平衡,掉到河里就会被激流冲没。怎么办?我进退两难了。我脚下踩的主绳已完全浸入冰冷的河水里,就在这时,河中一个大浪打在我的右腿上,我上身向右侧猛一歪翻,整个身子被冲进了河里。我死死抓住扶手绳,明白这就是我的救命索。但没坚持多长时间,头部便没入水中。栾教练在岸上拼命呼喊,我已听不清了,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脑中一闪:“坏了,要葬身河中了!”这时,两只手再也无力抓住扶手绳,最后,一松手,便被河水裹着箭一般向下游冲去。隐隐可以听见栾教练撕心裂肺的呼喊,我觉得腰间猛地一紧,这是他在拉保护绳。但是,保护绳此时已完全有害无益,因为它的一头还缠在桥上,越拉我就越往水底沉,而且永远也不会被拉到岸边。栾教练一看,马上松开了保护绳,我便被急流翻卷着向下游冲去。我被水底的石头冲来撞去,其实是我在撞它们,我感觉一切全不存在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感到双脚触到了什么,身子下意识一翻,急忙一把抱住……呀,我抱住了一块露出水面的救命石!栾教练飞跑而来,扑向水中把我拖上岸。我昏昏沉沉地睁开眼,总算又看见蓝天和绿草了,上帝保佑,我在水中的地狱转了一圈,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我踩着岸上的草和碎石,无人能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感觉。这时,我才知道,我被河水冲下80多米,在桥上和水中的时间近一个小时。这次事件便被队里称为“曾栾事件”。在以后的探险岁月中,我牢记着这次教训,那就是:上山时要考虑到安全下山,前进时要考虑到安全后退。

登山探险,当然要时时处处和险情打交道。1977年7月,我们在侦察海拔7435米的托木尔峰时,两个小时中曾亲眼看到大小雪崩120次,就是说差不多每分钟一次雪崩。那一次上山,我们选择了左侧的路线,待上了山听到雪崩后往右侧路线上一看,不由得心惊胆战。雪崩恰恰就发生在右侧路线上,伴着巨大的轰鸣声,整个山谷顿时被雪崩的白色气浪所弥漫,到处堆满了雪堆和巨大的冰块,那条路线被成千上万吨的冰雪完全掩埋了。上山选择路线,可以从这边走,也可以从那边走,谁能预料山上所发生的一切呢?所以我们久久望着右侧路线上的雪崩说:“感谢上帝,我们走了左边。”但是,几年后我还是没有逃掉雪崩的纠缠,被它“活埋”了。那是1984年9月11日,我带队员同日本队员一起在青海的阿尼玛卿二峰训练。那天天气晴朗,下午4点多,中日双方已有11人到达5800米处。走着走着,突然听见轰的一声,我抬头一看,不禁大吼了一声:“雪崩!”只见前面200多米高的雪山仿佛被拦腰截断,一条整齐的横向断裂带出现在三面冰雪围谷之上,巨浪般的积雪呼啸翻滚着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几人被结组绳连在一起,雪又深,没跑出两步,一人高的雪浪已涌到面前。我被冲得横着凌空翻了一个个儿,趴在了还在流动的雪堆之上。还没喘过气来,高达两米的雪浪又第二次向我扑来。我感到眼前呼的一下,顿时嘴里塞满了冰雪,像一条被冻结在冰中的小鱼,脸朝上,埋在了雪中。我只觉得呼吸越来越急促,空气越来越少。心跳快得自己也数不清,四肢无处着力,头昏脑涨之际,左手探出一个洞口,黑暗中恍惚只觉得亮光一闪,下意识地用左手将小红帽扔了出去……队员李致新和王勇峰没有被雪崩埋住,他们看到了我的帽子,发疯一样拼命扒雪,把我扒了出来……珠穆朗玛峰我前后去过14次,加上今年这次就是15次了,我的八个战友就长眠在那里。我在珠峰有一次原是必死无疑的,但我活了下来。那是1966年春天,我和三个队员攀登到7800米时天气突然变坏,下撤时,我走在最后面。一个伙伴走着走着,两只冰爪突然全坏了。在这样的冰雪岩石上下撤,没有了冰爪危险太大,我就解下一只给了他。谁知我迈了没几步,没有了冰爪的那只脚一滑,整个身子一个前滚翻就栽了下去。我头脑中只闪了两个字“完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当我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帐篷顶上,我爬下帐篷,把里面的两个队员吓了一跳!他们以为是雪块掉在了帐篷上,没想到是我。我这时往身后一看,吓坏了!—两边都是近千米的悬崖绝壁,无论我掉在哪一边,都会粉身碎骨。

可登山探险又是太迷人的事业,每一次经历都很奇妙。有一年我们攀登西夏邦马峰,一天,我和同伴背着通讯器材和食品到6180米的营地去建通讯中转站。中午刚过,一片乌黑的云层压了上来,阳光普照的白日突然变成了乌黑一片。我们手中冰镐的金属部分发出了一层蓝光,并伴有呼呼的声音。这还不奇,突然我发现自己头上的头发一下子变粗变硬了。我们互相一看更吓人,每个人的眉毛都发出了那种忽明忽暗的蓝光,于是谁也不敢碰谁,好像怕被电着一样。直到带电的这片云飘过去,天又亮了起来,我们才恢复了正常。几天之后,我们建好了通讯中转站,但又一次和电遭遇上了,这一次十分危险。那天我正和大本营通话,忽然耳机里吱吱作响,通讯马上就中断了。我刚一站起身,就听到一阵炸雷在头上响起,带电的云就罩在我们上方的空中。我立即意识到我们处在被雷击的危险之中,好在我们的帐篷有一层聚氯乙烯,成了唯一的隔离层,但它究竟能不能防止我们被雷击,谁也不敢说。这时,报话机还在吱吱作响,而且声音越来越大,这时我才想起原来天线还伸在外边,成为外边的电荷进入帐篷的通道。这可太危险了,天线是在把雷电往帐篷里引呀!匆忙中我找来两只球鞋,把手伸进去,夹住天线拉进帐篷,这才免遭雷击,又一次死里逃生。

人到了山上,遇到大大小小的险情,脾气都大,急得气得直想骂娘。可是一下了山,马上又都想它恋它了。对了,这就是登山,万千滋味尽含其中。任何登山者一提到山,马上有一种神圣和圣洁感,为什么?山给人的东西太丰富,太令人着迷,着迷到说不清楚。我在山上也搞搞摄影和摄像,山上的朝霞,绚丽奇绝,流金溢彩,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辉煌的。云彩,似云母片那么清亮,镶着金边。晚霞沐浴着冰峰,金色、玫瑰色、绛紫色,一层层铺开、交织,变幻得神奇迷离,像五彩的梦境。你走在山上,累了,躺在一块巨石上,望天,不知是云动还是你动;望地,下面的山川全在你脚下。在天、地、山、川、河的怀里,我们又是多么渺小,当意识到你和它们已是一个整体时,你会感到胸怀一下子也如天地般阔大。那些人世间的纷争、名利、烦忧……又算得了什么呢?真真实实、透透亮亮地生活着,不是最幸福的吗?—这就是我说的山的崇高和圣洁。我总说,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敢于向自己挑战的人,才有资格到山里去……这一次,他又要到山里去了。

这一次,是他第十五次去珠穆朗玛峰。

十年前,他是“逃”去的,这一次,仍是“逃”去的。

几乎一生的登山生涯,他回忆起来,仍庆幸和感谢童年和少年时代确立的这一志向。这就是登山者身上的九死不悔的壮志豪情。他说:“童年和少年给了我两样最宝贵的东西,它坚固地支撑着我的事业,一是善良,二是勇敢。”

热爱自然的背后,就是善良和勇敢。这善良和勇敢形成了一个人的襟怀、素质、品行。人类的天性中本身具备这两种最可宝贵的东西,它是自然生长在人类心中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随着成长,这两种东西反而越来越少,甚至丢弃了它们?而有的人,却能一生固守,开创出可以自豪的事业呢?

珠穆朗玛峰,你能回答我吗?

这也是我走近你的原因之一。

我跟着老曾和许许多多的登山者,就要走进你的冰雪之怀……

同类推荐
  •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奇人、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的传奇人生,以翔实的史料和对历史现场的探访,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亚樵刀光剑影、宁折不弯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亚樵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可叹可信地再现了王亚樵的侠义风采。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热门推荐
  •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我家有个狐狸殿下

    某天,某王妃接到某王爷的特殊命令,什么?让她给他挑妾室!?这该死的臭男人,真是一天吃素都不行!于是乎咱们的王妃点头哈腰地使出给力本事,某年某月某天,某王爷的征妾启事遍布凤离城大街小巷。斗,她江雪芽一向不怕!他不让自己好过,他也别想一天快活!
  • 学好关系学 事半功倍效

    学好关系学 事半功倍效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亡灵之城

    亡灵之城

    驱魔,赶尸,猎灵,驱灵,四个伏魔家族奇俊才杰,相聚一起!一座被封印恶魔的城市,一个可以召唤灵的神秘女人?五个被古咒预言选中的人?千年前消失的神秘国度?被预言之子认定打破预言的男人?诡异,惊悚,恐怖,离异,黑幕的后面,是预言的推算还是恶魔的指示。
  • 匆匆那年(上册)

    匆匆那年(上册)

    80年代生人的张楠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而留学澳洲,在那里他认识了同样留学的方茴。就在他被方茴的神秘感吸引时,却听说她竟然是同性恋。阴错阳差,他与方茴住在了同一屋檐下,并且通过其他朋友知道方茴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者,而是曾经深受伤害,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张楠的房间里,方茴给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完结】她,现代金牌寻宝专家,睿智冷静,温婉端庄。他,万人追捧楚国太子,温润如玉,腹黑如墨。他暗恋她五年,默默看她与青梅竹马殉情未遂,终以三十二抬大轿娶她入宫,却不知娶的是穿越而来的冒牌货!大婚之日,分房而睡,霸占他席位的,竟是一只色眯眯的灵狐?相敬如宾多少日,对战情敌几多时。他以一生独宠,换她一世倾心。一声怒喝,赶跑她的美男粉丝团:妖孽仙尊、魔宫少主、冷面富少……他大灰狼变小白兔,卖萌装可怜,“雅儿,为夫昨晚没吃饱,快让我再吃一口……”【静曼朵朵】书友QQ群号:239510544。新书古言穿越言情《毒妃来袭:邪帝,一边去》欢迎围观!
  •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全面升级企业的落实力,打造负责高效的执行者。没有落实,最简单的工作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落实便是关键所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若为鲤梦三生

    我若为鲤梦三生

    大学生李默华穿越到古代飞月国,爱上了龙歆将军宋绍轩的女友柳颜然,由此相思成病。后因皇帝的赐婚,结识了与柳颜然相貌相同的表妹芙筱;芙筱是宋少轩的旧日伉俪,当日芙筱与宋绍轩俩人因为家族门阀未能走在一起,现今芙筱想与宋绍轩再续旧情,只好有求李月骅,设下调包之计……
  • 妻为上之嫡女惊华

    妻为上之嫡女惊华

    轰隆,一道闪电从东方斜空劈下后紧接着便是一道道惊雷,哗啦啦的雨声随之而来。倾盆大雨过后,天刚灰蒙蒙亮,青瓦上的雨丝如线条,没能断歇,镇国公府西院长廊上,一道倩影急匆匆的走来,那步伐就跟脚下生了风火轮似的,眨眼便到了眼前。“净梅,歆儿可是醒了?”说着也不待站在门口穿着翠绿花袄的丫鬟应声,便伸手推开房门,急冲冲的走了进去,喘息的叫了声,“歆儿……”净梅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