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有非常好“胸腔”共鸣,可以非常柔和深沉,也可以明亮透彻,它非常擅长演奏悠长舒展的旋律,自有一种高贵而深邃的气质。在乐队中大提琴声部位于指挥右侧,当他们齐奏如歌的旋律时有种不可抗拒的魅力,而通常它们的任务是中低音区的和声、低音及节奏支撑,富于弹性的声音给音乐带来活力。
同小提琴不同的是,大提琴并不是从雷贝克琴发展而来的,而是从16~18世纪流行的维奥尔琴直接演变而来的。维奥尔琴音色柔和,演奏方法与大提琴基本一致,低音维奥尔琴也是将琴竖置于双腿之间拉奏。随着提琴形制的不断成熟,维奥尔琴逐渐向大提琴过渡,琴弦由六根改为四根,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提琴。它除了琴比小提琴大外,其他方面已与小提琴没有太大区别。
德沃夏克创作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首次使大提琴面对大型的交响乐队,充分肯定了大提琴的独奏地位,改变了过去只在管弦乐队及室内乐重奏中使用的状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王健,他们以超人的音乐天赋及非凡的演奏技能,跻身国际音乐舞台,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大提琴演奏家。
钢琴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
年,在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地区,乐器制造家克斯托福里发明了在当时较为先进的钢琴,首次采用有击弦小槌的键盘装置,使钢琴产生了延续很久、强度不同的音响。这种钢琴就是现代钢琴的基础。到19世纪初,就被广泛采用了。
年,法国埃拉尔改进了打弦机的结构,使钢琴在演奏中可以迅速重复地击弦发音,从而可以演奏技巧复杂的作品。此后。又经过许多乐器制造家和音乐家的努力,到1855年,钢琴得到了显著的改良。百余年来,它的基本构造几乎没有多大的改变。
钢琴于1580年传入我国。孔德《外国音乐流传中国史》记载:“明万历八年。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献其国乐器……所为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钢炼之为弦,齐有柱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照此记载,钢琴传入我国至今已400多年了。
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默塑
默酥是雕塑术语,雕塑习作的一种。一般指在对人(或物)作雕塑写生的基本练习结束后(或练习中),进行只凭记忆、不看对象的塑造。是基本训练的课程之一。它能巩固形象记忆,加强对人物自然规律的理解。
速塑
速塑是雕塑术语,雕塑习作的一种。一般指在短时间内、用简要的方法、将塑泥或可塑性材料塑造出对象动作形、形象和神韵的小品雕塑。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收集立体形象素材的快速方法。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形象的记忆力及迅速描绘对象的能力。
石雕
石雕亦称“石刻”,是雕刻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之雕塑品种。古代大型石窟、摩崖、陵墓雕刻与建筑雕刻,绝大多数用石雕成,现仍保存大量的石窟。秦代的石鲸鱼是巨大的石质雕刻,玉石雕刻则多为小型。其中用材料为大理石(汉白玉是其中之一)、青石、花岗石、砂石等。
由于石的原材料得诸自然,且能长期保存,故石雕成为大型纪念性与装饰性雕刻的主要艺术品种。传统石雕,是以斧、锤、凿等作为工具,近代有采用甘油、火药及简单机械替代的。因石雕品种繁多,色泽纹理绚丽多彩,与天空地貌融为一体,材料质感和景物协调一致,如乐山大佛等,给人以崇高和美的享受。
木雕
木雕是雕刻艺术之一。为我国五大雕塑传统(陶、木、石、铜、泥)的组成部分,是按材料分类的雕塑品种。常用的有楠木、樟木、柏木、黄杨、龙眼木、红木、梨木、杨木、桑树根及其他果木;一般构图都以圆木周边宽度为眼,以雕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楼台亭阁、动物水禽等室内小型题材作品为主。讲究刀法和风格,以及利用木料本身自然的特点去寻找材料内在的表现力,在表面的色泽、纹理、结构等微妙的变化中相形度势,因材施艺、量形取材,加以斧凿,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趣味。
我国有长期的木雕传统,如楚墓木雕及鲁班做木雕的传说等,而木构古建筑的各部位装饰,大量使用木雕配合,则是建筑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室内的木雕也有大型的,主要用作宗教的偶像。雍和宫的巨型独木大佛及承德的粘拼木块制成的巨型观音像都是木雕名作。
骨雕
骨雕亦称“骨刻”,属于雕刻艺术,按材料分类之雕刻品种之一。指在动物骨头或骨制品上雕刻的花纹或物像。因为骨质细密坚实,适于精雕细琢那些较为精美的形象。人类祖先用粗犷的骨雕制品开创了中国的雕塑艺术。距今6000——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周口店山顶洞遗址出土的骨针,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之一。始于原始社会,是介于绘画与雕刻的一种艺术。到了新石器时代是形式多样的小型雕刻品,其骨雕有了长足的发展,有阴纹线刻、薄浮雕纹、圆雕等多种形式的装饰物品。
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的骨雕筒是新石器时代骨雕工艺品。这些骨雕器皿利用动物肢骨空腔,就材成形,或圆形或三角形,高6~8厘米。器壁有多种形式的装饰加工,或刮磨或雕刻(如剔地凸起的弦带纹、阴刻沟条等),有的穿孔镶嵌绿松石。
贝雕
贝雕指用有色贝壳雕刻或镶嵌成的工艺品。早在宋元前后,我国民间就流行有螺细镶嵌和贝帖等工艺等。品种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挂屏等陈设品;各种文具、烟具、台灯等生活用品。色彩富丽,形状奇异,自然美观。主要产区有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广西北海、广东陆丰等地。
砖雕
砖雕是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指用凿和木锤在砖上钻打出各种人物、花卉等简单图像,作为建筑上某一部位的装饰品。种类有浮雕、多层雕、堆砖等。以北京、安徽、浙江、山西、江苏等地所产较出名,风格上南方绞纤细,北方较浑厚。
泥塑
泥塑亦称“彩塑”,是一种传统雕塑工艺品。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先上粉底,再施彩绘。最著名的彩塑如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和太原晋祠的宫女,无锡的“惠山泥人”及天津的“泥人张”,各具风格。
圆雕
所谓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
浮雕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
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
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
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透雕
去掉底板的浮雕就称为称透雕(镂空雕)。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纪念性雕塑
所谓纪念性雕塑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件为主题,也可以是某种共同观念的永久纪念。用于纪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一般这类雕塑多在户外,也有在户内的,如毛主席纪念堂的主席像。户外的这类雕塑一般与碑体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体意识。如1990年建成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堪称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雕塑艺术综合体。
主题性雕塑
顾名思义,它是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点明主题,甚至升华主题,使观众明显地感到这一环境的特性。它可具有纪念、教育、美化、说明等意义。主题性雕塑揭示了城市建筑和建筑环境的主题。在敦煌县城有一座标志性雕塑《反弹琵琶》,取材于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伎乐飞天像,展示了古时“丝绸之路”特有的风采和神韵,也显示了该城市拥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名胜的特色。这一类雕塑紧扣城市的环境和历史,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身世、精神、个性和追求。
装饰性雕塑
装饰性雕塑是城市雕塑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类型,这一类雕塑比较轻松、欢快,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被称之为雕塑小品。这里专门把它作为一类来提出,是因为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你的生活空间,它可以小到一个生活用具,大到街头雕塑。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们平时所说的园林小品大多都是这类雕塑。
功能性雕塑
功能性雕塑是一种实用雕塑,是将艺术与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这类雕塑也是从你的私人空间如“台灯座”,到公共空间如“游乐场”等无所不在。它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环境,启迪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在生活的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功能性雕塑其首要目的是实用,比如公园的垃圾箱,大型的儿童游乐器具等。
陈列性雕塑
陈列性雕塑又称架上雕塑,由此可见尺寸一般不大。它也有室内、外之分,但它是以雕塑为主体充分表现作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风格和个性,甚至是某种新理论、新想法的试验品。它的形式手法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题材更为广泛,材质应用也更为现代化。但不管怎样它都给有才能的艺术家提供了创造性的空间,并保证了人类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之——雕塑,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民间舞
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作,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工作者的创作基础。各国的宫廷舞和各民族的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民间舞蹈。在欧洲芭蕾舞剧中的民间舞蹈,一般称作代表性舞蹈或性格舞蹈,它是经过舞蹈的专业加工,使其与芭蕾的风格相和谐、统一在一起。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舞蹈特别丰富多彩。如:汉族的“秧歌”、“腰鼓”;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锅庄”、“弦子”;傣族的“孔雀舞”等。
现代舞
现代舞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新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