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100000034

第34章 百姓问天六题(4)

人为的制造明星在今天的中国其实是个很泛滥的现象。据说目前在北京几家电视台“寄生”的编外节目制作人大约有上千人,而他们每人手下的“学生”少则十几位,多则上百位,也就是说北京城里的几家电视台外围至少约有万人以上的少男少女(以少女居多)在等候哪一天中央电视台的大门或者北京电视台的大门给自己留出一条缝来,并期望在某“大导”的提挈之下一鸣惊人,红遍神州。北京某台文艺部的一位名导不无苦恼地向我诉说,自从他当了文艺部节目的主审后,就时不时有陌生人跑到他家堵他,你要是不理他们,说不定某个小报就出来一篇文章把你损得有苦难辩;你要是理吧,“他们有的是全家,有的是父女,有的是母女,像藤似的缠着你,说是向你送人才来了,把一个大活人往你面前一推,说这是俺家的千金、公子,如何如何的爱好艺术,如何如何的有灵气,又如何如何的向往影视艺术。有钱的,开口便直截了当地说开什么价都行,只要让我孩子能像小燕子一样演部戏。还说赵薇算什么?要是我孩子演小燕子,准比她强几倍。没钱的也一样慷慨,你大导演只要能让俺孩子演个角色,哪怕在镜头里露个脸,我们全家给你做牛做马都行。有一次我实在被一对父母的执着所感动,同时看看那女孩子也确实相貌可以,便有意让她在一个小节目里试着演个小角色。哪里想到,这位自报是高三学生的女孩,竟把二百来字的台词读错了五六个地方。我说你这个文化水平以后怎么进大学呀?她说艺术院校主要是考艺术专业,文化课成绩不是主要的。我一听就跟她急了,谁告诉你的?你以为现在还像前十几年考一二百分就可以进艺术院校?美得你!现在,人们都以为唱一首歌,演个角色,露一次面就可以成为大明星了,就可以名扬四方、财源滚滚?这是天大的教育误区。中国现有专业影视人员不下一两万人,每年又有数百人从大学门毕业,能在影视屏幕上闪闪发光的也就是那么二三十个,加上红火的歌手、乐手和其它艺术家不到一二百人,昨天还是我们熟悉的大牌明星们几年没戏接的比比皆是。就是赵薇同班同学和比她高几届的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在影视圈里打杂的有的是。”这位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的一番话,足以让沉浸于明星梦的人们清醒了。

在南京,当我讲起电影学院1999年招生的“后赵薇现象”时,朋友笑说这并不稀奇。前一年,电视剧《小萝卜头》的剧组招聘演员引发了一场争当明星的大战。剧组在重拍这部历史题材电视剧时,导演考虑到“小萝卜头”的特殊形象,“要漂亮,看上去要有三四十年代的感觉,弱弱的小可怜的样子,当然孩子还必须有灵气……”原定开机时间快到了,可主角仍没合适的,于是有人提出公开招聘,这样可能选择的面更宽些。《新华日报》、《扬子晚报》透露消息:剧组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小萝卜头”演员,一个3至4岁,一个7至8岁。岂料从剧组透露信息到开机拍摄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共有10万余名少年儿童经家长们之手,参加竞选“小萝卜头”。最后从这10万余名竞选者中,杭州的小唐天被剧组“一眼盯上”,成为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出动的唯一一位“一步登天”的小明星。

一个人选10万人争!可见中国人追逐明星梦多么狂热。

现实生活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和家长造成了做明星便真的可以一步登天的错觉,因而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才道路上出现了许多无谓的投入和盲目的追求,这个误区该让中国人清醒了。

与此同时,十分相信神和喜欢造神的中国人,又特别迷信那些制造天才的神话,可谓急功近利,使尽招数。记不得哪家电视报道过这么一则新闻:有一位30来岁的农民,把自己12岁的女儿培养成了神童,1998年考进大学。他的招术就是不进学校,因为他的理论是,传统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目的只是为了高考一关,用12年时间太长,他便按照历年考大学的要求,自制“教学大纲”,每天把孩子关在一间小屋里进行封闭式教学。从电视镜头里看到这位家长的孩子很一般,看不出有特别的灵气。但这位把自己女儿制造成“神童”的家长,还真的把12岁的女儿送进了大学。这种教育路子培养出的孩子,是否值得提倡,暂且不论,当这位家长把12岁的女儿送进大学的消息传出后,湖南、江西、湖北等好几个省的家长带着孩子,要求进这位农民开的“神童学校”。当地教委得知后,说这是非法办校,劝说那些送孩子来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去,重新进正规学校。谁知家长们一个也不听官员的话,他们说,我们培养孩子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考上大学,至于选择什么方式谁也管不着,只要能保证孩子考上大学,他(指那农民)用什么方法我们都不在乎。据悉这个电视报道播出后,该农民的“神童学校”又一下多了两倍的学生。几十位来自各地的孩子正在那里进行着“神童”的教育与训练,有的孩子家长甚至连自己的家都不要了,陪着孩子在当地住下,他们一心期待两三年后自己的孩子能稳稳当当地走进大学门……

有人问那位农民“校长”为何有此突发奇想,他回答很简单:科技大学不是也在搞大学少年班?那是国家花大钱在搞,我一分不花国家的钱,同样出了少年大学生,利国利民,你们应该表扬我才对头!

有人再问这位农民“校长”:你把女儿培养成“神童”了,她进了大学又能怎样呢?他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有想过她上了大学以后会怎样,但重要的是她比别的孩子提前好几年上了大学,中国的家长对子女们能有什么愿望?不就是希望他们上大学嘛!我的本领就是我已经做到了。

瞧,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是啊,中国人对后代的期望自古至今,都是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成名成家,“学而优则仕”。也许正是这个不朽的心愿,才使我们五千年的古老教育传统里总有甩不掉的造神模式和造神本身带来的奇特效应。

现在40来岁的人都应该清楚地记得,当1977年国家恢复停止了许多年的高考,数以千万计的青年人狂喜地重新拿起书本,走进新奇而陌生的大学校门时,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也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坐进了比他年岁大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身边。他就是名噪一时的神童--宁铂。这位被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发现并向时任副总理的方毅同志推荐的少年神童,具有超常的智力,2岁半就能背诵30多首毛主席诗词,3岁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六七岁开始攻读医书,并掌握许多中草药,八九岁时已经能下围棋、熟讲《水浒》……“请科技大学去了解一下,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副总理大笔一挥,当年12月底,正值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最紧张阶段,江西省招生办派出要员,直赴宁铂家乡对这位神童面试,结果发现果真情况属实。这宁铂不仅在文学、数学、医学和棋艺上才能超群,还有相当高的实际能力,如主考老师跟他下围棋3盘,老师输了2盘。考试结束后,小宁铂还当场提笔写了一首七律诗。

“好好!太好了!有思想,有观点,有文采。此乃真神童也。”考官大人们无不拍手叫绝。宁铂从此作为中国的神童代表,在科学的春天里广为国人传诵。正是这一神童的出现,使得全国各地迅速冒出了无数的神童来。那时中国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党中央高层人士对智力超常少年给予极大重视,第一个神童大学生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便由此诞生。之后,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等著名大学都相继办起了“少年班”,一时间,中国的“神童”到处都是。像宁铂这样的少年天才的事迹,确实深深地影响和鼓舞了被“文革”耽误了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发愤图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与决心。

宁铂式的神童,给“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在拨乱反正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更给新时期中国高考教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华社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周年回眸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科技大学在20年间已向全国各地招生共710多名15岁以下的大学生,已毕业15届共550名学生,其中72%考取国内外研究生,100多名已获博士学位,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普通本科生。少年班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11岁的大学生、15岁的研究生、23岁的博士生、26岁的副教授、30岁的教授,他们渐渐显示群体优势,在国内外一些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担任重要工作。13岁考进科大少年班的施展毕业后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举攻克数学界著名的难题:“关于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刚届30岁就已成为法国居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在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大少年班学生张家杰是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所有这些,都充分让人相信,神童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有辉煌业绩的,特别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知本家”时代后,有关二三十岁的博士在美国华尔街大展异彩、威震世界金融界的一条条诱人的报道,怎不叫国人叹为观止!

20多年过去了,关于中国有没有神童,大学少年班的路子是否真的成功,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和议论的焦点。而人们之所以热衷于这样的话题,就在于中国对造神运动始终情有独钟,它源于我们上一辈人对后一代人寄予的希望之巨、之热切。就像希望孩子成为“小燕子”那样一夜成名的明星一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数理化方面有宁铂般的超常能力,中国的各个阶层的家长不免人人都有此心。这就使得“神童”们头上的光环更加神秘化。

天才神童真的有吗?

1999年11月中旬,我来到了如今全国唯一的保留少年大学预备班的苏州中学调查。接待我的是苏州中学校长倪振民先生。这也是我作为苏州人第一次踏进这所从小在我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中国名校。吴江桥下古运河畔的苏州中学,也许是今天中国几万所中学中建校时间最长的中学了。1035年,47岁的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到苏州任郡守,范大人在城里转了一圈后选定了一块建宅风水宝地--南园。“妙妙,此地真好,在此建宅,世世代代必生公卿。”一位风水先生在范仲淹面前连连称道。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回神一思:既然此处风水最好,“与其吾家得此富贵,不如在此办所学校,让天下读书人都在此深造而共得此富贵呢?”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士,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上奏仁宗皇帝,请求捐地建学,造就人才。仁宗皇帝甚喜,准得奏章,从此苏州有了学校,“甲于东南”的吴学也由此开始,并一直沿袭至今。范仲淹捐地办学的故事在江南广为传诵,而作为建校于此的苏州中学虽几经易名,但其根基在近千年间却始终未移过南园宝地一步。至于这里出过多少名士才子,真可谓不计其数。我只知道仅20世纪之后就有孙中山的大秘书陈去病、语言学家吕叔湘、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王国维、叶圣陶、政治家孙起孟等一大批学者在此执教过。在名师熏陶下的苏州中学,莘莘学子中人才辈出。当代名人有史学家胡绳、顾颉刚、教育家匡亚明、科学家钱伟长、文学家于伶、严辰、陆文夫和国家女排教练袁伟民等都出身南园宝地。仅苏州中学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31人之多,这个数字与北京大学现有的院士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苏州中学在最近的20多年里,还为国家教育事业担当了一个特殊的角色,即为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输送少年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神童”的摇篮。

那应该是个神秘的地方,走进这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学校时,我猜测着校长是不是愿意接受我这个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神童”的特殊来访者?不想,倪校长一谈“身世”,我们马上成了“自家人”--当年他插队的地方和我曾经干过不少年农活的乡村是近邻。一种天然的亲近,使我有机会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对中国现存的“神童”现象作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我真的很感谢倪校长,他的大智若愚的学者风范使我获益匪浅。

倪校长向我介绍,苏州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是当时根据教育部精神,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的,始建于1985年。首先是针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招生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怎样更好更系统地发掘少年天才?是否从小学毕业就开始抓而不是大学招生时才进行?故而苏州中学成立了“大学少年预备班”,客观上成了产生大学神童们的摇篮。事实上15年来,他们也充当了这样的角色。倪校长谈起此事颇有自豪感,因为15年来,每年大学从全国招收的那些特别优秀的少年大学生中前1至5名几乎都是他们苏州中学出来的,而现在又从大学毕业走向更高学府深造、成为国内外著名人才的也正是这些少年天才。据说自从苏州中学这样的大学少年预备班建立后,相关大学的“少年班”招生一般不再向社会上直接寻觅与招考了,而是从这些中学预备班里选招,这样减少了很多盲目性;而经历了中学预备班两年时间的系统培养,该是“神童”的也就显露出来了,不像以往某些大学少年班招来的学生,开始确实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天才智力,可上大学后,渐渐的“神童”不神了,怎么也跟不上同班同学,退也不是留也不是,使本来一个还算比较优秀的孩子给毁了,造成多方被动。从中学预备班招生就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那么中学的“大学少年预备班”的学生是怎样招来的呢?苏州中学在招收时,由中国科技大学与他们本校的老师共同组成主考官,开始是跑到各地去招收,后来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家长和当地的老师、官员都会主动给孩子报名。预备班的学生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年龄。一般来说不能超过13周岁,同大学少年班入学年龄条件相吻合。二是初中毕业生水平,考生不受是否是应届生限制,但必须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甚至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水平,以便下一步孩子们能够顺利地接受高中甚至比普通高中更深、更广的知识教育。通常“招生启事”公布后,考生可以自己填写报名,也可以由家长、学校、地方有关机构推荐,这是学校掌握的第一手最初资料。在此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分布情况设置几个考点,进行初试。初试采用笔试,考数学、语文、英语和理化,成绩突出的再进行复试,其比例一般为4∶1左右,能进入复试的则有很大可能可以进入预备班,如苏州中学1985、1986、1987、1988年最初4届的报考人数分别是145人、136人、153人和305人,能参加复试的分别是28人、22人、28人、28人。这个比例好像有很大的人为性。倪校长证实了这一点,他说主要是考虑他们每年只招收20人左右一个班,“但从初试到复试筛选的比例是符合客观情况的。”倪校长进一步解释说,在复试后仍有一些学生被刷下来,如苏州中学前4届的最后招生分别是21人、16人、20人和20人,宁缺勿滥是他们最基本的原则。

同类推荐
  •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

    《村夫野话录》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更要提倡听真话》、《重举轻落官员笔》、《善事也要讲“成本”》、《活出味儿来》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通缉伊拉克总统,追杀卡斯特罗,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美国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击毙本·拉登一雪前耻,但反恐行动远未画上句号。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公开、实力最雄厚的情报组织。
热门推荐
  • 星界王者

    星界王者

    群号:167490939,人类的科技飞速发展。既然说不通道理,大灾变后,唯有用拳头,一个特殊的职业——原力师,崛起了我本善人,让他们的嘴统统闭上!伴随着一种全新能源“原力”的开采。奈何其欺人太甚
  • 娇娘子拐冷相公

    娇娘子拐冷相公

    啥米?偶死哩?啥米啥米?收错魂魄了?XXXOOOO……该死的阎王!该死的判官!该死的牛头!该死的马面!偶这么一个美丽无双、聪明盖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下省略N字)的大美女就这么被你们轻轻松松的一句弄错了就给搞死哩?偶刚定做的限量跑车!!!偶刚做完的任务,还没收到的香香MONEY!你们赔偿我?行!那你们送偶回去吧!啥米?偶的身体已经毁的不能在毁了?回不去了?只能让偶重新投胎?在来一回?有没有搞错啊!!!啥米?条件任我开?随我选择?这个好!那偶要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外貌。阎王点头,可以。偶要丰盈窈窕、婀娜多姿的体态。阎王点头。偶要疼偶爱偶奉偶为珍宝的家人。阎王点头。偶还要花不完的金山银山!阎王顿了下,点了点头。偶还要……还有……在有……阎王脖子已经僵住,起身来到女主身边,飞起一脚直接将女主踢到转生池中。转头怒视手下的人:“下回你们谁要是在给我做错事,我就把你们OOXX了!”“那个,阎王大人.”判官弱弱的出声。“有话说!有屁放!”阎王喊道。“您刚才忘记给她喝‘孟婆汤’了……”判官说完就躲到一边,生怕阎王把气撒到他身上。阎王青筋暴露吼道:“散会!”“是!”众人作鸟兽散。——————————此文帅哥多多,结局1对1,喜欢滴亲支持下点下收藏 ̄来张票票 ̄妖捧着香吻等着哦(*^__^*)...嘻嘻
  • 浮生诗草

    浮生诗草

    竹三的诗,写得很有特色,不仅风格清朗明畅,遣句行云流水,更重要的是,这些诗,是诗人半世生涯的写照。一方面,它概括抒写了我们这一辈人的共同心路;一方面,又写出了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在这个点上说,《浮生诗草》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意义。
  • 特工帝后风九少

    特工帝后风九少

    【注意!】此文进入VIP半价销售,即一次性订阅,只须花原来价格的一半!A版简介这些家伙咋回事?平时不是气得要宰了她,就是要跟她拼了,这下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师弟,你帮我看看,我是不是内伤了。”说着,某男解了上衣。“师弟,你脸上脏了,师兄帮你擦擦。”说着,某男凑上嘴去。“师弟,你一个人睡冷不冷?”“师弟……”风斩云:你你你,还有你,思想有多远,就给我滚多远。众男顿时面如土色:“师弟,不要这么粗鲁嘛,上回你烤了少主的玄火凤鸟,还是师兄帮你顶的罪哦。”“我吃掉少主的玄火凤鸟是因为看在它受了伤,为了替它解除痛苦,不得以而为之。丫的这玄火凤鸟,想起我还来气,拔光了羽毛就那么屁点大,要不是我菩萨心肠,为了超度它,还懒得吃它呢,吃得我咯牙”B版简介【凰祁晔】我所面对的是尔虞我诈的残酷,权利纷争的无情,是刀刃相见与鲜血淋漓,你永远不要指望谁会倾其所有地保护你,唯一不被人伤害的方法就是让他不敢伤害你。【绝月公子】其实每一个人都有示弱的权利,斩云,你也不必时刻都这么盛气凌人,或许,你可以试着,依赖一下我。【凌亦】当我转过身要离去时,不要唤我的名字,你知道的,那是我最大的勇气。【凤九阙】你够了吧,不要以为你没心没肺,全世界都要陪着你没心没肺,不要以为我爱你,你就可以肆意践踏我,你凭什么,谁准你这么做!【晏青】我选择恨你,不是因为你罪无可恕,我只是不想忘记你,以恨的名义,时常想起你。【风斩云】其实我早已经满手鲜血,妈的,其实我他妈就是在装好人,你们喜欢我?谁给你们权利喜欢我?你们问过我妈问过我爸问过我没?谁允许你们不经过我的同意就自以为是为我牺牲为我付出为我流血?谁允许你们无端端撕开我的假面具自以为是说我其实很善良,老娘再说一次,我他妈就是在装好人!这一路的爱情,尔虞我诈,布满荆棘,沾满血腥,弥漫硝烟,谁与谁倾心相付,谁与谁背道而驰,谁与谁仇深似海,谁与谁生死与共,谁与谁视如不见?有时候,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所以恨浓......---------------------------------------------------------------------------------------请大家支持小乱的文,您的支持是小乱这只天字一号懒人坑后创作的动力。【支持方式】一、请您先找到最上方“会员中心”四字,免费进行新会员注册。二、注册成功后,登陆,你就可以点简介下面“放入书架”收藏。三、点“投票推荐”就可以给小乱投票了,普通会员每日可投三票,VIP会员一票抵三票。=========友情推荐======《藩王的宠妃》《黑道豪门主母》<九岁庶女>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鬼故事之寒

    鬼故事之寒

    一个莫名其妙失去了生前记忆的鬼,在机缘巧合之下竟和一个暴力的美女通灵师成为了通灵界里的搭档,作为交换条件,鬼答应柳家,在和柳家千金执行通灵任务中保证其安全,而柳家就要帮这个失忆的鬼查出生前之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王妃是影后

    我的王妃是影后

    影视歌三栖明星袁小雅无意中穿越到了不知名的朝代。而且是穿越成了一个妾侍,居然还是疯子。她屡次三番被陷害,当然不会傻傻的坐以待毙!在不知不觉的布局与拆局当中,却渐渐的把自己的心也给奉送了出去,且让我们看袁小雅到底是选择放弃反击抱得美男归呢?还是选择一一报复狠心之人……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明末传奇

    明末传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崇祯年间,随波逐流无路,乱世逼人反。且看现代人郑勋睿穿越明末的求生之路。
  • 魅世妖颜:女主独行天下

    魅世妖颜:女主独行天下

    她异世重生,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罗刹女,一柄青玉刃杀人如麻,嗜血成瘾,剑下亡魂无数。他是北城半仙湖主,掌天下大计运筹帷幄,江湖翩翩美男子。世人皆知他驻颜有术可媲美长生不老,却不知他不过是只剩半条性命的活死人,生无所求只为寻找曾经惊鸿一瞥的她。他是南城香渺门主,传她杀人秘术诱敌之计,亲手将她打造成冷血无情的杀人利器,将所有男人的尊严无情的践踏脚下,却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亦沦陷。他是平烟渡药派嫡传,初遇她时便被她那一双清眉冷目所吸引,决意以举世无双的血灵珠向她礼聘,但奈何他的聘礼竟为他人做了嫁衣?江湖逍遥,美男为伴,是仅拥一人入怀,还是,一拥?再拥?拥到白发苍鬓,永不停止?且看一张魅世妖颜如何惑乱苍生,美人无情无心如何潇洒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