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800000002

第2章 浦东开发的冲击波

1990年4月,父亲打电话告诉我:浦东要大开发了,我们苏州会更了不得的。

浦东?浦东开发跟我家乡苏州有什么关系?

我们离上海那么近,浦东要变成深圳,我们不是跟着一起发财了!我当时感觉远离政治中心的父亲,其意识里就是离不开“乡下人”的本质。但这回我小看了父亲,更小看了苏州老乡们对浦东的认识。

在少年时代,我就认识了浦东,但它对我而言,是个恐怖的地方,我曾在它的怀抱里丧胆失志过……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上中学时的我,在寒假里为挣生产队的工分,跟成人们再次划船到上海运输氨水。三吨小木船要过黄浦江一段江面,那是我第一次见如此急流的黄浦江面,出了外白渡桥后,站在后船板上的双脚就是站不稳,更不可能去帮着大人们摇橹--其实在黄浦江里行船,只能随流而进。我们的小船在江里像一叶飘荡的竹片,每逢后来的汽轮经过时,我们的小船整个儿失去自控力,顺其颠簸坠落。“进水了!进水了,快逃命--”突然,当船老大的民兵连长一声尖叫,揪着我的后衣领,一起跳进江里……魂散胆碎之际,我下意识地张开双手在刺骨的江面上划动着,后来隐约看到有一条救生汽艇朝我开来……等我醒来时,我发现我被扔在一片泥滩上。我不知是什么地方,只见江的对面是那座我见过的哥特式的海关钟楼。大人们后来告诉我:我活命的那片泥滩就是浦东的陆家嘴,现在那个地方是国际会议中心。离它不远的地方是今天的“东方明珠”和高入云霄、晶莹剔透的森茂大厦。

几年之后,我从部队第一次探亲回家路过上海时,特意到外滩,隔着黄浦江,看到江对面的陆家嘴,还是一片破落的农田和稀零的一些房子。

然而再过若干年后,当我再次站在外滩时遥望对岸的陆家嘴时,我惊骇了:那个曾经令我魂飞魄散的地方竟然成为又一个中国的“曼哈顿”!

浦东的开发史是随着两位当代巨人在上海的“一来一去”而迅速推进掀起的--来的是邓小平,去的是江泽民。

江泽民最先也是从北京来到上海的。他任上海市长时,就接过老市长汪道涵的重托,开始谋划起“浦东开发”的大略来。1987年北京又来了大员,他就是后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江泽民、朱镕基搭档的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开发的推进是历史性的。

1989年中,江泽民“北上”赴任中国最高领导。浦东开发更有了巨大的推进力。然而,推进浦东开发的最重要人物还是中国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90年4月18日,大上海的一则新闻对近在咫尺的苏州人震动很大:中国的又一个特区--浦东开发区正式宣告成立。

那时,全国都在羡慕南边的深圳特区,可谁也无法与之相比--那里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会儿去一次深圳还必须公安部门办“特区通行证”,跟出国一样令人兴奋。

“要是我们也能像深圳一样开放就真的是天堂啦!”凡去过深圳的苏州人,不知暗暗感叹过多少次。

现在浦东也要变成第二个“深圳”了!我们不等于真的快进天堂了啊?

苏州人羡慕深圳,但有些远不可即。现在上海的浦东要变“特区”,那是天时地利呵!苏州人的内心跟上海人一样激动地瞅着浦东开发的隆隆推土机声,胸口的心尖儿跳得像小鹿一样快。

他们激动,激动天赐的福运终于到来了。

他们盘算,盘算浦东开发给自己带来的“磁场”效应……

总之,苏州人在一旁既激动又兴奋地悄然窥测着上海浦东的每一个细微的行动,并瞅准机会,为自己所用、所利……

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跟上去啊!1991年的春节,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他当天在新锦江大酒店的41层旋转餐厅上跟朱镕基说的话,当晚就传到了苏州人的耳里。不几日,邓小平的另一段更重要的话也迅速传到了苏州人那里--

“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搞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了。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听听,小平都着急了!浦东也要成为第二个深圳了!

我们离上海最近,浦东开发对我们苏州是个天大的机会,这回一定要抓住!

古城苏州里,干部们热烈地议论着,心潮激荡着,仿佛邓小平的话是对他们讲似的:不要动摇,抓紧发展!

浦东要成第二个深圳,我们苏州要当江苏的第一个深圳。那时深圳在内地人的心目中就是改革开放的榜样,现代化社会的样板,人民走向富裕的目标。在传统经济高度发展的苏州这样的内地经济发达区域,寻求新的发展点时,深圳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榜样。而深圳在当时传统的社会主义思维下,它是带着大半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现在有邓小平的话,上海浦东也能搞深圳一样的特区了,这不等于彻底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以浦东开发为契机应当算是又风起云涌的大浪潮。不用说,浦东开发,对苏州的影响和契机都是最大的。

有必要交代一句:其实在浦东开发之前,苏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在80年代中后期就十分注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了,并且卓有成效。昆山和张家港的崛起便是最好的说明。只是这一阶段的外向型经济处在引资和合资的初级阶段,而深圳特区型的外向经济的明显特征是将某一规模的区域整体建成一个全面的外向型经济,也就是所谓的“特区”。

国家对“特区”建设是有严格的规定,它实际上是一个行政区域的新划分。这得经过国务院批准。大上海有浦东那片尚未开发的隔岸“处女地”,与黄浦江一江之隔,东边又临通往五湖四海的大东海,开发空间广阔而低代价。

“吾俚苏州”咋弄法?其实在2500多年前所建的古城苏州,只是一个“周围四十里二百一十步尺,城外有六十八里六十步”的城郭,虽然在伍子胥的春秋战国时代,她是名符其实的“阖闾大城”。但对早已以现代化的大都市为中心的当今世界而言,苏州古城的面积只能算个小城,且苏州建城时便以水域网络组成的防城,她的面积和空间十分有限,这也决定了她以园林、巷子和小桥流水为主的文化特色。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中国改革浪潮涌动下的苏州人,眼看着南边的荒滩上建起的深圳,眼看着旁边的大上海一座座横跨路口和过江的桥梁,更不用说像北京那样四通八达的地铁与如网般的城市高速环路,就是她的“子民”--常熟、昆山、张家港等自家的“五虎崽”的蓬勃发展,古城苏州人越来越感到了压力。观前街的弄堂吆卖声和虎丘岭的旅游门票收入大自然很值得骄傲,可小桥流水毕竟没有大江大海那种汹涌澎湃的激情与气势,尤其是全球经济的浪潮,让无数过去不起眼的地区与城市,仅仅几年时间可以超越像苏州这样的几千年古城的整个发展历史。这种瞬息万变的历史潮流,让一向温情性格的苏州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苏州出路何在?

苏州是永远葆住原有的古城文化与古城经济--那种小桥流水般的自安自得,还是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再造苏州新城?

这是摆在苏州人民和苏州领导面前的一个大课题。谁敢破解这个题目?谁或许是历史的功臣,同样也有可能是历史的罪人。苏州古城国务院早在80年代专门就保护苏州古城历史风貌有过专门的文件,谁在古城里做文章,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你能做得既保护了古城风貌,又可以让人放开手脚干现代化经济?这样的文章也许不是超天才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的。

因为--古城有限,再做道场,即使请得寒山寺等天下所有的高僧来,也只能念些旧经,无大雅之堂可供世人瞻目。深圳可以在荒地上建起世界级新都市,大上海有浦东无边广阔的空间,就是常熟、吴江、张家港、小昆山这些“子民”也比你苏州古城大几倍几十倍的空间上发展和开发呀!

苏州人的压力和恐慌缘于古城郭的束缚与限制。

必须寻找出路!必须重建一个新苏州!

这个时候,人称搞外向型经济出了名的“牛鼻子书记”的苏州市委高德正书记被江苏省委一纸任命到了苏北任职,苏州来了位风度儒雅的王敏生同志当新的市委书记。

王敏生在任苏州市委书记之前是镇江地区专员,同时他还挂着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一职。王敏生是一位老资格的“苏州老乡”。1975年之前,无锡县还隶属苏州地区管辖,他是无锡县委书记。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无锡曾经被誉为“华夏第一县”,其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名列第一。王敏生因此在仕途上曾经扶摇直上过。“文革”后第一届团中央组建时,他是排在韩英、胡启立之后的书记处书记,42岁时出任江苏省省委书记。1989年中回苏州任市委书记。那时故乡的苏州和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一样,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干部人心惶惶,不敢干,怕干事。“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需要的形势下,王敏生提出了苏州发展的“稳中求进”的思路,后来证明是非常英明和重要的。

2008年8月的一天,我在苏州古城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里采访了王敏生老书记。一口吴语的他回忆当时的苏州社会情景时说:“我到招待所,却看不见人,大家很紧张,不敢接待外国人,也不敢接待来谈生意的自己人。干部们都有一个‘怕’字。怕谈生意,搞发展被认为是搞腐败、走歪道和不正之风。我要求市委号召干部们正确认识‘两院’文件(高院、高检)。又让纪委和检察院的同志出面讲话,让干部们正确认识和区分改革开放中的正常交往与走歪门邪道、搞腐败和不正之风之间的本质区别,尤其讲明什么是违法乱纪,什么是腐败之风,使广大干部重新树立起了对党和改革开放的信心。同时我们又树立了几个典型,如吴江的盛泽和张家港的杨舍镇等,坚持了发展乡镇企业的十大好处……这些都对当时巩固和推动苏州经济起了关键性作用。

“1991年,特大洪水袭击了我们苏州,江泽民总书记也亲临苏州抗洪救灾现场。但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苏州的经济仍然很好。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正式文件还没下来时,我就让人到南京去省委拿复印件回来,及时向干部们传达。大家越学小平的讲话,心里越亮堂,干劲也来了,纷纷表示苏州不能落后这一波大发展浪潮。于是我们就寻找发展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现在我们苏州人常说的一个‘新苏州’、一个‘洋苏州’。即古城西侧的高新园区和古城东边的工业园区,苏州这十几年的腾飞,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风景如画的古城老苏州的历史文化魅力加两侧的‘新苏州’和‘洋苏州’两翼翅膀……”在苏州这块热土上工作了34年的王敏生,回忆当年的激情岁月,最后这样说:“我那一届市委,完成了经济模式从内转外的历史过程。现在看来,当时我们是做对了。”

一生平和谦逊的王敏生同志没有说错。他的那一届苏州市委不仅是做对了,而且用现在的事实来看,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杰出和精致!因为今天的苏州,如果没有两个工业园区支撑和烘托,在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狭小而沉静的姑苏城的发展将是无法想象的。

要认识苏州城区经济的全貌,必须先认识那个被苏州人引以为骄傲的“新苏州”。

同类推荐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主角设定:穿越前为矿大篮球队皇牌球员,自幼练习太极拳,剑,枪。后经过锻炼,基本与与魏延,张辽同级,略逊于巅峰关羽,张飞,赵云;高于马岱,文聘。大局观比较擅长,但不至于算无遗策,更多是有神来之笔,奇思妙想。文采:身为穿越者,语文不太差。本文适度YY,不太过火。自己争霸雄心万丈太累,当诸葛亮劳心劳力也太累。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个儒将,没事就喝喝酒,写写诗。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阴,迟早叫你喝我的洗脚水。曹操:“原来如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关羽:“有你在,我岂敢称武圣!”张飞:“好酒量!”刘备:“我一生识人无数,却看不透你,幸好我们不是敌人。”孙权:“没想到我江东是败在你的手里。”
  • 三国之问鼎天下

    三国之问鼎天下

    重生汉末,逆天改命。在乱世中生存,只有强大,更强大,比所有敌人都强大!“碰到比你强大的呢?”“干!”带甲十万,跨蹈汉南,却要不战而降?不,这样的结局我不接受!即便不能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也要据荆州以图天下!
  •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墨西哥湾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在北美引起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一个军史爱好者却离奇般的出生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又会引起什么效应呢?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在他面前灰飞烟灭,凶残的哥萨克骑兵在他面前瑟瑟发抖......本书纯属虚构,请误与真实历史对照!)(恳请每位看书的朋友都帮忙收藏一下,谢谢!)新书《中华第四帝国》已上传,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

    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

    所选文章精辟深刻,内容隽永,文字优美,且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除了文字的清新深邃外,还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名家当时的影子。《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是笔者的用心之作。用心去读,你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是那么温暖,平淡的生活也会充满新奇与感动。《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会告诉你,生活中你要学会适时地放松,放慢步伐、松开紧绷的心。有时候,领悟生命的意义只需要换一种心情。谨以《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献给所有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愿所有人青春无悔!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美人与美食:珍馐传

    亦珍自幼失怙,与寡母生活在宁静安闲的松江小镇。散淡的生活因母亲曹氏骤然病重,戛然而止。亦珍稚嫩的肩膀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支撑起家中的生计。在小小的茶摊里,亦珍遇见欢笑与悲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 下堂医女

    下堂医女

    他是归云岛岛主,承长兄之位,身带顽疾她是归云岛范姜医苑苑主,少年得名说到底她范姜杏就是岛主的私人大夫“红杏,我这病,这辈子怕是离不开你,为免误你终生,我决定娶你。”她拒婚无效,吉日一到,她便被他的云龙护卫队“送”到他跟前拜堂新婚之夜,他陪着他同样体弱多病的寡嫂她丝毫不在意他关心寡嫂比关心他的妻子多,她也不在意但是,他因他嫂子的病情延误而大骂她是庸医就太过份了“我要你治好她。”“我尽力了,”药医不死人,治不了心病。“她若有任何差错,范姜医苑休想继续在归云岛立足。”她不是治不好,是不能治,范姜家受牵连,范姜一族从此消失在归云岛三年后,他出现在她面前,指责她红杏出墙“白纸黑字,休书为证,你我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她抖出一张薄纸“休书非我所出。”“休书上有归云岛主印章为证。”他抵死不认,好,他既然指责她红杏出墙,她范姜杏就出墙给他瞧瞧——
  • 一对小冤家

    一对小冤家

    一段不痛不痒的情,没人珍惜;一段又疼又痒的爱,没人肯放弃。情,会让你痒,但最终还是会让你疼。
  • 异大陆奸商

    异大陆奸商

    很意外的成为穿越人选!那么他将经历些什么那!异大陆奇异的生活,变态的魔兽和人类!
  • 性格决定做人

    性格决定做人

    俗话说: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有与生俱来的部分,也有后天的因素,而后天因素是相当重要的。环境之于人性格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以磨炼改变一种性格,又可以促成和加重另外一种性格。因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做人方式是很难把握的。而每个人的性格又并非单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诚然,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并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要靠每个人的意志,靠自觉调节的能力。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一个善于抑制冲动的人,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以供参考借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凶手眼中的红纱巾

    年轻的刑警刘元从小酷爱《福尔摩斯探案》,一直梦想着能够像自己的传奇偶像福尔摩斯一样侦破一个又一个的疑难案件,但是机会却一直没有降临到他的身上,直到有一天晚上,外面大雨倾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冲进了刑警队,向刘元坦白:“我杀人了。”并拿出一条红纱巾……
  • 上海,不哭

    上海,不哭

    小说从单身美女炎炎的视角,用现实与回忆相交替的手法,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外地女孩在上海的职场与情场的打拼与浮沉——她们曾经怀揣梦想、充满朝气。在懵懵懂懂地历经了人际的伤害、金钱的诱追和各式各样的男人之后,开始对幸福和人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作品以都市白领生活为缩影,描述了当下都市人的孤独、惶惑、漂泊,对爱情的追逐与理解,以及对幸福的坚持和信仰等,真实地再现了在大都市寻梦的年轻男女的情感与生活,将成长蜕变的痛楚凝结成了一轴鲜活的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