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300000030

第30章 "兴"与"象征"辨析 (2)

第二、从艺术功能方面来说,兴有烘托渲染,突出中心的功能;象征有比附联想,营造神秘的功能。虽然兴在起兴与"所咏之词"的关系是相对松散模糊的,通常是以描写某种景物或事物造成一定的环境气氛或背景烘托。如《周南?关雎》、《曹风·蜉蝣》、《唐风·葛生》等。但是有些与中心结合紧密,具有时间、地点方面具体统一的特征,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情景交融,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以《周南·桃夭》为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这首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前面两句是描写桃花怒放的样子,每一章以"桃之夭夭"开头有烘托渲染,营造女子出嫁时的热闹气氛,突出女子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又如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首诗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最后一句"高高秋月照长城"可谓是"神来之笔",在结尾处用兴将整首诗感情、气氛、情调融进无限的"边愁",总是让人感觉有无穷的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西方的象征本身在其表现的意蕴之间有比附联想的关系,有超验的属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凡是作为象征的形象......一方面见出它自己的特性,另一方面个别事物的更深广的普遍意义" 。特别是西方象征主义运动兴起之后,象征主义诗学的超验属性使象征直接与另一个世界的观念对应起来,其神秘性突出。"象征在本质上是诗人对形而上的神秘世界的感知与暗示。" 叶芝的某些象征主义诗歌就是带有如此的神秘性;如《基督重临》第一节: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

猎鹰再也听不到主人的呼唤,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

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整首诗是用奇异的形象来象征信仰的失落来表现基督教的救赎思想。在诗中,"旋体"是历史的象征,随着历史的发展(旋转),人类(猎鹰)再听不到基督(主人)的呼唤。"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粗野狂暴的反文明出现了,恶压倒了善,世界末日来临了,而得救的日子也临近了。同时整首诗引入的基督教的思想增加了诗歌的超验性和神秘性。

第三、从创作手法实质上考察,兴手法和象征手法在实质上也是天壤之别的。如前所述,兴手法在本质上是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泛拟人手法。所以,兴手法和象征手法的区别即是泛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的差别。拟人是给事物以人的某种或某些特征,使其人格化;简单地说就是让事物代替人。中国古代诗歌也有运用拟人手法。例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只有宽泛的类似性,所以它一般是用具体的东西表现抽象的东西(观念),没有将事物人格化。例如西方诗歌中的智慧、信仰、道义、爱情。总之,拟人手法和象征手法都表示类似性关联,只是各自的类似性关联不同。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兴这种拟人手法是独特的,不是通常的拟人手法,而是普遍化、隐蔽化、客观化的泛拟人手法。从文化根源看,则是所以古代文化"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观念使之然。古代诗人不像西方诗人那样主观地、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思,而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现特定的情思。换而言之,即只是表现能被客观物象引发的情思。在古代道德文化的意义上,这些客观物象本身就具有道德意义,能够自然显露出来。这就表现为独特的"感物起兴"的手法。因此,古代诗歌在表现道德思想情感时,不像西方那样借助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而是借助直观物象的感悟思维方式。这是兴与象征在创作手法本质上的根本区别。

文化差异性探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不可替代的灵魂,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文学和艺术的土壤。所以,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是由相应的文化性质决定的。

我们试从文化性质的差异性角度来对兴与象征进行辨析。西方文化的特性是科学性,注重的是主客二分,强调情感的自我性,因此其诗歌创作手法主要是比喻(隐喻)和象征。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性是道德性,注重"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强调以物起情,随物婉转,由此决定了兴手法是基于中国泛道德文化的"感物起兴"的手法,即内在潜伏的情感,偶然被某种事物触发--好像这种事物也有了人的感情--于是只要把这种事物呈现出来也就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兴。

我们知道兴是由《周易》的象征演变而来,那为什么有这种转变呢?主要是兴经历了由宗教神性文化到道德文化的转型。首先,《周易》的"象征"是神权文化占卜的"象征",当时殷商时期的文化是宗教性的。《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可知"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 所以"兴"带有早期《周易》中的"象征"性质,保留了一定的原始朴素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其次,周代之后,文化性质逐渐发展为"天人合一"性质的道德文化。晚清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这种文化转型,就其社会、政治层面看,是将神权政治制度转变为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礼乐制度;就其思想层面看,则是将商代主要具有神性的"帝"或"上帝"这种宗教文化的本体观念,转变为主要具有道德性的"天"、"天道"这种道德文化的本体观念。在这种文化之下,人与自然万物都被泛道德化,具有了道德性。

这两种文化差异性也决定了"兴"与"象征"在诗歌创作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性。

中国古代文化强调的是整体思维。"与古希腊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是建立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之上的......所谓整体的思维方式,应该理解为,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而理解和规定对象的一种思维原则。" 中国古人常常思考的整体性的问题是"天"和"人",并将之具体化为"天道"和"人道",但是,从来不逻辑地探讨"天"的形成和"人"的本质。在古人的意识中,"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这也就是后世儒道两家所说的"天人合一"。这种整体思维与古代诗歌的思维是一致的。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整体思维的形成实际上是根据某些自然现象建构起来的。诗人写诗时通过"仰观俯察,远近往还"的观物取象方式来建构诗歌的境界。

先来看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呈现的天门山附近的一段长江景色:

天门中断楚江开(高),

碧水东流至此回(低)。

两岸青山相对出(近),

孤帆一片日边来(远)。

这四句写景部分是根据古代诗歌远近高低的整体思维来观物取象的,首句极写长江的威力,仿佛是冲开天门山口滚滚而来,有仰观长江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二句是俯察东流的长江在天门山附近转向北流的状况;三句是写近处两岸青山遥相对峙之状;四句是远眺一只孤帆从"日边"渐驶过来;诗人从高、低、远、近各视点来描绘天门山附近壮丽的长江景色。

再来看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游溪》:

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高)

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低)

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近)

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远)

这首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体思维方式的很好体现。诗人从多个视角选取意象来表情达意,首联"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概括出天高水低的溪景轮廓,前句强调的是野鹤的鸣声,呈现的是烟雾迷漫的溪水,是由近处向平远方摄取的镜头,后句写楚天晴空万里之色,视点在低处,是仰观的镜头。颔联"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点出诗题的另一半-"游"。是从高处向溪面俯瞰,先呈现舟在溪中荡漾,继而展示人在舟上垂钓。颈联"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是逼近特写镜头,先见落花飘在泛舟者的衣服上,又见溪流在轻风中水波澹澹。尾联"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则是将镜头沿着溪流投向水平的远方,只见源远流长,溪水没入一片青葱。全诗展露的,不是从固定的位置,而是从俯仰远近的角度来描绘溪景的全貌。诸如此类的诗还有王维的《过香积寺》、杜甫的《秋兴八首》(第一首)、《登高》和《枫桥夜泊》等,它们都是这种远近高低地观物取象、描写景物。

为什么中国古代诗歌只须选取高低远近的物象以并置的方式就能够达到抒情寓意的效果呢?首先,如前所述,这是因为古代道德文化是一种泛道德和泛拟人的文化,诗人实际上把物象当作具有思想情感--那是体现"道"的思想情感;在这种文化意识中,自然万物都被道德化了,因而也被拟人化了,于是诗人的创造就可以用"感物起兴"的方式让物象(兴象)自然呈现,从而能够创造出"天人合一"和"物我同一"的独特境界来。其次,现代学者叶维廉说:"即物即意即真,所以很多的中国诗是不依赖隐喻不借重象征而求物象原样兴现的" 。这句话非常准确地总结出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方式。中国古代诗歌强调的是直观感物的思维,其中的意象都是直观性的,并不像西方诗歌创作那样运用类似联想的思维方式。

而西方科学文化强调的是分析思维。分析思维指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比较、综合其内在联系,最后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而获取其本质、规律。这种抽象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必然渗透进西方诗歌的思维之中;因此它对西方诗歌的审美意象和创作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呈现出与其他文化诗歌不同的特色。西方诗歌往往聚焦于个别意象,并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往往是以一个突出的意象为中心。因而象征正好也是运用分析思维的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象征即是用一个具体的东西去表现一个抽象的东西(观念),有较强的观念性,重在对语言的超日常意义的运用。如美国诗人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这首诗以高度浓缩的意象象征丰富的情绪,给人以深刻、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这"花瓣"意象本身没有蕴含相关意义,可以说是为意象而意象。当然,像这种独特意象的诗歌还有里尔克的咏物诗《豹》,瓦雷里的咏物诗《石榴》等。这些诗都是运用象征的经典作品。

总的说来,东西方文化性质的差异性是造成古代诗歌的兴和西方诗歌的象征貌合神离的根本原因。

(指导教师:陈本益 教授)

同类推荐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迪尔伯特的未来:下个世纪战胜白痴的生存之道

    本书中,有一点会变得日益明显,即你的竞争对手同你一样一脑子浆糊。轻信的顾客比比皆是,不管产品多么毫无价值,多么愚蠢透顶,他们照买不误。简而言之,该是诺查丹玛斯靠边站的时候了。作者披上他的预言家长袍,以极具穿透力的眼光洞察一切,从技术到工作间,从选举到两性大战,从宠物保护到其他星球上有无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书中融笑料和事实于一体,它弹奏出我们社会的热门音符,令读者忍俊不禁,惊诧不已。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春天巴士

    春天巴士

    涵盖了亲情,爱情,友情中的各种细腻感受,本书内容是作者十年之间的诗歌选,主题多以生死,轮回,自由,以抒情为主,传说为主,穿插现代人的情感状态和矛盾纠葛,最终指向人与人之间的珍重和内心的宁静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

    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

    亲爱的朋友,你快乐吗?如果你快乐,希望本书能给予你更多的快乐;如果你希望自己快乐,马银文编著的《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也将借由许多富有哲理的的小故事,唤醒你分享快乐的能力。《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总结了快乐人生必备的9种心态,书中一个个蕴含哲理的经典故事,除了能使我们了解如何从内在释放压力、克服外界所引发的负面情绪之外,同时也能让我们用更积极的视野来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进而在待人接物上从容自在。
  •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

    《局外人:加缪中短篇小说选》弥漫着诡异、怪诞的气氛。书中的主人公无论对生活,还是对人,都消极、冷漠、懈怠、不在乎,说话、举止十分荒诞。读者往往能从这种荒诞背后体会到一种冷漠,同时还能体会到一种理性,并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理性产生共鸣。
  •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眼川

    眼川

    《眼川》讲述:因为妹妹的病而回到老家的小村庄,像是新的平静生活的开始。为去世的母亲扫墓后,姑姑为了平复兄妹的心情,将他俩带到了那个名叫“眼川”的小溪旁。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他俩,但是异样的视线,却颤抖了哥哥的情绪。原本打算在这样宁静的小村庄里,平静度过父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却发现,一切都不如期望。医院里眼神空洞的少女,眼川旁莫名其妙的请求,让他的疑惑萌芽;即使是最亲的人去世,也不被允许参加的葬礼,将疑惑膨胀;误入的密室,那神秘而恐怖的场所与漠然的袭击者,将他们的疑惑化作恐惧!
  •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本书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丛书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让读者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声律就是诗词韵律,《国学启蒙书系列:声律启蒙》是一部关于诗韵的启蒙著作,是儿童学诗的入门读物,由清朝车万育编撰而成。
  • 养肾补肾小百科

    养肾补肾小百科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身体的" 老本",如果只使用而不保养,肾就有可能出现各种虚证,这时就需要我们及时调补,补足肾气。本书立足于中医学之上,除了介绍补肾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从饮食、运动、物理疗法等出发,明确提出最有效的补肾方案,让你一步到位,辨证施治,远离肾虚的烦恼。
  •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斯蒂文森中短篇小说选

    《化身博士》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同时也是斯蒂文森的得意之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让一个白天是绅士的人,晚上变成一个恶魔,释放身上的邪恶。这部作品被称为心理小说的先驱,书中“Jekyll and Hyde”一词甚至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影响力可见一斑。本书选取的另一篇小说《自杀俱乐部》描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也充满奇特的想象,十分精彩。斯蒂文森的作品虽然写于一百多年前,但是仍然符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口味。故事通俗却不流于俗套,行文严肃却不失幽默,在通俗类小说作品中,是非常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