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29

第29章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话语 (3)

" 这里需要提及一下,法国学者福柯关于知识与权力的论断在学界影响颇大,但是其理论并不是认为"知识就是权力","福柯明确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每当他读到'知识即权力'或'权力即知识'时,都深感自己遭遇误解"。其"知识"与"权力"的关系排除了知识主体的"凝视"关系,所以,与笔者所言知识即权力是有明显区别的。依附在知识中的话语权力,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种,即通过占有被认为亘古不变的经典知识而获得的话语权力和通过把握流动变化中的新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或是创造性解释来获得话语权力。

随着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喊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的口号,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所拥有的强大权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文化生产者拥有一种特殊的权力,拥有表现事物并使人相信这些表现的相应的象征性权力,这种象征性权力还表现在文化生产者用一种清晰的、对象化的方式,提示了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或多或少有些混乱的、模糊的、没有系统阐释的,甚至是无法系统阐释的体验,并通过这一表述赋予那些体验与存在的理由。在市场运作中,文化精英的优势和作用在于他们原本就拥有话语权,一旦掌握大众文化的种种游戏规则,便能制造出大众狂欢的气氛。"权威而经典的文化身份"帮助他们将"象征资本转化为金钱"。

第二个层面,道德文化赋予知识分子的判断性话语权力。"任何道德文化所制定的文化话语权力,其权力本身决不会轻易消逝,因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文化道德'依托其文化话语权力,通过不同的形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即构成本源性的文化约束力。" 作为中国道德文化的主要参与制定者,知识分子具有道德裁判权的先天优势,我们经常可以在民间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不和你争吵,我们找个有学问的来评评理。"在社区中,教师、医生等知识分子身份经常会成为老百姓接受观念的舆论领袖。

第三个层面,教育机构通过学历所进行的话语授权。深受"功名"观影响的中国人,将这种理念移植到了现代社会的"学历崇拜"上(当然这种趋势在实用理念下在不断削弱)。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种教育的话语权利,大学成为了权威的代名词。也造就了以大学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专家能够获得社会和媒体的青睐,拥有较强势的媒介话语权。所以,尽管还有些知识分子排斥电视,但请专家进演播室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2.借势于杂糅了政治、经济权力的电视媒体权力

"言说空间为话语提供了存在的家园,在这一家园,言说主体、言说客体与话语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言说主体与客体所拥有的话语权。言说空间对话语权的制约很大程度上是由话语权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决定的。言语行为应该与语言使用者所拥有的话语权相对应;而语言使用者所担负的不同角色,又决定了其话语权。"在什么样的社会空间言说,就相应地获取了其所赋予的话语权力。在传媒时代,电视影像更是一个奇迹。两个加拿大社会学家用非常夸张的语言来描述电视:"凡是没有进入电视的真实世界,凡是没有成为电视所指涉的认同原则,凡是没有经由电视处理的现象和人事在当代文化的主流趋势里都成了边缘,电视是'绝对卓越'的权力关系的科技器物。"当然,中国电视媒体的特殊属性,对于电视媒体权力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参照西方学者的观点。

"电视的权力应当是把它放在政治经济结构内的适当位置加以理解,而不应从非语境化的效果里所作的分析中加以理解。" 按照郑世明的研究,中国电视媒介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与政治、经济以及精神-文化、信息权力之间,向是一种复杂的联姻、相互纠缠,难解难分。由电视媒介三种属性和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电视媒介权力的生成,是政治权力、文化权力和经济权力三方博弈的结果"。所以,中国电视媒体的权力是一种杂糅了多种权力的混合体,而电视知识分子话语借助这样的载体,则获得了相应的话语权力。

具体的表现为,知识分子通过在被电视"召唤"和在电视中出镜发言,而被电视媒体进行了"社会地位授予"。按照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论述,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拥有这样的社会影响,"电视支持、因而也强化社会规范;它赋予社会成员、地点、政策以及事件以地位,只要给这些内容上镜的机会就可以"。"大众媒介的有利的注意可以使个人、团体和政策的声望地位提高和合法化......提高声望地位上似乎有着这样的一种循环过程:'如果你真的了不起,你就会吸引大众的注意,如果你吸引大众的注意,那你的确是了不起的。'"

知识分子的符号权力实际上只是政治权力的附属物,政治上处于强势的集团,也就顺利地掌握了符号权力。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中,电视媒体场域是处于政治权力场域内部的,本身就是"政治上强势的集团"的一分子,"任何新闻媒体都是党的宣传事业的一部分"清晰地说明着这一现象。从这样的表述中,就可以发现我国的电视媒体话语权力的优势,而身处其中的传播者则成为这种权力的代言人。例如广播电视专业教材中就:"播音员、主持人形象内涵是,作为媒体直接代言人,代表政府的声音和媒体的形象,具有公信力,代表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影响力,具有'政府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电视机构的记者、主持人在进行采访时,其背后具有明显的官方意识形态支持,这从人们把《焦点访谈》节目称为"焦青天"就可以看出这种意味。

第二节 电视知识分子话语权 (2)

政治权力、媒体权力与电视知识分子并非是单方面给予的,两者间存在着勾连并相互需要。"固然政治精英的权力可以凭借种种暴力的形式取得,但是,任何政治权力要能长久维持,大半必须依赖制度的建立,并以例行化的权力运作方式来进行才有可能。这样对正当性予以例行化的过程,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理论得以建立和使之在人民心中产生内化的一种必要社会过程。在此过程之中,权力理论的建立以及权力正当性的合理诠释和赋予,往往不能由权力拥有者自己来执行,而是由居第三者地位的知识分子负责的。我们不妨称之为'权力正当性认定的外衍性'。"权力要使人信得过则必须转化为权威,这就是一个合法化过程。如何使赤裸的权力转化为被人认为合法的权威则是知识分子的特有功能。通过知识分子合法性的阐释,知识精英比普通制媒者更了解如何掩饰意识形态的作用,三者间的共振使相互的话语权力扩大化。

同时,电视媒体也拥有着强势经济话语权,这从每年中央电视台年代经济人物评选、上榜品牌、知名企业展播等现象中都可观察到媒体与经济权力的共谋以及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当代的电视体制是"官方"、"精英"、"市场"三种体制性力量之间彼此冲突又相互借重、复杂互动的结果。所以,这种权力的聚合对于知识分子产生着巨大的向心力,而身居其中的电视知识分子所拥有的通过电视媒体授予的权力也显得复杂和强势。

3.大众偶像与代言人所赋予的话语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其文化逻辑逐渐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作为消费文化市场的消费主体,"文化的消费大众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个人特征千差万别的个体消费者所构成的,他们的文化层次相互悬殊但区分的界限却非常模糊,他们由于某一机缘聚合在一起但意见又多有出入,他们声应气求但又易合易散,他们是无形的但又是强有力的"。

大众越来越成为决定媒体市场生存状况的力量,促使媒体从"传者意识"向"受众意识"转变,这也是9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传媒改革中,媒体从业人员认识层面的主要变化之一。"只有社会公众乐意阅读或聆听知识分子的话语,他们才会将知识分子的话语填满报纸和杂志的空间,充斥电台和电视台的播放时间。"我国学者郭振玺、丁俊杰也认为,话语权是一种社会主流意见。只有媒体的传播内容及其价值观能够通过受众的普遍认同而形成社会主流意见,才能使媒体的价值得以体现,并最终形成对媒体影响力的评价。出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考虑,媒体对受众地位的提升以及对他们意见的尊重,都客观地使受众在与媒体的话语权博弈中获取了部分权力,但是这种权力和大众一样"易合易散",需要代言人来进行整合,才能够有效地发挥。

谁来充当这样的代言人,在中国社会中表现得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大众面对政治权力,需要传媒行使舆论监督功能时,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电视记者、主持人是作为大众代言人身份出现的;另一方面,在受众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以及媒体权力博弈时,就需要寻找一个新型"代言人"--知识分子,这也是出于大众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知识分子价值中立立场(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的)的认可或想象。所以,中国电视知识分子在电视上发言,在一定时刻也意味着"为民代言"(只是在理想状态下),也拥有了大众所赋予的话语权力。

另外,电视知识分子被电视与大众文化塑造成文化偶像或学者明星之后,使其背后数以万计的追星族们获取了大量的文化和社会资本,在"晕轮效应"下,这种大众所叠加给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可以让他们足以产生影响社会其他场域的能力。

在中国语境下,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是在电视运作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多重势力的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由于强大的话语权而拥有了明星般的地位和资本,当然,其中有偶然的因素,这也是一种中国特殊国情下出现的社会必然现象。张颐武先生谈道,"知识"向"媒介",知识分子向"后知识分子"的权力转移已成为无法否认的文化景观。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挑战的反应是极为复杂的,但他们的未来已成为目前文化的最大困惑之一。激烈的批判、迷茫的思索、投入消费文化的热情的取悦,种种形态所构成的困境正是话语中心及权力转移的结果,谁也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二、以《面对面:麻辣教授》节目为个案

针对2006年易中天现象的火爆,中央电视台著名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主持人王志在2006年8月对他进行了采访,该期节目于8月21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此后还多次重播。由于电视文本的特殊性,笔者为完整描述语境,将解说、访谈中插入的画面亦用文字进行记录。

选择此样本进行分析是基于两点考虑:首先,易中天是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其次,在访谈节目的对话机制中,较能够体现话语权力关系。"话语的权力作用就是对主体与支配结构的关系作如此定位,使那些结构因此能够对他或她发生作用。话语的权力作用的主要特点是隐藏了它对主体的构建功能,只在该主体已经成为权力的受话人之后才显露出来。"这种权力与话语的关系在这次访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话语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被我们称为话语的这种语言运用单位进行清晰的、系统的描写。这种描写有两个主要视角,即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文本视角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话语结构进行描述,语境视角则把对这些结构的描述与语境的各种特征如认知过程、再现、社会文化因素等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对于该节目的分析,笔者将尝试综合运用以上两种视角。

1.传播语境分析

首先,从节目播出的社会文化环境考察。易中天因为2005年上央视《百家讲坛》节目品三国而迅速成名,并延伸到《品三国》一书洛阳纸贵,引起社会各个层面的热议。节目播出的2006年8月也正是处于批判和支持此现象的意见热烈交锋的时刻。当然,触发该现象的社会文化因素相对复杂。从中国大陆电视节目发展看,这是文化类节目长期积弱的一次强势反弹;从文化层面理解,这是大众文化在电视媒体中与所谓的精英文化进行的尝试性融合;从受众层面认识,这是普通观众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膜顶崇拜的表现;从传播者角度分析,可以剖析出国家、政府与电视媒体合作的更深层次原因,这在本研究其他部分进行了解释,这里不再重复论述。导致易中天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和偶然的因素,分析该节目访谈内容就必须将其放置在这一特定语境中进行。

同类推荐
  •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生活·哲理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生活已成碎片。短暂的宁静之所以能够常常回到内心,完全是因为内心还在自然地抵抗着。这样的内心自然是不够强大的,它充满了矛盾、放弃、坚守、游离、妥协。它自然无法构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洪流,冲破现实的束缚和藩篱,它同样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理想国中。一个更大更久远的困惑常常将我抛上抛下:哪里是我的故乡?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热门推荐
  • 邪君盛宠迷糊甜妻

    邪君盛宠迷糊甜妻

    17岁花样美好的年龄,她却因为自己150斤的体重遭到同学和家人的讨厌。负气自杀,醒来后竟变得苗条漂亮。但这都不是最让她惊喜的,最让她惊喜的是,醒来后她的身边竟然有着一位超级美男子。荒郊野外的破庙里,她半夜醒来就在他怀里。他照顾她,保护她,就连她中了媚毒,他也没有乘人之危。这样的男人,她抓住了,就绝对不会放手了!他是魔教教主,在外冷血残忍,唯独对她,却是宠爱到了骨子里。为了霸她身,占她心,他甚至不惜用谎言将她留在身边。她是现代被家人和同学都鄙夷的对象,早已不在乎生死问题。直到遇见了他,这个长得好看迷人又温柔待她的男人。她开始珍惜起自己的生命,以及与他的这份感情。
  •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揭秘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复杂难测的人心,各种前所未见、匪夷所思的心理学分析,令你拍案叫绝!爱情心理学、经济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都网罗其中。
  • 鬼神传

    鬼神传

    《鬼神传》,据首都图书馆所藏咸丰七年(1857)刊本校点。书中不题撰人,孙氏谓“作者广东人”当是据故事多发生在广东而推断。全书包括十二个故事,有一回演一个故事,也有数回演一个故事者。柳谓此是“小型的袖珍本。”
  • 七月情缘

    七月情缘

    "人与鬼的宿缘,不是前世的依恋,只是今生的依偎。既然前生没有与你牵手,就让此生不再错过。他许她的诺,今生不变,她诺他的誓言,只因为那一句:姑娘我爱你!宿命的安排,缘分的定数,重生后的命途,穿越后的宿命。即便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因为心中有彼此爱,心中爱彼此,路就在心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风筝少女

    风筝少女

    林阳慢步走到窗前,正准备将窗户合上时,眼前的画面却令他惊叹了,窗户对面的民德广场上,一名白裙飘飘的少女正手握长线,在广场上欢快地奔跑着,她头顶上方,一只白色的风筝在漆黑的夜空中轻盈的飞舞着,宛若一只蹁跹的蝴蝶。窗外的月色格外明亮,明亮到林阳甚至怀疑眼前的这一幕是否真实……
  • 冷少的绝情妻

    冷少的绝情妻

    “小宝贝,我不是你爹地哟。”楚逸拍着莫宝宝的头,笑眯眯的好心解释着。“可是你要和我妈咪结婚啊?”五岁的莫宝宝歪着头,一脸迷茫。一丝邪笑,划过男人的嘴角,他要的是女人,不过可不是眼前的小不点儿!信任,背叛,是谁第三者插足?意外,失忆,邂逅另一场温柔。她是谁?他又是谁?谁是她腹中宝宝的爹地?谁是她最后的归宿?那个站在她身边,看起来英俊、温柔又专情的倪睿熙,是什么来头?“安琪儿,我的未婚妻。”他挽着他似曾相识的女人,笑得温和又典雅。阴谋,利用与被利用。在爱的世界里,究竟什么才是值得心灵停靠的港湾?这一场寂寞与渴望纠缠着的荒唐旅程,是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在那微风沉醉的夜晚,谁与你相见,谁又会与你相爱?这是一个寻找爱与被爱的故事,人这短短的一生一世,究竟靠什么温暖心底?也许一开始的徘徊让人不知所措,可是终将守得云开见月明。就算错过了那么多,那么多,终将有一个人对你不离不弃,愿与你厮守终身。-----------------------我是美丽分割线------------------------1、每天一更,多更看情况,上午11点或晚上,喜欢的亲请多多收藏+票票+留言,你们的支持是夏夏努力的动力!2、不是会员的亲,也可以在页面的“会员注册”上注册成为会员,然后再点“收藏作品”把夏夏的文文收藏下来,以后就不会找的那么辛苦了!3、对文文有什么看法和意见,夏夏欢迎大家提意见。
  • 神级护卫

    神级护卫

    从太平间醒来之后,他的人生之路彻底变了。手持钢刀,奋起反抗。一路高歌,掀起一片腥风血雨。不知不觉,整个世界已经踩在了他的脚下。当世界再也藏不住我的心;当敌人全部匍匐在我身前;当光芒无法遮掩我的影子。我注定要踏破这苍穹,为金钱,为爱情……我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

    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作者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与哀愁。林徽因、陆小曼、阮玲玉、张爱玲、孟小冬、潘玉良等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24位民国时期绝世奇女子的秘辛往事,追忆100年前那些乱世佳人的喜怒哀乐、人生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