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100000035

第35章 区域与历史 (4)

产于今江西乐平,成色淡雅。成化青花用平等青料,呈色蓝中泛灰青,清澈而明晰。《江西大志·陶书》记:"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与进口的"苏泥勃青"青花釉料之一。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明代永乐年间,郑和(1371-1433)七次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一批"苏麻离青"料。明万历十九年(1591)《事物绀珠·永乐宣德窑》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成色浓重青翠。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明成化以后,逐渐为回青等代替。混合使用,烧成后的青花瓷器成色稳定,温润淡雅。弘治时期因御器厂时而停烧,传世的青花瓷器以盘、碗为多,其器形、纹饰与成化时期的风格几乎相同。正德时期采用瑞州"石子青"青花釉料之一。亦称"无名子",产于江西。《瑞州府志》记:"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

"《正字通》又记:"卢陵新建产黑赭石。磨水画瓷坯,初无色,烧之成天蓝。景德镇取诸婺源,名画烧青,一曰无名子。"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使用的釉料就是石子青。料烧制青花瓷器,成色浅淡灰蓝,稳定匀净,有的还带有铁锈斑。后又用云南产"回青"青花釉料之一。产于云南。明正德时已经出现,嘉靖时成为当时青花的标志。宋应星《天工开物·回青》记:"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王世懋《窥天外乘》记:"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因二者比例不同而呈色各异。料,成色鲜艳浓重。正德后期开始烧造花觚、葫芦瓶、烛台、炉、罐、绣墩等大型器物,各式文具的造型新颖,但烧造工艺却日趋粗糙。民窑烧造的釉上红彩和红绿彩瓷器开始盛行,虽然胎质较厚,但实用的器形以及百姓熟悉的装饰使之受到欢迎。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烧造的青花瓷器数量最多,其釉料以"回青"料为主,色泽以浓艳泛紫为基调。嘉靖年间的青花瓷器的造型、品种更加多样,大件器物的器形多为正方形和六角、八角方形。

其时还盛行描金彩瓷器,制作时"用烧成白胎,上全黄,过色窑。如矾红过炉火,贴金二道,过炉火二次,余色不上全黄"。隆庆时的青花瓷器制作精细,色泽鲜艳,器物的外形除圆形外多为菱形、梅花花瓣形、方胜形以及长方、六方、多方、银锭等样式。万历早期的青花瓷器风格与此前大致相同,后采用了成色蓝中泛灰的"浙料"青花釉料之一。又名"浙青",系产自浙江金华、衢州、江山、绍兴等地的青料,当地人称其"土钴"。据文献记载,景德镇从明代万历时期开始至清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多采用浙料。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说:"凡画碗青料,总一味无名异。""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者为下也。",图案显得清丽幽雅。这一时期生产的彩瓷"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天启、崇祯时期的青花瓷器多出自民窑,官窑的产量明显减少。烧造工艺参差不齐,精细者胎薄体轻,图案精细如宋画白描;粗糙者胎重质粗,多以涂染手法绘出纹饰,图案色调灰暗。另外,在江西的乐平、吉安,云南的玉溪,广东的博罗、揭阳、澄迈、东兴,福建的德化、屏南以及浙江的江山等地亦生产青花瓷器。

由于青花瓷器和彩瓷等品种的盛行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明代中期以后,在宋代曾经盛极一时的陶瓷品种仅剩下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和珐华器等品种依然还在生产。明代初期,龙泉窑所出青瓷基本沿袭了元代的制瓷工艺,瓶、盘等器的形体硕大,造型厚重。中期以后生产的龙泉青瓷工艺失之粗糙,釉色浑浊而釉层透明。其装饰方法以堆贴、釉下刻花、划花为主,图案面积较大,作品具有独特风味。德化窑所出白瓷制品胎与釉结合紧密,釉色莹润,"洁白可爱",质量上乘,"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还有仿制古代尊、鼎、炉等造型的器具,装饰手法以圆雕、浮雕、堆贴和刻花为主。宜兴的紫砂器最早出现于宋代,明代中期以后因饮茶习俗的需要而风行,"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紫砂壶制作技艺成为专门技术,名工辈出。在当时,还生产一种带釉的陶器,成品与宋代钧窑瓷器相近,却"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有天青、天蓝、云荳、月白等色,品种有盆、奁、盂、尊、钫等。珐华器是明代中期以后由晋南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瓷窑生产的一种特殊产品,陶胎色釉,以鲜艳夺目的蓝、紫和绿为底色,间以黄、白等色的花纹,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装饰效果,品种以花瓶、香炉以及动物造型等小件器物为多。

传统的制瓷工艺技术发展到清代,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以景德镇为代表的官窑瓷器生产体系,集聚了一大批掌握着制瓷关键技术的优秀工匠,在国家的强力支撑下,各类瓷器产品的品种以及质量和数量均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而各地民窑的瓷器亦更加丰富多彩。清代瓷器中生产数量最多的依然是青花瓷器,"一号动累百千"。又以康熙民窑的出品最为典型,青花的色调青翠艳丽,图案层次分明,笔韵含蓄,线条生动,"亦可独步本朝矣"。同是康熙时烧制的五彩瓷器,以其胎骨轻薄、釉色莹润、色彩柔和而闻名。将珐琅料绘在瓷胎上烘烧而成珐琅彩瓷器,是皇室独享的高级产品。制作时,先在景德镇烧成瓷胎,再运到北京交造办处用珐琅作釉彩烧成。

新创的观音瓶、棒槌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样式受到欢迎。雍正、乾隆时烧制的粉彩瓷器,色调温润,鲜艳洁净。乾隆时期烧造了相当数量的鼻烟壶、鸟食罐以及仿象牙、仿玉器、仿漆器等小件器物。广州当地的商人将进口色料绘在由景德镇运来的素烧白瓷胎上,又以金线勾边,然后再入窑焙烧,烧成后的瓷器风格华丽,曾远销国外,人称"广彩"。佛山的石湾窑仿制宋代钧窑瓷器,其产品被叫做"广均"。在他处烧造的仿宋代汝、官、哥、定等名窑的瓷器几可乱真,而豇豆红、胭脂水、珊瑚红、豆绿、翠绿、鹦鹉绿、天蓝、祭蓝、冬青、蟹壳青和茶叶末等单色釉瓷器亦有较好的成绩。清代瓷器的装饰手法较多,题材极为丰富,瓷器上的图案多取自然物造型,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达多方面的吉祥寓意内容。

三、明清服饰流变

明朝立国之初,在服饰制度方面承继了秦汉以来的汉民族服饰文化传统,在唐、宋时期流行的幞头、圆领袍衫、皂靴等服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制度。明代的服饰制度等级分明,尤其是民间的服饰在样式、色彩等方面有许多禁忌,直到万历时期之后才有所改变。

明代官员的服装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和燕服之分,其样式、尺寸、材质和色彩以及着用佩饰、场合亦有着严格的规定,官员的"服色所尚,于赤为宜"。补子是明代官服的主要特征,直接绣于官服前胸部位。一至九品的文武官员补子的图案纹饰是不同的,"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踇,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另外,从官员的冠梁数量以及革带的材质等处也能看出其品级。

在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百姓的服装样式日趋丰富,主要有袍、裙、短衣、罩甲、巾帽等。百姓的衣服面料以棉、麻为主,士人虽然可以用绫、绸、绢等丝质面料做衣服,也只限于青、白两种颜色。男装的一般装束为头扎皂布巾,上身穿青布袄、紫花布衣,下身着白衣裤、蓝布裙,脚穿白布袜、青布鞋。士人的着装以方巾圆领为主,穿斜领、大襟、宽袖的袍服,头戴儒巾,并用白绫、白绢衬出衣领,以区别于仆役;庶民、杂役的日常服装以青布长衣为主;农夫的服装有衫、裙、裤等,头上戴皂布巾。妇女的服装样式繁多,有衫、褙子、袄、霞帔、比甲和裙子等。常见的民家妇女礼服多为紫衣粗布,但不能使用金绣作装饰。妇女常服的上衣多为三领窄袖,衣长三尺有余,露裙两三寸。

褙子是常见的服饰,上面的装饰纹样多为对称的图案,前襟用纽扣取代了过去的带结,民家妇女为直领小袖对襟的样式,以区别于贵族的合领大袖对襟。霞帔是一种用彩带连缀金玉坠子的饰物,原为贵族妇女的饰物,后被民家妇女在婚嫁、祝寿时佩戴。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衣,在明代中期非常流行,穿着者以年轻的女性为主。还有一种水田衣,是用各色碎布拼缝连缀成的花衣。妇女的下裳以裙装为主,明代初年面料的色彩较为浅淡,崇祯之后逐渐演变为素白色,并在裙裾边缘加装花边,显得清新淡雅。明代初年的妇女裙宽为六幅,到明末时已演变为八至十幅。襦裙的变化还体现在裙褶的处理上,有将整块缎料用手工折出细密褶纹的"百褶裙",也有折成二十四褶大褶纹的飘逸的"玉裙"。有一种彩条裙,由镶以金线的条缎相连而成,并在各色条缎上绣出花鸟纹样,行走时彩条飘舞,取名为"凤尾裙"。此外,明代女装的色彩也有规定,禁用大红、黄、鸦青等色,只允许使用紫、绿、桃红等色。

清王朝初建,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颁布了钦定《服色肩舆条例》,废除了明代的冠冕衣裳制度,建立了以满族八旗服饰为基础的服饰制度。后在汉族民众的强烈抵制下,采纳前朝遗臣的"十不从"相传为明朝遗臣、人称"从明从贼又从清,三朝元老大忠臣"的兵部右侍郎的金之俊(?-1670)提出,即"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儒从僧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宦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建议,对民间服饰的规定作了变通,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清代的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参见柯劭忞等《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二·文武官冠服》。

第二节 精致与繁缛:明清时期的民间造物艺术 (3)

,官服的主要样式为长袍、马褂、马蹄袖箭衣、紧袜、长筒靴,军政人员戴的纬帽有暖帽、凉帽之分,"顶子"因品级高低而颜色、质料各异,帽后拖一束被叫作"花翎"的孔雀翎毛,以"眼"(羽毛上的圆斑)多者为贵。官服的补子直接绣在补褂上,前胸和后背各缀一片,图案内容与明朝的大致相同。只是官员的补子是方补,而贝子亲王的补子则为圆补。官员的蟒袍有青色和蓝色两种,根据蟒数可区别文武官员的级别,三品以上的为五爪九蟒,四至六品的为四爪八蟒,七品以下的为四爪五蟒。百姓男服主要有袍、褂、袄、衫和宽裆长裤等,上装多为窄袖筒身,用纽扣系衣襟。常见的马褂有对襟、大襟和长袖、短袖之分;马甲也有大襟、对襟、琵琶襟之分。一般男子头戴瓜皮帽,脚穿白布袜、黑布鞋,腰带上挂有荷包、钱袋、扇套、香囊、小刀等各种物品,既实用又具装饰性。劳动者的穿着多为短衫长裤,上身罩马甲,腿上系绑带,以方便出力干活。

清代早期的女装有汉满之分。满族妇女的旗装亦以长袍和马甲为主,衣衫窄而长,无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上有盘扣为饰,袖口似马蹄,缝制镶滚工艺精致,且多饰有刺绣。满族妇女的鞋底衬有约五寸高的木块,上宽下圆,俗称"花盆底"或"马蹄底",鞋面多用绸缎制作,并饰有刺绣。汉族妇女的服装基本保留了明代的样式,乾隆之后才逐渐吸收了一些满族女装的要素,但仍以宽大飘逸为特色。常见的上衣有兜肚、小袄、大袄、坎肩、披风以及云肩等,下裳有凤尾裙、鱼鳞裙等长裙,所用面料以丝、棉质地为主,服饰面料的装饰既有印染工艺的,也有采用刺绣的。到乾隆、嘉庆之后,满、汉女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其风格样式已经基本上融为一体。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随着各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同地区的服饰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江、浙之服饰,不仅大异于北,即在南方,亦为特殊。"其时,"男子衣皆尚窄,袍衫之长可覆足,马褂背心之短不及脐,凡有袖,取足容臂而已"。而"妇女妆饰,以苏州为最时"。河南等地的"男女衣服,喜用青、蓝两色土布,洋布极少,绸缎更稀。孩童则红衣为多,甚至上下通红,名曰十二红。妇女则衣长袖大,裤必扎腿,然不着裙"。陕西"汉中风俗尚白,男女皆以白布裹头,或用黄绢,而加白帕其上,或谓为诸葛武侯戴孝"。而各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依然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色。

四、织造业与缂丝、刺绣

同类推荐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热门推荐
  • 异能通缉令

    异能通缉令

    家境贫寒的白鹭歌一直认为考入赫明大学是挺幸运的事,可是,这份幸运却在某个夜晚突然变成了不幸——莫名被追杀,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救。好吧,能保住小命,至少说明她还没有倒霉到顶点!可是,救了她的狐狸面具男人就这么死了……天哪!这份恩情让她如何去还?等等,面具男你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出现在我面前还企图忽悠我进劳什子的社团?神马?加入社会团有钱拿?呃……那社团在哪儿?
  • 鬼妻有点萌

    鬼妻有点萌

    91年我为哥哥换婚去结冥婚,岳父明面上是大木材商,其实是鲁班书第三道传人。冥婚三九回“娘家”,一个月后村里六个新娘集体怀孕。岳丈干女儿装神弄鬼要置我于死地,老婆显灵后突然转变态度倒贴?离奇恐怖的事件相继发生,谁在搞鬼?最恐怖的是媳妇棺材悬在半空,死后一年,尸体还没腐烂,破棺而出爬到了我床上。鬼和僵尸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哪个是我媳妇?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北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著的。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毕昇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们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农家炊烟起

    农家炊烟起

    她,穿越到陌生朝代,虽家境贫困,仍努力奋斗。田商养家,绣技无双,指点江山,茶香满园,小山村中的日子依旧红红火火。而他,则贵为当世太子,掌生杀,控权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只对她一人温柔。一个渴求自由,另一个却步步紧逼。究竟是谁俘获谁已经不重要,在爱情中,你我都是输家。十里桃花,江山如画,与子偕行,笑看繁华。====================================================①读者群450545520,欢迎大家的到来~②全文已经完结,请大家放心跳坑~③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火热连载中,超肥,求支持!
  • 重生之贼行天下

    重生之贼行天下

    孤寂的行者,追逐阴影的脚步,这是盗贼的赞歌。带着一个一百八十级的大盗贼的记忆,回到了十年前,命运给聂言开了一个玩笑。曾经错过的、被夺走的,都要重新拿回来。然后搞一身神装,摧枯拉朽,见神杀神,势不可挡。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江山乱

    江山乱

    她,江南米商之女,富户千金,名门闺秀。她,同样也是三位少帅的挚爱。为了这个叫沈若水的女子引发了三个男人的战火。怎样的灭世花颜牵动着三个男人的心肠?美人、江山、权谋最完美的演绎。是互相的欺骗是相互的利用。之后的缠绵……情是真计也真又该怎样的抉择?当真爱遇到了权力的诱惑当真心遇到了错的那个人。是否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之携老!”只剩下一纸休书,在手中渐渐的飘落。桃花深处,那首熟悉的歌谣,越来越渺茫。
  •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你是否有过一通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侃侃而谈之后,听众反而更加莫名其妙,如坠云里雾里的窘境;你是否有过一片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之后,别人反倒不领情的尴尬。这是由于你没有把话说到心坎里,没有把事做到点子上。本书可以让你在复杂的职场与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