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天
人要有同情心
同情心既是人之常情,
又是一种博爱、仁慈。
同情心是纯洁的、高尚的,
它与功名势利无缘,
与金钱铜臭不相染。
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
是冷酷残忍没有血肉的人。
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世界,
是冷漠无情没有光明的世界。
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生,
是孤苦无助没有支撑的人生。
恃强凌弱是最卑劣的行径,
保护弱小是强者的风范。
多一分同情之心,
多一点仁爱之怀,
我们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
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有同情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培根
阿根廷著名体育健将罗伯特·德?温森在赢得冠军领到支票后,遇到一个年轻女子向他乞讨,说她孩子得了重病,没有钱医治,不久将死去,温森便将支票签名后给了那个年轻妈妈。一周后,他的好朋友告诉他,乞讨的那个女子他见到过,是个骗子,她的孩子根本没有得什么重病。温森吃惊地问:“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要死了?”“对,根本没有。”温森高兴地说:“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第12天
努力去掉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心理缺陷,
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
是一种永远也满足不了的强烈欲望。
一个人有了虚荣心,
就会不择手段追求功名,
或者急功近利,
或者见利忘义,
或者铤而走险,
就会只听得好话,
容不下半点反对意见,
一旦有否定自己的成分,
就会要死要活受不了。
去掉不应有的虚荣心,
树立正确的功名观和荣辱观,
这是人生最大的资产。
1942年,《上海日报》评选“电影皇后”,有栖身歌、影两坛之誉的周璇,以绝对优势获此殊誉。当时周璇还不知晓,在街上从报童的叫卖声中才得知。面对报纸上醒目的大字,周璇只是淡然一笑,随即提笔写了一则启事:周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唯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
虚荣的人被智者所轻视,愚者所倾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培根
第13天
用坦诚赢得人心
人与人交往应坦诚,
不应像王熙凤那样,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
也不应像薛宝钗那样,
城府很深,惯用心计。
做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坦诚相见,真心相待,
心明如镜,心澄如水,
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赢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如果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这种人是永远不会受欢迎的。
英国作家哈尔顿为编写《英国科学家的性格和修养》,前去采访达尔文:“您的主要缺点是什么?”达尔文回答说:“不懂数学和新的语言,缺乏观察力。不善于逻辑思维。”哈尔顿又问:“您的治学态度是什么?”达尔文回答说:“很用功,但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傅雷
第14天
不要自我设限
很多人在年轻时雄心勃勃,
信心百倍,意气风发,
在碰过几次壁,
遭遇几次失败后,
便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
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他们不是千方百计地去奋斗,
而是一再降低成功的目标,
甚至于不再去追求成功。
在他们潜意识里已经形成,
成功是不可能的,
成功对于自己是天方夜谭。
其实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一点点,
只要有勇气跨过自己设定的限度,
原来成功其实也很简单。
有人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往玻璃杯里放一只跳蚤,发现跳蚤很轻易地就跳了出去。接下来再把跳蚤放进杯子里,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跳蚤嘣地跳起来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反复跳反复被撞,跳蚤变得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后来,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自由地跳动。实验者把盖子拿掉,跳蚤还在原来那个高度继续跳,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
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柏拉图
第15天
莫让嫉妒害了你
嫉妒是人性中的劣根,
嫉妒是潜在人骨子里的坏天性。
嫉妒会让人变得狭隘自私,
嫉妒会让人变得残暴无情。
嫉妒是双刃剑,
刺向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嫉妒是可怕魔棒,
既会从自己的人生中赶走快乐,
还会从他人的包袱中抢来痛苦。
人一旦有了嫉妒,
就承认了自己不如别人。
自己遭到别人的嫉妒,
说明自己已经走向成功。
别把嫉妒带在身上,
努力丢掉嫉妒,
让自己的心灵轻松起来。
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高。有一天,它对一个拿着弓箭的猎人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天空中飞翔的老鹰射下来。”猎人说:“你给我提供一些羽毛,我就帮你射下来。”老鹰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猎人没有射中,老鹰又拔羽毛,猎人还是没有射中。这样一次又一次,老鹰拔光了羽毛,猎人转身抓住它,把它杀了。
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 ——莎士比亚
第16天
不让物欲乱了平静心
人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就能以平常的心态面对一切,
就能真切地感受生活的幸福。
面对欲望膨胀的时代,
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
很多人经不起诱惑,
不少人不择手段,
一些人努力攫取,
他们欲望越来越强无法满足,
他们浮躁焦虑身心疲惫不堪。
一颗平静的心不再平静,
一个美好的人生不再美好。
其实人生就像一条河,
不管河流有多长,
最终都要到达终点,
我们为什么不少点物欲多点平静呢!
一个人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去山中修道,他想到衣服需要换洗,便去山下向村民索要了一块布。后来发现有老鼠咬他的衣服,他不能杀生,便又到村庄向村民要了一只猫。猫吃什么呢,总不能天天也吃蔬菜和水果,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给猫供奶。过了一段时间,他发觉照顾奶牛很费时间,就再下山,找了一个单身汉。单身汉在山中住了一些时间便向修道者抱怨:他不能也过着修道生活,他需要一个家。修道者便又下山为单身汉找媳妇……
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 ——伊索
第17天
让心灵得到放松
生活节奏得加快,
工作压力得增大,
为了生活的奔波,
很多人无休无止地整天忙碌着。
如果不会放松自己,
让生命之弦绷得过紧,
自己终将被其击垮。
如果妥善处理好工作与生活,
忙碌与休闲的关系,
坚持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
走出去散散心,听听音乐,
适当做些自我调节,
待心灵得到放松,
心情获得轻松后
再投入到工作中去,
既能感受到竞争之外的惬意,
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还能为更好地工作积蓄更大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次丘吉尔与蒙哥马利闲谈,蒙哥马利说:“我不喝酒、不抽烟,每晚十点准时睡觉,我的身体百分之百健康。”丘吉尔说:“我既抽烟又喝酒,从未按时睡过,我现在却是百分之两百健康。”蒙哥马利感到很吃惊,丘吉尔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我经常放松自己,让心情轻松,即使在战争最紧张的周末,我都要去游泳、垂钓、画画。”
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费德鲁斯
第18天
清除心灵的垃圾
如同水池中漂浮的树枝杂草,
也如同池底淤积的污泥沉沙,
我们的心灵也会产生垃圾。
功名欲望无时无刻不在迷失我们的心灵,
怨恨烦恼无时无刻不在侵袭我们的心灵,
甚至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
也会让我们的心灵布满灰尘。
任其堆积在我们的心灵,
让其结成同盟滋生繁衍,
就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肮脏龌龊。
我们的心灵就像清澈的泉水,
需要一位老者精心守护。
每天给心灵洗个澡,
每天清除一下心灵的垃圾,
我们的心灵就会圣洁崇高。
做自己心灵的守护人,
永远为自己掬上一捧清凉甘甜的泉水。
在奥地利一村庄的森林里有一位老者,被镇里聘用负责山涧水池杂物的清除。他默默地在水池周围巡视,随时清除浮在水面的树枝落叶,以及可能淤塞和污染泉水的泥沙。不久,村庄成了度假胜地。许多年过去了,镇上以经费紧张为由,取消了老者的职位。春去秋来,池水上漂浮了很多树枝杂草,泉水出现了异样的颜色,再后来,池底又多了一层黑黑的淤泥,一阵阵恶臭弥漫村庄,外来的游客逐渐稀少。镇里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重新聘用泉水的守护人。一段时间后,水池又恢复了往日的洁净,新的活力再次注入这个小镇里。
改变人的心灵,比征服许多王国更高贵。
——德明纳尔
第19天
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智慧的提升,
平常心是一种灵魂的修炼,
平常心是一种人生的觉悟,
平常心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做人有了平常心,
就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就能自甘平淡、远离烦恼,
就能守住节操、知足常乐,
就能心态平和、心如止水。
平常心贵在平常,
它渴望的不是鲜花和掌声,
它需要的不是功名与利禄,
它是生命中的从容,
它是平静中的镇定。
要做一个平常人,
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平常常才是真。
运气十分恶劣的人大可安心,因为可以不必担心还会有更坏的噩运。——欧比德
有一弟子问禅师道:“我平时比任何人都用功,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盐,交给弟子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明白了。”弟子照办后,盐装进葫芦却不化,葫口太小,筷子伸进去也搅不动。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摇晃了几下,盐很快就溶化了,禅师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颗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如何开悟?”弟子终于领悟了。
第20天
常怀谦卑之心
朴实的泥土默默无语,
因为它的谦卑而博得万物的青睐;
辽阔的大海不择细流,
因为它的谦卑而成就了深邃与浩瀚。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
与博大精深的大地相比,
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
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实在是微不足道。
从历史长河来看,
不管我们拥有什么,
拥有多少,拥有多久,
却只不过是极其渺小的瞬间。
我们没有理由去炫耀与摆阔,
我们没有必要去贪求虚荣,
无论何时何地,
我们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夸耀他家拥有多少地皮。这时旁边一位老师模样的人拿出一张地图说:“麻烦你指一下,亚洲在哪里?”富学生洋洋得意说:“不就这一块吗?”“那中国在什么地方?”老师又问,富学生又很快找到了。老师接着说:“请指给我看看,你家的地皮在什么地方?”学生一下尴尬得满头大汗。
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