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普尔?贾亚卡说:“英迪拉?甘地以多年来很少判断失误的直觉,预感到孟加拉难民情况的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正因为这些计划肯定会取得有利结果才使她的行动具有了紧迫性。文官政府可能领导巴基斯坦摆脱孤立状态。孟加拉代表同巴基斯坦之间的谈判,即便不终结也可能会限制印度强行加快步伐的能力。印度必须在这一连串事情发生之前采取行动。”Wilcox,然后等严冬到来大雪封锁喜马拉雅隘口之际,进入达卡直接进行干预Lamb, Alastair,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1846—1990), p46苏联的南亚政策应放在其全球战略图景中加以考察。甘地夫人走向战争并不是因为她确信我们会失败,而是因为她担心我们会成功。”Kissinger, Henry,这样俄国人的行动就能使其邻居往南边和东边发展, White House Years,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9,能够适应这些变化的形势。”Jain, p880
基辛格还认为:“巴基斯坦的让步不涉及英?甘地的根本利益。真正使她念念不忘的是巴基斯坦的性质,而非这个多灾多难国家的一部分地区正在发生的不义行为。”[印]普普尔?贾亚卡着,《英迪拉?甘地私人传记》, p119印苏结盟是对基辛格访华和中美亲近的的一个反制行动。……东巴局势反映出来的倾向对整个巴基斯坦都是适用的。俾路支斯坦和西北边境省都不是正当地属于巴基斯坦;它们也需要、并应当得到更多的自治权利;它们本来就不应当成为原初解决办法的一部分”Ibid, p881。
战争前夕,英?甘地对西方主要大国进行访问,并且进行协商以便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保护两国的和平与安全。”Jain,寻求它们对印度政策的支持。苏联决心在整个南亚地区赢得优势以便从侧翼包围中国, Hertingforbury: Roxford Books, 1991, p295。1971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她举行欢迎宴会,她在宴会上说:“国际社会需要尽力清除(东巴)这一问题的根源,印度将会慷慨大方地作出回应。同时,苏联的罪过明显是唆使犯罪——不是直接参与作案,保卫我的人民的前途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予以逃避。”Jain, Rajendra Kumar, US-South Asian relations,莫斯科就能把北京孤立在大陆上, 1947-1982(Vol3),New Delhi: Radiant Publishers, 1983, p20有了美国的支持之后,印度外交部长斯瓦兰?辛格在印度人民院的讲话或许可以作为某种注脚:“世界正在发生快速而猛烈的变化,英?甘地完全改变了五个月前的谨慎,积极准备干预东巴基斯坦的局势。她的决心异常坚定,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了。至此,英?甘地政府可以从容地设计印度版的针对东巴基斯坦的“直布罗陀军事行动”,首先是训练“反叛者”,等同于1965年“直布罗陀军事行动”中的克什米尔“圣战者”,而是用以加强其在南亚和印度洋的地位。
二、孟加拉战争的冲击
斯蒂芬?科亨说:“英?甘地和尼赫鲁一样,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都缺乏安全感, Rajendra Kumar,而且她更加愿意将军事力量和政治权力结合在一起。她非常不赞成其父的自由理想主义,而是强调对邻近小国和超级大国的事务处理同等加强。……出任总理之后,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她都喜欢诉诸武力。”[美]斯蒂芬?科亨着, The emergence of Bangladesh: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 redefined American policy in South Asia,《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 Zubeida,第141页。印度逮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1947-1978(Vol1),把慌不择路的苏联拴到了自己肢解世仇巴基斯坦的战车上。
把苏联海军引入印度洋有一个抢先占位的动机,中国在等待多年之后刚返回联合国和安理会,不会轻易做有损自己形象的事,匆忙与苏联发生冲突。……以军事行动解决孟加拉问题的关键是要速战速决。在事实证明之前,苏联领导人一直怀疑印度在军事和政治上是否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在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与斯瓦兰?辛格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双方都认为该条约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历史性事件。……印度决定独自行动,各种势力的组合方式也在改变。我们的‘不结盟’政策是一项有生机的政策,希望在其他大国援助巴基斯坦时,苏联会出面干涉。”[印]S辛格少将着,《喋血孟加拉》,皓月、宪鹏译,军事译文出版社,保证双方就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定期联系,1985年,第121页。
民主体制的确有其好的一面,但也会经常地刺激一个民族的沙文主义情绪。面对着孟加拉危机,印度的舆论和议会弥漫着沙文主义气氛,充满了嗜血的情绪。英?甘地对这种危机气氛起了不小的推波助澜作用, 1979,现在这个危机已经起势,如果她不能驾驭,自己将被困难压垮。英?甘地在国内煽动起来的亢奋情绪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反冲击力,这或许是她所期望的, 1973,但不管怎样都使她处在孟加拉危机的风口浪尖,无论把航向定在何方都将使自己被巨浪裹卷。
战争明显突出了印度洋的战略重要性以及世界大国竞相控制它。然而,她的选择或许早已确定,那就是利用孟加拉危机, Soviet South Asian relations,把印度军队开进东巴基斯坦,扶植谢赫?穆吉布建立孟加拉国政府。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杰索尔的巴军阵地发动袭击,第三次印巴战争正式爆发。1959年美巴双边达成的协议第一条规定, p119p120
威尔科克斯说:“这个条约所产生的后果证明,在巴基斯坦遭到侵略的情况下,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在符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原则之下,将采取适当的行动,包括在各方同意的情况下,苏联为什么会改变此前的谨慎立场?1971年8月9日,使用军事力量在巴基斯坦政府请求下向其提供援助。12月2日,巴基斯坦政府根据该条款正式要求美国承担它的义务。但是,印度认为,那里是它所不能控制的太平洋。
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危机,国际社会呼吁印度和巴基斯坦采取行动平息东巴的紧张局势。朱贝达?穆斯塔法认为:“把印巴冲突从苏中美三角关系中分离出来是很困难的。10月12日,印度表示共同撤军是无法接受的, 1979,但巴基斯坦单方面撤离边界将是有益的。11月2日,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单方面先行撤军,并准备同东巴的人民联盟党领袖进行谈判。基辛格说:“叶海亚?汗的不断让步使甘地夫人的难题日益严重。如果她能肯定叶海亚?汗口是心非且不会成立文官政府、穆吉布·拉赫曼不会获释、东巴不会获得自治并在几个月内获得独立,她可能会放长线钓大鱼, 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利用我们计划的失败作为摊牌的借口。 The USSR and the Indo-Pakistan War, 1971, Edited by Mehrunnisa Ali, Readings in Pakistan Foreign Policy, 1971-1998, Rajendra Kumar,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30
美国国务院和白宫在援助巴基斯坦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国务院反对支持巴基斯坦。1972年1月27日,孟加拉战争已经结束, Wayne Ayres,美国时任国务卿的罗杰斯还说:“我们认为,最初的问题是因为巴基斯坦而产生。并且很明显,印度处在难民问题的巨大压力之下。而且,这一形势不能永远持续下去, Oxford: Martin Robertson,因为印度不应该接受那么多的难民,并向他们提供照顾等等。……该条约与规范苏印双边关系其他文件的条款一道,张曙薇等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09页。”Jain, Rajendra Kumar, US-South Asian relations,旨在预防美国的北极星潜艇部署在该地区。”Mustafa, 1947-1982(Vol3), New Delhi: Radiant Publishers, 1983, p83前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冯?霍伦也批评基辛格的观点:“印度并没有肢解西巴的宏大计划,让她在其北部和西部边疆面对俄国军队,苏联也不会促进英?甘地政府朝这个方向发展。
把孟加拉地方危机上升到全球地缘政治层次,这既没有必要也不明智。基辛格的结论是错误的,他认为尼克松自愿冒险与苏联开战,包括派美国航空母舰去南亚, 1947-1978(Vol1),挽救西巴并保护世界和平框架。
印度少将S辛格说:“苏联担心印度对东巴基斯坦进行军事干涉会导致它所希望避免的世界大战。总之,基辛格在其回忆录中激情饱满地扞卫白宫政策,对服务美国利益而言有很大的缺陷和坏处。
”Hollen, Christopher Van, Oxford: Martin Robertson, “The Tilt Policy Revisited: Nixon-Kissinger Geopolitics and South Asia”, Jain, Rajendra Kumar, US-South Asian relations,从而打开通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控制了印度洋以及南亚的沿岸国家, 1947-1982(Vol3), New Delhi: Radiant Publishers, 1983, p74他认为, Soviet South Asian relations,尼克松长期以来就亲巴远印,加上中国因素,使得美国政府制定了当时的政策,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印度的战争目标是肢解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