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300000007

第7章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 (5)

德谟克利特是色雷斯阿布德拉地方的人,据推测黄金时期大约是公元前420年左右。他曾经周游列国,据说还到过埃及和波斯,最后回到阿布德拉,死在了家乡。策勒尔就称赞他的学识和思想,认为他强于大多数哲学家。

按照哲学的编年史来说,德谟克利特应该放在后面介绍,但是鉴于他与留基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将他提到了前面。他的哲学当时在雅典不被人了解,而亚里士多德对他却很熟悉,因为他们是老乡。柏拉图的书中从来没有提起过他,有人认为柏拉图不了解他,更有人认为柏拉图恨他。希斯很崇拜他,不过是以数学家的身份。

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两人在哲学上共同成就的出发点来自留基伯,但是在这个学说的发展过程中两人的作用是相当的。这之前,关于世界万物的构成有巴门尼德的一元论,还有恩培多克勒的多元论。留基伯在研究这两派的过程中得出了原子论。这种极具科学性的观点避免了希腊哲学走入歧途。

关于原子论,他们两人是这样认为的:世间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最小单位,不可分割;原子自古至今,到未来都在不停运动;原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形状也有无限种。

亚里士多德认为,依据原子论者的观点,原子按照不同热度也可以分无限种,构成火的便是其中最热的一种。至于原子有没有重量,则一直存在着争议。

原子被认为是永远处于运动状态的,但具体是怎样运动的则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原子只有一种运动状态,那就是下落。下落过程中,那些较重的原子就会赶上较轻的,并发生碰撞,然后被反弹回去。但是在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看来,原子是在做一种杂乱无章的运动。重量不是决定因素。

由于冲撞,众多的原子便汇成了一个漩涡。在当时,用科学的而不是神学来解释这种漩涡,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在古代,原子论者相信世间万物都遵循自然规律。留基伯有一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因,都是必然的。”他认为世界自从建立之日起,就在遵循规律发展,这些规律是上天注定的。亚里士多德等人曾经指责过原子论者太过臆想,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学说在当时是最科学的。

原子论者与他人不同,没有用“目的论”来解释世界。面包师为什么要做面包?是因为人会饿,这就是“目的论”。就是一件事情未来的目的是它的发生原因。但是这个概念多适用于人为事件。当我们问“为什么”的时候,可能是问“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还可能是问“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前一种可能就是目的论,后一种是很机械的问题。原子论者所问的是机械性的问题,并给出了机械性的回答,这种做法是科学的。可是后人们却误入歧途,到文艺复兴为止,他们一直在用目的论看待这个问题,科学因此被误导。

原子论者当初提出原子论并不是基于实验的基础上的,原子论在近代化学领域开始被重新提及,而当初的原子论者并不懂化学。在古代,理论往往来自于实践与推理的结合。这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理论中有很多的假设和形而上学,但是很少有人会怀疑,直到近代。原子论在最初被提出时是缺乏证据的,是典型的先提出理论后发现证据。

当时的哲学家都认为盈满的状态中不能有运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盈满状态中可以有循环运动,但是这种运动必须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件事物运动就需要从自己的位置跑到另一个位置,而盈满状态中没有多余的位置,因此这种运动只能是循环运动。

关于盈满状态中是否存在“虚空”的空间,当时人们争论很大。巴门尼德认为存在,原子论者并没有否认存在,而是避开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后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将物质同它所占据的空间分离。这样看来,空间就类似于容器。这样,虚空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没有被物质占据的空间。牛顿坚持这种观点,并肯定存在一个绝对空间,并提出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概念。

笛卡尔的理论与古希腊哲学家类似,认为物质无处不在,充斥着任何空间。莱布尼茨也认为物质充满空间,但是他认为空间只是种种关系中的一个体系。为了这个问题,他与牛顿展开了一场著名的争论。最终这个争论止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认同莱布尼茨的观点。

近代物理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相信没有物质的空间存在其他东西,比如光波。在人们眼中,物质不是如巴门尼德所说的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物质是原子按照不同排列的集合。爱因斯坦与量子论产生之前,当时的人们都是站在巴门尼德一边的。

近代人对于空间的认识是站在莱布尼茨一边的,空间既不是牛顿、留基伯、德谟克利特认为的那种实体,也不是笛卡尔眼中的形容词,而是一个体系。两件事物之间存在着距离,但是这个距离中又不包括任何事物。人们的这种认识不能被物理学证实。爱因斯坦改变了其中的概念,他认为距离只存在于事件之间,这种距离是一种综合,既包括时间,又包括空间。这种概念只能以微分方程式的形式表现,因此古希腊哲学家是不会懂的。

我们知道德谟克利特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神学的谎言,认为人的灵魂由原子构成,宇宙不是谁创立的,宇宙的存在也没有什么目的。他认为世间只有机械运动着的原子。他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获得快乐。他仇恨女人,重视友谊,还喜欢民主。

德谟克利特的学说影响了他之后的所有哲学家。哲学家们总是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并乐观地认为这并不难。是这种乐观让他们大胆地去假设、论证。他们的态度使得他们充满朝气,并敢于冒险,对自己好奇的一切东西都勇往直前。

德谟克利特之后的哲学,失败之处就在于把人看做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宇宙。当时的哲学家研究的问题是“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知识的”,而不是“如何去知道更多的知识”。后来的苏格拉底突出了伦理的重要;接着柏拉图又否定现实,沉溺于自己创造出来的理想世界;再之后的亚里士多德把目的论引入科学,认为科学研究必有一个目的。尽管这些人都是天才,但是他们的思想结出的都是虚幻的、迷信的、唯心的果实。天主教神学是他们学说的最大受益者,直到文艺复兴,哲学才恢复到苏格拉底之前的那种状态。

普罗泰戈拉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人反对希腊当时的哲学体系。这些体系在我们后人眼中是伟大的。在这场怀疑运动中,普罗泰戈拉是最重要的人物。他还是智者的领袖,“智者”就相当于今天的老师。当时没有学校,所以青年就交给智者学费,跟他们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注定传授的知识是主观的、带有偏见的。加之当时希腊的政治局面,在许多大城市民主制获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触动富人的利益。在雅典这样的大城市里,穷人们都仇视富人。人们认为富人在信仰方面不虔诚,在政治方面又阻碍民主制。

雅典的民主虽然具有局限性,但在有的地方却比今天还要合理。人们抽签选举法官和行政官,并且任期很短。每个公民都可能当选法官,因为他们不是职业的,所以难免有偏见。当时没有律师,原告和被告都是亲自出庭,一群法官在下面认真地听案子。当时胜诉者大多为能言善道、演说有感染力的人。当时可以花钱雇人写法庭上的演说词,还可以花钱学习法庭上的演说技巧,教他们的人就是智者。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国富民强,没有战争,贵族执行民主宪法。到了阿那克萨哥拉时期,反对伯利克里的民主反动派开始行动,一个个攻击伯利克里身边的朋友。公元前431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并发生大瘟疫,雅典人口剧减。伯利克里也于公元前430年下台,他被150名法官组成的审判团判定私吞公有财产。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容易被贵族攻击的人都希望掌握辩论术。当时被指控道德败坏的人可以为自己进行辩护,这一点比今天做得都好。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智者受到一些人的欢迎,却受到另外一些人的仇恨;这些智者中有许多人从事哲学。柏拉图竭尽全力诋毁这些智者,这无疑是片面的。柏拉图的书中有智者戏弄别人的故事,两个智者用简单、幼稚的逻辑和文字游戏去戏弄一个头脑简单的人。他认为智者是在无中生有地想象出矛盾,并喜欢花言巧语和玩弄文字。

普罗泰戈拉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生于阿布德拉。曾经两次到过雅典,还曾为徒利城编订过一部法典。

柏拉图曾经在书中略带讽刺地描写过他第二次到访雅典时的情景,还讨论了他的学说。普罗泰戈拉最出名的观点是:“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存在的事物以人为尺度,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尺度。”人们对此的理解是,每个人都以自己为标准,因此出现矛盾时很难说谁对谁错。这是一种怀疑主义。

普罗泰戈拉在一本《神学》中怀疑神是否真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崇拜神。因此他走上了捍卫道德、保护法律的道路。他是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同时又很讲逻辑。

普罗泰戈拉在希腊各国游历,并且教人知识。他教人提高效率和更有修养,并以此为生。柏拉图不屑智者传授知识还要收费。当然了,柏拉图本身很富有,体会不到没钱的痛苦。可笑的是当下的教授,一边拿着薪水,一边学着像柏拉图那样去讽刺别人。

当时的智者与哲学家是不同的。哲学家会创办一座学校,学校里实行的是类似于僧侣院的规矩,并且学院之间各自有自己的神秘学说。对于智者来说,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他们传授的知识都是法庭上的辩论技巧,类似于今天的律师培训。这与道德和宗教是不相干的。这也引起了那些认为宗教与哲学有密切关系的人的指责。

某种程度上说,智者引人指责是出于嫉妒,因为他们太聪明了。他们不顾道德约束,大胆追求真理。无论是否有用,智者总是锲而不舍地根据论证推导出真理。他们逻辑能力超强,这让对手感到害怕。柏拉图总是企图让别人按照他定下的标准去生活;但是他一点儿都不诚实、不客观,他不是根据论证推导真理,而是歪曲论据,推导到自己事先想好的结论上。这个坏习惯也被他带到哲学研究方面,之后的哲学家在伦理学的研究方面,也是根据假设进行推导,这是错误的。

公元前五世纪,那时雅典城内的学说即使拿到今天也不能说是道德的。柏拉图书中记载,当时有人论证强者的利益是最正当的,法律是为政府服务的。这些学说经过几千年发展,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但在当时,智者并不教授这些知识。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的地位经历了大起大落。先是在世纪初领导诸城邦打败波斯,取得盟主地位,世纪末又被斯巴达打败。之后在政治上地位尽失,但是在文化方面,雅典的重要地位一直持续到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这个世纪对于雅典来说至关重要。世纪初打败波斯,十年后第二次希腊波斯战争中,雅典仍旧是海上霸主,但是陆上战功主要归功于斯巴达人。斯巴达代替雅典成为希腊的首领。斯巴达人非常狭隘,他们只肯消灭欧洲的波斯人。最终解放亚洲部分还有被波斯人占领的岛屿的,还是雅典。雅典迅速繁荣昌盛起来,财富和贸易增加了,道德和信仰必然就衰退了。

这个时期的雅典人才辈出,三大戏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与欧里庇得斯,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还有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雕刻家菲狄亚斯,等等。当时雅典的人才主要是在艺术方面,知识方面则只有苏格拉底。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雅典从此由盛转衰。斯巴达人一度攻到雅典城外,加之瘟疫,雅典人损失惨重。公元前414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公元前406年雅典征服梅洛斯岛,展开了一场大屠杀。

最后的征战中斯巴达人打败雅典人,在雅典建立寡头政府。后来斯巴达在雅典又恢复了以前的民主制;但这个民主制与以前的民主制大相径庭,政治家由于大赦无法直接攻击对手,于是在政治之外找借口对对手进行控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就是这种情况。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双枪帝尊

    双枪帝尊

    一个少年,擅使双枪。一枚戒指,巅峰传承。如何成就一代帝尊。现世小屁孩死后灵魂重生异世,异世同名的肉身是个土豪家族的少主!少主被陷害从天才少年一夜筋脉尽断成为废人继而冤死山崖底。咱既然占了人家的肉身就得风风光光活下去!陷害过咱的,你们等着!
  • 懒做地主婆

    懒做地主婆

    清晨大早,满村满巷贴满了大字报:轩辕家公子轩辕泽远不守夫道,今日,我沐田田休之,从此,靠近我百米之内,打之;十米之内,废之;一米之内-------------.所有人的眼睛睁大,嘴角抽搐,很想知道,一米之内会怎样?她很普通,从大山里走进现代社会的女孩,有着温润帅气的未婚夫,有着疼爱自己的双亲,却在回家途中的风雨之夜,被车撞上。从此,回家,成了一个梦。灵魂穿越,她成了那个街头衣衫褴褛的小丫头。痴呆的她,抬起纯净的大眼睛,那里面滚动的是比太阳还要灼目的光芒,她,要回家。什么,什么,那个地主的儿子,竟然为了个郡主,设计陷害了自己这个身体的全家,外带着不准任何人施舍丁点的食物给他们,否则鞭刑伺候,她愤了,她怒了,她要用鞭刑伺候伺候他。娃娃亲,他不想娶,她还更不愿意嫁,不过,仇却要报。某日清晨,那张奇特舒服的床上,沐田田睁开眼睛,看见了轩辕泽远那张妖孽的脸,献媚的笑容,她一拳挥之,所有的人屏住了呼吸,等着看轩辕地主家的独子会遭遇的一切。他是杀手,终生没有自由,可是那一夜,七岁的她凭着小小的智谋救了他,从此,他是她的影子,上山种茶,下厨做饭,爱,在无声里滋长:守侯,不是为了拥有,是为了你甜美的笑容耀眼过初升的太阳,沉默,不是冷硬,是为了压制我那颗太炙热的心。他是皇子,终生为了那九五之尊,勾心斗角,却一头栽进了只有七岁女娃的小手心里,看着那白嫩的肌肤,他很想咬满牙印,辣手催花。只是最后,他的心,被摧残的满目疮痍:强掠,是我的终身信条,只是,你怎么比我还强盗?国库都在你手里三分之二了,还不给我留点吃喝嫖赌的本金吗?他是地主,一个有着天人之姿的男人,勾魂的单凤眼,薄唇染风情。他眼高于顶,却恨着那个小豆丁未婚妻,为了娶到心仪的美丽郡主,他和她斗了十年,商斗,宅斗,床斗.,最后他输的一塌糊涂:娘子,我们从小的娃娃亲,岂只是一个夫妻百日恩,你就舍得我光着身子从这里走回家吗?现代小女人沐田田,她的小手指尖挑起的不是针线女红,不是三从四德,究竟是神马?亲们还等着什么,快快点击一睹为快,她的------懒做地主婆。亲们,天空回来了,带着天空酝酿了半年的文文,希望给亲们一个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推荐精彩文文:《拍卖兽性殿下》友文连接:《媚婚》妩媚重生《极恶嫡妇》无计春留住《魔尊媚世》安甜妮哥《调教宠物》安甜妮哥《第一寡妇》狐少《丑颜倾国》紫婉儿
  • 纵横宇内之地球的崛起

    纵横宇内之地球的崛起

    资源,星域,硝烟!浩渺宇宙战乱四起,地球是沉寂中灭亡?还是夹缝中爆发?舰队参谋高与程凭借智慧,结盟友、练强兵、血战外星高等文明!战舰对决、军队矛盾、强国倾轧,面临星空的众多挑战,他,将如何带领地球崛起在银河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情殇之豪门爱恋

    情殇之豪门爱恋

    如同一具行尸走肉,浑浑噩噩的头脑还未完全清醒。昨天是她毕业的日子,她却被亲哥哥金文宇贩卖到了夜总会,成了妓女。莫名被夺去初夜,可她却不知道那个男人是谁!姓什么,叫什么,多高,多胖,只知道他有一张俊俏到自愧不如的脸。全身酸痛,毫无力气,金不瑶一个瘫软蹲坐在石阶上,脑海在不断回放昨夜那无休止的缠绵。欢爱,是让人兴奋的,可却是让金不瑶感到惧怕的。她不知道那一个晚上被要了多少次,只知道每一次长……
  • 面具与火焰(魔力校园)

    面具与火焰(魔力校园)

    在一只黑猫的带领下,安小小在学校的树洞里得到了一只神奇的面具,面具令她能够听到别人的心声。而她的同桌丁翘楚却发现自己能够操控火焰。原来丁翘楚的真实身份是妖魔混血儿!城市里连续发生了好几起纵火案。丁翘楚和安小小配合无间,找到了真凶。为了救安小小,丁翘楚爆发了妖力,手心出现了火龙!
  • 异能小宫女

    异能小宫女

    决然的选择用最笨的方式求以解脱,却没想到再次醒来时已魂穿异世,虽然本尊是个才八岁而且处处受人欺凌的小宫女,在一次女儿受伤、老公背叛的双重打击后,但咱不怕,一个善良的人,拥有了她这个二十八岁的灵魂,扭转乾坤那是不在话下的!什么?竟然还发现了有异能!那更是要风生水起了!!!本文不自虐,她,幸福的小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