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300000013

第13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6)

还有,柏拉图曾经说过,声音与颜色在一起就称为“两”,单独拿出其中一个就是“一”。这其中也有语法错误,我们可以说“地球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亮”;但是不能说“月亮就是一”。这个一,可以指数量,也可以指一个类别,但是不能用于事物。“一”是个单纯的数,是用来表量的,而不是表质,我们可以说月亮是圆的,不能说月亮是一。

以上证明了逻辑与数这类知识不是来自于知觉,柏拉图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他的证明过程是错误的,尽管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第二个论据是“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还有人认为应该是“每个人都是衡量万物的尺度”。这里必须要区分知觉与推论,自己感受到的属于知觉,你知道的别人的知觉是推论来的。

推论同知觉一样属于个人行为,凡是我所信的,必有相信的理由。比如法官在听取他人证词的时候,如果仔细听,会发现证词中的判断比自己主观的推论更准确,这样法官就会以证词为依据,而不是自己主观的判断。这说明他承认别人比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更有智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普罗泰戈拉的论点中并没有否认自己会犯错。柏拉图从普罗泰戈拉那里推论出的知识将进入无政府状态,如果我的上述推论正确的话,柏拉图也将是正确的。但是经验主义者不承认这一点,它们坚信知觉可以判断推论正确与否。

一切事物都在流变,柏拉图歪曲了这个学说。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我们在看见某一事物,并说出它的特质的时候,就不能说在说的过程中这一特质就已经变了。我们说这个苹果是红的,不可能等我们说完,这个苹果就已经变成不是红的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在观察发展的时候应该有参照和标准。

同时,要想进行讨论,就要先给讨论用的文字明确一个定义。但是这样做容易导致绝对化。文字的含义是在不断变化的,含义的变化是依照它描述的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上述这些不适合数学和逻辑领域,这些领域不要求规定文字的含义。柏拉图因为毕达哥拉斯的原因,将其他领域的知识都以数学领域为根本,所以会犯下错误。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对待亚里士多德,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和前人比,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参照后人,他也犯下了巨大的错误。在他的错误方面,后人也负有责任。亚里士多德死后一千多年间,没有出现与他匹敌的哲学家,因此这段时期内他是绝对的权威,包括在科学方面。这样,他就成了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阻碍。十七世纪至今,每种新学说的提出都是从推翻亚里士多德开始的。我们在介绍他的时候,必须要将他身后的荣誉和错误放到一边。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84年左右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吉拉。他的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他十八岁到雅典拜柏拉图为师,在雅典待了二十年,直至柏拉图去世。此后他开始游历,相传他做了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已经被指定为马其顿王位继承人。关于两人之间是否是师徒关系,一直有争议。黑格尔就认为亚历山大在事业中表现了哲学思想,可能师承亚里士多德。

尽管亚历山大酗酒、残暴、迷信,等等,但是这不能抹杀他的功绩,他保全了希腊文化的传统。我在亚历山大身上看不出亚里士多德的影子,亚历山大任性且冲动,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即使亚里士多德做过他的老师,他也不把这位父王派来的老师放在眼里。亚历山大对于希腊文明的敬意是当时外来人的共病,不能看做是亚里士多德的功劳。

在政治方面,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几乎没有交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国家是城邦制,但是在亚历山大那里是帝国制。

公元前335年开始,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立学园,专心著作。至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雅典人开始报复亚里士多德,并以不敬神之罪判处他死刑。但是他逃到了外地,并在第二年死去。

作为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独特的。他的教学方式是教授式的,他的著作是系统有条理的。他的著作中没有激情主义,淡化了宗教成分,语气平凡但是富有内涵。他最擅长的是描写细节与进行批判。前人中犯的错误大多是因为年轻时自高自大,而他则是因为年老后依然没有摆脱世俗和偏见。

想要描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最好的切入点应该是他对理念说的批评以及他自己的共相学说。他反对理念说,并提出了许多论据。他举例说,人是动物,理想的人就是理想的动物,那么有多少种动物就有多少种理想的动物。他的意思很明确,当个体共享一个谓语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些个体之间有关系,而是因为这些个体都与某种理想中的事物有关系。这一点虽然得到明确,但是亚里士多德没有说清楚,这也导致了后来无谓的争论。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他的学说是将柏拉图学说与常识感掺到了一块。这两者本身是很难融合的。因此,我们要想搞明白亚里士多德,最好的办法是先分析其中的常识感学说,再分析另一半,即柏拉图学说。

从某种角度来说,共相论很简单。他认为语言中有专名词和形容词之分。专名词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指的,如太阳、月亮、法国等;另一类是泛指的,如人、狗、猫。共相论要讨论的则是泛指的这一类,以及形容词的意义。他认为,“共相”的意思就是可以用于描述许多个主体的东西,不能被这样描述的就是“个体”。

专名词所指的东西是“实体”,而形容词所指的东西称为“共相”。共相与实体的区别举例来说,“这个”是指实体,“这类”指的则是共相。亚里士多德认为共相名词与实体名词是不可能转换的,因为实体都是特指的,共相是共同的,两者没有交集。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非常通俗。因为有许多东西是红的,所以我们才说有红;因为许多事情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才说有美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的,红的脸蛋也有时会变得苍白,美丽的花也可能枯萎。但是脸和花的本质没变。由此得出,形容词是依赖于专名词存在的,专名词的存在与形容词无关。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过其中有偏见。

如果再把这个理论细究下去,则有些困难。我们可以说红不能脱离主体独自存在,但是可以说它脱离在红脸蛋和红苹果上的存在,它还可以体现在红太阳、红花上。这样,主体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虚幻了。

这些矛盾其实源自哲学语言与现实语法之间的区别。语法中,语言可以被分为专名词、形容词以及关系字;我们说:“约翰很聪明,詹姆士很傻,约翰比詹姆士更高。”其中的专名词是“约翰”与“詹姆士”,形容词是“聪明”与“傻”,而“更高”则是关系字。在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哲学家那里,他们只看到专名词和形容词也就是共相,而忽略了关系字。如果将现实语法改造成哲学语言,那样就不会有矛盾了,不过那样问题也就变了。

共相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不过当时亚里士多德并没有阐述清楚。

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派还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本质。“本质”不等同于“共相”,本质是指“你之所以是你的本性”。没有了这样的本性,你就不再是你。个体与品类都有本质,这个名词在后面还要讲到。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与“质料”的区别(“质料”不同于与“心灵”相对立的“物质”)。例如,大理石雕像中,大理石是质料,塑造的形状是形式;铜球中铜是质料,球形是形式。

他继续说,事物的实质是凭借形式使得质料成为某种东西。他认为东西肯定有界限,这种界限构成了东西的形式。如大理石雕像的形式是它的形状,如果不把大理石从山中开采出来经过雕刻,把它同山中乱石区分开来,那它的实质就是石头,而不是大理石雕像。是形式让质料有了实质,是事物的界限让它有了形式。

亚里士多德还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的心灵是形式,身体是质料。这里的形式不同于形状。是心灵让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眼睛的目的是看东西,脱离了身体便不能看,其实真正在看东西的是灵魂。形式无论体现在物上,还是人身上,看似都有目的,在这一问题上是统一的。这是我们能认识到的形式,它的其他方面则非常复杂,很难理解。

亚里士多德还说,形式是一件事物的原始实质。在一个人制作出铜球之前,铜已经存在了,球形也存在,他需要做的不过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质料同形式都非他所造。也并不是每件事物都有质料,有形式的质料变成了实物,没有形式的质料是一种潜能。

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是实质,与质料没有关系。他认为形式与共相不同,但又有很多相似之处。他认为形式的实在性强于质料。策勒尔在评价这个问题时说,尽管亚里士多德坚定地追求真理,但是他的“形式”同柏拉图的“理念”一样,都是形而上学的。

如果他承认同一形式可以体现在不同事物上,例如某人制造的两个铜球都是圆的。两个球的圆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那样铜球的形式既是相同的,又是个体的、有别的。按照他形而上学的观点,事物的形式越多,质料越少,本质就越可知。因此想要知道更多,就得让事物体现出更多的形式。这就与他前面的观点产生了矛盾,即事物的形式便是它的实质。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式与现实,质料与潜能是对应关系的。拥有的形式更多,事物则越现实;形式会在质料的基础上变幻出更多形式,因此质料是一种潜能。这种不断地变化被称为演化。按照这种学说整个宇宙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亚里士多德对“潜能”这一概念应用不当,我们可以说“一块大理石是一座雕塑的潜能”,但是将“潜能”当做是一个不能再简化的、单纯的概念是不对的,它包含着太多混乱的思想。

在神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其他领域的学说一脉相承。他思想中的“神学”其实与我们现在说的“形而上学”是一个意思。

他将实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既可以感觉又可以毁灭的,如动植物;第二种是可感觉但是不可毁灭的,如日月;第三种是感觉不到也不会毁灭的,如灵魂、神。

他认为思想是美好的东西,所以神拥有纯粹的思想。思想是形式,它的体现是身体,所以神也有生命,并且是永恒的生命。神是最美好的、永恒的生物,他的生命延续不断。

他口中的神与基督教中的神有区别,前者不如后者神通广大。他口中的神是完美的,不能再在他们身上寄托任何东西,那样就会破坏他们的完美。神在思想方面是纯粹的,他不考虑世间的俗事,只对思想进行思考。

当时除了神之外,天文方面的研究还发现了其余的“不动推动者”。这是一个费解的概念,我们会在下面讲到。其余的“不动推动者”估计有四十七个或者五十五个。亚里士多德也谈到了这一点。

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不动推动者”。原因被亚里士多德分为四类: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举例:大理石是雕像的质料因,雕像的本质是形式因,锤子、凿子、石头之间的碰撞是动力因,为什么要制作雕像是目的因。“不动推动者”是一种目的因,为变化提供目的。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宗教气氛很淡,但是在这里有所涉及,我们顺便说一下他在宗教方面的思想。

神是最为完美的纯粹思想,他没有任何目的。世间到处充满了不完美,他们能感觉到神的存在,并被神推动向前发展。所以神是目的因。推动的手段是将形式与质料结合,思想是没有质料的形式,整个世界都在朝着偏重形式的方向发展,也就是朝着神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演化论,尽管因为质料不可能被毁灭而这种变化过程不可能完成,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生物学知识。

上面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有片面性,其实希腊人思想中喜欢静态,不喜欢变化。亚里士多德也是如此。

关于亚里士多德是否赞成“灵魂不朽说”有很大的争议。阿维罗伊和伊壁鸠鲁派都认为亚里士多德不曾赞成过。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复杂而不明晰,容易被误解。《论灵魂》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与身体是合二为一的,看似灵魂将随着身体一起腐烂掉。但是他又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是质料,两者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并认为灵魂是身体的目的因。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改变命运的100个人生哲理

    汲取生活智慧,掌握成功之道,改变人生命运。本书选取100个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哲理故事,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精练的文字及简约大方的版式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学习和领悟哲理,从而拓宽人生境界,获得精神升华。有时甚至可以带领人们摆脱困境,解决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难题。 
  • 麒麟阁

    麒麟阁

    麒麟为了全族而努力,神兽为了麒麟而战斗,黑暗为了征服而出现,主角为了光明而变强。拥有着血麒麟的血脉,撒旦的魔神左手,路西法、加百列的羽翼……一本结合都市与玄幻的小说,麒麟一族的故事
  • 成长美德书

    成长美德书

    本书是针对13~18岁的中学生选编类读物,与《成长智慧书》为一系列。本书编选着眼于“成长”这个过程,围绕爱、勇气、责任、忠诚、友谊等众多人类优秀品质选取有价值的文章,使学生通过大量美文阅读,深刻感悟和理解人之美德在生命中的重要性。
  • 乱世佳人:若水无伤

    乱世佳人:若水无伤

    一缕幽魂错转异世,演绎一段乱世佳人的悲欢离合,婉言低诉这红尘有爱,奈何苍天无情,想爱的人阴阳相隔,恨之入骨的仇人却又苦苦纠缠。前世今生,舞一曲红颜缭乱,上善若水,祈愿无殇!前世的她被老公的外遇刺激而死,今生的她被皇帝老爹遗弃在外,命运对她,总是无情而冷酷。三个性格迥异,位高权重的男人,几段可歌可泣假假真真的情感纠葛,是他,是他……还是他,最终能夺得美人归?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错妻

    错妻

    新婚之夜,地牢之所,一条条带刺的鞭子迎向她的肌肤“啊,轩辕逸,你…你不能这么对我”“不能?呵,早在你设计嫁入这里的那一刻就该明白,我轩辕逸岂有你想象中那么好糊弄,你这个阴谋算计的女人,若是我找不到柔儿,我会将你剁了喂狗!”打累了,疼晕了,却看到他悠然的品着茶,薄唇轻起“取盐!”为报恩,亲提亲;娶媳妇,错了人。当她偶然知道轩辕逸娶亲的目的时,而她的亲姐姐已成了他的妻眼见两人恩爱缠绵,她不为所动受尽二人欺凌侮辱,她隐忍于心她怀有身孕,他满心欢喜,她却失落至极碍于姐姐安胎,他发现了她的美,霸道的给了她一夜强攻翌日,姐姐小产!她下的毒?“你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我给了你一夜的恩宠,这就是你报答的方式!”“我没有!是她,她根本没有怀孕,流产只是一个假象,她是个冒牌妻子,我才是你的额救命恩人!”“够了!”一声严厉的禁止,一挥手,二十名家丁如饥似渴的张望着她绝望的双眸紧紧的闭着,晶莹的泪珠悄然落下…(我真的不会写简介,若亲看不懂看看文先)新人一枚、请多支持。若亲喜欢这篇文章,收个藏、留个言,给咱点动力!————————————————————————推荐我的新文:【恶魔的禁锢】为了钱,她被哥哥买到夜总会那一夜,她被一个猛兽强行缠绵处女的身子,换来了一瓶名牌避孕药行尸走肉在城市中穿梭却,不想与他碰撞“金多多,你是我的女人,和我上过床的女人!”他霸道的将她禁锢在自己的身边,强迫她一次又一次与之缠绵她惊慌失措,她歇斯底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求你放过我”“除非,我对你的身体没有了兴趣”这是一个俗套的故事,有兴趣的亲请追随。此文为求虐身、虐心、不喜好的亲可绕道。我在此跪求收藏、票票,谢谢各位亲。★★★精.彩.好.文.推.荐★★★——————————————————————————-《拐嫁》-----------(完结)《错妻》-----------(完结)《娇颜媚盅》-------(强推)《恶魔的禁锢》-----(半价)《极品相公跟我走》-(完结)《北定王妃莫紫汐》-(半价)
  • 致有你的美好时光

    致有你的美好时光

    四年前,他病发,她被逼悄然离去,四年后,她为报家仇华丽回归……四年前,他爱她胜过自己的命,四年后,她恨他深入骨髓!“少爷,少夫人爬墙了……”“把手给我绑了!”“少爷,少夫人又爬墙了……”“把脚给我绑了!”“少爷,少夫人怀孕了……”“把人给我绑了!!!等等,你说什么?还不松绑!!!”
  • 惑乱天下:跑江湖魅君心

    惑乱天下:跑江湖魅君心

    她云晓恋可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少女好不好,竟然只是因为长得漂亮又是高材生被人甩了她已经很倒霉了好不好,竟然还要她传到这个古代来没有电脑吗,她忍,要女扮男装,她忍,要练武艰苦岁月,她忍...但是有谁能够告诉她啊,为什么男装了还会惹出那么的情啊,皇子、王爷...这个世界还让不让她活了好吧,既然这样那么她逃好了,逃到江湖打打酱油,但是...天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啊,武林盟主你就好好当你的盟主吧,你追着我不放干什么啊,不就是我的武功高了点吗?她云晓恋怎么就那么不幸呢那么好吧,武林正道我呆不下去了,我跑到魔教就可以了吧,但是你你你什么魔教教主啊,我现在长得又不漂亮的,你干嘛要盯着我啊,呜呜~~(>_<)~~~~
  • 犬军

    犬军

    这是一次最深的潜伏。军事重镇米粮城一夜之间失去了主心骨——手握 十万大军、足智多谋的屠老爷子突然被暗杀了。面对日军猖狂的铁蹄即将踏 至,屠少帅是战是守关系到整个华北地区的命运。独立团当家人沈猛子和野 性十足的女匪刘米儿共饮狼血酒,把目标牢牢锁定神秘地点“十八洞”,这 让屠少帅心惊不已。 如果没有了退路,人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