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800000002

第2章 货币的分类 (1)

1.货币与记账货币

记账货币可以记载债务、价格以及一般购买力,是货币理论的最基本概念。

记账货币随着债务的产生开始存在,是关于延期付款和价格表的合同(价格表是购销合同的报价)。不管这些延期付款和价格表是口头表述的,还是记录在烧结砖块或者纸质文件上的账面记录,它们都只能以记账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支付货币并以持有一定量的一般购买力的形式来履行债务合同和价格合同。并且由于与记账货币的关系(因为债务和价格都必须首先以记账货币的形式来表示),货币衍生出其自身的特征。那些只是为了在交易现场作为便利的交易媒体而存在的事物会逐渐演变成货币,这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持有一般购买力的方式。但是如果仅为如此的话,我们几乎是无法从实物交换的阶段继续发展下去的。从严格意义上讲,货币只是在与记账货币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如果把记账货币说成是一种描述或者名称,而货币正是与此相对应的事物的话,也许我们就能够阐明货币和记账货币之间的区别了。如果同一个事物总是对应着同一种描述,那么货币与记账货币之间的区别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如果代表货币的事物能够改变,而描述保持不变的话,那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意义重大了。这一区别就像英国国王(不管是哪一位)和乔治国王之间的区别一样。一项关于十年后支付等同于英国国王体重的黄金数量的合同,与支付等同于现在的乔治国王体重的黄金数量的合同是不同的,因为这要取决于英国政府宣布在支付期限到了的时候哪一位国王在位。

在介绍合同与报价的时候,我们提到了法律和习俗。不管是依照法律规定还是惯例习俗,合同和报价都是有强制力的,由此,我们引出了国家和社会。此外,货币合同的一个特殊性质便是国家或者社会不仅强制执行交易,并且还决定什么是合法或者惯例性的合同履行时必须的支付手段,而这已经包含在了记账货币之中。因此,国家首先是作为法律的权威机构而出现的,国家执行与合同中的名称或者描述相符合的事物的支付。但是国家还在另一种情况下发挥作用,那就是当国家声称有权决定并声明什么事物对应某一名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权更改其宣布内容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国家声称有权改订词典的时候。当今所有的国家都声称有此权利,并且至少在四千多年前便有国家宣布拥有此项权利了。在货币的发展史到达这个阶段的时候,克纳普的国家货币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该学说认为货币是国家的一个特殊产物。

因此当人们采纳了记账货币的时候,货币时代便代替了实物交换的时代。当国家声称有权宣布什么事物可以作为货币以对应记账货币的时候——即,当国家声称不仅有权使词典生效,并有权编写词典的时候——国家货币时代便开始了。今天,所有文明国家的货币无可争辩地都属于国家货币。

人们还会发现记账货币必然存在着连续性。当名称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同与名称相对应的货币的改变同步——新的单位必定与以前的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通常,国家会公布一项方案,以过去的记账货币的形式来定义新的记账货币。但是,如果国家未能公布法令的话,这之前的所有合同都以旧货币来结算,而此后的所有合同都以新的货币来结算。但是即便如此,市场也不得不在二者之间为自己建立一个等值。因此在记账货币的发展历史中,其延续性并不会出现真正的缺口,除非发生了大灾难,所有现有的合同都同时消失。

2.货币与银行票据

我们看到对记账货币的介绍引出了两个衍生出来的分类——合同报价、合同和债务承认书(本身就是记账货币),以及货币本身,它与记账货币相对应,并且货币的支付将履行合同或者债务。记账货币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好了方法,也就是说,人们发现,出于各种目的,债务承认书本身在履行交易的时候便是货币的一种有用的替代品。一旦债务承认书以此目的而使用,我们便可以称其为银行票据——但是,不要忘了它们并不是货币本身。银行票据就是对私有债务的承认,是以记账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可以在不同的人之间使用。人们可以选择银行票据或者是货币本身用来履行交易。因此,我们同时拥有了国家货币或者货币本身和银行票据(也称债务承认书)。

3.表征货币

然后,就轮到了表征货币来进一步丰富国家货币的发展。按照上述定义,银行票据可能不再代表私有债务,而是国家债务;而国家可能就会利用其国家特权来宣布国家债务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债务履行。银行票据的一个特殊种类因此就转变成了货币本身——我们称为表征货币的一类货币。但是,当表征货币从仅仅是一种债务转变成为货币的时候,它的属性就会改变,而且不再被看作是债务了,因为虽然本质上是债务,但是表征货币是以其他形式被执行的。把表征货币仍然看作是债务,即使它符合某一客观标准,就成了错误的类推。

我建议不仅将本身便是强制性的法定货币纳入国家货币的范围内,并且将国家或者中央银行承诺接受支付或者兑换为强制性法定货币的货币也纳入其中1,这一提议的代价便是无法与当今的货币使用完全一致。因此现今绝大多数的钞票,甚至中央银行存款在这里都归为国家货币,而银行票据(或者非法定货币)现在主要包括会员银行存款2。历史上许多代表性国家货币都是源自于一些银行票据,这些银行票据一旦被国家采取后,就逐渐从其中一个类别转换到另一个类别中。

4.货币的形式

下面,我们将开始分析一个不同于上述主题的内容,即对国家货币的形式进行分类:简言之,包括商品货币、不兑现纸币以及管理货币。不兑现纸币与管理货币共同构成了表征货币。

商品货币是由某种可以自由获得、并且非垄断的实际性商品3的一个单位组成,并且该商品也曾经执行过人们熟悉的货币目的,但是商品货币的供应受其稀有性以及生产成本的限制——这一点与其他商品都是相同的。

不兑现纸币属于表征货币(也称代用货币,即该货币的构成材料的内在价值与其货币面值是无关联的)——除小面值货币外,通常都是纸质货币——由国家制造和发行。但是依照法律,不兑现货币无法兑换为除其本身之外的其他货币形式,并且以客观标准来看,并没有固定价值。

管理货币同不兑现纸币相似,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家负责对管理货币的发行情况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通过兑换和其他方法来确保管理货币以客观标准来看有一固定价值。

商品货币和管理货币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与价值客观标准相联系。而管理货币和不兑现纸币的相似之处则在于它们都属于表征货币(或纸币),除依照一国的法律和习俗外,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价值。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货币是商品货币和不兑现纸币的混合体;并且,也许正因为如此,它的性质很难正确理解。公众都了解商品货币,也清楚不兑现纸币。然而,与管理货币的形式相比,人们还是更容易辨认出其标准来,而且往往把以某种人们熟知的事物作为其标准的管理货币看作是商品货币,而将那些以不熟悉的事物作为标准的管理货币看作是“伪装”的不兑现纸币。事实上,现在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仍然是商品货币和管理货币的混合)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管理货币这一形式。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货币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货币形式了——一方面,当负责管理的权威机构按百分之百的客观标准来持有管理货币的时候,管理货币就退化成为商品货币,因此它实际上就是一张货栈存货单;另一方面,如果管理货币失去了客观标准的限制的时候,就成了不兑现纸币。因为如此,我在以后章节中提出的理论都是针对管理货币的,但是,我们得出的规则可以根据需要很容易加以变更,以便符合商品货币或者不兑现纸币的特殊条件。

以上提出的各种概念和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图表进行表示:

因此我们一共有四种交易工具,其中三种属于货币本身,而第四种不属于货币,只是债务承认书而已。

5.通货

货币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公众手中持有的各种货币数量总和,不管所说的货币是国家货币还是银行票据,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二者的总和我们可以称为通货。通货和国家货币的关系如下:

典型的现代银行体系包括一颗恒星,即中央银行,还有行星——按照美国的习惯用法,我们为方便起见称为会员银行。国家货币由公众、会员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自持有。央行持有的国家货币构成了为应对存款而持有的“货币储备”,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央银行票据”。为方便起见,假设会员银行持有所有的中央银行票据——只要它可以为公众持有,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以同等资格作为国家货币或者会员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加上会员银行持有的国家货币,共同构成了会员银行为了应对其存款而持有的储备。而这些存款又构成了公众持有的会员银行票据,并且同公众持有的国家货币(包括中央银行票据,如果有的话)一起构成了通货的总和。

因此,我们可以继续我们的树状图,表明以下关系:

最后,在第3章中,我们将按以下形式对当前流通货币做进一步的分析。

6.历史说明

一些历史实例将会说明我们的这一论点。历史学家往往将货币的产生与最初的铸币联系起来,而希罗多德认为货币最初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或者7世纪的吕底亚4的说法也仍然是可信的。但是我认为铸币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实际上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大。也许这是迈向表征货币的第一步,或者是处于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后来向表征货币以及非兑现纸币的转化步骤中。不过,向国家货币的转化很有可能领先于该转化很长时间,而下一个重要的步骤——向表征货币的转化——是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的。

当国家规定了与记账货币相对应的货币客观标准的时候,国家货币就产生了;而当货币不再依照其客观标准构成的时候,表征货币便应运而生了。在国家进一步摒弃了客观标准的时候,非兑现货币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国家可以单独铸造铸币,并且铸币价值高于所组成材料本身的价值,这最多只能算作在迈向表征货币过程中的第一步。因此铸币并不属于货币发展史中的三大关键创新之一,而且表征货币只是在铸币产生后的好几个世纪中才开始发行的。另一方面,在国家规定商品和重量标准的情况下,即使货币开始以重量而不是数量来衡量,铸币也没有在国家货币(即国家决定铸币标准,国家才能铸造货币)中占据关键性地位。

吕底亚国王第一次铸造货币的时候,可能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能够非常便捷地证明纯度和重量的凭证,或者只是一种向克罗伊斯的后代以及邻国迈达斯炫耀的行为。在金属的表面烙上标志,只是一种地区性的虚荣心、爱国主义或者广告的表现,并没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也没有在重要的商业领域中使用。在托勒密时代之前,埃及就从未铸造过货币,而中国也只是在近代才开始铸造银币(银子是中国的价值标准)。除了在国外活动中,迦太基人也从未铸造过任何货币。犹太民族对货币的内在价值最为敏感,却也忽视了烙在铸币表面上的标志的重大意义(这些标志却满足了北方那些金融业余民族的虚荣心),只关注铸币金属的手感和重量,而觉得没有必要铸造塔兰特或者谢克尔。国家依法决定(并有权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这一决定)银币的纯度和数量,以便用于支付债务或者作为一种习惯性的支付手段(这通常都是用塔兰特或者谢克尔银币表示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银币就应该是由国家铸造并发行的。

同类推荐
  • 投资学名著全知道

    投资学名著全知道

    在投资领域中,许多名家的著作已经被证明在理论上具有权威性、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这些名著对于广大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投资学名著全知道》从实际应用角度入手,选取了投资大师或当代证券市场传奇人物所撰写的投资学名著,从中提取精华,汲取宝贵的投资智慧。这些经典之作,将一些新的投资思想介绍给我们,提醒我们应该避开一些投资陷阱,让我们从别人的错误中汲取经验,并最终成为投资领域中的赢家。
  • 重在执行

    重在执行

    工作重在执行、难在执行、赢在执行。本书从目标计划、端正态度、言出即行、尽职尽责、服从命令、相互沟通、团队协作、统筹时间、不断学习、用对方法、排除万难等11个方面阐述了快速提高执行力的具体做法,理论联系实际,简明扼要。它能切实帮助企业的员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团队和个人的执行力,实现工作的高效运转。
  •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舒化鲁说:管理学十大公理: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图解

    对于管理学公理体系的研究,似乎还是从未有人涉猎过的处女地。可能也正是这一课题无人涉猎,不能不说是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100年之后,其科学性仍然被质疑的一个原因。管理学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提出来讨论一番。这实在是管理学的悲哀,也是管理学者的悲哀。管理的实施,是从权力的运用开始的,对于手握大权的人,他可能丝毫不在乎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他运用权力能达成他想达成的目的就足矣。但相对于管理学的研究人员而言,不解答这一问题,其所涉足的立足点就无法确定,管理学的研究也就不免范畴不清,界限不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

    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

    为什么大多数人不成功?因为他们在缺少回报的工作中投入了太多的精力!灵活应用《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中的知识将使你避免这一问题。“80:20法则”将教导你将身边的资源转化为优势,轻松获得成功与快乐!勤奋的鸟儿有虫吃?那可不一定!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利度·帕累托发现,成功永远属于20%的幸运儿,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罗法则”,也称“80:20法则”。如何用20%的时间获得80%的收入?如何从20%重要客户身上获得效益,《销售的80:20法则·告诉你客户在哪里》收指导你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成功。
  •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的头发丝都是空心的!”“温商的血液里都流淌着铜钱的味道。”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 本书荟萃温州人传奇的创富经典,打造中国犹太人的致富圣经,阐释天下温商的经商哲学,聚焦东方犹商的赚钱艺术。
热门推荐
  •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是一部以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对科学世界的求知与探索为目的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读物。所选取的问题都是近些年来社会上比较热门的未解之谜,它们涵盖了人体奥秘、科技之光和数理迷宫。在写作风格上,编者力求生动通俗易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抽象的谜题深入浅出地道来。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孩子

    孩子走在马路上,有交通危机的顾虑;孩子去上学,有被大孩子欺凌的可能;现在更有被报复社会的极端人员危害的可能;孩子去游乐场游玩,也会发生无法预知的危险等等。身为家长的您,不可能每天24小时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保护他。即使发生意外时您在孩子身边,也有可能和孩子一样不知所措。所以,家长除了要教育孩子自我保护的概念,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预防发生意外的方法,以及一些简单的急救方式。本书介绍了如何防止交通意外,在校园、游乐场、家庭等各种环境下的意外发生及预防。针对孩子已发生的几大意外作说明,让父母,老师以及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各种意外发生的预防。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危险,远离伤害,家长和老师们必备的书。
  • 我在清晨细雨中等你

    我在清晨细雨中等你

    咖啡店有个常客,觉得老板娘很美,于是决心把他娶回家。结果,美兰真的嫁给了那个常客。临走时她说:咖啡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在注入温暖的杯子之后,带动了一个温馨的一天。希望自己的人生也如咖啡一样,在千研万磨后,有一种醉人的香醇,让人仔细地斟入一个热杯子。原来遇上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
  •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这些情况在80后父母中是非常普遍的。虽然他们通过书本、网络或是孕前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知识,但从产后住院期间看,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照顾婴儿。
  •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本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先生最具影响力的六部作品: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和《林肯传》。这些作品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书与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实践相辅相成,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和心态,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信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与搏击现实中的困难,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

    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你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带给你与众不向的感受,助你的人生更上层楼!
  • 重生之嫡高一筹

    重生之嫡高一筹

    她是名门嫡女,因生母早逝,处境艰难。病重时,她才知道,青梅竹马的男子,自开始就是逢场作戏,只等她死后,与庶妹成亲。致命的打击之下,含恨而终。潋滟重生,她立志改变命运,活出嫡女风采!恶奴胆敢吃里扒外?欠调教!让她自食恶果、叫苦连天。庶妹挑衅滋事?欠收拾!惩罚得她跪地求饶为止。继母心机深沉,暗中算计?那就斗!斗得她低头认错、百般讨好才算完。一步步修得玲珑手段,恩仇尽报,夺回本该享有的一切。风华展现之时,前世负心人变成痴情人,妖艳美男也相伴左右。这一世,她可要擦亮眼睛,选一个如意郎君。--重生前,负心人对她说:“此生我欠你的,来世有缘,定会偿还。来世我定不负你。”重生后,负心人对她说:“我眼中、心上只你一人,今生今世非你不娶。”--重生前,某男对她说:“卫昔昭,你就是个痴物、蠢货!”重生后,某男对她说:“卫昔昭,你可否多一点真心,少一点聪慧?”她明眸流转,悠然笑道:“不可,那会让我变痴变蠢。”---男主心声:从娘家斗到了婆家,与为夫就不必斗了吧?女主心声:夫君当然不是用来斗的,是用来调教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