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800000008

第8章 听南怀瑾讲佛教 (7)

由于隋炀帝的暴政,隋朝只存在了三十八年。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唐朝存在的近三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发达、对全人类具有较大贡献的历史时期。

唐代很重视对于佛教的整顿和利用。高祖武德二年(619),在京师聚集十大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太宗继位,重兴译经事业,度僧三千人,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从武后到玄宗,佛教得到了空前发展,达于极盛,寺院之数比唐初增加一半。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中国文化史和佛教史上意义重大的一件事,那就是玄奘法师自印度留学归国,太宗为其设立译场,汇集国内学僧与文人名士数千人参与佛经的翻译工作。从玄奘由翻译而传播的学说看来,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5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当时印度那烂陀寺等处的佛学,已显然分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等五科。

他于明科译出《理门》和《入正理论》,树立了在论议基础上的佛家逻辑轨范。于对法科,声闻乘方面以《俱舍》为中心,在它以前有根本的“一身六足”和《婆沙》等论,以及其后发展的《顺正理》、《显宗》等论,他都原原本本地传译了出来;大乘对法译出了《集论》和他的注书《杂集论》,显示对法经不同于瑜伽论的特点,并指示大小对法相通的途径。于戒律科,译传大乘唯一的《瑜伽菩萨戒》,并辑出《受戒羯磨》以为实行的规范。于中观科,特别译出护法的《广百论释》,以见瑜伽系贯通中观的成就。于瑜伽科,则“一本(《瑜伽》)十支(《显扬》、《庄严》等)”,差不多全部译出,可以说那烂陀寺最盛时期所传承的佛学精华,基本上已都由玄奘大师译传于中土了。

在这时期,随着大量印度佛经论著的翻译、传播、弘扬,中国佛教的思想理论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各个宗派先后兴起。据南怀瑾先生的考究,共有十宗,而流行的主要有八宗,除了前述提到的净土宗、天台宗外,具较大影响的还有律宗、三论宗、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和密宗。

律宗,乃是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而得名,主要依据《四分律》而加以大乘教义的解释。其创始人主要是唐代僧人道宣。因道宣常年住终南山,故又称“南山律宗”。道宣门下弘景的弟子鉴真在扬州大明寺继承了南山宗系统,颇具影响。此宗注重佛教信徒在意识、言行以及衣食坐卧等各方面履行种种规定,制定了中国佛教的受戒仪制。

三论宗,渊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宗(又称大乘空宗),创始人为隋唐间的吉藏。以龙树所著的《中论》、《十二门论》及其弟子提婆所著的《百论》为主要经典,故名“三论宗”;又因为它主张“诸法性空”,故也称“法性宗”。吉藏的弟子慧感、慧颐在长江下游颇有影响。另一弟子明法师于江南茅山弘扬三论,终身不出。明法师的知名弟子法敏擅三论,通大乘,他于贞观元年(627)在丹阳(安徽当涂县)讲《华严》、《涅槃》,影响很大。

禅宗,禅宗,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传授禅法而创立,是隋唐时期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

华严宗,以阐扬《华严经》而得名,又因武则天赐号其实际创始人法藏为“贤首”,后人称法藏为“贤首大师”,故又称为“贤首宗”。另因该宗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也称为“法界宗”。法藏是华严宗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华严经义海百门》、《华严金狮子章》、《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旨归》等。“法界缘起”论是法藏思想的核心,也是华严宗的思想基础,它主要是以“理”与“事”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加以阐述的。华严宗认为,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由浅入深或由不同的角度而有四种不同,可分为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将佛教理论体系和表述方式都进一步中国化,代表了中国佛教哲学思维的最高水平,许多思想对后来宋明理学有着重要影响。

法相宗,又名唯识宗、慈恩宗,是唐初最重要的佛教宗派。因为这个宗派集中分析了世界上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现象;分析到最后,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识”所变现出来的。就它的前一特点说,叫做法相宗;就后一点说,叫做唯识宗。这一宗派为玄奘和他弟子窥基所创立,他们常住长安(陕西西安)慈恩寺,所以又叫做慈恩宗。法相宗提出“万法唯识”的基本观点。法相宗把“识”分为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合称八识。“转识成智、舍染归净”是法相宗的理论宗旨,也是其修行实践的根本目的。由于法相宗许多说法不合中国社会人情,且论证繁琐,经院气较足,故在社会上不太流行,在唐代流传了几十年就遭到冷落,逐渐湮灭不闻了。

密宗,也称“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出于古印度后期佛教中的密教。唐开始传入中国,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给别人。在唐代曾经得到王公贵族的爱好,后来衰落了下去。公元8世纪至11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与原来的本教结合,形成了西藏密教的传统,称“藏密”。

佛教宗派的形成,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就出现了众多的学派,但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和佛教巩固自己宗教势力的需要,由南北朝的佛教学派进而形成了佛教宗派。佛教宗派不同于学派,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宗教理论体系、宗教轨范制度,有独立的寺院经济,势力范围,每宗都有自己的传法世系,继承其学说和寺院财产。

◎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说到释迦学术思想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谓佛学的概要,依照一般习惯,都以大乘、小乘来区分,中国的佛学与佛教,乃大小乘并列,而且比较偏向大乘,现在流行于西方的佛学,大多数只注重小乘,认为那是原始的佛教,尤其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大体都是以小乘为主的。

——《禅宗与道家》

在释迦牟尼及其弟子的弘扬下,佛教迅速兴起于印度。释尊灭度后,佛教弟子们继释尊之志,广弘佛法。并且佛教徒们在不同时期进行了多次经典结集,为后世众生,闻法修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怀瑾先生指出,“结集”有记诵和编纂的意思。当时释迦即入涅槃,佛弟子们觉得导师已去,茫然无所依怙,众弟子商量,当前最重要的事业,就是结集佛的说法,汇为经典。于是在释伽逝世后不久,他的弟子们在摩揭陀国(阿舍世王时)举行佛教第一次大“结集”,结成佛教经典——“三藏”中的经藏和律藏,这是原始经典。因为这次结集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岩窟进行的,所以又称“王舍城结集”。

公元前386年,王舍城结集后一百年左右,有人认为东方僧伽(佛教僧团)所行十条规则非法非律,为排解教派纷争,以西方僧伽长老耶舍为首的七百僧众在吠舍离城召开佛教第二次大“结集”。会期八月之久,将正统派的达磨(经藏)和毗尼(戒律)部重新诵读,进一步修订了佛经。由于参加此次结集的多为佛教长老,故又称为“上座部结集”。对于上座部的决定,吠舍离的僧侣不服,于是另召集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由于参加这一结集的人数很多,后世就叫他们“大众部”,称他们的学说为“轨范师说”。两派互不相下,这是佛教内部部派分裂的开始,此后,派别日益增多,佛教教义、学说和戒律也因部派不同而有许多歧异和变化。

阿育王时期,在首都华氏城举行佛教第三次大“结集”,为最后定型的佛教经典(经、律、论三藏)奠定了基础。此时,佛教不仅是阿育王帝国的国教,而且开始向国外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阿育王为弘扬佛教,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他执政期间,各地广修佛塔,佛教大兴于世。随着佛教规模的扩大,宗派也渐渐增多。其中主要部派有上座十一部与大众九部。上座十一部为:本上座部、有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经量部。大众九部为:本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制多山部、西山部、北山部、多闻部、说假部。这就是此后小乘著名的二十部派。

贵霜帝国(1世纪至3世纪曾存在于中亚的古代盛国)时,佛教分裂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大乘即宽广的解脱大道,小乘是大乘对早期佛教的贬称,即解脱之道狭小。两大派何为正统,或者说哪个更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这是帝国必需考虑的事情。于是迦腻色迦(贵霜帝国国王)举行了佛教的第四次大“结集”,编纂了经、律、论三藏经典,定大乘佛教为正统,并在首都富楼沙建佛塔和寺院。从此,大乘佛教居于主要地位。

南怀瑾先生指出,凡是世人所崇奉的教主和圣哲,大多不亲著述。释迦牟尼一生说法,但以身教言教为止,虽然他也是擅长语文而最会演说的高手,但他从来没有动手写作,留下片楮只字。他不想以藏之名山的事业而留得后世的盛名,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给予后人的启示很大,而且富于哲学教育的真精神。释迦牟尼的说法,后来成为经典,当归功一般具有高深修养,长于道德文学的佛弟子,他们全心集结,凡所亲闻,胥归载笔,加以文字富丽,义理精湛,对佛教的弘扬,乃因此而开展。这可以说“他本无心为教主,谁知教主迫人来!”而师门谊重也尤足钦羡。

印度佛教自兴起至衰落,前后约为一千五百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为早期佛教时期,也称原始佛教时期。此时的佛教教义基本保持释迦牟尼生前所宣传教义的原始面貌。后出的大乘佛教称这时的佛教为小乘佛教。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为部派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以后,为大乘佛教时期。

“乘”,即车辆,乘载,也有“道路”的意思。学佛法者乘之行道以达到彼岸,“乘”是佛法传统的代称。

这里所说的小乘,是针对于大乘佛教所说的。释尊在世说法时,所说只有一个目的,是使一切众生得大解脱,究竟成佛。但是,弟子的根器不同,部分弟子未曾真正了义,自己只以声闻果、缘觉果为修行目的,不肯发心为利众生愿成佛,即是所谓不发菩提心。这一部分弟子最终所证的圣果,也自然不够圆满。自利既不究竟,利他自不能广大。所以佛教果称之为小乘。乘是渡众生到达彼岸的舟乘。自利不究竟,利他不广大的法,称为小乘。

那么,发菩提心,以为利众生愿成佛为根本目标的法乘,就称作大乘。大乘的体系形成较晚,这是因为大乘义理深奥,非大成就者,难以成其系统。正因为如此,佛陀所说的大乘法教,在一段时期以内,没有像小乘佛教那样,形成完整的体系。

直到公元2世纪,马鸣菩萨出世,为大乘佛教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3世纪,龙树菩萨出世,著《中论》、《大智度论》等诸大论典,广弘大乘法教,使大乘佛教系统真正形成。后大乘佛教又形成中观、唯识两大宗系。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佛教体系。南传佛教,以小乘上座部诸派为主体。中心在铜牒洲,即现在的斯里兰卡。南传经典以巴利文书写。

自汉代传入佛教,我国才开始有佛经的大量翻译。当时的两位著名译经者安世高和支娄迦谶,安译出大量小乘经典,支则译出大量大乘经典,在社会上都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大小乘佛教几乎是同时传入。然而,就佛教以后在我国发展的情况看,主要是大乘佛教的发展。小乘佛教虽也出现过一些学派和学者,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小乘佛教的各种经典、教理和戒律等只是备参考而已。

大乘佛教在我国可以说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东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受到当时玄学的影响,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对般若“性空说”的解释,有“六家七宗”之多。东晋名僧僧肇,著《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评述了各家理论的得失,对以龙树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思想作了通俗、准确的阐发。这一学派发展到隋代,形成了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经典),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中观学(空宗)的思想。而唐初著名学僧玄奘西行求法,回国后大力弘扬无着、世亲的思想,译出《唯识三十论》以及护法、难陀等十家解释“唯识”义的《成唯识论》一书,其大弟子窥基又著《成唯识论述记》等,从而创立了“唯识宗”,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有宗)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灭世妖颜

    灭世妖颜

    新文《极品女魔厨》嬉闹开坑,为了答谢各位读者,这几日将会大赠送,有二更哟!还望大家多多支持!文风以轻松为主,加大了爱情成分,打斗也会有,但是会变得更加精细,女主角是现代厨师,还请大家多多支持!一场妖风邪雨,一阵九天玄雷,谁会想到埋雪世家的“废柴九公子”埋雪云琰竟然引来了当世高手双面罗刹的争夺。原来“他”竟然是阴年阴月阴时出生的玄阴女,她的血是祭炼无上法宝的最佳利器!好在上天有眼,一位隐世不出的高手无意间救了她。回到家族中,谁曾想到终日用头发盖住“陋颜”,每日受人欺凌的废柴九公子躯体早已易主,现在的她是来自异世上海滩的一缕英魂!废柴九公子撩起了长发,露出了倾世妖颜,然而一出手便震惊了五大世家。那些欺凌她们“母子”的人,那些背叛她的人,统统要死!风云突变,消失万古的封神台突然出现。太虚万剑道、梵天寺、荼花宫、九幽魔教等正邪门派纷纷出击,还有苗疆巫门、暗河听雨楼敌友不明!更有玉真山人--梦渔樵、闲鹭散人--玉忘机、乱世孤灯--顾影怜、问情剑客--莫轻雷、无情刀王--朔暝愁等隐世高手各怀鬼胎!埋雪云琰从容地踏上江湖,然而身怀绝密的她却无意间卷入了更深的漩涡!“这次,看我埋雪云琰如何玩转江湖!”精彩花絮(一):“你想出来,就说啊!你不说,我又怎知你想不想出来?”云琰奸诈地笑道。“臭小子!快放我出来!休玩这等下流把戏,否则本将军将你碎尸万段!”鬼将军恨得牙痒痒地。“哟?你凶什么凶?你现在可是我的阶下囚,想清楚再说话!你越是这么凶,我越是铁了心把你锁住!”云琰笑着说。闻言,鬼将军鬼脸一红,被气地憋红了脸。“喂喂!你脸红什么啊?我还从没听说鬼都会脸红?”云琰讥讽地说。“你!”鬼将军本想破口大骂,但是又不得不生生忍了下去。“我什么我?快说!你都把你的宝贝藏在哪儿了?说出来,我还能留你一条活路!否则的话,就让地藏菩萨收了你!”云琰恶狠狠地说道,然后摇了摇自己手中的转经筒。“你敢打劫我?”鬼将军何曾收过这等侮辱?他生前可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受万人敬仰!就是死了,也住在这等豪华的墓地里!此番被云琰侮辱,是决计不肯松口的!“就是打劫你,怎样?”精彩花絮(二):一时间漫天雷鸣,震得在场的群雄胆颤心惊。天空中一只彩凤浴火而来,一个绝世的佳人从凤凰背上踩莲而下,一张轻纱挡住了她那惑世的容颜,空留一丝笑意在风中。
  • 替身娘子倾天下

    替身娘子倾天下

    她是替身新娘,身负血海深仇;她哪怕被阻隔在他心门之外,也只想做他真正的娘子;三界不容她,天地遗弃她!吾爱,你是否可以坚定不移的守在我身后?那么,我为你开天辟地,毁世灭神魔又何妨!
  • 销售沟通术

    销售沟通术

    十年积累,提示成功奥秘;一书在手,成就销售高手。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就要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销售人员能站在客户的角度,按照客户的要求去考虑问题,提供服务,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客户是永远不会将你拒之门外的。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仙亦是凡

    仙亦是凡

    花尽相思醉,雪落为谁歌?平凡山村的少年,一路走来,人心冷暖,世态炎凉。没有人懂得,从善良到冷酷,从胆小到勇敢,从活泼到忧郁。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颗平凡的心。身虽成仙,心亦平凡。
  • 这咬人的爱

    这咬人的爱

    她,一个独自生活、心意明确的女子,渴望一份超然的爱情。他,安静笃定、沉稳睿智,将过往深深埋葬。在遭受旧爱背叛之后,她是否还能相信爱情的存在?清茶淡酒营造淡淡温情的气氛中,他竟然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王牌校草独家爱

    王牌校草独家爱

    逃婚救个奇怪老头,谢礼竟是一个王牌校草外加一个小宝宝?好吧,她是淑女,她忍了!可是,这校草也太得寸进尺了!夺她初吻,还让她负责?阻她追男神,还说她笨蛋?更过分的是,竟在全校广播,让她回家喂奶!?感觉她好欺负是不是……走,外面单挑,胜者为王,败者?撞墙!
  • 追爱亿万小逃妻

    追爱亿万小逃妻

    "闪电惊骇划破夜空,房内气氛诡异。“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并不认识你啊……”安然紧贴冰冷墙面,眼角泛着泪光。夜皓辰淡淡一笑,周身散发低郁气息,“为什么?不如你来猜一猜?”衣衫撕破,痛如蚀骨毒药,压迫感使人如坠冰窟。安然脸色惨白,瞪大眸子望着夜皓辰,“你……要买我?”夜皓辰饶有兴趣的看着安然,“别说买那么难听,你还没那么值钱。”原以为他只为旧爱报仇生恨,却不想牵扯出上一代的前尘旧恨恩恩怨怨。百转千回,纠缠虐恋。没有硝烟的战场,处处暗流涌动。在爱的角逐中彼此一进一退,本是仇恨报复,却让他们惹火烧身!"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的职业是剑仙

    我的职业是剑仙

    其他人在游戏中娱乐,享受,可我是在游戏中杀戮,争夺!以游戏的类型开始修行的道路~